喜读《世说》又一节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yl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刘强君出版了《世说学引论》,体大思精,令我大喜,深感后生可畏,也深觉后继有人。《世说新语》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经典、一块瑰宝,其含蕴之深,泽被之广,是够资格成为一个“学”的。当年“红学”、“龙学”之翕然成风,都是某种时势使然,这里可能用得上刘强君自己的话:“有时候,人的运气至少和他的才气同等重要,如果不是更为重要的话。”“世说学”能否成军,也是要靠运气的。刘强君在2007年出版了《世说新语会评》一书,向建立“世说学”正式迈出了第一步。继2012年出版《世说学引论》之后,现在又推出这本“新评”,迈出了更加扎实的一步。“会评”是汇集前人对《世说新语》的评论,“新评”则是刘强君自己的。如果说“引论”是画出了蓝图,吹响了集结号,“会评”是某种先置准备,那么“新评”就是真正的进军了。我衷心地希望刘强君不断地在《世说新语》的研究上做出贡献,同时有更多的青年学者团聚在刘强君已然举起的大纛下,再来一阵学术时势的好风,或许真可把“世说学”送上青云吧。
  评点是中国传统文学批评中一种很有用的方法,尤其适合于散文与小说。西风东渐以后,此法几乎已被国人所忘记,不是被讥为冬烘,就是被鄙为落伍。这种看法即使不说全错,至少有一棒打倒之嫌,是应该重新反思的。刘强君胆子很大,敢于召回这个亡灵,我看用于《世说新语》的批评倒真有起死回生之效。《世说新语》一千一百三十个小故事,零零散散,断断续续,用这个方法对付,倒还真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恰到好处。评点的优长,在于用简短文言,随处点拨,或介绍背景,或补充史料,或映照互文,或诠释文义,或点出文心,或评论优短,无所不可,好像一个好老师带着学生读书,对青年人和初学者最有益处。这种办法当然也有毛病,最突出的是不成系统,难以长篇说理,所以不易为今天严重西化的中国学术界所接受。评点的话嵌在字里行间,的确也严重影响读者阅读的连贯性。《世说》本来就有刘注,现在又来一刘,实在对读者的耐心是一大考验。至于“新评”的具体得失,如某处过,某处不及,某处极得我心,某处犹有一间之类,那是读者或细部批评的事,我就不在这里越厨代庖了。
其他文献
1784年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来华,打开了中、美两国人民直接接触的大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末,中国广东农民赴美淘金,开采矿山、开发农业、修筑太平洋铁路,早期赴美华工与美国人民共同开发美国西部,但这段共有的历史经历却不能被当时的美国社会认可,华工不能获得尊敬,反而遭受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排斥和歧视。二战是中、美两国又一段共有的历史,两国人民经受了血与火的洗礼,为战胜法西斯并肩战斗,在美华人也投身到这段
1904年深秋,天穹上的彤云和堤岸边的霜枫映红了滔滔北去的湘水,仿佛殷殷热血,从一道巨大的伤口中奔涌而出,令人怵目惊心。  黑暗的年代,多的是内忧外患,多的是人祸天灾,真可谓泪比水淡,心如冰寒。志士在哪里?勇士在哪里?义士在哪里?烈士在哪里?问得好,他们即将现身江湖。眼下就有一桩,华兴会诸君子(黄兴、宋教仁、陈天华、刘揆一等人)密谋在长沙举行暴动,由于内部走漏风声而功亏一篑。中国近代第一波民主革命
一  作为十三经之一的《礼记》,是除《论语》、《孔子家语》之外,后世了解孔子颇为倚重的一份原始材料。《礼记》由孔门七十子后学所编,时代距孔子未远,对孔子的描述当无大误。孔子在《礼记》中多次出现,且主要集中于《檀弓》篇。《檀弓》绝大部分是杂记丧礼的文字,清人孙希旦评论道:“篇中多言丧事,可以证《士丧礼》之所未备。”又,这些杂记丧礼的文字,多与“哭”有关,因哭丧有制,哭而有礼,丧葬之礼中,“哭礼”原是
一  在拙著《书信世界里的赵清阁与老舍》出版一年以前,我将书稿的电子文本传给老舍研究专家、已从上海师范大学退休的史承钧老师,请他提些意见。过了一段时间,即收到史老师写来的一封长信,后此信以《读傅光明著〈书信世界里的赵清阁与老舍〉所想到的》为题,发在了李怡主编的《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这是一本以书代刊半年一期的杂志。不曾想到的是,没过多久,史老师又传来一篇文章,并写了附记:“这是我应日本友人渡边明次
一  “湘阴三郭”是晚清以来对郭嵩焘及其胞弟郭崑焘和郭崙焘的称呼。曾国藩曾对这兄弟三人有一句酷评:“湘阴三郭,论学则一二三,论才则三二一。”胡林翼也有过类似的看法,他曾对郭嵩焘笑称:“君家兄弟,后者累而上,若汲长孺(汲黯)之积薪也。”意指老二崑焘之才干优于老大嵩焘,老三崙焘又优于老二崑焘。曾、胡的评价基本上符合实际。郭嵩焘长于学,为著述之才,留下了大量经学、史学及其他著作,是学问家与思想家。虽然郭
秋瑾是一个传奇。秋瑾和吴芝瑛、徐自华的友谊同样是一段传奇。她们的奇闻轶事幼读时已知道不少;多少年后,当我细读吴芝瑛致徐自华信札时,内心还是感到深深地震撼。吴芝瑛的书法原来是那样的好,此其一;其二是信的内容,特别是字里行间交代的一些细节,读来尤其令人感怀。  吴芝瑛(1868—1933),女,安徽桐城人,字紫英,号万柳夫人。徐自华(1873—1935),女,浙江桐乡人,字忏慧,号寄尘。秋瑾(1875
钱穆说:“中国人中最讲究人生艺术的要推北宋的邵康节。”  叶朗主编的《中国美学通史》也认为邵雍大力倡导和竭力践行的“快乐哲学”,“对生命哲学有着独特的理解与体验”。  读邵雍诗文及其史传,深感两位先生之论确为的评。邵雍的为人、为学、为文,对我们今天生命价值的探索,生活视野的拓展,休闲内涵的升华,乃至人生意趣的体味,人文哲理的表述,以及银发潮中离退休生活的安排,颇多可取鉴处。特别是近年来,德国哲学家
在诸多类似著作中,《沈善炯自述》是少见的。在科学家中,特别是著名的生物学家中,能下决心,又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完成一本十余万字的口述自传者,并不多见。而直抒胸臆,将自己九十余年的奋斗经历、爱恨情仇宣泄在文字中,就更少见了。  作为结识沈先生已经三十六年的晚生,我从老师和朋友处得知许多沈先生的逸闻,也听到过种种对他的褒贬言论。从这本书稿中,我进一步认识了沈先生的宝贵品格与成就,以及他成功的前因后果。本
我们知道,《西游记》世界里主要涉及佛、道两大教派。《西游记》开篇:“天生石猴,惊天动地。”这里小说写下玉帝的反应是:“天下方物,乃天地精华所生,不足为异。”然后就继续过着歌舞升平的日子。那么佛祖呢?小说没有一字明述佛祖的反应,“眼观三界,心通十方”的佛祖不可能不知。细心的读者慢慢会发现,佛祖不但注意到“天生石猴”的消息,而且立即看准了石猴过人的资质和潜在的价值。  后来,孙悟空两次在天庭“就业”失
湖南位于洞庭之南,平川沃野,人杰地灵,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活力的地方,也是一个充满着瑰丽想象和独立气节的文明之地。屈、贾之乡的美誉,以《楚辞》为标志的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确立,让这个灵秀之地多了文学的豪情和文化的担当。在中华文化的宏大格局中,湖湘文化有着独特的风貌和风骨。经过先秦湘楚文化的孕育、宋明中原文化的洗礼之后,“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成为湖湘文化最好的注脚。湖湘文化也是具有深厚的原道精神的文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