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既依赖于一定的地理知识的掌握,又需要具备空间想象力。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多方面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重视加强学生的认识,奠定思维活动的基础;根据教材内容,发展形象性思维;联系生活实际,发展发散性思维;精心设计问题,发展创造性思维。通过多方面的训练,学生学会思考,喜欢思考,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关键词: 初中地理教学 形象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收集相关信息,运用相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和解决问题的设想,强调“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等新理念已深入人心。特别是通过这次的新课改理论培训,我收获颇丰。在运用新课改理念指导教学的过程中,我由衷地感到,地理课变了,变得鲜活而富有生机。每次走进课堂,看到学生如花的笑脸,听着他们发出的由衷的掌声,我都很高兴,是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带来了地理课堂的春天。
地理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一堂好的地理课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喜爱的地理课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我认为,应该是摒弃了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地理课,营造出课堂教学活动的地理思维氛围,挖掘思维因素,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既优化课堂教学,又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一、加强感性认识,为发展思维打下良好基础
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认识上的深刻性,从而使知识的理解更透彻,应用更灵活,联系更广泛。因此,在中学地理教中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个地理教师都应该考虑的问题。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就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经过分析、比较、想象、综合等思维方法,认识地理事象和人地间的相互关系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一般的思维方法解决思考地理问题时,要有相关的专门地理知识经验作基础,两者相互融合,引导学生展开地理思维活动。地理教学既要传授知识,更要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思维常以丰富的表象作为活动基础,特别是形象思维更是如此。因此,教师应重视丰富学生的感知,扩大知识面,见多方能识广,在不断对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联系、比较、归纳、概括的过程中,思维不断活跃发展,可见思维离不开一定的知识,发展地理思维,让学生了解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及掌握知识的方法,提供更多的知识信息及独立获取知识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都有助于丰富知识和夯实思维活动的基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二、根据教材内容,发展形象性思维
地理形象思维就是人脑运用典型的地理形象对客观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概括的间接反映。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从思维材料看,其具有形象性特点;从思维过程看,其具有非逻辑性特点;从思维产品看,其具有创造性和模糊性特点。地理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有:图示立体化:地理课上经常用的直观教具是地图,突出地理学科的地图语言功能,把平面直观变成立体直观,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或空间分布与空间结构的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中,进行地理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对于全面开发学生大脑(特别是右脑)、全面培养学生学习地理、认识地理并在实践中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地理形象内容从形式上看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通过实物、模型、幻灯照片、声像资料等表现具体可观的地理形象;二是通过教师生动丰富的语言,描绘出具体的地理情境;三是通过简洁的线条符号和地理示意图形附加少量的说明文字表达一定的地理知识内容的形象化图示。
三、联系生活实际,发展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从同一类源材料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思维方向比较分散,要求学生学会从不同方面进行思考。丰富的想象力是形成、发展发散性思维的重要条件,就某一类源材料的发散性思维一般分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纵向思维是从地理事物的各个发展阶段进行对比分析;横向思维是对相关但又不同的地理学物之间的比较分析。在水产业和野生动物及自然保护区等章节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死记硬背去掌握水产品的种类及分布、自然保护区的分布及所保护的珍稀动物,出现张冠李戴、移花接木的现象在所难免,甚至比比皆是,但教学中如能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相结合,则效果大不相同。
例如:利用温州地处东海之滨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让学生凭自己的生活经历讲出所吃过、见过或了解的鱼类,再把这些鱼类按生活在淡水或海洋进行分类,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如,把野生动物的分布情况与国内的旅游景点有机地结合起来,许多学生原本对珍稀野生动物本身并不感兴趣,但因為平时的一次旅游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念念不忘,利用这种潜意识去识记野生动物或自然保护区就形成了其对以往旅游的美好回忆,效果自然显著。
实践证明,教学中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越贴近,重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四、精心设计问题,发展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可以特意对一些问题进行设计,以定向培养和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中某一方面的能力。中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往往会犯单向性思维的错误,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引导他们转换思考问题的角度是至关重要的,往往有“蓦然回首”之功效。
如有学生问:“老师,你曾说过南海诸岛中,岛屿都很小,而且尽是珊瑚礁,这样的岛还值得保卫吗?”问题提得很幼稚,但很实际。因此,教师仅从岛屿本身去解释是不具说服力的。如果转换一个角度来思考,学生就很容易接受了。根据“海洋法公约”,岛屿拥有与大陆一样的权利,可以围绕岛屿划定其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等各类管辖海域。据海洋学家测算,一个面积为两平方千米的小岛,从围绕该岛的领海基线起划定宽度为12海里的领海,则该小岛即可拥有面积为400平方千米的领海海域,此外还有12海里的毗连区及从领海基线起算宽度为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由此可知为什么不能放弃哪怕是再小的看似毫无价值的孤岛了。像这样把审视问题的角度进行变换而使问题变得明了,极易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灵活性。
五、结语
思维是人类智力的核心,青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面的拓宽,思维逐步从具体的感性思维向抽象的理性思维过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是强有力的影响因素,无论是从思维的模式、方法或其深刻性、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都有一定的影响,这里借用某位名人的话:“庸师向人奉送真理,名师则使人发现真理。”“送鱼”固然鲜美可口,但终究是暂时的,而“赠网”才是永久的,它促使你学会怎样捕鱼,并受益终身。
关键词: 初中地理教学 形象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收集相关信息,运用相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和解决问题的设想,强调“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等新理念已深入人心。特别是通过这次的新课改理论培训,我收获颇丰。在运用新课改理念指导教学的过程中,我由衷地感到,地理课变了,变得鲜活而富有生机。每次走进课堂,看到学生如花的笑脸,听着他们发出的由衷的掌声,我都很高兴,是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带来了地理课堂的春天。
地理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一堂好的地理课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喜爱的地理课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我认为,应该是摒弃了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地理课,营造出课堂教学活动的地理思维氛围,挖掘思维因素,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既优化课堂教学,又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一、加强感性认识,为发展思维打下良好基础
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认识上的深刻性,从而使知识的理解更透彻,应用更灵活,联系更广泛。因此,在中学地理教中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个地理教师都应该考虑的问题。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就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经过分析、比较、想象、综合等思维方法,认识地理事象和人地间的相互关系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一般的思维方法解决思考地理问题时,要有相关的专门地理知识经验作基础,两者相互融合,引导学生展开地理思维活动。地理教学既要传授知识,更要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思维常以丰富的表象作为活动基础,特别是形象思维更是如此。因此,教师应重视丰富学生的感知,扩大知识面,见多方能识广,在不断对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联系、比较、归纳、概括的过程中,思维不断活跃发展,可见思维离不开一定的知识,发展地理思维,让学生了解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及掌握知识的方法,提供更多的知识信息及独立获取知识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都有助于丰富知识和夯实思维活动的基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二、根据教材内容,发展形象性思维
地理形象思维就是人脑运用典型的地理形象对客观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概括的间接反映。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从思维材料看,其具有形象性特点;从思维过程看,其具有非逻辑性特点;从思维产品看,其具有创造性和模糊性特点。地理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有:图示立体化:地理课上经常用的直观教具是地图,突出地理学科的地图语言功能,把平面直观变成立体直观,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或空间分布与空间结构的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中,进行地理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对于全面开发学生大脑(特别是右脑)、全面培养学生学习地理、认识地理并在实践中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地理形象内容从形式上看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通过实物、模型、幻灯照片、声像资料等表现具体可观的地理形象;二是通过教师生动丰富的语言,描绘出具体的地理情境;三是通过简洁的线条符号和地理示意图形附加少量的说明文字表达一定的地理知识内容的形象化图示。
三、联系生活实际,发展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从同一类源材料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思维方向比较分散,要求学生学会从不同方面进行思考。丰富的想象力是形成、发展发散性思维的重要条件,就某一类源材料的发散性思维一般分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纵向思维是从地理事物的各个发展阶段进行对比分析;横向思维是对相关但又不同的地理学物之间的比较分析。在水产业和野生动物及自然保护区等章节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死记硬背去掌握水产品的种类及分布、自然保护区的分布及所保护的珍稀动物,出现张冠李戴、移花接木的现象在所难免,甚至比比皆是,但教学中如能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相结合,则效果大不相同。
例如:利用温州地处东海之滨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让学生凭自己的生活经历讲出所吃过、见过或了解的鱼类,再把这些鱼类按生活在淡水或海洋进行分类,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如,把野生动物的分布情况与国内的旅游景点有机地结合起来,许多学生原本对珍稀野生动物本身并不感兴趣,但因為平时的一次旅游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念念不忘,利用这种潜意识去识记野生动物或自然保护区就形成了其对以往旅游的美好回忆,效果自然显著。
实践证明,教学中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越贴近,重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四、精心设计问题,发展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可以特意对一些问题进行设计,以定向培养和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中某一方面的能力。中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往往会犯单向性思维的错误,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引导他们转换思考问题的角度是至关重要的,往往有“蓦然回首”之功效。
如有学生问:“老师,你曾说过南海诸岛中,岛屿都很小,而且尽是珊瑚礁,这样的岛还值得保卫吗?”问题提得很幼稚,但很实际。因此,教师仅从岛屿本身去解释是不具说服力的。如果转换一个角度来思考,学生就很容易接受了。根据“海洋法公约”,岛屿拥有与大陆一样的权利,可以围绕岛屿划定其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等各类管辖海域。据海洋学家测算,一个面积为两平方千米的小岛,从围绕该岛的领海基线起划定宽度为12海里的领海,则该小岛即可拥有面积为400平方千米的领海海域,此外还有12海里的毗连区及从领海基线起算宽度为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由此可知为什么不能放弃哪怕是再小的看似毫无价值的孤岛了。像这样把审视问题的角度进行变换而使问题变得明了,极易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灵活性。
五、结语
思维是人类智力的核心,青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面的拓宽,思维逐步从具体的感性思维向抽象的理性思维过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是强有力的影响因素,无论是从思维的模式、方法或其深刻性、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都有一定的影响,这里借用某位名人的话:“庸师向人奉送真理,名师则使人发现真理。”“送鱼”固然鲜美可口,但终究是暂时的,而“赠网”才是永久的,它促使你学会怎样捕鱼,并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