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校本课程开发平台集课程开发与管理为一体,采用B/S三层体系结构,运用ASP.NET技术和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实现课程从创建到添加、编辑内容,再到审核、发布等系列过程的功能。重点介绍校本课程开发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关键词 ASP.NET;B/S结构;校本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08)24-0111-03
校本课程建设是一种“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的新型课程建设模式,它赋予了学校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极大的责任和一定的自主权[1]。充分利用现有的远程教育资源,立足于学校的教学实际,积极开发和建设新的教育资源和课程资源,是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
1 平台的设计目标及特点
利用现有的远程教育资源,借助一定的技术和平台,整合、开发和管理适合本校学科教学需求的校本课程和资源,既可以解决远程教育资源在每个农村学校的“水土不服”问题,也可以在全校范围内创造一种校本研修的创新改革的氛围,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研究者、课程与资源开发者以及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既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利于从根本上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提高他们的教学科研水平。
校本课程开发平台总体的设计思想是以简易、快捷的方式开发课程,构建适合本地教育教学需要的校本课程资源,服务教学,实现资源优化与共享,具有如下特点:1)采用B/S结构,便于系统的使用与维护;2)开发方式多样化。既支持网络编辑制作模式,实现多用户合作开发,又可以作为个体开发工具使用;3)课程制作过程完全自主化,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设计进行开发;4)课程既可发布为动态网页形式,也可发布为静态网页,可根据需要灵活应用;5)集课程制作和管理为一体。课程制作方便快捷,并使共享变得可行容易。
2 平台的系统架构
校本课程开发平台采用Visual Studio 2005(ASP.net 2.0)为主要开发工具,SQL Server 2000为后台数据库,采用B/S三层架构体系,即将应用程序划分为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每层实现特定的功能,各层之间通过交互实现各种具体、复杂的功能[2]。
表示层相当于客户端的浏览器,负责和用户的会话处理,在接收到用户的会话请求后,调用业务逻辑层上相应的业务服务并进行数据的处理,并将处理结果返回给用户。
业务逻辑层相当于Web服务器,用于封装系统的业务服务,在接收到表示层传入的请求后,对其进行业务处理的逻辑判断;一旦逻辑判断通过则调用数据库的内容,进行数据处理,并将处理结果返回给表示层。
数据访问层就是运行在Web服务器后台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业务逻辑层与数据访问层之间的接口用于对相应系统的数据进行处理,实现对数据的插入、修改、删除、查询功能,并提供给业务逻辑层进行调用。
3 平台的功能模块设计
课程开发的主要过程分为创建新课程、课程目录管理、课程内容管理、课程内容审批与发布4大步骤[3]。
3.1 创建新课程课程创建者及其以上权限才可以打开创建新课程页面,进行新课程的创建。包括填写课程创建基本信息、检查信息的合法性、信息保存到数据库(同时复制模板数据表、建立课程目录)、给出用户创建成功提示信息4个过程。已经创建的课程,其基本信息可以由课程创建者进行修改。在创建课程过程中,系统对输入的信息进行正确性校验(如课程简称作为课程的代号,不能重复),校验通过后才能完成课程的创建。课程创建成功后,系统将自动引导用户进入添加课程目录的页面,进行课程目录设置。
3.2 课程目录管理课程创建之后,需要添加课程目录,否则不能添加课程内容。课程目录管理可以实现课程目录的添加、编辑、删除、上移和下移操作。课程目录的添加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选择要添加的目录的父目录(默认为根目录)、填写目录名称及其他相关信息、检查信息的合法性、信息保存到数据库并导航到已有的课程目录列表页面。已建立的课程目录可以编辑、删除,上下栏目可以通过上移和下移互换位置。
3.3 课程内容管理此过程是课程制作的主体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1)用户选择要添加内容的目录;2)填写课程内容相关基本信息;3)在编辑器中加入所需的课程内容;4)检查信息的合法性;5)将内容添加到数据库;6)给出用户添加成功的提示信息,如图1所示。
4 平台的技术实现
本系统采用Windows Server 2003 IIS 6.0作为Web服务器;采用SQL Server 2000作为服务器端数据库的开发软件;采用Java Script、VB Script脚本语言和C#语言作为系统的开发语言;采用Visual Studio 2005作为系统设计和开发的主要工具。
根据课程开发的流程和功能需求,系统主要设计了用户表、课程信息表、课程制作表、课程栏目模板表、课程内容模板表、课程模板表和系统信息表7个数据库表;应用程序的实现分为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
4.1 表示层表示层主要由以下3个部分组成:一是实现常见用户界面的部分,如课程信息、搜索等;二是实现部分与Web显示相关的功能,如获取课程列表信息等;三是实现管理和用户配置的部分,如用户审批、课程创建等。以上这些内容的实现主要利用了ASP.NET窗体、用户自定义控件、各种类等。
4.2业务逻辑层业务逻辑层包含系统中与核心业务相关的逻辑。如Course、Content、Column等类。以Course类为例,该类实现各种与课程相关的功能,其中包括课程的创建、编辑、删除、获取课程列表等多个方法。
4.3 数据访问层数据访问层包含以下几个部分:一是实现针对数据库的成员资格提供程序(ASP.NET 2.0内置);二是实现自定义用户配置提供程序;三是实现部分业务逻辑所需要的数据访问功能,如Content、Column类等。
采用B/S的三层体系结构,使得系统可以轻松的实现分布式管理。灵活的系统体系结构,以及对Internet技术的充分运用,保证了业务逻辑、界面表示的独立,使系统具有高可用性、可伸缩性和易扩展性[4]。
5 结束语
校本课程开发平台是基于网络的一种新的资源开发模式,它不仅为农村中小学教师提供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平台,创造了协作开发的环境,将农村中小学教师开发个性化资源的设想得以实现,还提供了资源管理功能,既有助于学校进行校本资源建设,也有助于提高教师选择、开发与应用资源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让现代教育技术惠及农村基础教育。
参考文献
[1]课程改革:坚定不移持续推进[EB/OL].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info25736.htm
[2]郝刚.Asp.net2.0开发指南[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2006
[3]程云.校本课程开发与资源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以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为背景[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4]徐菊红.课程资源与教学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开发[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关键词 ASP.NET;B/S结构;校本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08)24-0111-03
校本课程建设是一种“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的新型课程建设模式,它赋予了学校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极大的责任和一定的自主权[1]。充分利用现有的远程教育资源,立足于学校的教学实际,积极开发和建设新的教育资源和课程资源,是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
1 平台的设计目标及特点
利用现有的远程教育资源,借助一定的技术和平台,整合、开发和管理适合本校学科教学需求的校本课程和资源,既可以解决远程教育资源在每个农村学校的“水土不服”问题,也可以在全校范围内创造一种校本研修的创新改革的氛围,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研究者、课程与资源开发者以及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既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利于从根本上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提高他们的教学科研水平。
校本课程开发平台总体的设计思想是以简易、快捷的方式开发课程,构建适合本地教育教学需要的校本课程资源,服务教学,实现资源优化与共享,具有如下特点:1)采用B/S结构,便于系统的使用与维护;2)开发方式多样化。既支持网络编辑制作模式,实现多用户合作开发,又可以作为个体开发工具使用;3)课程制作过程完全自主化,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设计进行开发;4)课程既可发布为动态网页形式,也可发布为静态网页,可根据需要灵活应用;5)集课程制作和管理为一体。课程制作方便快捷,并使共享变得可行容易。
2 平台的系统架构
校本课程开发平台采用Visual Studio 2005(ASP.net 2.0)为主要开发工具,SQL Server 2000为后台数据库,采用B/S三层架构体系,即将应用程序划分为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每层实现特定的功能,各层之间通过交互实现各种具体、复杂的功能[2]。
表示层相当于客户端的浏览器,负责和用户的会话处理,在接收到用户的会话请求后,调用业务逻辑层上相应的业务服务并进行数据的处理,并将处理结果返回给用户。
业务逻辑层相当于Web服务器,用于封装系统的业务服务,在接收到表示层传入的请求后,对其进行业务处理的逻辑判断;一旦逻辑判断通过则调用数据库的内容,进行数据处理,并将处理结果返回给表示层。
数据访问层就是运行在Web服务器后台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业务逻辑层与数据访问层之间的接口用于对相应系统的数据进行处理,实现对数据的插入、修改、删除、查询功能,并提供给业务逻辑层进行调用。
3 平台的功能模块设计
课程开发的主要过程分为创建新课程、课程目录管理、课程内容管理、课程内容审批与发布4大步骤[3]。
3.1 创建新课程课程创建者及其以上权限才可以打开创建新课程页面,进行新课程的创建。包括填写课程创建基本信息、检查信息的合法性、信息保存到数据库(同时复制模板数据表、建立课程目录)、给出用户创建成功提示信息4个过程。已经创建的课程,其基本信息可以由课程创建者进行修改。在创建课程过程中,系统对输入的信息进行正确性校验(如课程简称作为课程的代号,不能重复),校验通过后才能完成课程的创建。课程创建成功后,系统将自动引导用户进入添加课程目录的页面,进行课程目录设置。
3.2 课程目录管理课程创建之后,需要添加课程目录,否则不能添加课程内容。课程目录管理可以实现课程目录的添加、编辑、删除、上移和下移操作。课程目录的添加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选择要添加的目录的父目录(默认为根目录)、填写目录名称及其他相关信息、检查信息的合法性、信息保存到数据库并导航到已有的课程目录列表页面。已建立的课程目录可以编辑、删除,上下栏目可以通过上移和下移互换位置。
3.3 课程内容管理此过程是课程制作的主体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1)用户选择要添加内容的目录;2)填写课程内容相关基本信息;3)在编辑器中加入所需的课程内容;4)检查信息的合法性;5)将内容添加到数据库;6)给出用户添加成功的提示信息,如图1所示。
4 平台的技术实现
本系统采用Windows Server 2003 IIS 6.0作为Web服务器;采用SQL Server 2000作为服务器端数据库的开发软件;采用Java Script、VB Script脚本语言和C#语言作为系统的开发语言;采用Visual Studio 2005作为系统设计和开发的主要工具。
根据课程开发的流程和功能需求,系统主要设计了用户表、课程信息表、课程制作表、课程栏目模板表、课程内容模板表、课程模板表和系统信息表7个数据库表;应用程序的实现分为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
4.1 表示层表示层主要由以下3个部分组成:一是实现常见用户界面的部分,如课程信息、搜索等;二是实现部分与Web显示相关的功能,如获取课程列表信息等;三是实现管理和用户配置的部分,如用户审批、课程创建等。以上这些内容的实现主要利用了ASP.NET窗体、用户自定义控件、各种类等。
4.2业务逻辑层业务逻辑层包含系统中与核心业务相关的逻辑。如Course、Content、Column等类。以Course类为例,该类实现各种与课程相关的功能,其中包括课程的创建、编辑、删除、获取课程列表等多个方法。
4.3 数据访问层数据访问层包含以下几个部分:一是实现针对数据库的成员资格提供程序(ASP.NET 2.0内置);二是实现自定义用户配置提供程序;三是实现部分业务逻辑所需要的数据访问功能,如Content、Column类等。
采用B/S的三层体系结构,使得系统可以轻松的实现分布式管理。灵活的系统体系结构,以及对Internet技术的充分运用,保证了业务逻辑、界面表示的独立,使系统具有高可用性、可伸缩性和易扩展性[4]。
5 结束语
校本课程开发平台是基于网络的一种新的资源开发模式,它不仅为农村中小学教师提供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平台,创造了协作开发的环境,将农村中小学教师开发个性化资源的设想得以实现,还提供了资源管理功能,既有助于学校进行校本资源建设,也有助于提高教师选择、开发与应用资源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让现代教育技术惠及农村基础教育。
参考文献
[1]课程改革:坚定不移持续推进[EB/OL].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info25736.htm
[2]郝刚.Asp.net2.0开发指南[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2006
[3]程云.校本课程开发与资源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以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为背景[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4]徐菊红.课程资源与教学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开发[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