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记录,了解历史,我们可以鼓舞斗志,坚定信心跟共产党走有中国特色社會主义道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落后,教育资源匮乏,再加上少数民族的历史意识淡薄,因此加强少数民族中学生情感教育是当务之急。本文阐述了国内外对情感教育的认识,提出要加强少数民族中学生的情感教充,并提出几点关于提高少数民族中学生情感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浅析;少数民族;中学生;情感教育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记录,了解历史,我们可以鼓舞斗志,坚定信心跟共产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然而在历史新时期,中学生的情感较之以往显出了更加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而且少数民族中学生的情感问题如果不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能够加以正确的引导就会阻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不仅将给中学历史教学本身带来很大的影响,而且将给中学生的成才、成长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要加强培养中学生情感教育,正确面对挫折,懂得恰当地将自身价值的实现和理想构建在符合全社会共同利益和评价标准之下,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创造。
人类社会发展中,历史学承担起教化国民,提高个人素质的重要使命。而历史学作为国民教育的主渠道的这一独特地位,决定了中学历史课必然成为实施情感教育的主阵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落后,教育资源匮乏,再加上少数民族中学生对历史的淡漠,因此加强少数民族中学生情感教育是当务之急。笔者是长期致力于少数民族地区一线教育的教师,谈谈少数民放中学生历史课的情感教育的一些看法。
一、国内外对情感教育的认识
西方学者认为,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即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我国学者认为,情感教育是一个与认知教育相对的教育概念。把情感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对其施以教育的力量。重视情感教育,就是关注人的情感层面如何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产生新质、走向新的高度;也是关注作为人的生命机制之一的情感机制,如何与生理机制、思维机制一道协调地发挥作用,以达到最佳的功能状态。这种观点赞同把心理活动分为认知、情感两部分的说法,认为所谓意志是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动,经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是认知与情感相互作用的体现。
二、情感教育的培养
1.爱国主义情感
情感教育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一种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的思想感情。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是国民教育的应有内容,也是中学历史教育的应有内容。在我国,爱国主义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尽管有不同的内容,但它的核心内容首先是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中国近代以来,外国列强一次次地侵犯中国,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面对列强的暴行,中国人民不畏强敌,英勇斗争,表现了应有的民族气节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这正是激发中国人爱国主义情感的重要源泉。少数民族地区信息封闭,而在长期受到少数民族族文化的影响,少数民族中学生的爱国情感较薄弱,因此要求历史课要加强爱国情感的培养。
2.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感是指在一定社会中,为了维护正常社会生活秩序,全体社会成员应当对他人、社会负责的最基本、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一个懂得尊重历史的人,是一个负责任的人;一个懂得尊重历史的民族,是一个负责的民族。历史教师担负着再现历史、尊重历史、承担责任的公民的使命。因此,历史教师要用慧眼和匠心去开掘责任意识教育的沃土,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弹奏出负责任的主旋律。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历史是人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的一部负责的延展史。而少数民族地区社会责任感不强,对社会责任认识不够,因此在初中历史课中培养少数民族中学生的社会责任,让他们认识到作为社会的一员应承担起这一份责任。
3.坚持过走社会主义道路
自鸦片战争开始,帝国主义的大炮打开了闭关锁国的国门,拥有几千年文明史的古老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五四爱国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等,我国人民赶走了帝国主义列强,打垮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成立了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代表人民利益、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新国家。此后,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开拓进取,领导中国人民走向富强。今天的中国已不再是任人宰割的旧中国,她已发展成为在世界上有着重要影响力的社会主义国家。少数民族地区对历史意识淡薄,意识要从小培养,因此应加强少数民族中学生的历史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
三、提高少数民族中学生历史课的情感教育的策略
1.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历史对少数民族学生来说是一个枯燥过程,学生的思考常常是被动的甚至是被迫的问题的,适当的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可增强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
2.加深认识
紧密联系现实,帮助学生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强大生命力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可通过对比方式使学生深刻和全面认识我国历史文化。
3.以情感人
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让学生在感悟人民力量伟大的同时,也进一步理解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实质;同时可借助历史人物,增强少数民族学生的爱国和社会责任情感,让学生认识到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是富国民强之路。
参考文献:
[1] 李俊文.初中历史课情感教育的实践与思考[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2] 安玉奎.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情感和价值观教育[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8
关键词:浅析;少数民族;中学生;情感教育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记录,了解历史,我们可以鼓舞斗志,坚定信心跟共产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然而在历史新时期,中学生的情感较之以往显出了更加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而且少数民族中学生的情感问题如果不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能够加以正确的引导就会阻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不仅将给中学历史教学本身带来很大的影响,而且将给中学生的成才、成长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要加强培养中学生情感教育,正确面对挫折,懂得恰当地将自身价值的实现和理想构建在符合全社会共同利益和评价标准之下,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创造。
人类社会发展中,历史学承担起教化国民,提高个人素质的重要使命。而历史学作为国民教育的主渠道的这一独特地位,决定了中学历史课必然成为实施情感教育的主阵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落后,教育资源匮乏,再加上少数民族中学生对历史的淡漠,因此加强少数民族中学生情感教育是当务之急。笔者是长期致力于少数民族地区一线教育的教师,谈谈少数民放中学生历史课的情感教育的一些看法。
一、国内外对情感教育的认识
西方学者认为,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即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我国学者认为,情感教育是一个与认知教育相对的教育概念。把情感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对其施以教育的力量。重视情感教育,就是关注人的情感层面如何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产生新质、走向新的高度;也是关注作为人的生命机制之一的情感机制,如何与生理机制、思维机制一道协调地发挥作用,以达到最佳的功能状态。这种观点赞同把心理活动分为认知、情感两部分的说法,认为所谓意志是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动,经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是认知与情感相互作用的体现。
二、情感教育的培养
1.爱国主义情感
情感教育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一种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的思想感情。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是国民教育的应有内容,也是中学历史教育的应有内容。在我国,爱国主义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尽管有不同的内容,但它的核心内容首先是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中国近代以来,外国列强一次次地侵犯中国,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面对列强的暴行,中国人民不畏强敌,英勇斗争,表现了应有的民族气节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这正是激发中国人爱国主义情感的重要源泉。少数民族地区信息封闭,而在长期受到少数民族族文化的影响,少数民族中学生的爱国情感较薄弱,因此要求历史课要加强爱国情感的培养。
2.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感是指在一定社会中,为了维护正常社会生活秩序,全体社会成员应当对他人、社会负责的最基本、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一个懂得尊重历史的人,是一个负责任的人;一个懂得尊重历史的民族,是一个负责的民族。历史教师担负着再现历史、尊重历史、承担责任的公民的使命。因此,历史教师要用慧眼和匠心去开掘责任意识教育的沃土,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弹奏出负责任的主旋律。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历史是人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的一部负责的延展史。而少数民族地区社会责任感不强,对社会责任认识不够,因此在初中历史课中培养少数民族中学生的社会责任,让他们认识到作为社会的一员应承担起这一份责任。
3.坚持过走社会主义道路
自鸦片战争开始,帝国主义的大炮打开了闭关锁国的国门,拥有几千年文明史的古老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五四爱国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等,我国人民赶走了帝国主义列强,打垮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成立了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代表人民利益、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新国家。此后,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开拓进取,领导中国人民走向富强。今天的中国已不再是任人宰割的旧中国,她已发展成为在世界上有着重要影响力的社会主义国家。少数民族地区对历史意识淡薄,意识要从小培养,因此应加强少数民族中学生的历史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
三、提高少数民族中学生历史课的情感教育的策略
1.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历史对少数民族学生来说是一个枯燥过程,学生的思考常常是被动的甚至是被迫的问题的,适当的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可增强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
2.加深认识
紧密联系现实,帮助学生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强大生命力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可通过对比方式使学生深刻和全面认识我国历史文化。
3.以情感人
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让学生在感悟人民力量伟大的同时,也进一步理解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实质;同时可借助历史人物,增强少数民族学生的爱国和社会责任情感,让学生认识到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是富国民强之路。
参考文献:
[1] 李俊文.初中历史课情感教育的实践与思考[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2] 安玉奎.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情感和价值观教育[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