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运动员要在比赛中表现出最佳的竞技水平,具备高超的技术是首要条件,但更重要的还是要让运动员在比赛中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这样,运动员就会在比赛中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所以说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好坏与运动表现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关键词:赛前心理状态 比赛表现
运动员要在比赛中表现出最佳的竞技水平,具备高超的技术是首要条件,但更重要的还是要让运动员在比赛中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这样,运动员就会在比赛中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所以说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好坏与运动表现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要从运动竞赛焦虑以及这一领域所产生的理论来说明。运动竞赛焦虑是指运动员在比赛前和比赛中,对当前的或预计到的具有潜在威胁的情境产生的担忧,它包含情绪体验、认知表征和生理变化三种成分(张力为,1999)。这一领域产生的理论假说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由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提出的早期理论,有倒“U型”假说和内驱力理论。他们具有高度概括化的特点,适用范围十分广泛;第二部分是运动心理学家提出的现代理论,主要包括个人最佳功能区理论、突变模型、多维焦虑理论,焦虑方向理论。本人认为个人最佳功能区理论和焦虑方向理论能比较好地说明赛前心理状态与运动表现之间的关系。
1. 由尤里·汉宁(Yuri.Hanin,1989)提出的个人最佳功能区(简称ZOF)理论明确提出了适度水平的状态焦虑会导致最佳行为水平。每个个体有一个自己的理想机能区段,当焦虑水平处于这一区段时,可获得最佳操作成绩。他认为,不同的运动员有不同的最佳状态焦虑,当运动员确立了自己的最佳功能区,就可以利用唤醒控制技巧或通过一些干预措施来提高或降低不同的情绪水平,帮助运动员获得最佳水平的赛前状态。比如,学校的运动队一般都是中等技术水平,大多数教练员都会在比赛前对运动员进行集体激发来提高唤醒水平,这是一种典型的激发运动员的方式,但这种方法对有的运动员来说会起到积极的作用,而有些则出现了分支。所以,不管是在平时的技术考核前还是在运动员比赛中,都应该注重他们的个体差异,采用团队激发和个人激发相结合的策略来提高学生或运动员的唤醒水平,达到各自的最佳功能区,使他们在考试和比赛当中有好的表现,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取得好的成绩。
2. 2000年美国女子奥林匹克排球队队员罗根·汤姆在穆尔说:“现在人们都难免会有点紧张,但这也可能是件好事。在赛场上,你可以把这种焦虑转化为竞争力,而这对你有好处。”她的话充分说明了琼斯和斯万在多维焦虑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焦虑方向理论。该理论认为:以往测量竞赛焦虑只是测量运动员焦虑体验的强度,并不能全面了解竞赛焦虑的实际情况,还应当重视运动员对焦虑体验的方向性解释。即将竞赛焦虑体验为积极的,对运动成绩具有促进作用的,还是将竞赛焦虑体验为消极的,对运动成绩具有阻碍作用的。他们认为,运动员不但在竞赛焦虑体验的强度上具有差异,而且在方向上也具有差异,且后者的差异更为重要,与操作成绩和运动水平的关系更为密切。竞赛状态焦虑的强度可以显示在竞争状态下状态焦虑的绝对水平,而竞赛状态焦虑的方向是运动员对于焦虑强度对行为起促进作用还是抑制作用的看法。从个体差异的角度来看,教练员一方面要了解运动员的绝对焦虑水平,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运动员的焦虑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比如:教练员在赛前要注重技术性心理定向的培养,而杜绝结果目标的心理定向。目标的设置要切合实际,否则会影响队员技术水平的发挥。如果队员将目标在心理上定位为第一名或其它好的名次等结果目标,就会造成心理紧张程度加剧,动作变形和失常,直接影响技术水平的发挥。
总之,运动员对应激情景的反应不尽相同,各人都有自己的最佳功能区域,因而要想调节运动员的焦虑水平,使其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运动水平,应在了解和掌握焦虑与活动关系的各种理论基础上,注意因人、因时、因事(项目)而异。并且在平时注意提高运动员的文化素质,以改善運动员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在训练中结合实际设定的情境进行心理训练,如放松训练和生物反馈训练等,来提高运动员的心理自我调控能力。现代体育的发展提倡科学化训练,就是要加强运动员的心理训练,促进身体素质、运动技能、战术水平、专项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来增强运动员的自信心,创造良好的心态,以便在比赛中发挥出自己的最佳竞技状态,取得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张力为,毛志雄.运动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美]理查德.考克斯(Richard H.Cox)著.张力为,张禹,牛曼漪,江晓梅译.运动心理学—概念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吴红胤,李渊.高校篮球队员赛前心理状态与训练之探析[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81—83.
[4]邓成涛.运动焦虑与运动成绩关系的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5(1):43—44.
关键词:赛前心理状态 比赛表现
运动员要在比赛中表现出最佳的竞技水平,具备高超的技术是首要条件,但更重要的还是要让运动员在比赛中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这样,运动员就会在比赛中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所以说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好坏与运动表现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要从运动竞赛焦虑以及这一领域所产生的理论来说明。运动竞赛焦虑是指运动员在比赛前和比赛中,对当前的或预计到的具有潜在威胁的情境产生的担忧,它包含情绪体验、认知表征和生理变化三种成分(张力为,1999)。这一领域产生的理论假说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由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提出的早期理论,有倒“U型”假说和内驱力理论。他们具有高度概括化的特点,适用范围十分广泛;第二部分是运动心理学家提出的现代理论,主要包括个人最佳功能区理论、突变模型、多维焦虑理论,焦虑方向理论。本人认为个人最佳功能区理论和焦虑方向理论能比较好地说明赛前心理状态与运动表现之间的关系。
1. 由尤里·汉宁(Yuri.Hanin,1989)提出的个人最佳功能区(简称ZOF)理论明确提出了适度水平的状态焦虑会导致最佳行为水平。每个个体有一个自己的理想机能区段,当焦虑水平处于这一区段时,可获得最佳操作成绩。他认为,不同的运动员有不同的最佳状态焦虑,当运动员确立了自己的最佳功能区,就可以利用唤醒控制技巧或通过一些干预措施来提高或降低不同的情绪水平,帮助运动员获得最佳水平的赛前状态。比如,学校的运动队一般都是中等技术水平,大多数教练员都会在比赛前对运动员进行集体激发来提高唤醒水平,这是一种典型的激发运动员的方式,但这种方法对有的运动员来说会起到积极的作用,而有些则出现了分支。所以,不管是在平时的技术考核前还是在运动员比赛中,都应该注重他们的个体差异,采用团队激发和个人激发相结合的策略来提高学生或运动员的唤醒水平,达到各自的最佳功能区,使他们在考试和比赛当中有好的表现,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取得好的成绩。
2. 2000年美国女子奥林匹克排球队队员罗根·汤姆在穆尔说:“现在人们都难免会有点紧张,但这也可能是件好事。在赛场上,你可以把这种焦虑转化为竞争力,而这对你有好处。”她的话充分说明了琼斯和斯万在多维焦虑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焦虑方向理论。该理论认为:以往测量竞赛焦虑只是测量运动员焦虑体验的强度,并不能全面了解竞赛焦虑的实际情况,还应当重视运动员对焦虑体验的方向性解释。即将竞赛焦虑体验为积极的,对运动成绩具有促进作用的,还是将竞赛焦虑体验为消极的,对运动成绩具有阻碍作用的。他们认为,运动员不但在竞赛焦虑体验的强度上具有差异,而且在方向上也具有差异,且后者的差异更为重要,与操作成绩和运动水平的关系更为密切。竞赛状态焦虑的强度可以显示在竞争状态下状态焦虑的绝对水平,而竞赛状态焦虑的方向是运动员对于焦虑强度对行为起促进作用还是抑制作用的看法。从个体差异的角度来看,教练员一方面要了解运动员的绝对焦虑水平,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运动员的焦虑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比如:教练员在赛前要注重技术性心理定向的培养,而杜绝结果目标的心理定向。目标的设置要切合实际,否则会影响队员技术水平的发挥。如果队员将目标在心理上定位为第一名或其它好的名次等结果目标,就会造成心理紧张程度加剧,动作变形和失常,直接影响技术水平的发挥。
总之,运动员对应激情景的反应不尽相同,各人都有自己的最佳功能区域,因而要想调节运动员的焦虑水平,使其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运动水平,应在了解和掌握焦虑与活动关系的各种理论基础上,注意因人、因时、因事(项目)而异。并且在平时注意提高运动员的文化素质,以改善運动员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在训练中结合实际设定的情境进行心理训练,如放松训练和生物反馈训练等,来提高运动员的心理自我调控能力。现代体育的发展提倡科学化训练,就是要加强运动员的心理训练,促进身体素质、运动技能、战术水平、专项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来增强运动员的自信心,创造良好的心态,以便在比赛中发挥出自己的最佳竞技状态,取得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张力为,毛志雄.运动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美]理查德.考克斯(Richard H.Cox)著.张力为,张禹,牛曼漪,江晓梅译.运动心理学—概念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吴红胤,李渊.高校篮球队员赛前心理状态与训练之探析[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81—83.
[4]邓成涛.运动焦虑与运动成绩关系的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5(1):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