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备考的切入点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AndSee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二轮复习中的常见做法及存在问题
  二轮复习是一个以巩固、梳理已学知识、技能,促进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的过程。它应有两个特点:一是“理”,即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二是“通”,即融会贯通,弄清思路,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
  目前在二轮复习中常见的问题是:有些教师在复习中缺乏应有的目标和方向,重教辅资料轻教材,倾向于搞题海战术,采取广种薄收、撒大网捕鱼的方法,通过增加练习量来寻求心中的踏实,忽视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甚至不乏同一个题目要学生做了再做的现象。这样教学,最大的问题是师生都在简单地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导致复习课效率低,学生收获小,身心俱疲,不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复习课不应仅仅上成一节练习与讲评课,它应该是一门教程。教师在复习课中,对知识的梳理还是要“讲”的,不能仅以考代教。但教师的“讲”要受到限制,要有针对性,即要“精讲”。教师要在对学情了解的基础上,围绕复习内容中的主干知识,提炼归纳,总结阐释,拓展联系;要精讲学生的疑难点、易错点、易漏点;要讲方法,讲规律,讲知识的产生过程和思维过程;要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教师的“导”是促进学生“学”的关键。教师要着眼于诱导,变“苦学”为“乐学”;要着力于引导,变“死学”为“活学”;要着重于疏导,变“难学”为“易学”;要着手于指导,变“学会”为“会学”。
  二、 提高二轮复习有效性的几个切入点
  (一) 研究《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及近年高考试卷,关注命题趋势
  我们要以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能力层次为依据,以《考试说明》所列出的知识点条目为线索,对照生物教材中的有关知识点逐条复习,以明确考试的目的、能力要求和考查内容。根据近几年高考生物试题的分析,生物命题的思路是:遵纲不循本。即知识点的考查一般遵循课标、课本,不超出课本知识的范围,而能力要求不一定要遵循课本内涉及到的层次,可以大大超越课本。也就是说,我们在平时复习时对知识点的处理应源于课本,但对能力的要求应高于课本,力求抓住:知识点;考试点;能力点;教育点(爱国主义、科学史);应用点(联系工农业生产、国防科技、日常生活、环保知识的实际);结合点(各章节的结合、跨学科的结合)。根据课本抓知识的归纳小结,抓知识点间的联系,合理分散教材的难点,强化知识的重点。反对死记硬背,提高复习的实效。
  高考试卷会折射出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并以不同的情景呈现出来。所以,在试卷中找出有规律性的东西,是形成有效的高考复习方案、提高复习有效性的保证。在二轮复习时,我们必须认真分析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注意做好四件事情:(1)对照教材研究寻找试题原型;(2)研究近年试题找出共性和变化;(3)研究近年试题寻找命题趋势;(4)从不同模式的试题中归纳出命题模式。尽可能运用生物教学或课题研究中的经验和知识,选取大学普通生物学、科技发展热点等专业性或应用性较强的素材,将复杂的问题进行简化,从各个方面指向中学生物学知识体系,在大学与中学的知识交叉点上找到命题的突破口。因为这些交叉点就是复习中的知识生长点和能力增长点。同时,必须研究吃透《考试说明》,研究《考试说明》中知识的要求是怎么定位的、考题是如何体现的。把《考试说明》、高考题与教材进行对比研究,我们就能准确把握高考走向。明确“如何考”,就会抓纲抓本;明确“考什么”,就会精选教法;明确“如何教”,就会准确了解学情;明白“教什么”,就会对高考如何考有一定的了解。
  (二) 发挥团队力量,提高课堂效率
  二轮复习课的教学任务是:第一,帮助学生回顾过去所学的知识并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第二,帮助学生掌握复习方法、思路、规律与技巧;第三,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知识,突破难点,提高灵活应用、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三个要求层次上是逐步提高的。回顾我们平时复习效益不高的原因,主要是把复习课的目标定位在第一层次的要求上,很少涉及第二层次、第三层次。有些即使想到,也往往由于方法不当、选题不佳而难以达到应有的效益。所以,要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必须发挥高三备课组团队力量,分工合作订计划、定专题、编试卷、促反思,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
  生物高考试题量少,选择题6题、非选择题只有3题。目前一道非选择题只考一个知识点的题目很少,大多涉及多个知识点。因而,在复习时,我们要注意挖掘一些辐射作用强的知识点,以点连成线,以线形成面,建立知识网络,找到学科内综合点、热点问题与知识的结合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由于面对烦琐复杂的知识点,学生难以独自建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给予适当的指导。
  (三) 思维方法引路,提升学习能力
  二轮复习是掌握方法、提升能力的关键性阶段,一定要把握机会。教师要针对各类知识特点,利用分析、推理、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分类、系统化、具体化、归纳、演绎等基本思维方法,将所学知识进行浓缩、精练、放大、升华、迁移进行复习。提倡用科学思维引领成绩,用科学思维理解题目,利用题目的信息去处理问题,因为这是解决问题的出发点。但是,这段时间确实考试、练习比较多,所以还是应该把一部分精力放在“读题”上,也就是分析能力的培养上。我们通常要求学生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几个组成部分,通过逻辑关系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这就需要在分析一个具体的复杂问题时,弄清所给问题中的问题情境、产生原因与条件,因为这是解决生物问题的钥匙。下面介绍几种帮助学生提高分析、比较、归纳能力的方法。
  1. 提高分析能力的常用方法
  (1) 逐步接近法:①把一个问题划分为几个部分,从而使问题缩小,思考起来比较集中,解决问题就变得容易;②耐心地一次研究一个问题或一个侧面,通过其中逻辑关系,找到需要的答案。
  这是一种借助于逻辑思维的方法。因为所有的逻辑思考都是有步骤的连续思考。所以有意识地划分步骤,有条理地进行思维,一步步向结论逼近,使其研究范围得到限定,问题解答自然变得更加清晰和容易,从而可以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和能力。
  例 1911年,科学家劳斯为研究一种鸡的肉瘤(生长在结缔组织中的癌)作了下面的实验:他把鸡肉瘤组织取出来磨成液体,用一种特别的“筛子”过滤,这种过滤装置连最小的细菌也通不过去。然后把滤液放在光学显微镜下没有观察到任何生物。他把滤液注射到健康的鸡体内,结果鸡很快长出了肉瘤。是什么导致鸡产生了肉瘤呢?当时劳斯就想:可能有一种比细菌这类原核生物更简单更微小的生物通过那种“筛子”。于是,他提出了一个大胆而独特的观点。
  根据以上内容,你推测劳斯当时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这个观点为以后细胞癌变的哪一种致癌因子研究提供了证据。
  上述题目我们可以这样分析:把鸡肉瘤组织取出来磨成液体,再把滤液注射到健康的鸡体内,结果鸡很快长出了肉瘤,说明液体内有致癌的东西,这样就可以把思考范围先缩小到鸡肉瘤组织提取的液体中;再把这种东西用一种连最小的细菌也通不过去的特别“筛子”过滤,并且放在光学显微镜下没有观察到任何生物中思考,就很容易推测可能是病毒;然后再用病毒做实验材料来得到证实。所以,逐步接近法是一种将问题缩小到最低限度的思维技巧,即通过某些简化的推论或者直接抛开无关因素、不可能的因素以及方向,从而缩小问题的范围。
  (2) 图表解析法。图表解析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分析方法。借助图表使问题变得明朗化、具体化、形象化,将大大推动和帮助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例 一对夫妇,男性为色盲患者,女性表现为正常,生了一个既患色盲又患白化病的女儿,则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可能性为多大?
  根据题目要求,孩子患病的可能性为:P患=P白化+ P色盲-P白化×P色盲。这是一个数学集合问题。解这类题目只要绘出图解(如图1),就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题目抽象的内在联系清晰而形象地表达出来,非常有利于分析和思考。
  (3) 系列连环法。系列连环法是一种将所需要考虑的各种可能性、各个因素、不同方案按一定规则或内在关系联系起来的一种方法:可按一定的逻辑关系整理出来;可按时间或空间的序列联系在一起(如按照生化反应的程序,把生物体内尿素循环中涉及的不同的中间化学物质联系起来,来考虑各种基因、酶及化学物质之间的关系);也可按其他某种关系联系(如按照空间关系,说明细胞的内膜系统中胞外酶的合成、运输、加工、分泌的关系)。联系时常采用箭头、图表或树形图解及其他方式,使其系统、全面、连环起来,便于人们去追踪、考察、说明所有已知的、看起来有可能的办法或答案。
  (4) 重新表述法。重新表述法就是在解题时,以自己的语言或表达方式将问题或中间结论加以重新描述,使自己对问题理解得更清楚,使复杂问题简单化,结论就容易得到。
  (5) 充分列举法。充分列举法就是在寻求答案时,简明而无遗漏地列举出各种方案、各种可能性、各种情况、各种组合或安排等,加以考虑,判断出最佳方案,或达到充分的水平。
  2. 比较和归类的方法
  比较是把有关的知识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包括异中求同、同中求异两条途径,如细胞分裂中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比较、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比较、精子与卵细胞的比较、各种实验方法的比较,等等。归纳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它通过许多个别的事例或分论点,然后导出它们所共有的特性,从而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如我们可以把分散在不同章节里的有关染色体内容归纳成系统综合复习:染色体从组合上分有染色体组、单倍体、一倍体、二倍体、三倍体、多倍体;从关系上分有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异源染色体;从性质上分有常染色体、性染色体;从活动上分有染色质、染色体、染色单体、姐妹染色单体、联会、四分体、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从变异上分有数量变异、结构变异;从成分上分有DNA、蛋白质;从数量上分有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从间期到第一次分裂后期不变、从第一次分裂末期到第二次分裂中期减少一半、第二次分裂后期又不变、第二次分裂末期再减少一半。这样就可以把分散在各章节的知识通过比较、归类连成网络结构了。
  (四) 突出主干知识,理解回归教材
  在复习中,教师要使学生明确课本是高考试题的源头,是高考命题的最直接蓝本,生物试题的知识落点肯定在教材上。要抓紧课本,突出课本基础知识的作用。课本中生物术语、概念、定律都是具有规范性、权威性的,我们要抓住课本的主干知识点,把握好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按照高考的能力要求,对相关知识进行横向拓宽、纵向加深。纵向着重在“理解”,横向着重是“渗透”。理解应有层次、有序,渗透应有意识、有机。对课本中的知识点进行提炼、梳理、归类、对比,将隐藏在纷繁内容中的最重要的要领、规律、原理、知识间的联系整理出来,使知识系统化,构建知识网络体系;同时,对以往学习中的薄弱环节或未掌握的知识进行补缺和强化。特别是那些反映学科主干知识内容、反映学科思想内容和能够与高等教育相衔接的内容。如遗传知识是高中生物的主干知识之一,其基本规律及计算是高考每年必考的热点内容。特别是对遗传基本规律的考查,近几年高考主要集中在:(1)测交、基因型、表现型等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2)根据亲(子)代的基因型或表现型比例推子(亲)代的基因型或表现型比例;(3)多对相对性状遗传时产生特殊配子的概率;(4)遗传系谱图的判定、亲子代基因型的推断及遗传概率的计算,其中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运用是高考命题的热点;(5)与伴性遗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变异等知识一起进行综合考查。其中遗传系谱图是考查获取知识能力、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的常见题型,在高考试题中具有很高的重现率。另外还有减数分裂、生物育种、基因工程等知识,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和难点。针对上述情况,教学的切入点可以是:始终抓住“能力”这个核心,抓住主干,突出重点,进行联系性复习。如遗传系谱分析题方面,我们复习时就可以抓住以下四个方面:(1)显性或隐性性状遗传的判定;(2)常染色体或性染色体遗传的判定;(3)亲(子)代表现型或基因型的确定;(4)遗传病发生概率的分析及预测。
  (五) 讲究解题技巧,严格答题规范
  历来理综考试时间紧、题量大,再加上生物学试题隐含信息多,题干常常咬文嚼字。因此,复习时应该重视学生应试技巧的训练,教给学生一些解题方法:(1)学会找到所给信息与课本知识的切合点;(2)学会辨别试题指向;(3)学会分析有效信息、干扰信息,找出隐含条件,用全已知条件;(4)学会分析图表、数据、曲线所给的所有信息。下面举一例说明如何教学生快速判断遗传病的基因位点(特例除外)及显、隐性的方法。
  首先看是否代代相传,如代代相传,则是显性,否则是隐性。因为由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代代相传。由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有隔代遗传现象,一般双亲无病,后代有病。
  如果是显性遗传病,而且是发生在性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应该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即男女患病的机会不等。如果疾病基因发生在Y上,则患者都是男性。有男性患病连续遗传现象。如果疾病基因发生在X上:假如女性是X显性患者,则子女1/2是患者;如男性是X显性患者,则其后代女儿都生病,儿子都正常;如果没有上述现象,则可以判定常染色体显性。
  如果代与代之间疾病不连续,则是隐性。如发生在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则男性多于女性,而且有交叉遗传(男传女,女传男)现象。如果患病没有性别差异现象,男女发病概率均等,则是常染色体隐性。
  另外,二轮复习还应狠抓解题规范训练与准确率,突出包括“审题关—表达关—反思关”三关完整的解题训练。
  1. 明确题目的基本结构
  像问答题,通常情况下是由提示项、限定项、中心项和求答项四部分构成。提示项是对考生回答方式的提示,限定项是对题目涉及的时空范围和情景内涵的规定,中心项则规定解答所依据的对象和内容,求答项是对回答内容和项目的规定和要求。其内在关系是:中心项是问答题的核心部分,提示项、限定项从属、服务于中心项,中心项决定求答项。四大项共处于一道问答题中,但先后位置和出现的次序不定,四者相互依存、合理统一,共同服务于问答题的考查功效。
  2. 细心审题
  能否审好题,是答好问答题的先决条件。通常情况下,学生审题应做到“三读”,具体包括:(1)泛读,指明确几个条件以及求解问题;(2)细读,指把握关键字、词、数量关系等;(3)精读,就是深入思考,注意挖掘隐含信息等,把握住这道题要考的是什么知识点,然后以这个知识点为关键词,像在网上搜索资料一样,搜索出若干个相关的知识点,如果是简单的题目,答案一下子就找出来了,而复杂的题目可能涉及到几个知识点,则需要在搜索出来的知识点中选择一个最适合的或是搜索出所有合适的知识点。此外,还要注意四个方面。(1)明确问答题的类别和基本结构,要正确地找出提示项、限定项、中心项、求答项等,以便完整、准确地把握题意和要求。(2)根据提示项及设计、概述、说明、简析等说明性文字,确定好题目类型,明确命题人要求所答的内容,确定解题基本思路和答题基本方法。(3)根据要求,挖掘题意,确定好时限、内容和思考的范围。(4)明确“一个前提”,把握“两个原则”:①明确“一个前提”,即“读懂读透材料(尤其是图表与数据)”,必须明确其中的主要概念、说明的主要问题,而后弄清楚图表与数据是怎样展示概念、说明问题的;②把握“两个原则”,即“充分获取和利用有效信息”原则及“立足材料,联系课本”原则。
  3. 构思表达的“三个步骤”
  构思表达的“三个步骤”为:“一看”,看有几个设问;“二找”,找出设问中的求答主题(或项目)和限制条件;“三答”,根据设问组织答案。
  (1) 初拟腹稿。根据题目要求,迅速编列解答提纲。提纲力求简约,不必详列,自己明了即可。
  (2) 规范准确,面要宽、点要多、话要短。答案的编写,要做到“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以求层次清楚,使人一目了然。在文字及编写要求方面:字迹要清晰、工整、避免涂抹,格式要规范、详略得当。
  4. 过好反思关
  过好反思关,即要求学生通过做题,反思知识点,巩固所学知识并形成知识网;反思解题方法,力求发现更简洁、更合理的解题途径。
  上述“审题关—表达关—反思关”三关的完整训练,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引导学生向“细心要分、向整洁规范要分”,减少解题的失误,逐步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老大难问题。
  (六) 重视实验能力培养,突出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类试题是生物高考的“重头戏”,因此,二轮复习应重视实验设计类试题解题思路的训练,教给学生分析该类试题的方法是以下四点。
  1. 搞清实验设计类试题的解题程序
  对于实验设计类试题,我们可用2011年高考浙江卷理综第31题为例进行说明。
  (1) 对于题意的要求:是设计实验方案、步骤还是分析实验结果。2011年理综第31题是通过研究者探究某物质(X)作用的实验设计,要求分析实验目的、实验结果及采用3H-TdR实验材料的原因。
  (2) 明确实验目的、分析原理,即明确实验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要用到生物学上什么原理?从该题的分析看,其实验目的是探究X对Y细胞增殖(DNA合成)的影响。用到的原料之一是3H—TdR,实验原理是根据CRD变化来判断对细胞增殖(DNA合成)影响。
  2. 确定实验思路
  确定实验思路,就是根据原理对实验作出假设,并对可能产生的现象作出预测,并充分利用实验材料,确定实验思路。该题的实验思路是:根据甲、乙两组CRD变化来预测,如果乙组CRD明显高于甲组,说明X对Y细胞增殖(DNA合成)有促进作用;如果乙组CRD与甲组基本相同,说明X对Y细胞增殖(DNA合成)无影响;如果乙组CRD明显低于甲组,说明X对Y细胞增殖(DNA合成)有抑制作用。
  3. 设计实验步骤
  如果题目要求是实验设计题,那么要根据实验目的、原理和思路,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并思考题目中所给出的实验材料和试剂分别起什么作用、怎样运用。同时,还要注意两点。(1)题目中给出的实验试剂和材料一般应充分利用,除非题目条件允许,否则不能自己随意增加实验试剂和材料。(2)要控制变量,对无关变量,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排除它对实验的干扰,用来抵消非实验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因此要做到:①分组,根据实验要求和材料,有的实验只分2组,有的实验要分3组及以上,各组材料要相同,如观察影响种子萌发因素类实验中,每组要取符合统计要求的一定量(如10、20、30粒)求平均值(不要只给每组一粒种子),并给每组编号;②其他条件作相同处理,如在同一条件下培养相同时间或都恒温或都水浴加热等;③做对照处理,根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改变的是自变量,这样观察到的因变量中实验现象或结果差异才一定是这种自变量引起的,否则得不出结论。
  4.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根据实验中观察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及图表的结果,通过分析、计算、推理等处理,归纳出一般概括性判断,并用文字、图表、绘图等方法作一个简明的总结。由于实验组和对照组只有一个条件的差异,因此实验结果的不同,一定是由唯一的这个条件差异引起的。如果是验证性实验,结论就在题目中;如果是探索性实验,结论一般要分情况讨论,结果至少有2种或2种以上的可能。
  (七) 精选二轮试题,强化限时训练
  二轮复习最忌讳是两个方面。一忌题海战术、拿来主义。习题的选择必须要有针对性,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要根据学生的薄弱点出题,根据学生易混淆或易错、易疏忽的知识点出题。必要时还要加强题目的变式练习,以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二忌难题过多,起点过高。近几年高考试题的特点是:题型不生,起点不高,设问不难,难度不大。复习中教师要精选试题,要改变让学生多练习难题有助于提高解题能力的想法,也不必为了让学生接触更多的题型而练习一些难题、偏题。平时练习的难度要中等,要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来定。可以通过强化限时训练,潜移默化地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及时检查复习效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掌握解题规律和技巧,促进知识的融会贯通。在保证准确的前提下,力求提高解题速度。检查自己在限定时间内能否平稳地答完试卷的能力,检查自己的答题速率和解题能力以及审题、分析题意等各种能力,检查自己是否适应高考的题型和题量。另外,要提高解题质量,还要善于归纳总结,想一想该题用了哪些概念、原理,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是属于哪一类,彼此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等等。经过比较,就可以以一题抵十题、百题。
  (八) 做好成绩分析,落实查漏补缺
  试卷分析和考后纠错是极其重要的教学资源,必须重视。每一次练习考后,我们都要及时反思,及时纠正,对差错作出深入分析,找出错误根源:是概念不清、原理不明、方法不当造成的,还是非知识性的失误?对出现的差错要做记载,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进行成果总结,看看哪些毛病已经痊愈,哪些顽症尚未根除,哪些是新犯的毛病,从而不断地消除复习中疑点、盲点。
  1. 分析试卷
  (1) 考查范围,统计各模块所占分值。
  (2) 统计各知识点及得分率。
  (3) 目标达成情况。
  (4) 对于主观题,统计错误答案,讲评试卷时,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师生共同分析正确的答案是什么。这样能进一步加强讲评试卷的有效性,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能力。
  2. 分析数据
  (1) 根据一本上线分,找出所教班级的一本边缘生,配合班主任把这一部分人往上推。
  (2) 从各试题的得分率情况中,认清优势与不足,及时调整下一步的复习策略和计划。
  3. 分析学生
  下面是我们从教师的教学及学生的学习两个层面去寻找漏洞的做法。
  以下是学生差错统计表(供参考)。
  以上鄙陋之见,是我们对二轮复习做法的粗浅小结,愿此文能对大家起参考及铺垫作用。
其他文献
设Ω是R∧N中单位球,N≥3,本文考虑Dirichlet问题:(*){-△u=K(x)|u|∧p-1u+λu x∈Ωu=0, x∈ЭΩ径向对称正解的存在性。其中0≤K(x)≤C(1+|x|∧α),K(x)≡/0,-N/2<α<0,1<p<(N+2+2α)/(N-2)。证
4200吨加油船的主机由于体积较小,重量较轻,可以不用采取从甲板开吊入口的形式进行主机吊装,而是将主机作为预埋件处理,使用专用搁架提前将主机抬高搁置在机舱中,避免影响轴
讨论了含梯级水电站的大型水火电力系统有功功率最优分配的数学模型,考虑了水电厂上、下游水位的变化、梯级水电厂间的水流时间延迟等因素。通过两次运用对偶分解原理将整个系
期刊
建立了方坯连铸二冷区铸坯与辊子间传热的数学模型。通过模拟试验,得到了铸坯导入辊子的热流与铸坯表面温度、拉速和水流密度之间的回归式。铸坯表面温度变化的理论计算结果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考核普通高中学生相关科目学习是否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主要手段,也是检查普通高中学分认定公平、公正程度的重要举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分析了旋转振动式流变仪内筒和样品的惯性对测量结果的影响,重新考虑了此类仪器的流变学模型,讨论了用它们测量血液和其他生物流体的粘弹性时出现的一个疑难问题,并在讨论非
何谓“流行”?“流行”,在《新华词典》中被解释为快速、广泛传播。“流行”就是时尚的.风靡一时的,能被人广泛接受的意思。那么,何谓“流行元素”呢?即最新的时尚元素、潮流话题、
生活化教学是近年来教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生活化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目标确定后,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贴近学生生活和联系社会实际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有效的教学方案。  我们知道许多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很多科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为此,教学中我们应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生活,让生活中的科学走进
高中学科相对专业性强,但单纯局限于某一学科的教学研究往往也会“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其实,教学理念和方法是相通的,可以相互借鉴。在听课活动中,其他学科的教师也可帮助任课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对此,我校的做法是:组织青年教师开展示课,全校各学科的教师都参加听课,进而磨课。  一、把握磨课活动的内涵和运作机制  磨课应该突出“磨”什么。“磨”的意思是双重的,一方面,“磨”意味着一种功夫、一个过程,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