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追随 一路成长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q360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从孟特 热切期待
  2014年的9月,经学校推荐,我有幸成为“孟纪军教师工作室”的一员。当时的我,内心激动而又忐忑。激动的是久仰孟纪军老师大名,也曾多次观摩过孟特那缜密、高效的课堂,让人钦佩不已。而能够加入“孟纪军教师工作室”,那更是全市所有小学语文教师最心驰神往的。但是想到自己只是一位刚刚工作三年的新面孔,面对的都是市骨干的工作室成员,深感压力颇大。大名鼎鼎的孟特会接受初出茅庐的我吗?我忐忑不已。
  初次接触孟特,他渊博的学识、过人的涵养都令我折服。他和蔼的面容、亲切的言语,以及“关注文体,聚焦表达”的教学主张,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原本忐忑的内心,安定了许多。而在我参加第一次磨课活动时,才真正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他是那样的胸怀宽阔、格局宏大。
  导师指导 初露头角
  2016年10月,我接到工作室通知,要上《鞋匠的儿子》这一节课。这是我第一次在工作室上公开课,深知其重要性。拿到文章,我潜心钻研教法,开始认真设计教案。很快,洋洋洒洒的近2000字的教学详案新鲜出炉。有整体把握,写人离不开写事,抓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感悟人物形象,同时又关注了作者的写法,正面、侧面相结合,刻画林肯的形象。面对这自我感觉还不错的教案,我内心沾沾自喜。
  第二天,正准备在本校借班试上,突然接到工作室老师的电话,说要来给我磨课,我欣喜万分。我知道,我不是孤军奋战。按照之前的设想,我还算顺利地完成了整个流程。接下来的评课中,王小荣老师说的一番话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他说:“在我们来之前,孟特特意让我转告你几点注意事项。第一,作者为了写林肯,抓住了两件事来写,这两件事有关联吗?哪件事大?哪件事小?为了说明林肯了不起,选择哪一件来写比较合适?课文为什么要详写不起眼的小事,略写引人注目的大事?这是为什么?再看这两件事,演讲是抓住人物的什么?战争是抓住人物的什么?课文为什么要选择这两件事来写?有什么讲究吗?这是作者在选材上的考虑。第二,很多教师在上这篇课文时会纠结于林肯的三段话,让学生反复读,反复悟,学生说来说去就只能说到那几个词。殊不知,这三段话是有难度的,让一个成年人来品读,也未必到位。所以这里,我们就看似弱化处理,让学生在多读的基础上,能说到哪一步,就到哪一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第三,体会人物形象不能仅仅停留在文本上,我们还要关注文章的表达。再来看这两件事,如果说第一件事是写林肯的语言的话,那第二件事则是写林肯的行为。我们要评价一个人,既要听其言,也要观其行,看他是否言行一致。从第一件事中看出,林肯通过自己智慧的语言传递出‘人人平等’的理念,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课文中作者为什么要选这兩件事来写?所选的这两件事有什么内在联系吗?现在看来,这两件事是有必然联系的。林肯先是传达出自己‘人人平等’的理念,正是有了这样的思想,他才会毫不犹豫地领导人民拿起武器,废除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那至于为什么要详写‘演讲’这件‘小事’?现在来看,演讲也并非是小事,因为‘人人平等’的观念比一场战争还要重要!看似‘小’,并非‘小’,这叫‘小中见大’!以上都是就《鞋匠的儿子》这篇课文所言。那这一类的文章,这一类写人的文章怎么选材呢?写人的文章分为两种,一种是普通人,一种是伟人。写伟人的文章怎么选材?从这篇课文看来,并非选择大家所熟知的轰轰烈烈的大事来写,而是选择生活中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来‘小中见大’。本单元我们还将学习《钱学森》《詹天佑》,这些文章是否有这个
  规律?”
  听完王老师转述的孟特的这番话,我内心的感激之情无以言表。作为一校之长,每天要处理众多繁琐事务,竟然还惦记着要在上课前给我一些指导。原来,孟特是想提醒我,备课前,首先要对文章有整体的把握,判断文体,指向表达。不要一上来就在理解课文内容上兜圈子,在情感体会上做太多文章,而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发现文本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如果不是经过一番认真思考、仔细琢磨,这些建议何以如此深刻?在敬佩孟特独到的教学主张、敏锐的洞察力及成熟的教学能力的同时,他对工作室成员的关心,更是令我感动不已。我的思路瞬间清楚,赶紧沉下心来思考修整教案。
  再三磨课 精益求精
  很快便到了正式授课的日子,有了孟特的指点,站在讲台上的我内心有了底气。整个课堂展示,一气呵成,也得到了在场老师的一致好评。特别是孟特的表扬,更让我肯定了自己的进步。没想到在评课环节中,孟特还是给了我很大的“惊喜”,他指出我在讲解林肯的三段话时,朗读指导不够到位,学生读的效果不好,并现场亲自范读。他还提到,既然林肯这么伟大,课文想描写伟大的林肯,为什么不直接说“伟大的林肯”,而是用“鞋匠的儿子”?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你考虑过吗?文中第1~3自然段分别讲到了“鞋匠的儿子”,每一次朗读的感情一样吗?该怎样通过朗读体现出来呢?其中第2自然段的“林肯先生,在你开始演讲之前,我希望你记住,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要注意提示语,读出态度傲慢的感觉。第3自然段注意读出骄傲。那课题应该怎么读?应该从读者的角度读出敬佩……
  手中的笔飞快地穿梭着,不停地记载着孟特的点评,生怕遗失掉任何一点。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那选此作为题目有什么讲究?要引导学生发现并探索文字背后的秘密,这样课堂就变得灵动起来。在关注了文体,聚焦了表达以后,课堂教学变得有抓手,就可以比较教学、聚焦核心、以读促思。这些独到的见解,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其实孟特这种对细节的关注、永无止境的钻研精神以及精益求精的教学态度,不更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吗?
  趁热打铁,很快我又将教案的第三稿整理出来,随着对文章的深入剖析,我对文章的思考也更深,通过电话与孟特有了更深的探讨。我在实践中深深体会到,正如孟特一直说的:“原本没有路子的时候,关注了文体,聚焦了表达,就开辟了阅读教学的新路子。”
  迅速成长 师恩难忘
  没想到还有更大的惊喜等着我,没过几天,孟特让我带着这节课去碧桂园国际学校展示一番。有了几轮的磨课,我是自信满满,流畅地将教学过程完美地呈现了出来。对教材别样的解读,给碧桂园学校的所有语文老师带来了全新的感受。我现在知道了,在备课时,从文体角度切入,从表达方法技巧入手,解读教材,寻求教学策略,可以达到这样的境界:关注教学内容,深入挖掘,过度体会,课堂高耗而且低效;关注文本样式,学习语言,聚焦表达,课堂简约而不简单。面对赞誉,我的内心是欣喜的。但我知道,我的迅速
  成长离不开一个团体——孟纪
  军教师工作室,离不开我的恩
  师——孟纪军老师。
  在工作室的三年学习中,孟特给大家推荐了优秀的教育书籍,使我开阔了眼界,提升了专业素养。孟特还为老师们提供了很多学习、观摩的机会。在每一次的活动中,在各位老师的点评中,我都能感受到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需求,从而反思自己的课堂。
  三年的追随,时间不长,但我已从导师身上学到了以前一直没有学到的、没有学会的很多东西。今天,有幸在您身边聆听、渐染、熏陶;明天,我将以您为榜样,将您对学生无私的爱,对教育赤诚的爱一路传承。
  (作者单位:江苏句容市开发区小学)
  责任编辑 郝 帅
其他文献
【内容简介】  《我亲爱的甜橙树》是巴西作家若泽·毛罗·德瓦斯康塞洛斯创作的一部有着相当自传性质的儿童小说。该小说自1968年出版后,被译成多国语言,影响数亿读者,全球销量达200万册。它还两次被拍成电影,三次被改编成电视剧,感动了很多人。  作家精确地“摹拟”一个五岁男孩泽泽的口吻,记录了一段温馨而伤感的生活片段。阅读中,读者与主人公泽泽同行,会感受到童年的喜怒哀乐和一种久被遗忘的感情——温柔。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利用注释及学过的方法学习古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借助图片,发挥想象,走进诗境,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朗读古诗,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教学难点】  欣赏古诗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忆诗词,揭诗题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诗的世界。你们知道哪些写景
一  “李老师,我是荆州的焦鹏程。现在我在火车站,可是我的东西落在酒店房间了。能不能请您帮我问问前台,看看房间有没有一个ipad?”  翻遍行李箱,又经过同行锦琼的确认,我打通了我的直属领导省教研员李作芳老师的电话。彼时,我刚刚“荣登”教研员的岗位不到两个月,就接到出省听课的通知了。这么难得的机会,按照以往的习惯,我一定会带上多种“录像机”,以便有更多的内存录制现场。  “焦老师,你确定自己的ip
个人小传  一切都可以是语文。  1984年刚踏上讲台的我就懵懂地这么想,于是,我和孩子们既在教室里听说读写,又到大自然里看闻摸尝。  2001年,我开始捣鼓“综合性学习”,经常把三尺讲台搬出学校。  2012年,我尝试着“用科技的平台‘玩’语文,用语文的方式‘玩’科技”,连续指导五个大型活动,并获得全国大奖,而我这个山村小学教师,也一次次走进兄弟学校和大学,向现在的和未来的同行呈现孩子们的灿烂和
用“晨读”开启一天美好的时光是一种仪式,会把孩子生命中美好的东西固定下来,成为孩子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为孩子创造精神成长的环境,让经典滋养他们的心灵,就是“晨读”的魅力!  一、精选文本,启迪心智  文本是“晨读”的核心。文本选择的指标就是:具有精神内涵。小学阶段的儿童,最喜欢的当属童话,因为儿童天然就是童话。在儿童那里,童话和现实并不被区分。童话就是儿童内在世界的风景。童话里充满着事物背后的秘密
从上世纪开始,我国语文教学改革先行者一直在探索如何从课程层面改革我们的作文教学。比如上世纪60年代景山实验小学“以作文为中心”的语文改革实验,丁有宽老师的“读写结合”实验,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开展的“童话引路”实验,等等。这些实验尽管还存在着某些不完善之处,但是对改善我国语文课程中“读写失衡”的倾向,确立作文教学在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地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
所谓“承前启后”,就是根据已知童话故事增加新的情节,把故事往下编,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内容更加有趣,形象更加鲜明。在学了《丑小鸭》后,我让学生“接龙”——变成白天鹅的丑小鸭会一直住在救命恩人农夫的家里吗?如果不是,她又会去哪里呢?丑小鸭离家后,她的爸爸、妈妈包括原来养她的主人小姑娘会不会忏悔、痛苦呢?如果会,他们会来寻找丑小鸭吗?……学生们“接”出来的“龙”丰富多彩:有人笔下的丑小鸭因为拥有了美丽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在数学发展进程中,数和形常常结合一体,在内容上相互联系,方法上相互渗透,使数量关系的精确刻划与空间形式的直观形象巧妙、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可见,数形结合是数学学科的一种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应用这一重要数学思想,让数学的学习过程更富数学意义,让问题的解决策略更具数学韵味,从而促进学生知识结构
【教学目标】  抓住自己的特点,用典型事例,具体生动地介绍自己。  【教学重点】  学会具体地写出自己的性格特点或爱好特长。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细节把特点写具体。  【教学准备】  课件、漫画、奖牌  【教学过程】  一、趣味“自画像”,引出课题  1.课前热身:放歌曲《成都》引入。在香城新都,有一个写作爱好者,听了这首《成都》大受启发,写了一首《新都》,我们来听听。(播放《新都》)  2
课前游戏——古诗对对碰  师: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送别诗吗?  生:(齐)记得。  师:好,我们一起来对一对吧。我说上句,你们接下句。  师:桃花潭水深千尺——  生:不及汪伦送我情。  师:故人西辞黄鹤楼——  生:烟花三月下扬州。  师:孤帆远影碧空尽——  生:唯见长江天际流。  【评析:课前交流的“古诗对对碰”,创设了一种送别情境,营造了一种浓浓的送别氛围,收到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交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