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从孟特 热切期待
2014年的9月,经学校推荐,我有幸成为“孟纪军教师工作室”的一员。当时的我,内心激动而又忐忑。激动的是久仰孟纪军老师大名,也曾多次观摩过孟特那缜密、高效的课堂,让人钦佩不已。而能够加入“孟纪军教师工作室”,那更是全市所有小学语文教师最心驰神往的。但是想到自己只是一位刚刚工作三年的新面孔,面对的都是市骨干的工作室成员,深感压力颇大。大名鼎鼎的孟特会接受初出茅庐的我吗?我忐忑不已。
初次接触孟特,他渊博的学识、过人的涵养都令我折服。他和蔼的面容、亲切的言语,以及“关注文体,聚焦表达”的教学主张,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原本忐忑的内心,安定了许多。而在我参加第一次磨课活动时,才真正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他是那样的胸怀宽阔、格局宏大。
导师指导 初露头角
2016年10月,我接到工作室通知,要上《鞋匠的儿子》这一节课。这是我第一次在工作室上公开课,深知其重要性。拿到文章,我潜心钻研教法,开始认真设计教案。很快,洋洋洒洒的近2000字的教学详案新鲜出炉。有整体把握,写人离不开写事,抓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感悟人物形象,同时又关注了作者的写法,正面、侧面相结合,刻画林肯的形象。面对这自我感觉还不错的教案,我内心沾沾自喜。
第二天,正准备在本校借班试上,突然接到工作室老师的电话,说要来给我磨课,我欣喜万分。我知道,我不是孤军奋战。按照之前的设想,我还算顺利地完成了整个流程。接下来的评课中,王小荣老师说的一番话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他说:“在我们来之前,孟特特意让我转告你几点注意事项。第一,作者为了写林肯,抓住了两件事来写,这两件事有关联吗?哪件事大?哪件事小?为了说明林肯了不起,选择哪一件来写比较合适?课文为什么要详写不起眼的小事,略写引人注目的大事?这是为什么?再看这两件事,演讲是抓住人物的什么?战争是抓住人物的什么?课文为什么要选择这两件事来写?有什么讲究吗?这是作者在选材上的考虑。第二,很多教师在上这篇课文时会纠结于林肯的三段话,让学生反复读,反复悟,学生说来说去就只能说到那几个词。殊不知,这三段话是有难度的,让一个成年人来品读,也未必到位。所以这里,我们就看似弱化处理,让学生在多读的基础上,能说到哪一步,就到哪一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第三,体会人物形象不能仅仅停留在文本上,我们还要关注文章的表达。再来看这两件事,如果说第一件事是写林肯的语言的话,那第二件事则是写林肯的行为。我们要评价一个人,既要听其言,也要观其行,看他是否言行一致。从第一件事中看出,林肯通过自己智慧的语言传递出‘人人平等’的理念,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课文中作者为什么要选这兩件事来写?所选的这两件事有什么内在联系吗?现在看来,这两件事是有必然联系的。林肯先是传达出自己‘人人平等’的理念,正是有了这样的思想,他才会毫不犹豫地领导人民拿起武器,废除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那至于为什么要详写‘演讲’这件‘小事’?现在来看,演讲也并非是小事,因为‘人人平等’的观念比一场战争还要重要!看似‘小’,并非‘小’,这叫‘小中见大’!以上都是就《鞋匠的儿子》这篇课文所言。那这一类的文章,这一类写人的文章怎么选材呢?写人的文章分为两种,一种是普通人,一种是伟人。写伟人的文章怎么选材?从这篇课文看来,并非选择大家所熟知的轰轰烈烈的大事来写,而是选择生活中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来‘小中见大’。本单元我们还将学习《钱学森》《詹天佑》,这些文章是否有这个
规律?”
听完王老师转述的孟特的这番话,我内心的感激之情无以言表。作为一校之长,每天要处理众多繁琐事务,竟然还惦记着要在上课前给我一些指导。原来,孟特是想提醒我,备课前,首先要对文章有整体的把握,判断文体,指向表达。不要一上来就在理解课文内容上兜圈子,在情感体会上做太多文章,而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发现文本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如果不是经过一番认真思考、仔细琢磨,这些建议何以如此深刻?在敬佩孟特独到的教学主张、敏锐的洞察力及成熟的教学能力的同时,他对工作室成员的关心,更是令我感动不已。我的思路瞬间清楚,赶紧沉下心来思考修整教案。
再三磨课 精益求精
很快便到了正式授课的日子,有了孟特的指点,站在讲台上的我内心有了底气。整个课堂展示,一气呵成,也得到了在场老师的一致好评。特别是孟特的表扬,更让我肯定了自己的进步。没想到在评课环节中,孟特还是给了我很大的“惊喜”,他指出我在讲解林肯的三段话时,朗读指导不够到位,学生读的效果不好,并现场亲自范读。他还提到,既然林肯这么伟大,课文想描写伟大的林肯,为什么不直接说“伟大的林肯”,而是用“鞋匠的儿子”?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你考虑过吗?文中第1~3自然段分别讲到了“鞋匠的儿子”,每一次朗读的感情一样吗?该怎样通过朗读体现出来呢?其中第2自然段的“林肯先生,在你开始演讲之前,我希望你记住,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要注意提示语,读出态度傲慢的感觉。第3自然段注意读出骄傲。那课题应该怎么读?应该从读者的角度读出敬佩……
手中的笔飞快地穿梭着,不停地记载着孟特的点评,生怕遗失掉任何一点。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那选此作为题目有什么讲究?要引导学生发现并探索文字背后的秘密,这样课堂就变得灵动起来。在关注了文体,聚焦了表达以后,课堂教学变得有抓手,就可以比较教学、聚焦核心、以读促思。这些独到的见解,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其实孟特这种对细节的关注、永无止境的钻研精神以及精益求精的教学态度,不更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吗?
趁热打铁,很快我又将教案的第三稿整理出来,随着对文章的深入剖析,我对文章的思考也更深,通过电话与孟特有了更深的探讨。我在实践中深深体会到,正如孟特一直说的:“原本没有路子的时候,关注了文体,聚焦了表达,就开辟了阅读教学的新路子。”
迅速成长 师恩难忘
没想到还有更大的惊喜等着我,没过几天,孟特让我带着这节课去碧桂园国际学校展示一番。有了几轮的磨课,我是自信满满,流畅地将教学过程完美地呈现了出来。对教材别样的解读,给碧桂园学校的所有语文老师带来了全新的感受。我现在知道了,在备课时,从文体角度切入,从表达方法技巧入手,解读教材,寻求教学策略,可以达到这样的境界:关注教学内容,深入挖掘,过度体会,课堂高耗而且低效;关注文本样式,学习语言,聚焦表达,课堂简约而不简单。面对赞誉,我的内心是欣喜的。但我知道,我的迅速
成长离不开一个团体——孟纪
军教师工作室,离不开我的恩
师——孟纪军老师。
在工作室的三年学习中,孟特给大家推荐了优秀的教育书籍,使我开阔了眼界,提升了专业素养。孟特还为老师们提供了很多学习、观摩的机会。在每一次的活动中,在各位老师的点评中,我都能感受到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需求,从而反思自己的课堂。
三年的追随,时间不长,但我已从导师身上学到了以前一直没有学到的、没有学会的很多东西。今天,有幸在您身边聆听、渐染、熏陶;明天,我将以您为榜样,将您对学生无私的爱,对教育赤诚的爱一路传承。
(作者单位:江苏句容市开发区小学)
责任编辑 郝 帅
2014年的9月,经学校推荐,我有幸成为“孟纪军教师工作室”的一员。当时的我,内心激动而又忐忑。激动的是久仰孟纪军老师大名,也曾多次观摩过孟特那缜密、高效的课堂,让人钦佩不已。而能够加入“孟纪军教师工作室”,那更是全市所有小学语文教师最心驰神往的。但是想到自己只是一位刚刚工作三年的新面孔,面对的都是市骨干的工作室成员,深感压力颇大。大名鼎鼎的孟特会接受初出茅庐的我吗?我忐忑不已。
初次接触孟特,他渊博的学识、过人的涵养都令我折服。他和蔼的面容、亲切的言语,以及“关注文体,聚焦表达”的教学主张,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原本忐忑的内心,安定了许多。而在我参加第一次磨课活动时,才真正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他是那样的胸怀宽阔、格局宏大。
导师指导 初露头角
2016年10月,我接到工作室通知,要上《鞋匠的儿子》这一节课。这是我第一次在工作室上公开课,深知其重要性。拿到文章,我潜心钻研教法,开始认真设计教案。很快,洋洋洒洒的近2000字的教学详案新鲜出炉。有整体把握,写人离不开写事,抓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感悟人物形象,同时又关注了作者的写法,正面、侧面相结合,刻画林肯的形象。面对这自我感觉还不错的教案,我内心沾沾自喜。
第二天,正准备在本校借班试上,突然接到工作室老师的电话,说要来给我磨课,我欣喜万分。我知道,我不是孤军奋战。按照之前的设想,我还算顺利地完成了整个流程。接下来的评课中,王小荣老师说的一番话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他说:“在我们来之前,孟特特意让我转告你几点注意事项。第一,作者为了写林肯,抓住了两件事来写,这两件事有关联吗?哪件事大?哪件事小?为了说明林肯了不起,选择哪一件来写比较合适?课文为什么要详写不起眼的小事,略写引人注目的大事?这是为什么?再看这两件事,演讲是抓住人物的什么?战争是抓住人物的什么?课文为什么要选择这两件事来写?有什么讲究吗?这是作者在选材上的考虑。第二,很多教师在上这篇课文时会纠结于林肯的三段话,让学生反复读,反复悟,学生说来说去就只能说到那几个词。殊不知,这三段话是有难度的,让一个成年人来品读,也未必到位。所以这里,我们就看似弱化处理,让学生在多读的基础上,能说到哪一步,就到哪一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第三,体会人物形象不能仅仅停留在文本上,我们还要关注文章的表达。再来看这两件事,如果说第一件事是写林肯的语言的话,那第二件事则是写林肯的行为。我们要评价一个人,既要听其言,也要观其行,看他是否言行一致。从第一件事中看出,林肯通过自己智慧的语言传递出‘人人平等’的理念,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课文中作者为什么要选这兩件事来写?所选的这两件事有什么内在联系吗?现在看来,这两件事是有必然联系的。林肯先是传达出自己‘人人平等’的理念,正是有了这样的思想,他才会毫不犹豫地领导人民拿起武器,废除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那至于为什么要详写‘演讲’这件‘小事’?现在来看,演讲也并非是小事,因为‘人人平等’的观念比一场战争还要重要!看似‘小’,并非‘小’,这叫‘小中见大’!以上都是就《鞋匠的儿子》这篇课文所言。那这一类的文章,这一类写人的文章怎么选材呢?写人的文章分为两种,一种是普通人,一种是伟人。写伟人的文章怎么选材?从这篇课文看来,并非选择大家所熟知的轰轰烈烈的大事来写,而是选择生活中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来‘小中见大’。本单元我们还将学习《钱学森》《詹天佑》,这些文章是否有这个
规律?”
听完王老师转述的孟特的这番话,我内心的感激之情无以言表。作为一校之长,每天要处理众多繁琐事务,竟然还惦记着要在上课前给我一些指导。原来,孟特是想提醒我,备课前,首先要对文章有整体的把握,判断文体,指向表达。不要一上来就在理解课文内容上兜圈子,在情感体会上做太多文章,而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发现文本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如果不是经过一番认真思考、仔细琢磨,这些建议何以如此深刻?在敬佩孟特独到的教学主张、敏锐的洞察力及成熟的教学能力的同时,他对工作室成员的关心,更是令我感动不已。我的思路瞬间清楚,赶紧沉下心来思考修整教案。
再三磨课 精益求精
很快便到了正式授课的日子,有了孟特的指点,站在讲台上的我内心有了底气。整个课堂展示,一气呵成,也得到了在场老师的一致好评。特别是孟特的表扬,更让我肯定了自己的进步。没想到在评课环节中,孟特还是给了我很大的“惊喜”,他指出我在讲解林肯的三段话时,朗读指导不够到位,学生读的效果不好,并现场亲自范读。他还提到,既然林肯这么伟大,课文想描写伟大的林肯,为什么不直接说“伟大的林肯”,而是用“鞋匠的儿子”?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你考虑过吗?文中第1~3自然段分别讲到了“鞋匠的儿子”,每一次朗读的感情一样吗?该怎样通过朗读体现出来呢?其中第2自然段的“林肯先生,在你开始演讲之前,我希望你记住,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要注意提示语,读出态度傲慢的感觉。第3自然段注意读出骄傲。那课题应该怎么读?应该从读者的角度读出敬佩……
手中的笔飞快地穿梭着,不停地记载着孟特的点评,生怕遗失掉任何一点。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那选此作为题目有什么讲究?要引导学生发现并探索文字背后的秘密,这样课堂就变得灵动起来。在关注了文体,聚焦了表达以后,课堂教学变得有抓手,就可以比较教学、聚焦核心、以读促思。这些独到的见解,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其实孟特这种对细节的关注、永无止境的钻研精神以及精益求精的教学态度,不更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吗?
趁热打铁,很快我又将教案的第三稿整理出来,随着对文章的深入剖析,我对文章的思考也更深,通过电话与孟特有了更深的探讨。我在实践中深深体会到,正如孟特一直说的:“原本没有路子的时候,关注了文体,聚焦了表达,就开辟了阅读教学的新路子。”
迅速成长 师恩难忘
没想到还有更大的惊喜等着我,没过几天,孟特让我带着这节课去碧桂园国际学校展示一番。有了几轮的磨课,我是自信满满,流畅地将教学过程完美地呈现了出来。对教材别样的解读,给碧桂园学校的所有语文老师带来了全新的感受。我现在知道了,在备课时,从文体角度切入,从表达方法技巧入手,解读教材,寻求教学策略,可以达到这样的境界:关注教学内容,深入挖掘,过度体会,课堂高耗而且低效;关注文本样式,学习语言,聚焦表达,课堂简约而不简单。面对赞誉,我的内心是欣喜的。但我知道,我的迅速
成长离不开一个团体——孟纪
军教师工作室,离不开我的恩
师——孟纪军老师。
在工作室的三年学习中,孟特给大家推荐了优秀的教育书籍,使我开阔了眼界,提升了专业素养。孟特还为老师们提供了很多学习、观摩的机会。在每一次的活动中,在各位老师的点评中,我都能感受到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需求,从而反思自己的课堂。
三年的追随,时间不长,但我已从导师身上学到了以前一直没有学到的、没有学会的很多东西。今天,有幸在您身边聆听、渐染、熏陶;明天,我将以您为榜样,将您对学生无私的爱,对教育赤诚的爱一路传承。
(作者单位:江苏句容市开发区小学)
责任编辑 郝 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