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小学数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启蒙阶段,不仅可以培养小学生基本的数学思维,还可以培养小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掌握数学思维方法,进而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中结合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对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几点看法,希望给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标对小学数学的课程目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教授学生基本的数学知识,还要加强对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新课标尤其强调了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以不断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下面,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
一、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发展小学生的数学思维
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重,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小学生这个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多设置问题,经常向学生提问具有启发性质的问题。在课堂中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问题,以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对比的方法来激发小学生的兴趣,比如在百分数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以下问题:桌子上有10个苹果,香蕉的数量比苹果多20%,那么共有多少只香蕉?桌子上有10个苹果,比香蕉的数量多20%,那么共有多少只香蕉?學生通过对比上述两道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
二、对课程中思维能力培养的因素进行充分的挖掘
数学是一门抽象复杂的学科,逻辑性比较强,在发展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数学教学中的各种数学思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教师要加强对课程内容中思维能力培养因素的重视和利用,以促进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比如,在“认识除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分火柴棍的方式,每个学生拿出八根火柴棍,然后将其摆放成两排,分组方式有很多种,包括四四分、三五分、二六分和一七分,教师将学生不同的摆放情况进行展示,然后引导学生对摆放结果进行观察和分析,学生通过比较可以发现有些分法两排的火柴棍数目一样多,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八根火柴棍分成数目相同的两排,这种分法叫做平均。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举一反三,带领学生将十根火柴棒平均分成两组,或者将六根、十二根火柴棒平均分成三组等,学生通过对这种思考方法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和概括,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除法的含义,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需要教师进行长期的培养,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思维能力的因素,并将其应用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中。
三、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没有意识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比较依赖教师,不善于动脑思考。因此,这就需要教师转变原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中,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从猜想到验证再到得出结论和对知识进行应用都是依靠自己的能力完成,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起到指导和辅助作用,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思考的空间,通过自己的思维方式对新知识进行探索,进而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教师要具备驾驭课堂和掌控教材的能力,可以准确分辨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对于学生可以通过思考独立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完成,难度相对比较大的问题给予学生的一定的指导。鼓励学生要多问“为什么”,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经过长期的锻炼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四、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创设引发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引发学生积极的进行思考。教师可以采用做游戏、讲故事以及听音乐等方式来创设教学情境,学生也可以自己动手创设学习情境,这样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通过设计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维
教师在向学生进行提问时,可以采用“设置疑问——提问问题——激发思维”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为了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这个结论,教师可以让学生将一张正方形的纸沿对角线对折,让学生观察得出的三角形是什么形状?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的进行思考,或者亲自动手实验,学生可以发现纸对折后变成了一个等边直角三角形,每个内角的度数之和正好是正方形内角的一半,从而验证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这个结论。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发现规律,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验证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度数,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思考,然后启发学生:准备自己制作的锐角三角形,将两个内角撕下来,然后与第三个角紧密的排列起来,学生会发现这三个角正好构成了一个平角,因此证明了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度数也是180°。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举一反三,可以自己动手验证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度数和,按照刚才的那种做法,也可以得出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度数也是180°。学生在问题的启发下,通过动脑和动手思考,探索出了新知识。
五、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中的思维导图将枯燥、抽象的数学信息转变成清晰、易于理解的图画,学生通过自己制作数学思维导图,整理所学的知识系统,在这个过程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同时这个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制作思维导图时,可以对其他学科进行整合,这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整体数学素养。
六、结语
小学数学在小学生的个人能力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加强对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华.新时期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J].亚太教育,2016(16):20.
[2]刘金堂.新课改下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才智,2015(24):109.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标对小学数学的课程目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教授学生基本的数学知识,还要加强对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新课标尤其强调了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以不断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下面,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
一、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发展小学生的数学思维
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重,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小学生这个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多设置问题,经常向学生提问具有启发性质的问题。在课堂中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问题,以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对比的方法来激发小学生的兴趣,比如在百分数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以下问题:桌子上有10个苹果,香蕉的数量比苹果多20%,那么共有多少只香蕉?桌子上有10个苹果,比香蕉的数量多20%,那么共有多少只香蕉?學生通过对比上述两道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
二、对课程中思维能力培养的因素进行充分的挖掘
数学是一门抽象复杂的学科,逻辑性比较强,在发展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数学教学中的各种数学思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教师要加强对课程内容中思维能力培养因素的重视和利用,以促进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比如,在“认识除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分火柴棍的方式,每个学生拿出八根火柴棍,然后将其摆放成两排,分组方式有很多种,包括四四分、三五分、二六分和一七分,教师将学生不同的摆放情况进行展示,然后引导学生对摆放结果进行观察和分析,学生通过比较可以发现有些分法两排的火柴棍数目一样多,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八根火柴棍分成数目相同的两排,这种分法叫做平均。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举一反三,带领学生将十根火柴棒平均分成两组,或者将六根、十二根火柴棒平均分成三组等,学生通过对这种思考方法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和概括,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除法的含义,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需要教师进行长期的培养,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思维能力的因素,并将其应用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中。
三、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没有意识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比较依赖教师,不善于动脑思考。因此,这就需要教师转变原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中,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从猜想到验证再到得出结论和对知识进行应用都是依靠自己的能力完成,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起到指导和辅助作用,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思考的空间,通过自己的思维方式对新知识进行探索,进而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教师要具备驾驭课堂和掌控教材的能力,可以准确分辨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对于学生可以通过思考独立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完成,难度相对比较大的问题给予学生的一定的指导。鼓励学生要多问“为什么”,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经过长期的锻炼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四、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创设引发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引发学生积极的进行思考。教师可以采用做游戏、讲故事以及听音乐等方式来创设教学情境,学生也可以自己动手创设学习情境,这样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通过设计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维
教师在向学生进行提问时,可以采用“设置疑问——提问问题——激发思维”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为了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这个结论,教师可以让学生将一张正方形的纸沿对角线对折,让学生观察得出的三角形是什么形状?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的进行思考,或者亲自动手实验,学生可以发现纸对折后变成了一个等边直角三角形,每个内角的度数之和正好是正方形内角的一半,从而验证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这个结论。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发现规律,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验证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度数,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思考,然后启发学生:准备自己制作的锐角三角形,将两个内角撕下来,然后与第三个角紧密的排列起来,学生会发现这三个角正好构成了一个平角,因此证明了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度数也是180°。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举一反三,可以自己动手验证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度数和,按照刚才的那种做法,也可以得出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度数也是180°。学生在问题的启发下,通过动脑和动手思考,探索出了新知识。
五、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中的思维导图将枯燥、抽象的数学信息转变成清晰、易于理解的图画,学生通过自己制作数学思维导图,整理所学的知识系统,在这个过程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同时这个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制作思维导图时,可以对其他学科进行整合,这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整体数学素养。
六、结语
小学数学在小学生的个人能力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加强对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华.新时期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J].亚太教育,2016(16):20.
[2]刘金堂.新课改下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才智,2015(24):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