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3-165-01
自控能力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各种习惯和学习成果,自控能力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上属于非智力因素。所谓非智力因素,除自控能力外,还包括理想、信念、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心理要素。自控能力是人的一种自觉的能动力量,主要是指在改造客观世界中控制主体自身的一种特殊的能动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两种情况:一是任性而行,不努力控制自己的行为;二是虽然主观上想控制自己的行为,甚至下过多次决心,但在行动上仍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
缺乏自控能力在少年儿童身上是常见的现象,诸如思想不集中;做事虎头蛇尾,不能始终如一;或想到了,但做不到;或所谓“只有五分钟热度”,凡此等等,都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未经足够的训练,尚不成熟的表现,也是难免的弱点。对此,每个父母,都要有足够的认识,但是也不必为此过分着急。因为一般儿童的通病,也正是我们施教的依据。只要从他们的实际出发,不放过每一个时机,严加训练,持之以恒,自控能力就一定能逐步增强起来。自控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小开始,终身用力,特别要在行动上下真工夫。认识到应该做的,就要排除一切干扰,一定做到、做好,本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持之以恒地在本事上磨练,养成习惯。一个人若能从小到大,在各年龄段具备相应的自控能力,他就可以一辈子受用无穷,事业成就就有了坚实的柱石。
培养少年儿童的自控能力,我们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注意年龄特点。自控能力是随着认识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培养自控能力,必须根据少年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认识能力、不同认识水平和不同的实践经验循序渐进。
其次,要注意少年儿童的个性特点,即施教者必须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就要全面地了解和把握孩子的各个方面,从而审慎地选择有利的教育时机,运用恰当的方式,实现自己的教育意图。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还要不断细心观察,根据实际情况的发展变化,不断调节自己的教育手段,力求取得较好的效果。
第三,要使被动的教育逐步转化为自我教育。一个孩子能够进行自我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的质的飞跃。但这个飞跃并非一次性的,它有一个从低到高的不断发展的过程。自我教育可谓之素质培养不可或缺的自动化机制。因此,我们认为激发自我教育的情志,是培养自控能力的又一个重要课题。我认为教师应该做到:
1.首要的是培养小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出具有一定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控能力的新人。
2.教育内容系统化,教育方法民主化,教育形式多样化。既严格要求又尊重信任、平等、理解和相互谅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启迪小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并迫使他们去思考自己的不足。
3.加强课外实践活动。通过主题会、社会调查等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了解教育的重要性和正确看待各种社会现象,提高小学生辨别是非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陶冶学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
另外,还要指出的是,自控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思想道德教育是密切不可分的。我国当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两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可以说,这是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这里指明了教与学的宗旨。小学生一般是从六周岁到十二、三周岁在小学学习和生活,是处在一个关键时期,独立性、自尊心正处在形成阶段,自我意识的发展和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也在初始阶段。这个时期,他们的心理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对立的情绪。你要他干这一行,他偏偏不愿干这一行,你要他这么干,他偏偏不这么干,就是不听你的,“反其道而行之”。其原因有: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心理上表现不平稳、幼稚、未成熟状态,生理上正外于发育,抽象逻辑思维也刚刚刚发展,独立性思考正外在初始阶段。他们虽然对自然、社会及人生有自己的看法,但是表现出不成熟,不理智,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好奇心,求知欲却表现出强烈的意向,但由于知识和经验的局限性,对事物看法不准确、不深刻,往往主观、片面和过于自信,有时思想不稳定,易变化,不能明辨是非、善恶。又由于认识的局限性,不能正确分辨斜恶,有时也为别人所利用,甚至造成不必要的后果和负面的影响。
多年来,一些学校、家长对德育的地位与作用认识不足,只注重学生知识教授,对学生的品德伦理教育要求不严,缺乏系统性、计划性,制度不健全,教育内容陈旧且脱离实际,教育形式和方法不对头,措施不得力,效果不明显,致使学生在理想情操,道德风貌,行为习惯,法制观念以及人生观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时期,是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心理品质、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如教育得好,则健康成长,对其一生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
小学生自控能力差的的因素很多,归结起来,外因是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和影响,内因是小学生的主观因素。因此,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双方面都要兼顾,不能单一注意。实践证明,良好的班风、校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学校教师办事公道,平等待人,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产生外因大大减少,反之,都会直接诱发学生的不良心理。学校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以优良的校风,良好的师德潜移默化薰陶学生,同时调动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控制和克服消极因素,利用各种方法,多渠道教育学生,培养他们在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全面发展。
自控能力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各种习惯和学习成果,自控能力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上属于非智力因素。所谓非智力因素,除自控能力外,还包括理想、信念、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心理要素。自控能力是人的一种自觉的能动力量,主要是指在改造客观世界中控制主体自身的一种特殊的能动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两种情况:一是任性而行,不努力控制自己的行为;二是虽然主观上想控制自己的行为,甚至下过多次决心,但在行动上仍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
缺乏自控能力在少年儿童身上是常见的现象,诸如思想不集中;做事虎头蛇尾,不能始终如一;或想到了,但做不到;或所谓“只有五分钟热度”,凡此等等,都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未经足够的训练,尚不成熟的表现,也是难免的弱点。对此,每个父母,都要有足够的认识,但是也不必为此过分着急。因为一般儿童的通病,也正是我们施教的依据。只要从他们的实际出发,不放过每一个时机,严加训练,持之以恒,自控能力就一定能逐步增强起来。自控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小开始,终身用力,特别要在行动上下真工夫。认识到应该做的,就要排除一切干扰,一定做到、做好,本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持之以恒地在本事上磨练,养成习惯。一个人若能从小到大,在各年龄段具备相应的自控能力,他就可以一辈子受用无穷,事业成就就有了坚实的柱石。
培养少年儿童的自控能力,我们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注意年龄特点。自控能力是随着认识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培养自控能力,必须根据少年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认识能力、不同认识水平和不同的实践经验循序渐进。
其次,要注意少年儿童的个性特点,即施教者必须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就要全面地了解和把握孩子的各个方面,从而审慎地选择有利的教育时机,运用恰当的方式,实现自己的教育意图。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还要不断细心观察,根据实际情况的发展变化,不断调节自己的教育手段,力求取得较好的效果。
第三,要使被动的教育逐步转化为自我教育。一个孩子能够进行自我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的质的飞跃。但这个飞跃并非一次性的,它有一个从低到高的不断发展的过程。自我教育可谓之素质培养不可或缺的自动化机制。因此,我们认为激发自我教育的情志,是培养自控能力的又一个重要课题。我认为教师应该做到:
1.首要的是培养小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出具有一定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控能力的新人。
2.教育内容系统化,教育方法民主化,教育形式多样化。既严格要求又尊重信任、平等、理解和相互谅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启迪小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并迫使他们去思考自己的不足。
3.加强课外实践活动。通过主题会、社会调查等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了解教育的重要性和正确看待各种社会现象,提高小学生辨别是非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陶冶学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
另外,还要指出的是,自控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思想道德教育是密切不可分的。我国当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两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可以说,这是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这里指明了教与学的宗旨。小学生一般是从六周岁到十二、三周岁在小学学习和生活,是处在一个关键时期,独立性、自尊心正处在形成阶段,自我意识的发展和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也在初始阶段。这个时期,他们的心理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对立的情绪。你要他干这一行,他偏偏不愿干这一行,你要他这么干,他偏偏不这么干,就是不听你的,“反其道而行之”。其原因有: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心理上表现不平稳、幼稚、未成熟状态,生理上正外于发育,抽象逻辑思维也刚刚刚发展,独立性思考正外在初始阶段。他们虽然对自然、社会及人生有自己的看法,但是表现出不成熟,不理智,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好奇心,求知欲却表现出强烈的意向,但由于知识和经验的局限性,对事物看法不准确、不深刻,往往主观、片面和过于自信,有时思想不稳定,易变化,不能明辨是非、善恶。又由于认识的局限性,不能正确分辨斜恶,有时也为别人所利用,甚至造成不必要的后果和负面的影响。
多年来,一些学校、家长对德育的地位与作用认识不足,只注重学生知识教授,对学生的品德伦理教育要求不严,缺乏系统性、计划性,制度不健全,教育内容陈旧且脱离实际,教育形式和方法不对头,措施不得力,效果不明显,致使学生在理想情操,道德风貌,行为习惯,法制观念以及人生观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时期,是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心理品质、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如教育得好,则健康成长,对其一生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
小学生自控能力差的的因素很多,归结起来,外因是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和影响,内因是小学生的主观因素。因此,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双方面都要兼顾,不能单一注意。实践证明,良好的班风、校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学校教师办事公道,平等待人,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产生外因大大减少,反之,都会直接诱发学生的不良心理。学校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以优良的校风,良好的师德潜移默化薰陶学生,同时调动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控制和克服消极因素,利用各种方法,多渠道教育学生,培养他们在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