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民族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_king_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的全球化,为各国文化的交融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然而这个机遇也具有多面性,外国文化不断的入侵,美剧、韩剧、日本动漫等外来文化越来越威胁着我国本土文化的独立和发展。多文化的交融变成了一场文化界的竞技场。很多人相信,一个民族文化的胜利会使该民族处于世界之林的不败之地。“十年树木,百年育人”,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加强学生对本国文化的认同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心急且需从小抓起。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现和弘扬民族文化。
  一、扩充知识,做自信有趣的演说家,教师自身要有足够的民族文化底蕴
  (一)引入丰富多彩的课外知识
  一堂课的讲述首先是由教师的备课开始。对于老师来说,备课已经成为了一件老生常谈的事了,把握本单元的任务目标,深入研究阅读教材是必不可少的。但结合课外知识这方面却经常被很多人忽略或者马虎带过。适当引入课外知识对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例如在讲到杜牧的《赤壁》时,除了要预备讲述简要的三国历史外,还需把杜牧年代以前的“盛唐印象”一一道来。“那时候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昌盛,国泰民安大显与世,文化发达对法交流颇为频繁,号称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最令人向往的国家。”对盛唐的讴歌并不是无用的,当学生们沉浸于民族文化的自豪感的同时,“中唐”大背景的带入显得特别有必要了,杜牧在中唐坎坷的仕途也是非常有必要讲述的。这样“高潮”与“低谷”相结合,赞美讴歌传统民族文化的同时,更加贴近了课文教学的核心。
  社戏是人们在敬拜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在介绍鲁迅《社戏》时,教师可以从详细介绍社戏入手,结合当地民俗民风,把课文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充分调动起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做一个自信有趣的演说家
  对于很多老师来说,尤其是新老师,演说能力的缺乏或者是演说无趣是影响教师在课堂“完美授课”的两大拦路虎。在课堂上教师扮演着“主持人”的作用,如何“hold住”你的舞台,带动台下的观众,成为教师所要练习的“必杀技”。在完整的备课后,教师可以在一个小房间或者空旷的地方练习演说,随着熟练度的提升可以和亲人朋友一起练习,相信在亲人朋友的鼓励下,你的自信度会迈上一个新台阶。
  在提高了自己演说的自信度后,是该想想怎样使自己的演说风格变得更有趣了。在过去有一种职业叫说书(又叫评书),他们在演说的时候除了语气音调的变化外,常常会伴随着简单的音乐做辅助。我想我们的教师可以从古代评书家那里找到经验,在授课时除了语气音调随情节的变化外,有时也可以选用适当的多媒体音乐视频来辅助自己的演说,二者合一,能更加引人入胜!
  二、双管齐下,做民族文化的传承人,在教学中传承民族文化
  理论贯穿于实践,在语文教学中理论与实践也是相互联系和推动的。实践,使我们所学的知识更具有指导性。而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夯实理论和实践的桥梁,双管齐下,民族文化的烙印将更加深刻。
  (一)理论铸造思想
  理论是思想的指导者,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多而杂,老师教授知识滔滔不绝,却不一定能转化成思想原料灌输给众多的学生。此时位置反转,学生成了思想争夺战的主力军。检测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度,教会学生主宰自己的思维,是我们语文教学后期的重要任务。
  作文可以体现一个学生的思想,教师可以通过做一些相关命题的作文检测来了解学生当前的思想状态,并在之后的教学中有机会对其采取适当的措施。从沈从文的《端午日》单元发起对学生对“端午节”由来、发展、意义的讨论;从中秋咏月诗三首单元激起学生对“中秋节”传统风俗的热情。
  (二)实践激起民族文化的热情
  从遥远的古代开始,中华各民族人民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神州大地上,共同为中华文明和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贡献自己的才智。多民族的文化共同发展是我国民族文化的基本现象,俗语有云“家和万事兴”,而“小则家大则国”的和平与安定需要靠人与人之间的民族认同感来牵引。学生是祖国未来的骄阳,加强学生对本国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意义非凡。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课外的各种文艺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毛笔书法是有别于世界他国文化的艺术形式,学校可以定期举行毛笔书法比赛,让学生从实践中感受先祖的灵魂。篆书李斯、隶书程邈、草书张旭、楷书颜真卿、行书王羲之、燕书马永安,不同的书法风格不同的文化享受。学生会在实践中不知不觉的扎下对民族文化认同感的深根。当然除了书法外,汉服文化的欣赏会、古典文学的交流活动、参观博物馆也是不错的实践机会。
  语文教学的意义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启迪学生心灵。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不同文化间的交融日益加快。在与异国文化交流的同时,我们更需稳固具有中国特色传统文化思想的根基。在《以革命的名义》这部儿童剧中,列宁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以革命的名义想想过去,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过去不可随意丢弃,一个人只有在充分认同了过去后,才能充满勇气地展望自己的未来。
其他文献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分为,更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为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然而在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今天,仍有一些中学语文教师忽视对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只注重其工具性。其主要原因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创新度不够,偏离教学中心等。所以应采取正确的方式改善中学语文教学人文情怀缺失的情况,引导学生重视传统文化和经典文化,提高人文素养,为成为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人文情怀在语文
教学方法是在一定教育理论或教育思想指导下,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一系列策略和方法,这种策略和方法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由于语文本身具有丰富的内涵、包罗万象,如何让学生准确了解和掌握分散在文本中的琐碎知识,从而提升自身语文能力?主线式教学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帮助。所谓主线式教学是以某个具体人物、事件、问题等作为贯穿教学的一条意义链,将整个教学点彼此相连,从而使彼此分散的知识点有机融合。
高职课程成绩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历来为教育界所关注。通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影响高职课程成绩各个因素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评价目标、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
一、生活随笔,让生活走入作文  1.生活随笔,极大地丰富学生写作内容。  每周生活随笔,自由选材,自由立意,自由拟题,可以是日记、周记、诗歌、散文等,不讲究形式,不追求高大上的主旨,唯有真实、原创是主要原则。记录这两周以来的生活中真实发生的印象深刻的事件,可以一件细写,也可以多件概写。有话则多,无话可少。逐渐地把思路写顺,把内容写开,也就是所谓的“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这本本子,记录生活点滴体验
阅读高中生的作文,你会发现大多是规规矩矩的八股文,或者是千篇一律缺少新意的文章,很难找到纵横天下,大气磅礴的文章。那么什么样的文章才是大气的文章呢?有情怀的文章呢?  所谓情怀的文章,就是具有堂堂正正、有胆有识、潇洒飘逸、具有高风亮节的男子汉气概,读了能使人觉得酣畅淋漓、催人奋发的文章。像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气;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硬气;谭嗣同“我自横天向天笑,
为了满足社会对网络实用人才的大量需求开展,本文将网络工程专业相关三门专业课程整合成一门《路由交换技术》课程,在CDIO教学模式的指导下,开展校企合作,从教学内容、教学过
语文是各大学科当中最容易被忽略也是最容易拉开差距的一科。众所周知,阅读是语文当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提升学生总体综合素质,为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教师为中心、阅读量少,阅读资源少,又或者是南辕北辙,阅读负担过重等问题。  一、初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教学模式下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第一,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决定了整个课堂,决定了上课内容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侧重于培养实用型高技能人才,企业也需要专业技能、综合能力较强的毕业生。本文结合作者教学工作实际、阐述了武汉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技术专业学业评价方面的
写作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但高中写作教学长期受高考的影响,难以摆脱模式化作文的束缚。因此,课堂上教师机械化地向学生教模式、贴模式,学生被动地学模式、粘模式。这样不但不能提高写作水平,反而造成课堂的枯燥乏味、学生的厌学,以致于学生在作文中捉襟见肘,作文水平直线下降。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也是语文写作的宝库。让学生在经典中学习与感悟,寻找写作的兴趣,感受写作的乐趣,从而挖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写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