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可见,科学探究学习已成为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非常主要的学习方式,也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方式.那么在化学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呢?
一、营造民主气氛,创设良好的探究环境
教师应该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反映,形成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会伴随着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识的活动而不断发展.
例如,在学完勒夏特列原理时,一位化学学的不太好的学生问“什么勒夏特列原理啊,不就是对着干吗?”我听到后立即说“某某同学,请你解释一下怎么对着干?”结果他从升温角度谈如何“对着干”,其他同学再从浓度、压强角度给予补充,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最后我总结说“某某同学发现了通俗语言简单概括的方法,今后我们只要一提到勒夏特列原理,就不要忘了内容是对着干,但不是一干到底,即要注意改变、减弱、不消除等要点” .
反思这节课,学生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了勒夏特列原理的内容,教师利用学生容易接受的语言努力营造一个让学生敢说、多说的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这不正是教学改革的初衷吗?
二、设计实验操作,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从某种意义上说,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转化成学习的动力,而且也能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化学中有丰富的感性材料和实验活动,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材料.
如《原电池》一节中,我首先演示“番茄原电池”(用铜片、锌片、导线、音乐卡和西红柿组成)趣味实验,设问:这个简单构造为什么能使音乐卡发出声音?在激起学生探究欲望的同时,鼓励学生讨论质疑:音乐卡发声肯定有电流通过,电流从何而来?若用茄子或黄瓜代替番茄行不行?直接用稀硫酸代替番茄效果是不是更好?是什么原理?指导学生带着疑问自己动手设计实验探究:铜片、锌片分别插入稀硫酸中各有什么现象?再把插入稀硫酸的铜片、锌片用导线连起来又有何现象等等?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我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模拟微观离子运动和电子转移,进行精讲讨论,总结归纳原电池的原理、构成条件、两极反应和能量转化等,最后进行知识的迁移扩展,从而激励学生在延续探究中创新.
三、掌握学习方法,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化学教学中,要把课堂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去探究知识,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去发现规律,获取新知.
例如,《钠的性质》实验与《钠的性质》新授课同步进行,主要采用“问题—实验事实—实验观察—归纳—结论”的学习方法.课前准备好钠与水反应的实验装置和其他实验用品.实验按下述的五个过程进行,整个学习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实验而获取化学知识的过程.这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尤其重要的是使学生领略到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真谛.
四、主动学习 ,养成探究习惯
课堂教学中常常会有一些与本节知识有关,即本节知识的生长点,但这些知识又不属于本节必须掌握的内容.为不冲淡本节课的主题,使知识紧凑,可指导学生自己查找相关资料进行阅读、分析,以成为本节课的延续和深化.在讲授“硬水的软化”一节时,在本节的作业方面,还可以设计成:人长期饮用纯净水和矿泉水与人体健康的讨论与分析,可指导学生自己在课余时间查找相关资料进行阅读、分析,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讨论,求知欲望再度提升,下堂课前利用一些时间让学生充分交流,使学生体验到了学习探究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使学生热爱活动探究的情感得到了培养,创造一种人人参加探究学习的氛围,使学生逐渐养成不断探究化学奥秘的习惯.
五、利用家庭小实验,深化探究学习
新教材中选编了一些家庭小实验,这些小实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贴近生活,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身边的家庭用品(杯子茶杯、家用漏斗、吸管、眼药水瓶等)和药品(厨房用品)完成每个家庭小实验,使课堂探究渗透到课后探究,使学生有更多探究学习的时间和更为广泛的探究内容.例如,“纯碱和醋酸反应烛焰熄灭”、“酸化的鸡蛋可入瓶”、“石灰水、醋酸可使各种颜色花蕊变色”等实验,这些都是学生利用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来进行课后探究,这些家庭小实验取材方便,趣味性较强,学生在动手、动脑、玩的过程中,逐步学会有意识地运用科学知识,并对各种自然现象进行科学性思考,对实际问题进行科学的处理,并使其逐步转化为自己的经验,从而培养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课外完成家庭小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新情况.比如,由于课堂中学得不够扎实、不够全面,通过家庭小实验,可以促使学生去复习,巩固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果是由于知识不足,就能激发学生查阅资料或向老师、家长请教,从而扩大知识面;如果实验中出现不同的实验现象,也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更可贵的是家庭小实验的完成有助于让学生认清化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使学生在长期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其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既能使学生掌握牢固的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比较能力和质疑能力,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学生不在是听化学、读化学,而是在探究化学中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一、营造民主气氛,创设良好的探究环境
教师应该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反映,形成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会伴随着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识的活动而不断发展.
例如,在学完勒夏特列原理时,一位化学学的不太好的学生问“什么勒夏特列原理啊,不就是对着干吗?”我听到后立即说“某某同学,请你解释一下怎么对着干?”结果他从升温角度谈如何“对着干”,其他同学再从浓度、压强角度给予补充,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最后我总结说“某某同学发现了通俗语言简单概括的方法,今后我们只要一提到勒夏特列原理,就不要忘了内容是对着干,但不是一干到底,即要注意改变、减弱、不消除等要点” .
反思这节课,学生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了勒夏特列原理的内容,教师利用学生容易接受的语言努力营造一个让学生敢说、多说的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这不正是教学改革的初衷吗?
二、设计实验操作,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从某种意义上说,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转化成学习的动力,而且也能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化学中有丰富的感性材料和实验活动,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材料.
如《原电池》一节中,我首先演示“番茄原电池”(用铜片、锌片、导线、音乐卡和西红柿组成)趣味实验,设问:这个简单构造为什么能使音乐卡发出声音?在激起学生探究欲望的同时,鼓励学生讨论质疑:音乐卡发声肯定有电流通过,电流从何而来?若用茄子或黄瓜代替番茄行不行?直接用稀硫酸代替番茄效果是不是更好?是什么原理?指导学生带着疑问自己动手设计实验探究:铜片、锌片分别插入稀硫酸中各有什么现象?再把插入稀硫酸的铜片、锌片用导线连起来又有何现象等等?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我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模拟微观离子运动和电子转移,进行精讲讨论,总结归纳原电池的原理、构成条件、两极反应和能量转化等,最后进行知识的迁移扩展,从而激励学生在延续探究中创新.
三、掌握学习方法,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化学教学中,要把课堂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去探究知识,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去发现规律,获取新知.
例如,《钠的性质》实验与《钠的性质》新授课同步进行,主要采用“问题—实验事实—实验观察—归纳—结论”的学习方法.课前准备好钠与水反应的实验装置和其他实验用品.实验按下述的五个过程进行,整个学习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实验而获取化学知识的过程.这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尤其重要的是使学生领略到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真谛.
四、主动学习 ,养成探究习惯
课堂教学中常常会有一些与本节知识有关,即本节知识的生长点,但这些知识又不属于本节必须掌握的内容.为不冲淡本节课的主题,使知识紧凑,可指导学生自己查找相关资料进行阅读、分析,以成为本节课的延续和深化.在讲授“硬水的软化”一节时,在本节的作业方面,还可以设计成:人长期饮用纯净水和矿泉水与人体健康的讨论与分析,可指导学生自己在课余时间查找相关资料进行阅读、分析,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讨论,求知欲望再度提升,下堂课前利用一些时间让学生充分交流,使学生体验到了学习探究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使学生热爱活动探究的情感得到了培养,创造一种人人参加探究学习的氛围,使学生逐渐养成不断探究化学奥秘的习惯.
五、利用家庭小实验,深化探究学习
新教材中选编了一些家庭小实验,这些小实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贴近生活,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身边的家庭用品(杯子茶杯、家用漏斗、吸管、眼药水瓶等)和药品(厨房用品)完成每个家庭小实验,使课堂探究渗透到课后探究,使学生有更多探究学习的时间和更为广泛的探究内容.例如,“纯碱和醋酸反应烛焰熄灭”、“酸化的鸡蛋可入瓶”、“石灰水、醋酸可使各种颜色花蕊变色”等实验,这些都是学生利用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来进行课后探究,这些家庭小实验取材方便,趣味性较强,学生在动手、动脑、玩的过程中,逐步学会有意识地运用科学知识,并对各种自然现象进行科学性思考,对实际问题进行科学的处理,并使其逐步转化为自己的经验,从而培养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课外完成家庭小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新情况.比如,由于课堂中学得不够扎实、不够全面,通过家庭小实验,可以促使学生去复习,巩固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果是由于知识不足,就能激发学生查阅资料或向老师、家长请教,从而扩大知识面;如果实验中出现不同的实验现象,也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更可贵的是家庭小实验的完成有助于让学生认清化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使学生在长期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其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既能使学生掌握牢固的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比较能力和质疑能力,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学生不在是听化学、读化学,而是在探究化学中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