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iam_w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既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又是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兴趣的一种主要渠道和有效手段。物理实验分为三类:一是演示实验;二是学生分组实验;三是课后小实验。
  
  一、切实重视演示实验,提高教学质量。
  
  演示实验是课堂教学上为配合有关知识的教学而进行的教学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教师通过演示实验所展现的生动而具体的实验现象,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概念,导出物理规律,认识事物的本质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使学生在观察和分析物理现象中获得丰富生动的感性材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且它对学生分组实验起示范作用。为了使演示实验达到上述目的和作用,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取材方便,操作简便。
  演示实验的器材学生越熟悉,越接近生活,越能使学生对实验产生亲切感,同时也便于学生模仿。例如自由落体运动教学中,可以让一张纸片与一个小铁球从同一高度同时落下,学生观察到两者下落快慢不同,再将纸片揉成小纸团与铁球同时落下,此时看到两者下落快慢已相差不多。然后引导学生分析,纸片、纸团两次下落快慢不同,是因为存在空气阻力,而不在于两者的轻重。空气阻力越小下落得越快,由此推知,当没有空气阻力时,任何物体下落快慢都相同。
  2.现象奇异,趣味性强。
  演示实验应当尽可能展示一些奇异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完“动量定理”一节后,可以做一个高空落蛋实验。先将一只鸡蛋放在一定高度,下面放一塊厚海绵,让鸡蛋下落到海绵上,它却安然无恙。然后将鸡蛋打破,将蛋液放入杯中。这样的实验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终身难忘。
  3.效果明显,教育性强。
  演示实验应有明显的现象,否则,将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应使学生有思想准备地进行观察,使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得到培养。例如物体的内能一节中有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将药棉放入压缩引火仪中,迅速地压下活塞,药棉就燃烧起来,现象十分明显,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
  4.操作规范,成功率高。
  演示实验是为教学而进行的,应保证有较高的成功率,失败的实验往往会使学生感到失望,打消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也会尴尬。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应当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认真上好学生分组实验课,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验操作技能。
  
  现行高中物理课本编排的分组实验可归纳为验证性实验、测量性实验、探索性实验、操作性实验四大类型。要提高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手、眼、脑并用地进行有目的的探索活动。根据教育心理学的观点,课堂教学的目的不在于教师完成某种过程,而在于通过某种活动促使学生在行为上发生某些重要的变化,如在学生身上引起的认识上、理解上、技能上、态度上的变化。如果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教学,在教师的积极指导下获得物理知识,则印象会更加深刻,并增强学习动机。为了使分组实验达到上述目的和作用,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1.组织好实验预习。
  实验预习是保证学生能正确进行实验操作并获得成果的前提,要使学生心中有数,自觉、主动、目的明确地去做实验,使实验顺利进行,并对实验的相关内容有更深刻理解,进而能对实验提出自己的见解。
  2.组织好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是学生完成整个实验的关键环节,是学生的科技活动。组织好学生实验操作,就是既要让学生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手脑并用,多动手,细观察,又要加强引导,及时发现问题,帮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
  
  三、充分发挥教材中“小实验”的作用,训练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
  
  当前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不少教师认为教材中的“小实验”是课外知识,与考试无关,因此常被视为可有可无,或被弃之不理。然而这些小实验却往往具有取材容易、贴近生活、直观明了、便于操作的特点,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发展智力。
  总之,无论哪一种类型的实验,我们在教学中都要重视。我们的教学都应立足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素质,逐步培养学生科学的直觉和创造性,使学生对实验不仅参与,而且投入;不仅会做实验,而且会去研究实验,研究如何完善实验原理,如何提高实验技巧,如何评价实验结果……使高中阶段有限的学生实验能发挥其最大的功效,让学生获得最大的收益。这样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有莫大的帮助。
其他文献
从事了多年的中学地理教育教学工作,经历了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浪潮,我深刻地体会到在中学地理教育中课堂风格的转变,新时代中学地理课堂教学风格受课堂教学内容和时代要求的制约。素质教育替代应试教育,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新时代中学地理课堂教学风格,就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地理教学内容与地理教学形式有机统一的课堂教学风格。课堂教学风格总是通过课堂教学形式的特点呈现出来的。人们对课堂教学风格的认识
初中历史教学由于种种原因成为“死记硬背”的代名词。历史作为一门“副科”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虽然我们经常强调“学习历史很重要”,也知道初中历史教学质量将直接制约高考“3+X”、“文科综合”的水平,更明白历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但很多时候只是在场面上说说而已。初中历史学科地位低下,教学方法僵死,使初中历史教学始终很难摆脱尴尬。    一    (一)副科不受重视。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教育发展突
《中国教育报》教学擂台栏目上几位校长和教师的几篇讨论“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技术孰优孰劣”的文章,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这几位身居教学一线的领导和教师提出的观点、阐述的思想,让我茅塞顿开、耳目一新。作为一名物理老师,回顾这些年我在物理教学中教学手段的采用,多次听一些同行们讲课时所见到的教学手段的采用,我对“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又有了更深的认识。  诚然,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
对科学引文的研究与利用,将有助于开阔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视野,是对信息服务工作内容的推进,科学引文的研究与利用,是对信息服务工作的知识重组,可以对馆藏结构进行自测与优化,并
本文论述了人民科学运动和公众理解科学.文章的主干部分详细地描述了在全国的科学人口活动中提出来的某些简单的问题是如何在印度的科学公众理解方面推动持续不断的
会议
会议
“探究性学习”的倡导者美国芝加哥大学施瓦布(J.J.Schwab)教授在1961年哈佛大学举行的纪念演讲会上作了题为《作为探究的科学教学》(Teaching of Science as Equiry)的报告,提出了与发现法相似,但更具有操作性的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Equiry Learning)法。他强调学生学习的方法与过程,认为探究性学习过程和方法适合在理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进一
该文从科学园区的规律定性和模式多样性出发,分析了中国科学园区发展的基本态势。依据态势分析明辩了中国科学园区发展模式的特殊性和发展的战略阶段性,提出当前发展的重点任务
为说清“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此首先简要介绍一下《物理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然后再来说明“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及其好处。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良好开端,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将引人入胜的奇闻趣事(如“学习西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时,可以向学生简介“死海不死”的故事。)、饶有情趣的民风民俗(如讲“中国的民族”时,可以向学生简介一二个少数民族的独特风情。)、美丽迷人的自然风光(如讲“中国的旅游资源”时,可以简介长江三峡、黄山四绝等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