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的导入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greessi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要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每节课的“导入”设计是关键。
  一、 描物貌
  语文课文为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文学形象,教师可以依据文中景物特点,从方位、形态、性质等方面作具体描述,强化视觉形象,使人如见其物。如有位教师在上阿累的《一面》时,根据课文表现鲁迅关心爱国青年的内容,考虑到初一学生对鲁迅的地位不甚了解,设计了这样的导语:“一九三六年十月九日,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举国上下,二里多长的群众队伍缓缓而行,上海民众代表举着一面白色大旗,上面赫然写着:‘民族魂’。他,就是中华杰出的代表——鲁迅先生。”一开讲,学生就沉浸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对鲁迅先生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课后学生还模仿教师的口吻相互转述,这说明好的开头是教学成功的一半。
  二、 讲故事
  教师在开讲时,复述文中某一精彩片断,着力凸现人物形象或情节的曲折精妙,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如在上马克 ·吐温的《竞选州长》一课时,可以作者的个人趣闻故事入题:有一次,马克·吐温在报上写文章,骂有些议员是狗娘养的,议员们看后很愤然,纷纷上门指责,强烈要求登报更改。马克·吐温因此发表了一则郑重声明:由于前面文章带来的种种麻烦,特别声明,有些国会议员不是狗娘养的。学生听后都不错哄堂大笑,在笑声中体会到了马克·吐温高明的讽刺艺术,深刻地认识到美国国会议员的虚伪嘴脸,这正是课文所要达到的目的。
  三、设悬念
  俗语云:“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借鉴说书人“且听下回分解”的奥妙术,其奥妙就在于讲到最扣人心弦的时候,有意避而不讲,吸引听众非听完不能满足心愿这个要害处。说穿了,就是善于设置悬念,紧紧吸引听者的注意力。这种技巧运用于新课的导入之中,以悬念作为挑逗学生好奇心的触发点,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欲望,而一经造成这种欲望,就非要扒根究底,弄个水落石出不可。利用悬念激人好奇,催人思索,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设置恰当适度的悬念,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启动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位语文教师在教学《皇帝的新装》前,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童话大师安徒生有一次被邀参加宫廷舞会,一位小姐久闻他的大名,于是大献殷勤,不住地问:“你觉得我这件衣服怎么样,颜色好吗?样式好吗?质料好吗?你喜欢吗?”安徒生冷冷地说:“都一样,谈不上喜欢。”小姐说:“你觉得我穿什么颜色,什么样式,什么质料的好?”安徒生回答语惊四座,他说:“皇帝的新装。”引得周围的人大笑不止。这位教师接着说:“皇帝的新装是什么样儿的呢?为什么安徒生的回答使人大笑不止呢?下面我们来学习他的童话《皇帝的新装》。”这个导入利用课文联系现有的故事精心设置了一个悬念,使学生带着悬念进入情境,从而为课文的成功教学创造了条件。
  四、用对联
  对联字数相等,句式对称,内容相关或相反,是中华民族文化艺苑中的一朵奇葩,巧妙地将这一语言艺术引进课堂,能给有限的课堂带来无限的生机,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范进中举》时,就用了一幅恰好能概括范进中举前后的不同境遇的对联,以此来导入本课的阅读欣赏。“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戚远亲,谁肯雪中送炭? 侥幸今朝中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适,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对联一出,学生哗然,学习兴趣马上调动起来了。
  五、简笔画
  用简笔画导入,对于语文课,新颖、直观、醒目,很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教授《我的叔叔于勒》时,可以这样导入: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圈,问学生是什么?启发学生从数学课,生活中,为人等展开形象思维;第二步,在圆圈里画一个正方形,问学生这样的图形像什么东西?(铜钱)第三步,在这个铜钱里画一个人,寓意什么?提示学生“人钻到钱眼里去,寓意六亲不认”;最后导入: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这样内容的文章,文章的主人公“已钻到钱眼里,一心只认得钱,连自己的亲弟弟也不认!”它的名字叫《我的叔叔于勒》。简笔图形的慢慢画能使学生兴趣高涨,兴致勃勃地往下继续学习。
   责任编辑 邱丽
其他文献
现代社会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社会,收集、整理与分析信息的能力尤为重要。新课程下的初中阶段概率的教学就是通过对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和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教学,培养
本文阐述了螺旋藻的营养价值和保健意义,着重探讨了以螺旋藻原粉为原料制备保健营养液的合理配方和最佳工艺流程。
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当前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任务。而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的。一旦脱离了学生,教学活动便成了空话。正因如此,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为本。  一、以学生为本,培养兴趣是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鼓舞学生获得认知和技能的一种力量,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心理动因。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兴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根据儿童的心
“自主学习、指导探究、当堂训练”教学法,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引领学生通过自学粗懂有关知识点,然后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探究学习突破难点,精懂知识点,最后通过当堂训练、现场反馈,查漏补缺,掌握全部知识点。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差,信息资源缺乏,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相差甚远,因此有必要进行如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研究。  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总结为四步。(1)教师确定学习任务(重难点),3—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强调健康第一,注重能力和学习过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体育教师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评价,淡化终结评价,注重过程评价,大胆引入学生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评价模式。    一、构建评价模式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是体育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合理评价学生的学习锻炼效果,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全面性和个体差异性等,
防己黄芪汤系医圣张仲景为风湿在表、卫虚不固而症见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而设的方剂,具有益气固表除湿之功效.此方在临床上被灵活加减用于治疗多种疾病,每每取得较好疗效,现将
作为语文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新课标,并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引下,大胆创新,改革教法,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教学方式,培养创新精神和提高语文整体素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爱学、乐学、会学,才能达到新课标的教学要求。    一、以读为本。以读激趣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离开了朗读,语文课就很难成为真正的语文课。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读,更注重于读的方式,摒弃
从逻辑思维的角度看,数学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时,其思维活动总是按着一定层次展开的.因此,我们要把课堂教学中的例题教学作为体现学生思维过程的一个载体,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让这一思维过程充分地暴露和彰显出来,通过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帮助他们去寻找正确的解题思路.  一、构建数学模型,让学生亲历思维过程  刚上初一的学生,他们的数学思维仍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