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要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每节课的“导入”设计是关键。
一、 描物貌
语文课文为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文学形象,教师可以依据文中景物特点,从方位、形态、性质等方面作具体描述,强化视觉形象,使人如见其物。如有位教师在上阿累的《一面》时,根据课文表现鲁迅关心爱国青年的内容,考虑到初一学生对鲁迅的地位不甚了解,设计了这样的导语:“一九三六年十月九日,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举国上下,二里多长的群众队伍缓缓而行,上海民众代表举着一面白色大旗,上面赫然写着:‘民族魂’。他,就是中华杰出的代表——鲁迅先生。”一开讲,学生就沉浸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对鲁迅先生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课后学生还模仿教师的口吻相互转述,这说明好的开头是教学成功的一半。
二、 讲故事
教师在开讲时,复述文中某一精彩片断,着力凸现人物形象或情节的曲折精妙,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如在上马克 ·吐温的《竞选州长》一课时,可以作者的个人趣闻故事入题:有一次,马克·吐温在报上写文章,骂有些议员是狗娘养的,议员们看后很愤然,纷纷上门指责,强烈要求登报更改。马克·吐温因此发表了一则郑重声明:由于前面文章带来的种种麻烦,特别声明,有些国会议员不是狗娘养的。学生听后都不错哄堂大笑,在笑声中体会到了马克·吐温高明的讽刺艺术,深刻地认识到美国国会议员的虚伪嘴脸,这正是课文所要达到的目的。
三、设悬念
俗语云:“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借鉴说书人“且听下回分解”的奥妙术,其奥妙就在于讲到最扣人心弦的时候,有意避而不讲,吸引听众非听完不能满足心愿这个要害处。说穿了,就是善于设置悬念,紧紧吸引听者的注意力。这种技巧运用于新课的导入之中,以悬念作为挑逗学生好奇心的触发点,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欲望,而一经造成这种欲望,就非要扒根究底,弄个水落石出不可。利用悬念激人好奇,催人思索,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设置恰当适度的悬念,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启动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位语文教师在教学《皇帝的新装》前,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童话大师安徒生有一次被邀参加宫廷舞会,一位小姐久闻他的大名,于是大献殷勤,不住地问:“你觉得我这件衣服怎么样,颜色好吗?样式好吗?质料好吗?你喜欢吗?”安徒生冷冷地说:“都一样,谈不上喜欢。”小姐说:“你觉得我穿什么颜色,什么样式,什么质料的好?”安徒生回答语惊四座,他说:“皇帝的新装。”引得周围的人大笑不止。这位教师接着说:“皇帝的新装是什么样儿的呢?为什么安徒生的回答使人大笑不止呢?下面我们来学习他的童话《皇帝的新装》。”这个导入利用课文联系现有的故事精心设置了一个悬念,使学生带着悬念进入情境,从而为课文的成功教学创造了条件。
四、用对联
对联字数相等,句式对称,内容相关或相反,是中华民族文化艺苑中的一朵奇葩,巧妙地将这一语言艺术引进课堂,能给有限的课堂带来无限的生机,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范进中举》时,就用了一幅恰好能概括范进中举前后的不同境遇的对联,以此来导入本课的阅读欣赏。“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戚远亲,谁肯雪中送炭? 侥幸今朝中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适,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对联一出,学生哗然,学习兴趣马上调动起来了。
五、简笔画
用简笔画导入,对于语文课,新颖、直观、醒目,很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教授《我的叔叔于勒》时,可以这样导入: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圈,问学生是什么?启发学生从数学课,生活中,为人等展开形象思维;第二步,在圆圈里画一个正方形,问学生这样的图形像什么东西?(铜钱)第三步,在这个铜钱里画一个人,寓意什么?提示学生“人钻到钱眼里去,寓意六亲不认”;最后导入: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这样内容的文章,文章的主人公“已钻到钱眼里,一心只认得钱,连自己的亲弟弟也不认!”它的名字叫《我的叔叔于勒》。简笔图形的慢慢画能使学生兴趣高涨,兴致勃勃地往下继续学习。
责任编辑 邱丽
一、 描物貌
语文课文为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文学形象,教师可以依据文中景物特点,从方位、形态、性质等方面作具体描述,强化视觉形象,使人如见其物。如有位教师在上阿累的《一面》时,根据课文表现鲁迅关心爱国青年的内容,考虑到初一学生对鲁迅的地位不甚了解,设计了这样的导语:“一九三六年十月九日,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举国上下,二里多长的群众队伍缓缓而行,上海民众代表举着一面白色大旗,上面赫然写着:‘民族魂’。他,就是中华杰出的代表——鲁迅先生。”一开讲,学生就沉浸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对鲁迅先生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课后学生还模仿教师的口吻相互转述,这说明好的开头是教学成功的一半。
二、 讲故事
教师在开讲时,复述文中某一精彩片断,着力凸现人物形象或情节的曲折精妙,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如在上马克 ·吐温的《竞选州长》一课时,可以作者的个人趣闻故事入题:有一次,马克·吐温在报上写文章,骂有些议员是狗娘养的,议员们看后很愤然,纷纷上门指责,强烈要求登报更改。马克·吐温因此发表了一则郑重声明:由于前面文章带来的种种麻烦,特别声明,有些国会议员不是狗娘养的。学生听后都不错哄堂大笑,在笑声中体会到了马克·吐温高明的讽刺艺术,深刻地认识到美国国会议员的虚伪嘴脸,这正是课文所要达到的目的。
三、设悬念
俗语云:“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借鉴说书人“且听下回分解”的奥妙术,其奥妙就在于讲到最扣人心弦的时候,有意避而不讲,吸引听众非听完不能满足心愿这个要害处。说穿了,就是善于设置悬念,紧紧吸引听者的注意力。这种技巧运用于新课的导入之中,以悬念作为挑逗学生好奇心的触发点,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欲望,而一经造成这种欲望,就非要扒根究底,弄个水落石出不可。利用悬念激人好奇,催人思索,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设置恰当适度的悬念,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启动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位语文教师在教学《皇帝的新装》前,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童话大师安徒生有一次被邀参加宫廷舞会,一位小姐久闻他的大名,于是大献殷勤,不住地问:“你觉得我这件衣服怎么样,颜色好吗?样式好吗?质料好吗?你喜欢吗?”安徒生冷冷地说:“都一样,谈不上喜欢。”小姐说:“你觉得我穿什么颜色,什么样式,什么质料的好?”安徒生回答语惊四座,他说:“皇帝的新装。”引得周围的人大笑不止。这位教师接着说:“皇帝的新装是什么样儿的呢?为什么安徒生的回答使人大笑不止呢?下面我们来学习他的童话《皇帝的新装》。”这个导入利用课文联系现有的故事精心设置了一个悬念,使学生带着悬念进入情境,从而为课文的成功教学创造了条件。
四、用对联
对联字数相等,句式对称,内容相关或相反,是中华民族文化艺苑中的一朵奇葩,巧妙地将这一语言艺术引进课堂,能给有限的课堂带来无限的生机,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范进中举》时,就用了一幅恰好能概括范进中举前后的不同境遇的对联,以此来导入本课的阅读欣赏。“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戚远亲,谁肯雪中送炭? 侥幸今朝中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适,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对联一出,学生哗然,学习兴趣马上调动起来了。
五、简笔画
用简笔画导入,对于语文课,新颖、直观、醒目,很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教授《我的叔叔于勒》时,可以这样导入: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圈,问学生是什么?启发学生从数学课,生活中,为人等展开形象思维;第二步,在圆圈里画一个正方形,问学生这样的图形像什么东西?(铜钱)第三步,在这个铜钱里画一个人,寓意什么?提示学生“人钻到钱眼里去,寓意六亲不认”;最后导入: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这样内容的文章,文章的主人公“已钻到钱眼里,一心只认得钱,连自己的亲弟弟也不认!”它的名字叫《我的叔叔于勒》。简笔图形的慢慢画能使学生兴趣高涨,兴致勃勃地往下继续学习。
责任编辑 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