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空间观念不仅仅是数学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同时还是学生所应该具备的数学核心素养之一。在文中就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对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空间观念;小学数学;长方体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7-0242-01
空间观念不仅仅是数学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同时还是学生所应该具备的数学核心素养之一。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课程标准》中空间观念的特征
新课标没有给出空间观念的具体内涵,而是从是否具有空间观念的几个表征出发对其进行描述,它是这样描述: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与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
二、空间观念在五年级下册中的体现
五年级下册教材中有关于“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如下。
第二、四单元“长方体(一)(二)”。在第这两单元中主要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本特征,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包括容积)单位,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某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引领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第六单元“确定位置”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离来表示物体位置;在具体的情境中,自建参数系确定位置。
教材在空间图形的学习中,注重通过操作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及其表面积和体积,在此基础上学习体积和容积,体积、容积单位、实际意义及换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容积的计算方法,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等。
三、空间观念的培养
(一)在操作中发现,发展空间观念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新教材倡导的学习方法。在第二单元教材中,多次安排学生实践操作,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例如:长方体的认识这一课,对于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学习,教材没有采取直接告诉的形式,而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归纳结论。教材设计了一个探索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及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剪一剪、比一比、量一量、描一描等方式,自己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再通过交流,逐步归纳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并积累研究图形的方法和经验。教材还提供了一个表格引导学生对发现的特征整理,在整理比较中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认识。
这部分内容对学生的空间观念要求比高,有些学生会感到困难,只有充分利用教材附页中的材料,帮助学生操作、思考、判断,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我们还可以让每个学生带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纸盒,每个学生都剪一剪,并展示所剪图形的形状,由于剪的方法不同,展开的形状也可能是不同的。虽然不要求学生掌握多种剪开的方法,但应借助这些展开图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在比较中理解,发展空间观念。
在第四单元中,体积与容积是比较抽象的概念,表面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从本质上说,容积和体积是一样的,只是应用的地方不一样。教材重视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理解它们的意义。教材首先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交流生活中物体的大小和容器盛放东西的多少,感受“物体有大有小、容器盛放的物体有多有少”。例如,学生在生活中可能会判断一个食品袋能否装得下五个苹果,在这个判断的过程中自然就有对苹果体积和食品袋容积的体会。然后,教材围绕“土豆和红薯哪一个占的空间大”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活动。在活动中发现两个物体放入水中后都占据了一定的空间,而且水面上升的高度不一样,说明这两个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一样。这样,通过生活经验和动手实验相结合,在学生有了比较充分的感受之后,教材才揭示出体积的概念。随后,教材又通过引导学生实验研究“哪个杯子装水多”,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能够意识到,我们周围的物体是有大小的,同时也是占有一定空间的。所以,学生借助生活经验会很容易地把体积和容积联系在一起。在学生感受容器容纳物体体积的大小的基础上,再揭示容积的概念。引入这两个概念之后,教材还设计了搭物体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三)在实验中探索,发展空间观念
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变得鲜活起来。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验,知识才能变得丰满、深刻。如:“有趣的测量”既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体积的含义,又能帮助学生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引导学生探索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教材安排了“测量石块体积”的实验活动。教材先引导学生制定测量方案,再进行实际测量。教材中呈现的两种测量石块体积的方案,都是紧紧围绕体积的意义展开的,实际上都是把不规则石塊的体积转化成了可测量的水的体积。把未知转化为已知来解决问题,这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在实验操作中引导学生理解“水面上升的空间大小,就是浸入水中物体的体积”。
总之,空间观念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不断的积累经验,丰富的想象力,因此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观察和想象、操作与分析。
参考文献:
[1]许光跃.通过单元整合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J].贵州教育,2018(19):41-43.
关键词空间观念;小学数学;长方体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7-0242-01
空间观念不仅仅是数学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同时还是学生所应该具备的数学核心素养之一。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课程标准》中空间观念的特征
新课标没有给出空间观念的具体内涵,而是从是否具有空间观念的几个表征出发对其进行描述,它是这样描述: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与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
二、空间观念在五年级下册中的体现
五年级下册教材中有关于“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如下。
第二、四单元“长方体(一)(二)”。在第这两单元中主要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本特征,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包括容积)单位,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某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引领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第六单元“确定位置”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离来表示物体位置;在具体的情境中,自建参数系确定位置。
教材在空间图形的学习中,注重通过操作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及其表面积和体积,在此基础上学习体积和容积,体积、容积单位、实际意义及换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容积的计算方法,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等。
三、空间观念的培养
(一)在操作中发现,发展空间观念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新教材倡导的学习方法。在第二单元教材中,多次安排学生实践操作,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例如:长方体的认识这一课,对于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学习,教材没有采取直接告诉的形式,而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归纳结论。教材设计了一个探索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及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剪一剪、比一比、量一量、描一描等方式,自己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再通过交流,逐步归纳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并积累研究图形的方法和经验。教材还提供了一个表格引导学生对发现的特征整理,在整理比较中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认识。
这部分内容对学生的空间观念要求比高,有些学生会感到困难,只有充分利用教材附页中的材料,帮助学生操作、思考、判断,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我们还可以让每个学生带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纸盒,每个学生都剪一剪,并展示所剪图形的形状,由于剪的方法不同,展开的形状也可能是不同的。虽然不要求学生掌握多种剪开的方法,但应借助这些展开图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在比较中理解,发展空间观念。
在第四单元中,体积与容积是比较抽象的概念,表面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从本质上说,容积和体积是一样的,只是应用的地方不一样。教材重视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理解它们的意义。教材首先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交流生活中物体的大小和容器盛放东西的多少,感受“物体有大有小、容器盛放的物体有多有少”。例如,学生在生活中可能会判断一个食品袋能否装得下五个苹果,在这个判断的过程中自然就有对苹果体积和食品袋容积的体会。然后,教材围绕“土豆和红薯哪一个占的空间大”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活动。在活动中发现两个物体放入水中后都占据了一定的空间,而且水面上升的高度不一样,说明这两个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一样。这样,通过生活经验和动手实验相结合,在学生有了比较充分的感受之后,教材才揭示出体积的概念。随后,教材又通过引导学生实验研究“哪个杯子装水多”,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能够意识到,我们周围的物体是有大小的,同时也是占有一定空间的。所以,学生借助生活经验会很容易地把体积和容积联系在一起。在学生感受容器容纳物体体积的大小的基础上,再揭示容积的概念。引入这两个概念之后,教材还设计了搭物体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三)在实验中探索,发展空间观念
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变得鲜活起来。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验,知识才能变得丰满、深刻。如:“有趣的测量”既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体积的含义,又能帮助学生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引导学生探索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教材安排了“测量石块体积”的实验活动。教材先引导学生制定测量方案,再进行实际测量。教材中呈现的两种测量石块体积的方案,都是紧紧围绕体积的意义展开的,实际上都是把不规则石塊的体积转化成了可测量的水的体积。把未知转化为已知来解决问题,这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在实验操作中引导学生理解“水面上升的空间大小,就是浸入水中物体的体积”。
总之,空间观念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不断的积累经验,丰富的想象力,因此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观察和想象、操作与分析。
参考文献:
[1]许光跃.通过单元整合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J].贵州教育,2018(19):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