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练习巩固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能应用判定和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或计算;
能力目标:是学生进一步学会识图,能将复习的图形分解为基本图形,会对已知条件和求证结论进行转化;
情感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化归思想,使学生逐步养成言之有据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并能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推理或计算,初步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将知识点条理化、系统化,能正确地运用进行严密推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结合右图,用符号语言表达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性质:
判定方法:
①∵∠1=∠2
∴a//b()
②∵∠2=∠3
∴a//b()
③∵∠2+∠4=180°
∴a//b()
性质:
①∵a//b
∴∠1=∠2()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填空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全面的复习,简单明了
②∵a//b
∴∠2=∠3( )
③∵a//b
∴∠2+∠4=180°( )
二、练习巩固
1、如图,选出正确答案:
(1)若∠1=∠2,则( )
A.AB//CDB.AD//BC
C. ∠3=∠4 D. ∠B+∠BCD=180°
在学生回答出正确答案后,继续提问:除了内错角外还有什么条件可以证明AD//BC
(2)若AB//CD,则( )
A. ∠B+∠BAD=180° B. ∠1=∠2C. ∠3=∠4D. ∠1=∠3
设计意图:通过常见的一道选择题,进一步让学生熟悉平行线的判定,并会运用平行线的性质,看着是比较简单,但是对于学生来说是易错点,加深学生对两者的印象。
2、如图,已知∠1=∠2,求证:∠B=∠3(请学生表述自己的答案)
(参考答案)
证明:
∵∠1=∠2(已知)
∴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
∴∠B=∠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性质
设计意图:这道题是判定与性质最简单的综合应用,让学生明确知道哪一步是判定,哪一步是性质,进一步区分两者之间的联系和不同点
变式:如图(上题图),已知CD平分∠ACE,∠1=∠3,求证:AB//CD
(让学生自己思考后小组合作交流,并请一个小组展示答案)
(参考答案)
∵CD平分∠ACE
∴∠2=∠3(角平分线的定义)
∵∠1=∠3(已知)
∴∠1=∠2(等量代换)
∴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设计意图:本变式结合之前学过角平分线的知识点,难度稍作提升,综合能力更强,初步训练学生的思维
三、巩固提高
如图,已知∠1=∠2,∠C=∠D,
求证:(1)BD//EC (2)∠DBA=∠D (3)∠A=∠F
設计意图:这道题目本来是一道只有第3问的二次平行和替换的大题,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难题,学生还是比较难想出思路的,但是如果让学生浪费时间也想不出来,而直接由老师讲解思路又不利于培养学生自我思考的能力,我就考虑到分三小问引导学生顺其自然地完成这种题目。
变式:如图(上题图),已知∠1=∠2,∠A=∠F,求证:∠C=∠D
设计意图:图还是一样的图,把结论和已知条件互换一下,并且不给步骤提示让学生独立完成,通过这道变式题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
4、发散思维
如图,已知AB//CD,试添加一个条件,使∠1=∠2成立。(要求给出两个以上答案,并选择其中一个加以证明)
(让学生先自己思考,再小组交流答案,并证明自己的答案的正确性)
答案只有三种情况:
①AE//FG;②∠3=∠4;③∠E=∠F
设计意图:相对前面的题目,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答案并不唯一,在一定程度上,扩充了学生对几何证明题的认识。而这道题中,不同的答案的证明过程难易程度也不一样,对于不同层度的学生,让他们选取对应的难度去证明对于成绩较稳定的同学,可以让他们证明两种情况,进一步训练自己的语言组织。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一节课,谈谈你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有什么新的认识?
六、教学反思
这是本校组织的一次七年级教师的同课异构的活动,上课的班级也不是自己所教的,还是感觉到了紧张。在课堂上,由于上课班级基础比较薄弱,对于前面的概念性的东西还不是很熟悉,导致前面的讲解耗费了不少时间,无法施展后面的拓展,这是我对时间的一个错估,经过这次,在备课的时候应该更全面地思考。
知识目标:练习巩固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能应用判定和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或计算;
能力目标:是学生进一步学会识图,能将复习的图形分解为基本图形,会对已知条件和求证结论进行转化;
情感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化归思想,使学生逐步养成言之有据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并能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推理或计算,初步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将知识点条理化、系统化,能正确地运用进行严密推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结合右图,用符号语言表达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性质:
判定方法:
①∵∠1=∠2
∴a//b()
②∵∠2=∠3
∴a//b()
③∵∠2+∠4=180°
∴a//b()
性质:
①∵a//b
∴∠1=∠2()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填空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全面的复习,简单明了
②∵a//b
∴∠2=∠3( )
③∵a//b
∴∠2+∠4=180°( )
二、练习巩固
1、如图,选出正确答案:
(1)若∠1=∠2,则( )
A.AB//CDB.AD//BC
C. ∠3=∠4 D. ∠B+∠BCD=180°
在学生回答出正确答案后,继续提问:除了内错角外还有什么条件可以证明AD//BC
(2)若AB//CD,则( )
A. ∠B+∠BAD=180° B. ∠1=∠2C. ∠3=∠4D. ∠1=∠3
设计意图:通过常见的一道选择题,进一步让学生熟悉平行线的判定,并会运用平行线的性质,看着是比较简单,但是对于学生来说是易错点,加深学生对两者的印象。
2、如图,已知∠1=∠2,求证:∠B=∠3(请学生表述自己的答案)
(参考答案)
证明:
∵∠1=∠2(已知)
∴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
∴∠B=∠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性质
设计意图:这道题是判定与性质最简单的综合应用,让学生明确知道哪一步是判定,哪一步是性质,进一步区分两者之间的联系和不同点
变式:如图(上题图),已知CD平分∠ACE,∠1=∠3,求证:AB//CD
(让学生自己思考后小组合作交流,并请一个小组展示答案)
(参考答案)
∵CD平分∠ACE
∴∠2=∠3(角平分线的定义)
∵∠1=∠3(已知)
∴∠1=∠2(等量代换)
∴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设计意图:本变式结合之前学过角平分线的知识点,难度稍作提升,综合能力更强,初步训练学生的思维
三、巩固提高
如图,已知∠1=∠2,∠C=∠D,
求证:(1)BD//EC (2)∠DBA=∠D (3)∠A=∠F
設计意图:这道题目本来是一道只有第3问的二次平行和替换的大题,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难题,学生还是比较难想出思路的,但是如果让学生浪费时间也想不出来,而直接由老师讲解思路又不利于培养学生自我思考的能力,我就考虑到分三小问引导学生顺其自然地完成这种题目。
变式:如图(上题图),已知∠1=∠2,∠A=∠F,求证:∠C=∠D
设计意图:图还是一样的图,把结论和已知条件互换一下,并且不给步骤提示让学生独立完成,通过这道变式题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
4、发散思维
如图,已知AB//CD,试添加一个条件,使∠1=∠2成立。(要求给出两个以上答案,并选择其中一个加以证明)
(让学生先自己思考,再小组交流答案,并证明自己的答案的正确性)
答案只有三种情况:
①AE//FG;②∠3=∠4;③∠E=∠F
设计意图:相对前面的题目,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答案并不唯一,在一定程度上,扩充了学生对几何证明题的认识。而这道题中,不同的答案的证明过程难易程度也不一样,对于不同层度的学生,让他们选取对应的难度去证明对于成绩较稳定的同学,可以让他们证明两种情况,进一步训练自己的语言组织。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一节课,谈谈你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有什么新的认识?
六、教学反思
这是本校组织的一次七年级教师的同课异构的活动,上课的班级也不是自己所教的,还是感觉到了紧张。在课堂上,由于上课班级基础比较薄弱,对于前面的概念性的东西还不是很熟悉,导致前面的讲解耗费了不少时间,无法施展后面的拓展,这是我对时间的一个错估,经过这次,在备课的时候应该更全面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