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结合议论和抒情,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从形式上看,新闻、通讯、特写、传记、访问记、报告文学、回忆录、童话、寓言、散文、小说等都可归入广义的记叙文范畴。从近几年的中考试卷看,在阅读理解试题中,记叙文阅读的试题是最普遍、最广泛的,题型的设计角度也比较开阔、丰富,所占分值相对较多。
纵观近年的中考语文试题,中考记叙文阅读命题趋势较为明显。内容上,设题将更加贴近新课标的阅读目标要求。整体阅读的考查比重仍会不断加强,选材的内容会呈现出更丰厚的文化内涵、人文素养。综合性、探究性的试题越来越引起重视。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和渗透,必将有所体现。选材上,阅读材料继续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由于语文课程标准突出地强调了文学作品的欣赏与评价,文学作品的阅读材料与试题也呈增多的趋势。题型上,传统的题型仍有保留,新的题型亦有所体现。主观性试题所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有完全取代客观性试题的趋势。考题更关注考生的知识与能力、体验与感悟,体现其阅读个性。对文章整体感知、理解、领悟以及考查学习方法、表述阅读心得的创新型试题将会增多,且更具开放性。应注意的是,对文章思想感情的把握将会呈现出更大的灵活性、开放性;对文章写作特色的考查将会更加灵活;对学生语言表述、思维创新等方面的要求将会更高。
[考点解析]
把握记叙要素。阅读记叙文,反握记叙的要素,是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和关键。对时间和地点要素的把握,一要注意连续时间和地点的整体过程,找出这些时间、地点间的内在联系;二要注意背景知识,把时间、地点要素与时代背景联系起来。分析人物要素,要弄清各个人物之间的主次差系,弄清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分别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是阅读记叙文的基础,而真正把握事件这个基本要素还包括挖掘事件的意义,理解它们与主题的密切关系。记叙文的各企要素在交中各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彼此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阅读时一定要注意这种联系,防止片面、孤立地分析某个要素而忽略其他。同时还要注意,分析记叙要素应当与对主题的理解结合起来。
辨析记叙线索。无论记叙文在组织材料时运用哪一种记叙方,都必须使材料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因此好的记叙文都有一条清晰的线索。或者以时间的转移、空间的变换、思想感情的发展为记叙线索,或者以具体的问题、物品贯穿全文。如能在阅读时抓住统领全篇的线索,就能对文章的结构条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因此,把握记叙的线索也是记叙文阅读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要想准确地把握记叙的线索,首先是要吃透原文,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事件的来龙去脉,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各个材料之间的联系,揣测这些材料是凭借什么联系在一起的。弄清了材料的有机联系,也就找到了文章的线索。
理清记叙顺序。记叙文以写人记事为主。因表达主题思想的需要,必须要对记叙的材料作一个主从、先后、详略的安排。记叙人的活动和事件的过程,可以按照时间先后或事件的发展过程来写;也可以打破事件本来的发展顺序,把结局或发展过程中的某一突出事件提到前面先写,然后再回过头来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叙述;还可在叙述过程中暂时中断,插入另一段与中心有关的内容,然后继续进行原来的叙述。这就形成了记叙文的顺叙、倒叙、插叙等叙述方式,这也成为记叙文体的一个特点。阅读记叙文,把握文章记叙的顺序,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即分辨文章记叙顺序的类型,思考文章为什么要运用这样的顺序,如此才能获得较好的阅读效果。
理解描写、议论和抒情的作用。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但还常常辅以描写、议论和抒情。描写、议论、抒情的运用能使文章文情并茂,使所记叙的人物血肉丰满,栩栩如生,使所写事件细致生运,使文章的思想感情更为鲜明突出。阅读记叙文,理解文中的描写、议论和抒情的作用,是把握全文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重要途径。描写是对人物、事件和环境等所作的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绘与刻画。在记叙文中,叙述和描写往往是相辅相成的。描述手法运用得好,能使人物、事件和景物再现得栩栩如生,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记叙文中的议论,一般是先叙后议,使读者提高对所叙事物的认识,增强文章的思想深度;也有先议后叙的,可以使读者很快进入到对将要叙述的事物的思考,引起对下文的密切注意。有些记叙文中,作才不直接对所写的事物发表议论,而是由文章中某个人物去发表议论,作出评价。记叙文中议论的目的都是为了点明和加深所写事物的意义,其中有的议论就是文章的中心意思,起着统领全文的作用。因此阅读时对记叙文中的议论要细加揣摩,注意它与叙述、描写的关系,及其在文章中的作用。记叙文中的抒情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阅读时只有在掌握了产生这种感情的依据之后,才能更深刻地受到感染。还有一种是寄情于人、寄情于事、寄情于物,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都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阅读时要注意在情景交融、情事结合的内容中去接受感染和美的熏陶。
分析、体味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记叙文中的关键性词语,是指那些有助于揭示文章中心思想、包含深刻思想意义的词语。关键句子则主要包括5种: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引用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正确分析和体味记叙文的重点语句和关键词有助于把握文段的意思和全文的主旨。重点语句和关键词的作用可从两个方面分析。从结构上,常起承上启下(过渡)、总结上文、领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常有开篇点题、设伏笔、作铺垫、深化中心、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的作用。对重点语句和关键词的分析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着手:一要结合特定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二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判断词语的特殊含义;三要注意句中的言外之意;四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生动、形象是记叙文语言的特点。揣摩记叙文的语言除了要注意上述问题外,还要从其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方面去分析和体味。
探究、欣赏文本内容与艺术特色。探究能力是立足于文本又超越文本的阅读能力。这类试题的特点往往是要求在阅读中敢于对作品的内容和写法作出自己的判断,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等。它可以是对文章内容(主题、观点、人物、情感等)进行多元化的解读,进行有创意的表达;也可以立足文章内容,联系自然、社会生活与自我体验,就某一方面发表自己的创见;还可以对文章质疑,与作者对话。就文章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意见或建议。解答时应注意,探究要在“吃透”语段的前提下进行,观点的创新要联系现实,质疑对话要言之有据。欣赏是阅读的最高层次,是阅读能力的顶点。当然,中考只是要求对作品进行一些初步的欣赏,主要是欣赏作品的情感、形象和语言。在阅读过程中,需要结合作品内容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能够分析作品形象的特点和作用,能够分析出语言的表现力及特点。
[备考策略]
注重提高阅读能力。对记叙文阅读的备考首先在于一个“读”字,没有一定的阅读积累,就不会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也不会有灵敏的语感。所以,要多读一些典范的文质优美的记叙文。读多了,语言感受能力便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从而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掌握答题技巧。在考场上解答阅读理解类的考题时,一般按以下程序进行较为快捷且有效,当然这个程序不仅指记叙文阅读,对其他文体的阅读也很适用。具体过程是:阅读、理解文章题目——阅读文章——看清文章后面的试题——按试题要求回头有重点地再看原文——答题。
平时注重积累,考场沉着应对,阅读理解便不愁高分在手。
★编辑/申冬梅
纵观近年的中考语文试题,中考记叙文阅读命题趋势较为明显。内容上,设题将更加贴近新课标的阅读目标要求。整体阅读的考查比重仍会不断加强,选材的内容会呈现出更丰厚的文化内涵、人文素养。综合性、探究性的试题越来越引起重视。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和渗透,必将有所体现。选材上,阅读材料继续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由于语文课程标准突出地强调了文学作品的欣赏与评价,文学作品的阅读材料与试题也呈增多的趋势。题型上,传统的题型仍有保留,新的题型亦有所体现。主观性试题所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有完全取代客观性试题的趋势。考题更关注考生的知识与能力、体验与感悟,体现其阅读个性。对文章整体感知、理解、领悟以及考查学习方法、表述阅读心得的创新型试题将会增多,且更具开放性。应注意的是,对文章思想感情的把握将会呈现出更大的灵活性、开放性;对文章写作特色的考查将会更加灵活;对学生语言表述、思维创新等方面的要求将会更高。
[考点解析]
把握记叙要素。阅读记叙文,反握记叙的要素,是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和关键。对时间和地点要素的把握,一要注意连续时间和地点的整体过程,找出这些时间、地点间的内在联系;二要注意背景知识,把时间、地点要素与时代背景联系起来。分析人物要素,要弄清各个人物之间的主次差系,弄清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分别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是阅读记叙文的基础,而真正把握事件这个基本要素还包括挖掘事件的意义,理解它们与主题的密切关系。记叙文的各企要素在交中各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彼此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阅读时一定要注意这种联系,防止片面、孤立地分析某个要素而忽略其他。同时还要注意,分析记叙要素应当与对主题的理解结合起来。
辨析记叙线索。无论记叙文在组织材料时运用哪一种记叙方,都必须使材料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因此好的记叙文都有一条清晰的线索。或者以时间的转移、空间的变换、思想感情的发展为记叙线索,或者以具体的问题、物品贯穿全文。如能在阅读时抓住统领全篇的线索,就能对文章的结构条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因此,把握记叙的线索也是记叙文阅读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要想准确地把握记叙的线索,首先是要吃透原文,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事件的来龙去脉,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各个材料之间的联系,揣测这些材料是凭借什么联系在一起的。弄清了材料的有机联系,也就找到了文章的线索。
理清记叙顺序。记叙文以写人记事为主。因表达主题思想的需要,必须要对记叙的材料作一个主从、先后、详略的安排。记叙人的活动和事件的过程,可以按照时间先后或事件的发展过程来写;也可以打破事件本来的发展顺序,把结局或发展过程中的某一突出事件提到前面先写,然后再回过头来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叙述;还可在叙述过程中暂时中断,插入另一段与中心有关的内容,然后继续进行原来的叙述。这就形成了记叙文的顺叙、倒叙、插叙等叙述方式,这也成为记叙文体的一个特点。阅读记叙文,把握文章记叙的顺序,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即分辨文章记叙顺序的类型,思考文章为什么要运用这样的顺序,如此才能获得较好的阅读效果。
理解描写、议论和抒情的作用。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但还常常辅以描写、议论和抒情。描写、议论、抒情的运用能使文章文情并茂,使所记叙的人物血肉丰满,栩栩如生,使所写事件细致生运,使文章的思想感情更为鲜明突出。阅读记叙文,理解文中的描写、议论和抒情的作用,是把握全文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重要途径。描写是对人物、事件和环境等所作的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绘与刻画。在记叙文中,叙述和描写往往是相辅相成的。描述手法运用得好,能使人物、事件和景物再现得栩栩如生,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记叙文中的议论,一般是先叙后议,使读者提高对所叙事物的认识,增强文章的思想深度;也有先议后叙的,可以使读者很快进入到对将要叙述的事物的思考,引起对下文的密切注意。有些记叙文中,作才不直接对所写的事物发表议论,而是由文章中某个人物去发表议论,作出评价。记叙文中议论的目的都是为了点明和加深所写事物的意义,其中有的议论就是文章的中心意思,起着统领全文的作用。因此阅读时对记叙文中的议论要细加揣摩,注意它与叙述、描写的关系,及其在文章中的作用。记叙文中的抒情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阅读时只有在掌握了产生这种感情的依据之后,才能更深刻地受到感染。还有一种是寄情于人、寄情于事、寄情于物,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都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阅读时要注意在情景交融、情事结合的内容中去接受感染和美的熏陶。
分析、体味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记叙文中的关键性词语,是指那些有助于揭示文章中心思想、包含深刻思想意义的词语。关键句子则主要包括5种: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引用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正确分析和体味记叙文的重点语句和关键词有助于把握文段的意思和全文的主旨。重点语句和关键词的作用可从两个方面分析。从结构上,常起承上启下(过渡)、总结上文、领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常有开篇点题、设伏笔、作铺垫、深化中心、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的作用。对重点语句和关键词的分析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着手:一要结合特定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二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判断词语的特殊含义;三要注意句中的言外之意;四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生动、形象是记叙文语言的特点。揣摩记叙文的语言除了要注意上述问题外,还要从其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方面去分析和体味。
探究、欣赏文本内容与艺术特色。探究能力是立足于文本又超越文本的阅读能力。这类试题的特点往往是要求在阅读中敢于对作品的内容和写法作出自己的判断,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等。它可以是对文章内容(主题、观点、人物、情感等)进行多元化的解读,进行有创意的表达;也可以立足文章内容,联系自然、社会生活与自我体验,就某一方面发表自己的创见;还可以对文章质疑,与作者对话。就文章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意见或建议。解答时应注意,探究要在“吃透”语段的前提下进行,观点的创新要联系现实,质疑对话要言之有据。欣赏是阅读的最高层次,是阅读能力的顶点。当然,中考只是要求对作品进行一些初步的欣赏,主要是欣赏作品的情感、形象和语言。在阅读过程中,需要结合作品内容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能够分析作品形象的特点和作用,能够分析出语言的表现力及特点。
[备考策略]
注重提高阅读能力。对记叙文阅读的备考首先在于一个“读”字,没有一定的阅读积累,就不会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也不会有灵敏的语感。所以,要多读一些典范的文质优美的记叙文。读多了,语言感受能力便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从而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掌握答题技巧。在考场上解答阅读理解类的考题时,一般按以下程序进行较为快捷且有效,当然这个程序不仅指记叙文阅读,对其他文体的阅读也很适用。具体过程是:阅读、理解文章题目——阅读文章——看清文章后面的试题——按试题要求回头有重点地再看原文——答题。
平时注重积累,考场沉着应对,阅读理解便不愁高分在手。
★编辑/申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