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大量地阅读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腹有诗书气自华”。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好读书,读好书,产生浓厚的读书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一、结合课本,教给正确的阅读方法
人教版初中语文新教材的编排基本上是将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汉语知识分开的。阅读部分每册共30篇课文,分六个单元,按文章反映生活的情况进行分类编排,每单元五篇课文中有两篇讲读课文。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单元阅读训练重点,利用讲读课文,在教学中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比如:不同文体文章应怎样抓住文体特点来学习?怎样勾画生字、词语和精彩语句?如何理解词语在具体语文环境中的含义?怎样分析文章的结构、归纳中心?使学生觉得阅读有规可循,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如初中语文第一册新教材第一单元是“家庭生活”,单元阅读重点是“字斟句酌,细心研读”。教学时应将阅读训练重点化难为易,化大为小,可从以下几方面落实阅读训练重点:
(一)注意辨字形,正字音、释词义。
(二)能够抓住关键语句,并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
(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学习勾画、积累关键性词句。
教学中,教师要围绕上述四点,把方法教给学生,并进行一定的练习。
二、延伸课外,扩宽知识面,学以致用
教师要多为学生引荐一些读物,扩宽其知识面,将在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与技能,熟练运用于课外阅读中。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自读课本,就是一个很好的读本。里面有许多优美的文章,特别适合学生阅读。
比如第一册自读课本《我在北极光下》,其编排体例跟语文教材阅读部分的编排相吻合,同样按“家庭生活——学校生活——自然景物——幻想世界——古代生活”的顺序编排。不用费力,很容易就能找到与课文同类体裁的文章进行阅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运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勾画圈点批注,并作一定的摘抄,思考课后提出的问题,教师作适当的点拨。这实际上是知识的迁移,是对课堂上知识的巩固和创造性的运用。
教师还应将学生的阅读视线从自读课本引向更为广阔的课外。寒暑假,教师可有目的地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书籍,以便他们在假期中阅读。要求学生运用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一切阅读本领,做摘录,写感想,谈体会,分析人物形象等,收假时检查评比交流。最终培养他们“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思考边勾画边批注”、“摘录积累”等良好的阅读习惯。
心理学认为:习惯和技能的形成,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反复训练。习惯和技能初步形成后,也必须常进行练习,这样才能巩固,最终真正形成习惯和技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有可能产生懈怠思想或情绪,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鼓励他们从书中寻找乐趣,坚持不懈,走向成功。
三、读写结合,分层推进,增强信心
成功永远是那么激动人心,那么令人神往。对学生最好的奖励,就是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因此,教师要采取一些手段,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
如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基础,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和任务。对一些基础较好的,可让他们在疏通文字、勾画、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进行人物形象分析、简析精彩语句的精妙之处等。对基础差一点的学生,可降低要求,只要能疏通文字、勾画、理解文章大意即可。让学生对阅读的目标可望可及,不产生畏惧心理。由于学生阅读的自觉性各有千秋,因此,在开始时,教师每周都应检查一次读书笔记,尽可能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加以鼓励与表扬。对读得好、笔记记得好的学生,把他们的读书笔记拿来在班上展览,给予精神上的鼓励。以期在班上形成一个你追我赶、催人奋进的读书氛围,更好地促进阅读活动的开展。
其次,教师还可将听说读写结合起来,促进阅读。如教师可将朗读和口语交际训练结合,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课前3分钟演讲、读书交流会等形式都不错。让学生把自己在阅读中摘抄的精彩的富有哲理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同学听,教师和同学会心的微笑就是对他们辛勤劳动最大的鼓励。可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安排学生定期出黑板报、小报,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与快乐。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教师送给学生最好的礼物。这礼物将帮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汲取知识的甘露,在语文学习乃至人生路上受益无穷,一路走好。
一、结合课本,教给正确的阅读方法
人教版初中语文新教材的编排基本上是将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汉语知识分开的。阅读部分每册共30篇课文,分六个单元,按文章反映生活的情况进行分类编排,每单元五篇课文中有两篇讲读课文。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单元阅读训练重点,利用讲读课文,在教学中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比如:不同文体文章应怎样抓住文体特点来学习?怎样勾画生字、词语和精彩语句?如何理解词语在具体语文环境中的含义?怎样分析文章的结构、归纳中心?使学生觉得阅读有规可循,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如初中语文第一册新教材第一单元是“家庭生活”,单元阅读重点是“字斟句酌,细心研读”。教学时应将阅读训练重点化难为易,化大为小,可从以下几方面落实阅读训练重点:
(一)注意辨字形,正字音、释词义。
(二)能够抓住关键语句,并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
(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学习勾画、积累关键性词句。
教学中,教师要围绕上述四点,把方法教给学生,并进行一定的练习。
二、延伸课外,扩宽知识面,学以致用
教师要多为学生引荐一些读物,扩宽其知识面,将在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与技能,熟练运用于课外阅读中。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自读课本,就是一个很好的读本。里面有许多优美的文章,特别适合学生阅读。
比如第一册自读课本《我在北极光下》,其编排体例跟语文教材阅读部分的编排相吻合,同样按“家庭生活——学校生活——自然景物——幻想世界——古代生活”的顺序编排。不用费力,很容易就能找到与课文同类体裁的文章进行阅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运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勾画圈点批注,并作一定的摘抄,思考课后提出的问题,教师作适当的点拨。这实际上是知识的迁移,是对课堂上知识的巩固和创造性的运用。
教师还应将学生的阅读视线从自读课本引向更为广阔的课外。寒暑假,教师可有目的地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书籍,以便他们在假期中阅读。要求学生运用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一切阅读本领,做摘录,写感想,谈体会,分析人物形象等,收假时检查评比交流。最终培养他们“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思考边勾画边批注”、“摘录积累”等良好的阅读习惯。
心理学认为:习惯和技能的形成,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反复训练。习惯和技能初步形成后,也必须常进行练习,这样才能巩固,最终真正形成习惯和技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有可能产生懈怠思想或情绪,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鼓励他们从书中寻找乐趣,坚持不懈,走向成功。
三、读写结合,分层推进,增强信心
成功永远是那么激动人心,那么令人神往。对学生最好的奖励,就是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因此,教师要采取一些手段,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
如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基础,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和任务。对一些基础较好的,可让他们在疏通文字、勾画、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进行人物形象分析、简析精彩语句的精妙之处等。对基础差一点的学生,可降低要求,只要能疏通文字、勾画、理解文章大意即可。让学生对阅读的目标可望可及,不产生畏惧心理。由于学生阅读的自觉性各有千秋,因此,在开始时,教师每周都应检查一次读书笔记,尽可能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加以鼓励与表扬。对读得好、笔记记得好的学生,把他们的读书笔记拿来在班上展览,给予精神上的鼓励。以期在班上形成一个你追我赶、催人奋进的读书氛围,更好地促进阅读活动的开展。
其次,教师还可将听说读写结合起来,促进阅读。如教师可将朗读和口语交际训练结合,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课前3分钟演讲、读书交流会等形式都不错。让学生把自己在阅读中摘抄的精彩的富有哲理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同学听,教师和同学会心的微笑就是对他们辛勤劳动最大的鼓励。可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安排学生定期出黑板报、小报,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与快乐。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教师送给学生最好的礼物。这礼物将帮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汲取知识的甘露,在语文学习乃至人生路上受益无穷,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