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情想象 细致描绘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ir_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写作文,往往“言简意赅”,三下五除二就把事情写完了。这样“高度概括”的文章要么“实话实说”,味同嚼蜡,毫无生动可言;要么“无病呻吟”,为凑字数而写,矫情、伪情。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把短文写生动呢?
  
  一、深入观察,刻画细节
  
  生活是写作材料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门径,一切外部信息都要通过观察才能进入大脑。只有善于观察,才能描绘出熠熠生辉的景物,才能刻画出鲜活的人物形象。
  1.多角度观察,多管齐下,引人入境
  每种事物都有它独特的地方,不同的人有不一样的个性。宋代大文学家苏轼《题西林壁》中“远近高低各不同……”就说明了多角度观察的道理。
  第一,观察外貌。外貌是共性的东西,看似没多大文章可做。但如果能抓住外貌特征中的个性,围绕这个点“大肆渲染”,既能写长文章,又能凸显个性。如调皮的男孩强调他的眼神和表情:他看人的时候,总是偏着头,乌溜溜的眼睛盯着别人看,还滴溜溜地做“恒定运动”,仿佛正在高速启动电脑的综合分析程序,在几秒内就把你分析成功;而文静的女孩强调她的羞涩:还没说话,她的脸就红了。眼睛也受了牵连,马上变得水漾漾的,好像装满水的水池,马上就要溢出来似的。吓得边上几个男孩再也不敢说话了。观察时,要抓住每个人区别于别人的地方,也就是抓住人物特点,发现最能表现本质特征之处,这样就不愁无话可说了。
  第二,刻画动作。一个动作,如果能用“先……(又)……接着……然后……(紧接着)……最后……”的思路,进行四步,或者五步,甚至六步分解,成为细节刻画,文章就生动起来了。
  如:他昂着头站在树下侦察了一下“树形”,又绕树走了一圈,突然站住,低头想了一会儿,然后猛吐两口唾沫,用劲搓搓手掌,“哧溜哧溜”几下,便爬到最高的树枝上荡啊荡。
  这段文章就是对动作进行了描写。你看“昂着头站在树下、侦察、绕树走、站住低头想、猛吐两口唾沫、用劲搓了搓手掌、哧溜哧溜几下、爬、荡”,九个分解动作,详细地描写出一个爬树的过程,让这位爱爬树的“调皮鬼”活灵活现地站在了我们面前。
  2.调动多种感官,描绘景物,营造氛围
  我们要指导学生在观察中,抓住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中景物呈现出的颜色、形态、声响、气味等方面特有的变化,善于通过眼睛去观察,调动耳、鼻、舌、身等感官一同体会。这样,才能抓住景物特征,细腻、逼真地描写。如《荷塘月色》中:“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形态:视觉)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颜色)……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气味:嗅觉)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声响:听觉)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二、纵情想象,巧用修辞
  
  心理学认为,想象是在客观刺激物的影响下与人脑中的原有表象重新配合,形成创造新表象的心理过程。由此可见,要把文章写生动,丰富表达内容,想象显得尤为重要。
  1.发挥想象,巧用比喻、拟人和夸张
  第一,比喻。用具体的、大家熟悉的事物去描写抽象的、陌生的事物,使描写的事物变得生动而形象。“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用“娃娃、小姑娘、青年”作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新、美、力”的特点。
  第二,拟人。拟人就是把物当做人来描写。抓住事物特征,赋予人的语言、动作、神态、情感等,使枯燥无味的事物变得生动而又有情趣!“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反复运用拟人,把春天写得情趣盎然。
  第三,夸张。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突出事物的某个特征,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有意把事物往大(多、快、高、长、强)处说,或故意把事物往小(少、慢、矮、短、弱)处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是夸张。一次写人习作课上,有个学生说:“我的邻居特别胖。”一边说手臂还拼命往外打。我随即问他:“他胖到了什么程度?有多重呢?抓住特点,发挥想象,用上修辞,老师期待着你的佳作。”批改时,他那生动的语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的邻居——团团,他特别胖。如果他摔一跤,几个举重运动员都扶不动他,只能用起重机吊起来。”
  2.画面组接,精心选材,排比添气势
  一篇文章如果有画面描写,不仅显得内容充实,富有意境,而且给人赏心悦目的美感。如《简单的道理》:
  有个小孩对母亲说:“妈妈,你今天好漂亮。”母亲问:“为什么?”小孩说:“因为妈妈今天没有生气。”
  原来要拥有漂亮很简单,只要不生气就可以了。
  有个牧场主人,叫他的孩子每天在牧场上辛勤工作,朋友对他说:“你不需要让孩子如此辛苦,农作物一样会长得很好的。”牧场主人回答说:“我不是在培养农作物,我是在培养我的孩子。”
  原来培养孩子很简单,让他吃点苦头就可以了。
  有几个小孩很想当天使,上帝给他们一人一个烛台,叫他们保持烛台光亮。结果几天过去了,上帝都没来,几乎所有小孩都不再擦拭烛台。有一天,上帝突然造访,他们每个人的烛台上都蒙上了厚厚的灰尘。只有一个小孩大家都叫他笨小孩,因为上帝没来,他也每天都擦拭,结果这个笨小孩成了天使。
  原来当天使很简单,只要实实在在去做就可以了。
  像这样用几个画面叠放,然后用相同的句式简单点题,形成了排比段,在诗情画意中凸显中心,就有了不一样的效果。
  3.巧借典故(诗句),合理设想, 古为今用
  高年级学生通过课内外阅读已学习了许多名家之作,初步领略了诗词(典故、谚语)的风格和魅力,积累了不少名句,写作时如能恰到好处地引用古典诗词(典故、谚语),将会使文章语言更精彩、更凝练、更发人深省。除了简单的引用,还可以借助想象,把古诗的情境通过合理的想象,把它再现出来,就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不竭的写作源泉了。张晓风根据张继的《枫桥夜泊》写出了感人的《不朽的失眠》。
  通过《悯农》,我们是不是能想象这样一幅画面:炙热的太阳像个生气的火球,无情地炙烤着大地。一位老农,掀起他补丁叠加的小布褂的衣角,擦了擦不断流下来的汗。他借这个机会,看了看茫茫的日光,不知道是在埋怨太阳的无情,还是权当做一次短暂的休息……
  
  三、画龙点睛,升华主题
  
  人因为一双明亮的大眼睛而顿添神采,文章如果有“文眼”也就有了顾盼有神的韵味。融入自己的真情和感想,提炼出文章的主题,就是使文章得到升华的法宝。“文眼”不一定要长长的一大段,可以是句子,也可以是词语。
  “文眼”是自己的真情实感的流露。没有融入自己感情的文章,就像是穿在别人身上的衣服,即使很华美,却不亲切。冰心在《观舞记》中,赞叹之情可见一斑: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舞蹈、音乐、雕刻、图画……都如同一条条的大榕树上的树枝,枝枝下垂,入地生根。这众多树枝在大地里面息息相通,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他的食粮的供养,而这大地就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印度的广大人民群众。
  “文眼”是让人豁然开朗的点题。如果文章中显示出一种哲理,更给人余味无穷的美感。《小池塘》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而最后一句“明亮的小池塘,美丽的大眼睛,映出一个五彩的世界。”却给了它一个崭新的高度,使文章得到了提升。“看!连一只小纸船都漂得这么久,这么远!”我们都高兴地笑了。我们对自己的小纸船说:“去吧!小纸船!你们各奔前程吧!前面有你们广阔的天地……”写一只小纸船,如果没有“幻想”来提升,就逊色多了。
  “文眼”是从表象找出的本质,以小见大的智慧。
  《我懂得了》
  十一岁——
  爸爸送我一粒种子,
  种在地里生根发芽,
  我懂得了自然。
  
  十二岁——
  妈妈送我一只小鸟,
  哺育它长大生蛋,
  我懂得了生命。
  
  十三岁——
  妹妹送我一声祝贺,
  留下一颗温暖的心,
  我懂得了爱。
  “自然、生命和爱”三个词语成了文章的亮点,让平淡的事物有了动人的光彩。
其他文献
著名特级教师张化万说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要读懂学生,了解学生心智发展水平,掌握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懂得依顺学生,引导学生。当我们的教学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时,他们就学得轻松、学得有兴趣;反之,当我们的教学与学生的发展规律发生冲突时,学生会学得枯燥、困难。因此,我认为作文教学应当追求“生本化”——所谓“生本化”作文,就是注重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引发学生重新认识自我,表现自我,张扬自我。可以说,“我
很多教师在《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中经常设计这样的教学活动:有13个奖品(或者其他物品),每个小朋友分4个,能分给多少个小朋友?  先是学生动手操作,分“模拟”奖品来理解算理,然后利用“圈一圈”活动进一步理解算理,借助“形”来理解抽象的算式中每个数与运算符号的意义,建立“形”与有余数除法算式之间的联系,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如下图。  从而得出:13÷4=3……1。  借助直观形象模型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
“按我自己的评价,这次得以获奖的工作中,我在33岁以前开始进行的工作占了大部分,60岁以后的情形是一方面。”在获得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之后,黄昆这样说。  他口中的“33岁以前”,指的是从1945年到1951年的旅英时光,学术界多认为那是他科研生涯中的黄金时代。而他再次站到国际前沿,已经是20世纪80年代。  在国际物理学界看来,从1951年回国,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黄昆的科研生涯出现
曾经在“天涯论坛”上看到过一篇文章,介绍2013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宿命》引发网友的一场争论:模仿还是抄袭?因为这篇文章与李东宇在2007年第九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中的获奖作品《从这里出发的旅程最远》情节相似。笔者认为,尽管考生的作文与原文情节类似,但其语言风格与文章结构并不相同,应属于“创造性模仿”。并非笔者对学生宽容,而是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学生学习、借鉴一些优秀文章,是习得写作方法、技巧的一种手
逄焕成,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土壤耕作与种植制度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土壤耕作与种植制度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节水灌溉与施肥学科杰出人才,中国土壤学会盐渍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土壤学会理事,《土壤学报》编委。  众所周知,盐碱地土壤中因含有过量盐分直接影响农作物生长,中国高达9000多万公顷的盐碱地因此而被荒废。攻克技术难题,改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活动经验,离不开活动,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是在参与数学活动过程的基础上获得的。没有经历数学活动,就谈不上获得数学活动经验。而数学教材中的“综合与实践”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载体。我们教师应充分利用“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教学,让学生经历探究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人们在生活中往往会面临大量的数据,需要根据问题收集数据,通过数据分析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做出合理的决策和预测。因此,树立利用数据的意识,掌握一些分析数据的方法和模型,将成为现代社会一种必不可少的能力。从教学层面来说,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尤为重要。如何通过有效的统计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呢?下面,笔者结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复式统计表》一课来谈一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崔峦老师的话对此有了更浅显、层次分明的诠释,他说:“在阅读教学中,要从语言文字人手,把握文本内容,体会情感而得意:更要关注语言形式、表达方法而得言。要增强语言文字运用的意识,丰富语言文字运用的内容和形式,如低年级运用词语说话、写话,抓住常用句式、有特点的句式进行迁移运用,中高年级结合文本的内容、语
大至蓝鲸,小至微生物,生物的世界里,大小总是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别。但是在物质的世界里,无论形态多么丰富,都離不开构造物质的最小单位粒子——它们是构成物质最基本的单位,是组成各种各样物体的基础。要想深入地探究粒子的结构,就进入了微观的世界,这是一次微米甚至纳米级别的窥探。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孙吉宁研究聚焦离子束的微纳制造和超精密的微纳复合加工,成功研发了第一代可以用于大尺寸微纳加工制造的纳米级
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活动预期达到的效果标准。制定教学目标是备课的必经之路。每每写教案,“教学目标”总是第一个被写下来,正是千百次的重复,使得它成了一个不需要思考的“条件反射”,成了可以跳过的摆设。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学目标是教师选择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和实施教学评价的基本依据,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本期学科视角栏目将围绕“教学目标”这一话题,推出了一组名师的文章,他们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