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易子表达,乐子表达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hula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崔峦老师的话对此有了更浅显、层次分明的诠释,他说:“在阅读教学中,要从语言文字人手,把握文本内容,体会情感而得意:更要关注语言形式、表达方法而得言。要增强语言文字运用的意识,丰富语言文字运用的内容和形式,如低年级运用词语说话、写话,抓住常用句式、有特点的句式进行迁移运用,中高年级结合文本的内容、语言、段式、文章的写法,设计灵活多样的小练笔,要大力改进字词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习作教学,丰富学生的语汇,发展口头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所以,语文学科与非语文学科的区别,就是语文教学是指向体验与表达的,指向表达的阅读教学使语文课的语文味得以彰显,使学生语文素养得到培养。
  学习表达如此重要,让我们问自己:我的语文课是指向表达的语文课吗?有的老师可能会迟疑、不确定。其实,我们的语文课都或多或少地指向了表达,只不过有的是不经意的零敲碎打,有的是反复推敲的精心设计。比较两种做法,教学效果显而易见。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表达的训练。如何使指向表达的阅读课让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呢?在平时的教学中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牢记年段目标,让学生轻轻松松学表达
  各个年级各个学段都有自己的教学目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有明确的表述。对应着这个螺旋上升的目标体系,我们应随着学生的认知能力、知识水平而设计表达练习的难度:太简单,学生没有兴趣:太难了,会使学生失去表达的信心。在教学中要把握一个度,关注言语学习的年段目标、单元目标,既不降低也不拔高要求,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轻轻松松学习表达。
  例如,苏教版第7册《珍珠鸟》一课,我请学生读课文4-6自然段,给珍珠鸟的活动排序,并思考这个活动顺序为什么不能打乱?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告诉我们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也就是感知作者的写作目的。但在教学中为什么没有提出“写作目的”這个词,并由此拓展开,这就是基于年段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对于四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来说,学习“写作目的”还为时过早,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
  教学时,教者让学生用自述的口吻写小珍珠鸟的心声。确定这个写点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本册的《习作5》就是学写自述,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在写之前充分品词析句,体验作者的爱后,又有教师提供的范文引路,写起来就易于人手了。
  再如,苏教版第11册《麇鹿》一课,执教时,教者指导学生转换角色,做麋鹿的小小代言人。同样是转换角色,基于年级与课文的不同,要求和《珍珠鸟》就不一样。
  课上,教者先引导学生将课文所介绍的有关麇鹿的知识罗列出来,让他们围绕这些知识点,转换角色,充当文中的麇鹿,用形象化的方法进行自我介绍,学生围绕这些素材撰写解说词:
  我还有一个名字
  我们的经历可真是坎坷
  我的长相与众不同
  我们幸福的住所
  我们的传奇经历……
  角色的转换激发学生的思维,大家兴致勃勃地写起来。写完后,指导学生进行解说。由于学生创造性地“转换”了文本的语言,避免了机械复述课文的沉闷,因此他们的发言比较精彩,课堂的气氛相当活跃。
  有学生说:“小朋友们,你们来猜猜我是谁吧!据说啊,我们的祖先曾经是我国古代神话小说《封神榜》中姜子牙的坐骑。你看我们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可能是因为我们长得很奇特吧!所以人们又给我们取了一个小名儿——四不像。怎么样,有趣吧!噢,对了,请记住我的名字——麋鹿。”
  在我们看来,用自述的口吻介绍麇鹿非常简单,直接将人称改改就行。但对于学生来说有一个感知、提取、转化的过程,在动笔动口之前一定要在充分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的写作脉络,在不知不觉中体验文本的情感,并自动地调动自身的语言储存,将语言仓库中的原材料(含课文信息)进行整合,在思维活动之后,以崭新的形式呈现出来。
  再拿苏教版第3册《要好好学字》一课来说,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这课哪个内容是比较适合的训练点呢?
  教者将第一节作为训练的范本:毛主席在延安遇到了两个小八路。他们一个叫安定宝,15岁,个子高一点:一个叫刘长贵,才14岁,个字矮一点。
  教者提炼为这样的句式进行训练:____有两个____,一个____,____;一个____,____。
  教者先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这个句式有条理地介绍自己熟悉的人。如:我有两个好朋友,一个叫刘星辰,瘦瘦的,喜欢看书;一个叫张伟航,长得又高又胖,最爱打球。再让学生想想自己身边还有两个什么?用这个句式向大家介绍。学生的思路很容易就被打开了。有的说“我养了两条小金鱼,一条……一条……”:有的说“我有两支铅笔,一支……支……”……
  这样的表达训练基于年段目标,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又与他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学生有话可说,自然就乐于参与了。
  二、精心选择学点,让学生实实在在学表达
  初读《珍珠鸟》一课时,教者觉得写小珍珠鸟的语言很有特色,如: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偏过脸来瞧瞧我的反应等,读着这些句子觉得珍珠鸟是那么有趣,那么可爱。于是教者想让学生体会作者描写珍珠鸟的语言,抓住动物的神态、动作等,写出它的有趣,用几个词凸显这份有趣。但反复思考后舍弃了,比这篇课文写得好、有特色的专写动物的课文很多,中年级学生更多的是仿写语言外在的形,而不是语言内在的意和神。本课中的这些句子毕竟比较分散,零零碎碎,学生抓不住要点,会感到无从下手。
  一篇课文中,可供学习的知识点很多,所以要选择本课中最有特色的句段篇,让学生有例可循,有法可依,才能有话可写。
  比如,苏教版第9册《莫高窟》一课,课文的2、3自然段,都是“总分总”的构段方式,同时两段之间又运用了过渡句“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这是构段仿写的范例。   再如,苏教版第10册《谈礼貌》是一篇议论文,指向表达的阅读课不能忽略文章的体裁,不同体裁的课文,表达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议论文我们可以关注的点有:1.结构:2.观点的阐述;3.事例的选择;4.详略的安排;5.结尾的方法:等等。但我们不能每次都面面俱到,否则嚼不烂。五年级的学生必须过选材关,学习这课时,学生的学习重点笔者放在事例的选择上。
  解读文本时,笔者觉得这课事例非常典型,隐藏着作者的智慧,文中有三个事例:1.牛皋问路没有礼貌,老人没有理他,而岳飞彬彬有礼,得到了老人的帮助:2.在公共汽车上踩了别人,礼貌化解了纠纷:3.朱师傅给周总理刮胡子,把周总理的脸给刮破了,周总理不但没有责怪,反而安慰他。作者为什么选这三个事例?这三个事例有什么不同?是笔者引导学生破解的形式之谜。在比较中,我们首先会发现事例中的人物不同:有古有今,有普通人有名人:再挖掘又会发现内容不同,且事例的顺序不可重排,有递进关系:事例1是你有求于人,事例2是你无意间伤害别人。这两种情况下,我们对别人礼貌是应该的而且是必须的。但事例3是别人无意间伤害你了,你仍能宽容大度地原谅别人,更能体现个人的修养,这才是学习礼貌要追求的高境界。明白了三个事例的不同,学生就明白了作者为什么选这些事例,我们写作文时选择的事例也要像课文里一样具有代表性、典型性。
  于是,我让学生说说,如果写《谈诚信》你会怎样选择事例,学生学以致用,从不同的角度选材,从我给的事例中选出了这些例子:1.商鞅立木为信:2.宋庆龄冒雨遵守约定去看望小学生:3.酒中掺水关门大吉。也有学生选出了这些事例:1.《郁离子》失信而丧生的故事:2.季布“一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3.宋庆龄冒雨遵守约定去看望小学生。
  葉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经典、精彩的语段,教师除了引领学生反复“含英咀华”外,可以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训练点”,进行仿写。这样的表达训练非常明确,就是要求学生在丰富的语感积淀下,“依样画葫芦”,操练语言,激发学生说写的兴趣,培养、提高表达能力。
  三、慧眼发掘盲点,让学生兴趣盎然学表达
  刚才我们是关注了规律性的语言,有特色的句段篇章等,如果一味让学生练说仿写,学生也会感到乏味。所以教学中还要关注那些容易忽略的或陌生的语言点作为训练元素,出其不意,让学生感到新奇,从而来激发他的表达欲望。
  怎样避免与值得学习的“表达”擦肩而过呢,这就需要我们语文老师对语言有足够的敏感。苏教版第9册有《天火之谜》《诺贝尔》两课,一名教师教学时另辟蹊径,让学生阅读比较这两篇课文,针对题目的拟定,及如何根据题目选材设计教学,让学生眼前一亮,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这名教师首先让学生思考能不能将课题《天火之谜》改成《富兰克林》,《诺贝尔》改成《炸药之路》。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为什么不能改?首先让学生归纳两篇课文分别写了哪些内容,接着思考如果要改题目,《富兰克林》你要写些什么?《炸药之路》你又要写些什么?学生从两篇课文中获得启示,迅速重组材料:如果是《富兰克林》,就要写他的生平,他的主要贡献;如果是《炸药之路》,就可以不写诺贝尔奖颁发和遗产设奖这两个内容。在比较揣摩中,学生得出一个结论:文要对题,围绕题目去选材。
  又如,苏教版第11册《姥姥的剪纸》一课教学时,笔者发掘出这个句子指导学生练说:“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请学生学着乡亲用充满浓厚乡土气息的语言夸夸姥姥,学生依葫芦画瓢:“你姥姥神了,剪牛像牛,剪鸭像鸭,剪个狗儿能看家……”
  学生争相发言,说得不错,笔者话锋一转,深表遗憾地说:“你们夸人的技术可没有乡亲们高超,再仔细读读乡亲们夸姥姥的语言,你有什么新发现?”问题抛出,立即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乡亲们的语言还有什么是我们未破解的奥秘?他们一个个很不服气,再读再思考,有的学生很快发现乡亲们夸姥姥的时候,用了“猫、虎”“公鸡、母鸡”这些极其相似的动物,来赞扬姥姥出神入化的剪纸技艺。
  此时,再让学生来夸姥姥,更是兴趣盎然:“你姥姥神了,剪狗像狗,剪狼像狼,剪匹骏马能飞奔,剪头骡子能驮货”:“你姥姥神了,剪喜鹊像喜鹊,剪燕子像燕子,剪头牛儿能耕地,剪只羊儿咩咩叫……”笔者继续在此处迁移仿写,让学生夸夸美术老师,学生说:“何老师神了,画鸭像鸭,画鹅像鹅,画只孔雀能开屏,画只凤凰飞九天。”此时的学生沉浸在发现的喜悦中,感受着语言别样的精彩,体验表达的乐趣,有种不吐不快的感觉。
  歌德说:“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有有心人得知,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秘密。”我们不应该是那些“大多数人”里的一员,我们要和学生一起破解“形式”这个秘密。
  “表达”——语文学科的本质追求,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其奥妙,不断总结它的培养途径。当我们凝眸“表达”,期待让学生有所得时,又不能好高骛远,忽略了学生,这就需要我们在表达与学生的素养基础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让学生不仅学有收获,而且易于表达,乐于表达。
其他文献
片段一:在操作中复习,提供锚桩  教师出示若干长8厘米,宽6厘米的小长方形纸片。  师:用一些这样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要尽可能小,怎么拼?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拼成  板:小长方形→大正方形  师:请一个同学在黑板上拼一拼。  师:说说边长是几厘米?  生:24厘米。  师:为什么是24厘米?  生:边长是8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就是8和6的公倍数。  师:正方形边长的厘米数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是整个小学四则运算的重要内容,是今后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乘法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乘数由一位数拓展为两位数,是整数乘法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飞跃。  有不少教师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时,以为学生有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有了一定的感知,只是乘的数位数多了一位,有适当迁移就可以了。然而现实的教学却令人大吃一惊,很多同学有困难,不会计算:乘的顺序错了,积的书写也错了…
刘宜兰老师执教的《滥竽充数》这一课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核心理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如何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实践性课程。”本课教学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突出了语文课程“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具体落实在字词句篇的学习和听说读写的实践上。我作为与刘宜兰老师牵手的名师,和她一同经历备课、磨课、赛课的过程,因此,对这堂课的设计意图和教学历程深有体会。我想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评析
著名特级教师张化万说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要读懂学生,了解学生心智发展水平,掌握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懂得依顺学生,引导学生。当我们的教学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时,他们就学得轻松、学得有兴趣;反之,当我们的教学与学生的发展规律发生冲突时,学生会学得枯燥、困难。因此,我认为作文教学应当追求“生本化”——所谓“生本化”作文,就是注重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引发学生重新认识自我,表现自我,张扬自我。可以说,“我
很多教师在《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中经常设计这样的教学活动:有13个奖品(或者其他物品),每个小朋友分4个,能分给多少个小朋友?  先是学生动手操作,分“模拟”奖品来理解算理,然后利用“圈一圈”活动进一步理解算理,借助“形”来理解抽象的算式中每个数与运算符号的意义,建立“形”与有余数除法算式之间的联系,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如下图。  从而得出:13÷4=3……1。  借助直观形象模型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
“按我自己的评价,这次得以获奖的工作中,我在33岁以前开始进行的工作占了大部分,60岁以后的情形是一方面。”在获得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之后,黄昆这样说。  他口中的“33岁以前”,指的是从1945年到1951年的旅英时光,学术界多认为那是他科研生涯中的黄金时代。而他再次站到国际前沿,已经是20世纪80年代。  在国际物理学界看来,从1951年回国,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黄昆的科研生涯出现
曾经在“天涯论坛”上看到过一篇文章,介绍2013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宿命》引发网友的一场争论:模仿还是抄袭?因为这篇文章与李东宇在2007年第九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中的获奖作品《从这里出发的旅程最远》情节相似。笔者认为,尽管考生的作文与原文情节类似,但其语言风格与文章结构并不相同,应属于“创造性模仿”。并非笔者对学生宽容,而是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学生学习、借鉴一些优秀文章,是习得写作方法、技巧的一种手
逄焕成,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土壤耕作与种植制度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土壤耕作与种植制度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节水灌溉与施肥学科杰出人才,中国土壤学会盐渍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土壤学会理事,《土壤学报》编委。  众所周知,盐碱地土壤中因含有过量盐分直接影响农作物生长,中国高达9000多万公顷的盐碱地因此而被荒废。攻克技术难题,改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活动经验,离不开活动,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是在参与数学活动过程的基础上获得的。没有经历数学活动,就谈不上获得数学活动经验。而数学教材中的“综合与实践”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载体。我们教师应充分利用“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教学,让学生经历探究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人们在生活中往往会面临大量的数据,需要根据问题收集数据,通过数据分析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做出合理的决策和预测。因此,树立利用数据的意识,掌握一些分析数据的方法和模型,将成为现代社会一种必不可少的能力。从教学层面来说,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尤为重要。如何通过有效的统计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呢?下面,笔者结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复式统计表》一课来谈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