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分别从认知、质疑、实践三个方面阐述如何使学生好学化学、学好化学,有翔实的例子,有可操作性。
关键词: 化学教学 趣味性 教学方法
当今世界,化学已同生命科学等多种学科结合起来,形成众多分支学科,化学研究也已深入众多领域,化学的社会价值日益凸显,化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学化学的重要内容是基础化学理论和基础元素化学,其特点是知识点较零散,有些内容又很抽象,特别是高考化学科的考试更为繁琐复杂,因而很多在初中对化学怀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学生,进入高中后渐渐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因而,中学化学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好化学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领略学习化学的乐趣,让他们好学化学。笔者认为,中学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如下一些手段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1.在认知中激发兴趣
学生认知可以说大部分来自于课堂教学,因此教师化学教学语言要直观生动通俗形象,深入浅出。这样可以使深奥的理论形象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复杂的内容明晰化,使学生有“身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物”之感,给人以美的享受,并能诱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以激发兴趣,引人入胜。
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是富有黏着力的,有了这种语言承载信息,如同食物有了色和香,能引诱人们品尝。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比喻、故事、顺口溜、谜语等方式,创造语言情趣,引发共鸣,让学生把听课当做一种享受,让学生学有所得,品有余香。例如,当讲盐类水解规律时,可用“两军相逢勇者胜,强者为王,弱者为寇;谁强显谁性”这种生动的语言,既形象风趣,又简明易记。
教学活动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使用健康、积极、正面的教学语言,精心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使学生由境入情,情境交融,学习欲望达到旺盛状态,激发学生自觉学习探索的欲望。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硅和硅酸盐工业”时,教师可用富有激情的语言导入:“在我们现代生活中,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玲珑剔透的玻璃制品,你知道它们的原料是什么吗?而我国作为陶瓷的故乡,我市德化县的瓷器,在世界上是享有盛名的。而玻璃与瓷器又是以什么为原料呢?是硅酸盐。如果没有它,现代文明就表现不出来了。”通过直观形象的课堂语言,可以使学生愉快轻松地理解所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趣味性教学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求知欲望,充满情趣的语言也能调剂课堂教学的气氛和节奏;师生能在会心的笑声中达到默契交流,从而强化化学教学效果。
2.在质疑中培养兴趣
质疑即提出疑难问题。激发学生质疑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如何进行质疑呢?
2.1教师应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养成经常设疑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的最佳处设疑。因为适当的目标设置能够唤起对象的多种需要如成就需要等并促使对象激发相应动机。选择好的设疑时机可以有效强化教学效果,及时反馈学生信息。教学的艺术中的一个重要方法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把握好启发时机:即当学生的思想囿于一个小天地无法“突围”时;当学生疑惑不解、厌倦困顿时;当学生各执己见、莫衷一是时;当学生受旧知识影响无法顺利实现知识迁移时。例如在讲授氢氧化铝的两性知识时,教师可以先演示Al(OH)分别和HCl、NaOH反应的实验,然后设疑:为什么Al(OH)既能和盐酸反应又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和水呢?氢氧化钠究竟是酸还是碱呢?接下来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兴趣能较好地得到激发,同时能够促使学生认真研读教材,深入探究问题。
2.2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质疑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设疑,其作用在于让学生学会质疑。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并耐心予以解答,并应以不同方式肯定并鼓励学生质疑,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因为学生是否具有适宜的、充分的自信,是影响其活动积极性和效果的必要条件,也是学生保持兴趣持久性的关键。只有稳定而持久的兴趣,才能推动人深入钻研问题,获得系统而深刻的知识,对人的学习和工作有重大意义。教师应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提问意识,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特别注意对关键词的理解。具体来说,就是在讲解新课时要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在知识的上下联系比较中要敢于反问;在总结知识时还要不断追问。例如在讲授硝酸的实验室制法时,可以让学生思考可否用NaNO和浓硫酸共热的方法制硝酸,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硝酸制法和性质的理解,而且可以复习浓硫酸的性质。
3.在实践中维持兴趣
对化学学科而言,化学实验以其生动直观、鲜明的特征,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很大作用,学生也非常乐于做化学实验,这是有利于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这一功能,做好每一个化学实验,同时尽可能增加一些相关的、有趣味性的实验。但是不少学生往往停留在实验现象表面引起的感知兴趣上,而不愿做深入思考和探讨,这是不好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在保护学生这种感知兴趣的同时,更要重视将学生看热闹的好奇心理逐步引导到规范操作和重点观察上,培养学生捕捉反应本质属性的特征现象的能力和规范的实验操作能力,结合实验现象,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理解化学概念,掌握化学规律,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同时可以尽可能地把某些验证性的实验改成设计型、探索型实验,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尽可能增强实验的趣味性,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有一定过程的,中学化学教师只有认真学习和掌握各种教学方法和理论,才能在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游刃有余,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化学教学 趣味性 教学方法
当今世界,化学已同生命科学等多种学科结合起来,形成众多分支学科,化学研究也已深入众多领域,化学的社会价值日益凸显,化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学化学的重要内容是基础化学理论和基础元素化学,其特点是知识点较零散,有些内容又很抽象,特别是高考化学科的考试更为繁琐复杂,因而很多在初中对化学怀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学生,进入高中后渐渐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因而,中学化学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好化学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领略学习化学的乐趣,让他们好学化学。笔者认为,中学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如下一些手段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1.在认知中激发兴趣
学生认知可以说大部分来自于课堂教学,因此教师化学教学语言要直观生动通俗形象,深入浅出。这样可以使深奥的理论形象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复杂的内容明晰化,使学生有“身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物”之感,给人以美的享受,并能诱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以激发兴趣,引人入胜。
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是富有黏着力的,有了这种语言承载信息,如同食物有了色和香,能引诱人们品尝。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比喻、故事、顺口溜、谜语等方式,创造语言情趣,引发共鸣,让学生把听课当做一种享受,让学生学有所得,品有余香。例如,当讲盐类水解规律时,可用“两军相逢勇者胜,强者为王,弱者为寇;谁强显谁性”这种生动的语言,既形象风趣,又简明易记。
教学活动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使用健康、积极、正面的教学语言,精心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使学生由境入情,情境交融,学习欲望达到旺盛状态,激发学生自觉学习探索的欲望。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硅和硅酸盐工业”时,教师可用富有激情的语言导入:“在我们现代生活中,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玲珑剔透的玻璃制品,你知道它们的原料是什么吗?而我国作为陶瓷的故乡,我市德化县的瓷器,在世界上是享有盛名的。而玻璃与瓷器又是以什么为原料呢?是硅酸盐。如果没有它,现代文明就表现不出来了。”通过直观形象的课堂语言,可以使学生愉快轻松地理解所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趣味性教学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求知欲望,充满情趣的语言也能调剂课堂教学的气氛和节奏;师生能在会心的笑声中达到默契交流,从而强化化学教学效果。
2.在质疑中培养兴趣
质疑即提出疑难问题。激发学生质疑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如何进行质疑呢?
2.1教师应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养成经常设疑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的最佳处设疑。因为适当的目标设置能够唤起对象的多种需要如成就需要等并促使对象激发相应动机。选择好的设疑时机可以有效强化教学效果,及时反馈学生信息。教学的艺术中的一个重要方法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把握好启发时机:即当学生的思想囿于一个小天地无法“突围”时;当学生疑惑不解、厌倦困顿时;当学生各执己见、莫衷一是时;当学生受旧知识影响无法顺利实现知识迁移时。例如在讲授氢氧化铝的两性知识时,教师可以先演示Al(OH)分别和HCl、NaOH反应的实验,然后设疑:为什么Al(OH)既能和盐酸反应又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和水呢?氢氧化钠究竟是酸还是碱呢?接下来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兴趣能较好地得到激发,同时能够促使学生认真研读教材,深入探究问题。
2.2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质疑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设疑,其作用在于让学生学会质疑。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并耐心予以解答,并应以不同方式肯定并鼓励学生质疑,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因为学生是否具有适宜的、充分的自信,是影响其活动积极性和效果的必要条件,也是学生保持兴趣持久性的关键。只有稳定而持久的兴趣,才能推动人深入钻研问题,获得系统而深刻的知识,对人的学习和工作有重大意义。教师应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提问意识,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特别注意对关键词的理解。具体来说,就是在讲解新课时要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在知识的上下联系比较中要敢于反问;在总结知识时还要不断追问。例如在讲授硝酸的实验室制法时,可以让学生思考可否用NaNO和浓硫酸共热的方法制硝酸,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硝酸制法和性质的理解,而且可以复习浓硫酸的性质。
3.在实践中维持兴趣
对化学学科而言,化学实验以其生动直观、鲜明的特征,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很大作用,学生也非常乐于做化学实验,这是有利于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这一功能,做好每一个化学实验,同时尽可能增加一些相关的、有趣味性的实验。但是不少学生往往停留在实验现象表面引起的感知兴趣上,而不愿做深入思考和探讨,这是不好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在保护学生这种感知兴趣的同时,更要重视将学生看热闹的好奇心理逐步引导到规范操作和重点观察上,培养学生捕捉反应本质属性的特征现象的能力和规范的实验操作能力,结合实验现象,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理解化学概念,掌握化学规律,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同时可以尽可能地把某些验证性的实验改成设计型、探索型实验,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尽可能增强实验的趣味性,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有一定过程的,中学化学教师只有认真学习和掌握各种教学方法和理论,才能在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游刃有余,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