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特色课程建设的背景
20世纪英国著名教育家怀特海认为,要培养“既有文化又有专门知识的人”,每所学校都应该有自己的课程。文化是课程的灵魂,课程是特色的载体。特色学校的特色体现,终究不在其特色建筑,而在其特色课程。中山市是广东著名侨乡,是世纪伟人孙中山先生的故乡。中山市华侨中学是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华文教育基地单位,是华侨捐资办学的典范学校。随着基础教育课改的深入推进,我们觉得需要建立符合侨校特色的“侨型”课程体系,以特色课程促进学校特色发展,以华侨文化引领学校育人特色。
(一)中山市华侨中学基本情况介绍
中山市华侨中学,1954年建校,由檀香山归侨陈茂垣先生联合中山石岐归国侨眷发起筹款创办。1979年,香港“海产大王”蔡继有先生乘改革之风,第一个“吃螃蟹”,牵头组织海外乡亲捐款复办,学校由此成为了中山市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所由海外乡亲捐建的侨校。2007年,现任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新华集团主席蔡冠深先生接任校董会董事长,率先捐款成立对外交流基金,带领学校走现代化、多样化、国际化发展之路。在广大爱国华侨和热心校友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先后成立了20多个基金会,为学校课程改革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经过几代侨中人的开拓进取,中山市华侨中学完成了从规模发展到特色发展、从普通侨校到一流侨校的华丽转身与跨越发展,跻身为中山市直属重点中学、广东省首批省一级学校、广东首批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广东省首批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广东省侨务办公室中华文化传承基地单位、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华文教育基地单位。目前,学校占地310余亩,拥有南北两个校区,150个教学班,近9000名师生员工,是中山市办学规模最大的完全中学。
(二)学校办学思想和宗旨
坚持“侨校 名校”的发展战略,秉承“自强不息,敢争第一”的校训,主张用先进华侨文化引领,培养“爱国爱乡、崇德行善、刚健进取、和谐创新、国际视野、世界胸怀”的世界侨中人,走现代化、多样化、国际化发展之路,努力把学校办成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华侨中学。
(三)特色课程开发的现状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安排,既可表现为教材,也可表现为活动。这里,重点介绍以教材为体现的四门校本课程。
1.《侨心济国》校史读本
这是一门新生入学的必修课程。课程读本以学校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华侨捐资兴校为脉络,提炼概括学校“过去发生的重大事件”和“现在流行的故事”,集体讴歌几代侨中人“自强不息,敢争第一”的拼搏精神。课程读本共六个章节,图文并茂,史料丰富,有助于懂校史、知校情,增强侨中学子“今天我以侨中为荣,明天侨中以我为荣”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激励侨中学子薪火相传,奋发图强,爱校报国。
2.《香山华侨文化读本》
中山古称香山,地处珠江口,临近伶仃洋,自宋明开始中山人就有出洋经商的传统,加之近代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的华侨先贤众多,因此,香山华侨资源十分丰富,让家乡学子传承华侨精神尤为必要。我們开发的《香山华侨文化读本》这门课程共九讲,按照专题讲座的形式编写,每讲分课文阅读、相关链接、思考探究、香山人物、地方图志、扩展阅读等部分,图文并茂,语言通俗,有助于侨中学子了解中山乡情和侨情,尤其秉承“吾之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之精神,弘扬孙中山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3.《女生教育读本》
优先女生教育一直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亮点品牌,其基本理念有三:一是女生教育是母亲工程,培养女生就是培养未来母亲;二是好女生可以影响男生,男生乖不乖,全靠女生带;三是因材施教与因性施教相结合,以教法学法改革促进女生健康发展。缘于此,开发的校本课程《女生教育读本》以培养女生人格主体(自强与自立)、道德主体(孝心与爱心)、审美主体(知性美与仪态美)为基本目标,分刚健、关爱、优雅三部分,按照“溜溜的她、时空隧道、社会广角、知识链接、超级女生、修身力行”编排结构进行编写,共计九章,讲述古今中外优秀女性故事,探讨女性成长的艰辛与烦恼,结合本校成功女生典型个案,设计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女生教育活动。
4.《天下为公——国际理解教育读本》
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是为了培养青少年在对本民族主体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尊重、了解其他国家、民族、地区文化的基本精神及风俗习惯,学习、掌握与其他国家、民族、地区人民平等交往、和睦相处的修养与技能,探讨全人类共同价值观念,增进不同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的民族、国家、地区的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宽容,“将事实上的相互依赖转变成为有意识的团结互助”,促进整个人类及地球上各种生物与自然和睦相处、共同繁荣与发展为旨归的一种教育。在地球村与互联网时代,国际理解教育应当成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具体到侨校,更具意义。在中国近代史上,华侨兴,则广东兴;广东兴,则中国兴。华侨之所以能够成为一股改变中国命运的特殊力量,其原因在于他们拥有“世界公民”身份,能够“站在世界看世界”,传播与引进代表世界发展的先进生产力,来推动与主导中国社会的变革。而且,我们认为,孙中山先生的“天下为公”思想、习近平主席的“一带一路”倡议均与国际理解教育理念高度吻合。基于此,我们紧紧把握国际理解教育宗旨,选取了七大专题,设计了系列活动,编写开发了课程《天下为公——国际理解教育读本》,目的是加强本校学子的“世界公民教育”,扩大和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与世界胸怀,形成世界共同的价值观念,为整个地球人类承担责任。
二、特色课程建设的原则
1.文化性。提炼与聚焦学校文化内核,以学校文化统领特色课程建设。偏离了学校文化,课程特色也就无从谈起。只有坚持把特色课程开发与学校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课程建设才能彰显学校特色,才能焕发出学校文化的魅力,才能保持课程自身的鲜活与生命力。 2.均衡性。紧盯课程愿景,聚焦课程目标,尽量保持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平衡,我们把课程领域设计为基础教育、本土教育和国际教育,三大板块各有侧重,互为补充。
3.創新性。因地制宜,因校制宜,以创新为驱动,突出课程的融合性,重点对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等基础课程模块进行整合。除了有教材为体现的课程读本,我们还以活动为抓手,补充与开发了领导力培养、生涯规划指导、“造梦者”支教、“筑梦兴侨”名校游学、传统文化民俗采风等一系列拓展课程。
4.活动性。以学生活动为抓手,关注学生社团,规划社团课程,课内课外结合,校内校外联动,办好女生节、创客节、体艺节、中国(国际)文化节,落实本土教育,推进国际教育。
三、特色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
中山市华侨中学特色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以先进的华侨文化引领,培养具有核心素质的的世界侨中人。
这个总体目标可以概括为24个字:爱国爱乡、崇德行善;刚健进取、和谐创新;国际视野、世界胸怀。具体解读如下:
爱国爱乡,崇德行善——树立学生振兴中华、报效祖国的高 远志向,培养学生不忘本、不忘根、博爱仁善、博施济众的优秀品质。
刚健进取,和谐创新——树立学生敢为人先、愈挫愈奋的人 生态度,培养学生平等、包容、自主、创新的优秀品行。
国际视野,世界胸怀——树立学生热爱和平、关心地球的人 类情操,培养学生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优秀品位。
四、课程体系
文化是课程的灵魂。核心素养是课改的“靶心”。课改实践表明,离开了学校核心文化,课改就极易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偏离“靶心”。中山市华侨中学根据学校办学愿景和育人目标,以民族文化(国家文化)、中山文化(本土文化)和华侨文化(学校文化)三大文化为支柱,搭建了一个走进侨中、迈向世界的“桥型”课程体系,如图。
图:中山市华侨中学“桥型”课程体系示意图
五、特色课程的组织、管理与评价
1.建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充分挖掘教师潜能,建立一支能开特色课程、能指导学生课外实践的教师队伍。在定时间、定地点、定导师、定学生、定活动的基础上,编制出指导特色课程的教纲教程,将国家课程与学校特色课程紧密衔接、融为一体。
2.编制《中山市华侨中学学生综合评价手册》,调整特色活动课时,注意把特色课程教学与培优补弱、兴趣小组、学科选修等内容结合起来,把课后实践活动与本土教育课程、国际教育课程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特色课程套餐,积极探索实施走班制和学分制。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多元综合评价体系。目前,我们依托大数据与云技术,初步建立了一套校本课程选修系统和评价系统,这套评价系统注重选课过程、学习过程和实践过程的整合,形成了一个定位、评价、反馈、反思、改进和提升的完整过程,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20世纪英国著名教育家怀特海认为,要培养“既有文化又有专门知识的人”,每所学校都应该有自己的课程。文化是课程的灵魂,课程是特色的载体。特色学校的特色体现,终究不在其特色建筑,而在其特色课程。中山市是广东著名侨乡,是世纪伟人孙中山先生的故乡。中山市华侨中学是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华文教育基地单位,是华侨捐资办学的典范学校。随着基础教育课改的深入推进,我们觉得需要建立符合侨校特色的“侨型”课程体系,以特色课程促进学校特色发展,以华侨文化引领学校育人特色。
(一)中山市华侨中学基本情况介绍
中山市华侨中学,1954年建校,由檀香山归侨陈茂垣先生联合中山石岐归国侨眷发起筹款创办。1979年,香港“海产大王”蔡继有先生乘改革之风,第一个“吃螃蟹”,牵头组织海外乡亲捐款复办,学校由此成为了中山市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所由海外乡亲捐建的侨校。2007年,现任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新华集团主席蔡冠深先生接任校董会董事长,率先捐款成立对外交流基金,带领学校走现代化、多样化、国际化发展之路。在广大爱国华侨和热心校友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先后成立了20多个基金会,为学校课程改革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经过几代侨中人的开拓进取,中山市华侨中学完成了从规模发展到特色发展、从普通侨校到一流侨校的华丽转身与跨越发展,跻身为中山市直属重点中学、广东省首批省一级学校、广东首批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广东省首批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广东省侨务办公室中华文化传承基地单位、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华文教育基地单位。目前,学校占地310余亩,拥有南北两个校区,150个教学班,近9000名师生员工,是中山市办学规模最大的完全中学。
(二)学校办学思想和宗旨
坚持“侨校 名校”的发展战略,秉承“自强不息,敢争第一”的校训,主张用先进华侨文化引领,培养“爱国爱乡、崇德行善、刚健进取、和谐创新、国际视野、世界胸怀”的世界侨中人,走现代化、多样化、国际化发展之路,努力把学校办成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华侨中学。
(三)特色课程开发的现状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安排,既可表现为教材,也可表现为活动。这里,重点介绍以教材为体现的四门校本课程。
1.《侨心济国》校史读本
这是一门新生入学的必修课程。课程读本以学校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华侨捐资兴校为脉络,提炼概括学校“过去发生的重大事件”和“现在流行的故事”,集体讴歌几代侨中人“自强不息,敢争第一”的拼搏精神。课程读本共六个章节,图文并茂,史料丰富,有助于懂校史、知校情,增强侨中学子“今天我以侨中为荣,明天侨中以我为荣”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激励侨中学子薪火相传,奋发图强,爱校报国。
2.《香山华侨文化读本》
中山古称香山,地处珠江口,临近伶仃洋,自宋明开始中山人就有出洋经商的传统,加之近代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的华侨先贤众多,因此,香山华侨资源十分丰富,让家乡学子传承华侨精神尤为必要。我們开发的《香山华侨文化读本》这门课程共九讲,按照专题讲座的形式编写,每讲分课文阅读、相关链接、思考探究、香山人物、地方图志、扩展阅读等部分,图文并茂,语言通俗,有助于侨中学子了解中山乡情和侨情,尤其秉承“吾之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之精神,弘扬孙中山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3.《女生教育读本》
优先女生教育一直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亮点品牌,其基本理念有三:一是女生教育是母亲工程,培养女生就是培养未来母亲;二是好女生可以影响男生,男生乖不乖,全靠女生带;三是因材施教与因性施教相结合,以教法学法改革促进女生健康发展。缘于此,开发的校本课程《女生教育读本》以培养女生人格主体(自强与自立)、道德主体(孝心与爱心)、审美主体(知性美与仪态美)为基本目标,分刚健、关爱、优雅三部分,按照“溜溜的她、时空隧道、社会广角、知识链接、超级女生、修身力行”编排结构进行编写,共计九章,讲述古今中外优秀女性故事,探讨女性成长的艰辛与烦恼,结合本校成功女生典型个案,设计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女生教育活动。
4.《天下为公——国际理解教育读本》
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是为了培养青少年在对本民族主体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尊重、了解其他国家、民族、地区文化的基本精神及风俗习惯,学习、掌握与其他国家、民族、地区人民平等交往、和睦相处的修养与技能,探讨全人类共同价值观念,增进不同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的民族、国家、地区的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宽容,“将事实上的相互依赖转变成为有意识的团结互助”,促进整个人类及地球上各种生物与自然和睦相处、共同繁荣与发展为旨归的一种教育。在地球村与互联网时代,国际理解教育应当成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具体到侨校,更具意义。在中国近代史上,华侨兴,则广东兴;广东兴,则中国兴。华侨之所以能够成为一股改变中国命运的特殊力量,其原因在于他们拥有“世界公民”身份,能够“站在世界看世界”,传播与引进代表世界发展的先进生产力,来推动与主导中国社会的变革。而且,我们认为,孙中山先生的“天下为公”思想、习近平主席的“一带一路”倡议均与国际理解教育理念高度吻合。基于此,我们紧紧把握国际理解教育宗旨,选取了七大专题,设计了系列活动,编写开发了课程《天下为公——国际理解教育读本》,目的是加强本校学子的“世界公民教育”,扩大和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与世界胸怀,形成世界共同的价值观念,为整个地球人类承担责任。
二、特色课程建设的原则
1.文化性。提炼与聚焦学校文化内核,以学校文化统领特色课程建设。偏离了学校文化,课程特色也就无从谈起。只有坚持把特色课程开发与学校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课程建设才能彰显学校特色,才能焕发出学校文化的魅力,才能保持课程自身的鲜活与生命力。 2.均衡性。紧盯课程愿景,聚焦课程目标,尽量保持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平衡,我们把课程领域设计为基础教育、本土教育和国际教育,三大板块各有侧重,互为补充。
3.創新性。因地制宜,因校制宜,以创新为驱动,突出课程的融合性,重点对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等基础课程模块进行整合。除了有教材为体现的课程读本,我们还以活动为抓手,补充与开发了领导力培养、生涯规划指导、“造梦者”支教、“筑梦兴侨”名校游学、传统文化民俗采风等一系列拓展课程。
4.活动性。以学生活动为抓手,关注学生社团,规划社团课程,课内课外结合,校内校外联动,办好女生节、创客节、体艺节、中国(国际)文化节,落实本土教育,推进国际教育。
三、特色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
中山市华侨中学特色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以先进的华侨文化引领,培养具有核心素质的的世界侨中人。
这个总体目标可以概括为24个字:爱国爱乡、崇德行善;刚健进取、和谐创新;国际视野、世界胸怀。具体解读如下:
爱国爱乡,崇德行善——树立学生振兴中华、报效祖国的高 远志向,培养学生不忘本、不忘根、博爱仁善、博施济众的优秀品质。
刚健进取,和谐创新——树立学生敢为人先、愈挫愈奋的人 生态度,培养学生平等、包容、自主、创新的优秀品行。
国际视野,世界胸怀——树立学生热爱和平、关心地球的人 类情操,培养学生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优秀品位。
四、课程体系
文化是课程的灵魂。核心素养是课改的“靶心”。课改实践表明,离开了学校核心文化,课改就极易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偏离“靶心”。中山市华侨中学根据学校办学愿景和育人目标,以民族文化(国家文化)、中山文化(本土文化)和华侨文化(学校文化)三大文化为支柱,搭建了一个走进侨中、迈向世界的“桥型”课程体系,如图。
图:中山市华侨中学“桥型”课程体系示意图
五、特色课程的组织、管理与评价
1.建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充分挖掘教师潜能,建立一支能开特色课程、能指导学生课外实践的教师队伍。在定时间、定地点、定导师、定学生、定活动的基础上,编制出指导特色课程的教纲教程,将国家课程与学校特色课程紧密衔接、融为一体。
2.编制《中山市华侨中学学生综合评价手册》,调整特色活动课时,注意把特色课程教学与培优补弱、兴趣小组、学科选修等内容结合起来,把课后实践活动与本土教育课程、国际教育课程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特色课程套餐,积极探索实施走班制和学分制。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多元综合评价体系。目前,我们依托大数据与云技术,初步建立了一套校本课程选修系统和评价系统,这套评价系统注重选课过程、学习过程和实践过程的整合,形成了一个定位、评价、反馈、反思、改进和提升的完整过程,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