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有以下几点变化:实现历史教师自身的转变;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营造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关键词: 新课改背景 高中历史课 变化
实施新课改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而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讲授型历史课堂必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面对素质教育的实施,高中历史教师和历史课堂都面临严峻的挑战,下面我就浅谈一下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变化。
一、实现历史教师自身的转变
新课改的实施,对中学历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历史教师作为历史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关系着中学历史课改的成败。因此,教师仅仅掌握一门学科知识是不够的,需要不断给自己充电,拓宽视野、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当前新形势教学发展的需要。历史教师不仅要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扩大知识面,对跨学科的知识有所了解,根据教学的需要,将历史学科内问题与地理、政治相关问题重组、整合。如学习“新航路的开辟”、“秦的统一”等内容时就必须借助地图来辅助教学;学习“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明清民主思想”的产生时,就可以利用这样一些政治观点来学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同时学习中国史,还要了解外国史;学习古代史,还要了解近、现代史。另外,还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营造民主、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可以通过欣赏诗歌、散文、小说、歌曲等来感悟历史;可以通过编写历史剧再现历史,使“鲜活”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再生”,从而营造一种接纳的、支持性的、宽松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的喜悦。
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历史教师要善于通过创设较真实的历史情境来导入课堂教学,利用学生天生的好奇心,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如学习《伟大的抗日战争》时,引导学生收集日本侵华的图片材料,感受日本侵华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在学生的生动叙述中导入新课;教师也可以先讲一些日本侵华的史实,使学生产生“愤”,从而激发学生学生学习的欲望;或者播放著名歌曲《松花江上》,把学生的思维引入到一个特定的意境之中,从而产生迫切要求学习的欲望。当然也可以通过播放《南京大屠杀》、《血战台儿庄》等影片,体验法西斯的残暴与血腥,感染整个课堂气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如学习《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时,教师可以制作人力车、自行车、汽车、轮船和飞机的一些模型,使学生在这些“实物”的诱惑下,产生学习这一课的强烈欲望。再如学习《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时,师生可以一起唱《春天的故事》共同走进那段历史,体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性及邓小平为中国的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上新课前,教师要设计妙趣横生的问题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进行自主学习。如学习《抗日战争》时,我设计下列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预习:(1)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的原因、经过及结果如何?(2)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主要有哪些?(3)比较分析近代史上两次中日战争有何异同?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又如学习“商鞅变法”时,我提出了“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这样的问题,将同学们分为正反两方,让他们各自在小组内收集资料,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形成论点,进行辩论,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另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前布置一个大多数学生都能够通过上网或查阅读书解决的问题。如学习“中外关系”时可以布置学生通过上网或查阅书籍收集中美关系和中日邦交正常化的主要史实材料,结合当时的背景及现状来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同时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查找的资料,以脱稿的形式向全班同学汇报等。这样就可以利用课外时间,把每个学生调动起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四、营造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
小组合作学习对当前课堂教学而言,意义相当大。它使学生真正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转变为知识的探求者、学习者,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如学习《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时,教师可提供问题“我看戏说清宫剧”、“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福还是祸”,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让他们把自己在自学中获得的多种印象和感受、怀疑和问题带到课堂上来,和小组其他成员进行无拘无束的讨论交流,从而让学生感到自由、轻松,解除往日课堂上常有的那种压抑感。例如:在教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专题二的第二课“黄海大战”时,我就设计了一个活动内容:模拟表演邓世昌、李鸿章、慈禧太后三个历史角色。通过活动,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动手搜集资料并作出分析、判断的能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强化了团队协作精神,激发了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改变了对历史课枯燥无味的看法,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每一节课时间有限,很多问题都需要学生亲身体验,只有投入地参与,才会有收获。为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在课外时间进行一些历史学习活动。如在学校,利用图书室和阅览室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选择性学习,开阔学生视野,了解古今中外的历史。又如可以有效利用社区资源,发挥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等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的育人功能。如学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就带领学生瞻仰当地烈士纪念馆,采访当地的一些老人,让学生体验历史,仿佛自己就是这些事件的经历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另外,也可以指导学生编演历史剧、分小组讨论、开展辩论赛、撰写小论文,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这也是历史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之中的“知识与能力”和“过程与方法”在实际中的运用。
总之,要让历史课堂充满快乐,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虽然“路漫漫其修远兮”,但“吾将上下而求索”,努力寻找突破,让历史课堂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中学历史教学.
关键词: 新课改背景 高中历史课 变化
实施新课改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而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讲授型历史课堂必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面对素质教育的实施,高中历史教师和历史课堂都面临严峻的挑战,下面我就浅谈一下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变化。
一、实现历史教师自身的转变
新课改的实施,对中学历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历史教师作为历史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关系着中学历史课改的成败。因此,教师仅仅掌握一门学科知识是不够的,需要不断给自己充电,拓宽视野、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当前新形势教学发展的需要。历史教师不仅要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扩大知识面,对跨学科的知识有所了解,根据教学的需要,将历史学科内问题与地理、政治相关问题重组、整合。如学习“新航路的开辟”、“秦的统一”等内容时就必须借助地图来辅助教学;学习“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明清民主思想”的产生时,就可以利用这样一些政治观点来学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同时学习中国史,还要了解外国史;学习古代史,还要了解近、现代史。另外,还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营造民主、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可以通过欣赏诗歌、散文、小说、歌曲等来感悟历史;可以通过编写历史剧再现历史,使“鲜活”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再生”,从而营造一种接纳的、支持性的、宽松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的喜悦。
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历史教师要善于通过创设较真实的历史情境来导入课堂教学,利用学生天生的好奇心,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如学习《伟大的抗日战争》时,引导学生收集日本侵华的图片材料,感受日本侵华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在学生的生动叙述中导入新课;教师也可以先讲一些日本侵华的史实,使学生产生“愤”,从而激发学生学生学习的欲望;或者播放著名歌曲《松花江上》,把学生的思维引入到一个特定的意境之中,从而产生迫切要求学习的欲望。当然也可以通过播放《南京大屠杀》、《血战台儿庄》等影片,体验法西斯的残暴与血腥,感染整个课堂气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如学习《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时,教师可以制作人力车、自行车、汽车、轮船和飞机的一些模型,使学生在这些“实物”的诱惑下,产生学习这一课的强烈欲望。再如学习《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时,师生可以一起唱《春天的故事》共同走进那段历史,体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性及邓小平为中国的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上新课前,教师要设计妙趣横生的问题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进行自主学习。如学习《抗日战争》时,我设计下列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预习:(1)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的原因、经过及结果如何?(2)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主要有哪些?(3)比较分析近代史上两次中日战争有何异同?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又如学习“商鞅变法”时,我提出了“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这样的问题,将同学们分为正反两方,让他们各自在小组内收集资料,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形成论点,进行辩论,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另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前布置一个大多数学生都能够通过上网或查阅读书解决的问题。如学习“中外关系”时可以布置学生通过上网或查阅书籍收集中美关系和中日邦交正常化的主要史实材料,结合当时的背景及现状来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同时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查找的资料,以脱稿的形式向全班同学汇报等。这样就可以利用课外时间,把每个学生调动起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四、营造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
小组合作学习对当前课堂教学而言,意义相当大。它使学生真正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转变为知识的探求者、学习者,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如学习《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时,教师可提供问题“我看戏说清宫剧”、“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福还是祸”,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让他们把自己在自学中获得的多种印象和感受、怀疑和问题带到课堂上来,和小组其他成员进行无拘无束的讨论交流,从而让学生感到自由、轻松,解除往日课堂上常有的那种压抑感。例如:在教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专题二的第二课“黄海大战”时,我就设计了一个活动内容:模拟表演邓世昌、李鸿章、慈禧太后三个历史角色。通过活动,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动手搜集资料并作出分析、判断的能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强化了团队协作精神,激发了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改变了对历史课枯燥无味的看法,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每一节课时间有限,很多问题都需要学生亲身体验,只有投入地参与,才会有收获。为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在课外时间进行一些历史学习活动。如在学校,利用图书室和阅览室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选择性学习,开阔学生视野,了解古今中外的历史。又如可以有效利用社区资源,发挥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等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的育人功能。如学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就带领学生瞻仰当地烈士纪念馆,采访当地的一些老人,让学生体验历史,仿佛自己就是这些事件的经历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另外,也可以指导学生编演历史剧、分小组讨论、开展辩论赛、撰写小论文,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这也是历史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之中的“知识与能力”和“过程与方法”在实际中的运用。
总之,要让历史课堂充满快乐,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虽然“路漫漫其修远兮”,但“吾将上下而求索”,努力寻找突破,让历史课堂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中学历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