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任务中的重点和难点,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师。如何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写作积极性?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学会观察、学会积累、例文护航、善于修改四个方面对新课程下优化作文教学作点滴探讨。
关键词:语文教学;作文教学;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要加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和体验情感,同时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并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常常发现学生的写作字数不够,废话连篇;内容单一,毫无特色;仿效别人的文章,照搬照抄,无视作文的真情实感的要求。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对生活缺乏观察和体验;二是阅读量少,语言匮乏;三是没有掌握写作方法,不知从何下手;四是缺乏成功的体验。其实教学生写文章,就好像建房子一样,要一步一个脚印。
一、学会观察,为建造文章房子找材料
学生习作时,常常出现笔下无物、东拉西扯、胡编乱造的现象。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往往是学生没有细心观察。《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这告诉我们,生活才是写作的源泉,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在作文教学当中,笔者常常告诉学生,观察事物时要有一定的顺序。如笔者执教《田园风光》这一作文课时,为了让学生有丰富的写作內容,写出来的文章更有条理,在课堂上,笔者出示了几张景物照片给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让他们说说所看到的内容。笔者一边听他们讲一边记录下他们描述景物的顺序,随后让学生评一评谁说得更形象、具体。在评比过程中,学生不难发现,按照一定顺序介绍景物的同学,说得更加有条理。由此,学生心目中就牢牢确立了观察要按一定顺序的概念。有了观察顺序的概念,还要付之行动去实践,这样,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更加真实、全面。笔者接着布置了一项亲子活动作业:与父母到田野走走,感受田野之美,并把自己的见闻以日记的形式写下来。有了之前观察顺序的指导,再加上实地到田野走一走。学生交上来的文章,质量明显提高了。
二、学会积累,为建造文章房子打基础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一句强调了平时积累对于写作的重要性。积累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只有积累充分,有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具备丰厚的文化素养,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才会得心应手、恰如其分。
(一)做好课内的积累
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发现,课后的思考题中往往会出现一些积累好词、佳句,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的练习。学生对已学过的文本,可以说是十分熟悉,而且所学的文章都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学生若能从所学文章当中摘录优美的词句,模仿文章段落结构和写作特色,将在书上积累到的内容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笔者常常利用课前5分钟给学生进行相关的训练。如:词语的听写、背诵课文段落、投影仪呈现摘录本上的好词佳句等方式进行巩固复习,加强学生课内的积累,为学生的习作铺路。
(二)重视课外阅读积累
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积累是学生形成语文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积累,大量课外阅读,增强语感,积累语言,建立知识储备的仓库,给作文以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书读得越多,头脑里的语言积累也就会越多,表达起来就会流畅、文思涌泉。所以笔者积极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定期召开好书介绍会,分享读书心得。还在班上设立“好词佳句”墙,让学生在看课文书时所积累好词佳句贴到墙上。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形成了看课外书做摘录和写作前翻阅摘录本,寻找合适词语的好习惯。看到学生的习作水平不断提高,笔者深信,课外阅读积累能为学生的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例文护航,用技术建造有特色的文章房子
例文的存在让学生在模仿与运用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充分发挥、利用例文去指导学生的写作,让学生掌握写作的方法,以减少写作的困难,显得尤为重要。如:笔者执教《田园风光》作文课时,以四年级下册课文《乡下人家》为例文,给学生介绍静态和动态的写作方法。首先,笔者给学生介绍静态描写的含义,并在黑板上标出静态描写的特点是捉住了事物的颜色、状态、修辞的关键词展开写作,然后笔者朗读《乡下人家》第一、第二自然段,让学生寻找相关的静态描写的特点。学生边听边找,很快就发现作者捉住了瓜藤的状态、瓜果的颜色,描写竹笋时还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接着,笔者又向学生介绍动态描写的含义,让学生领会动态描写的特点是捉住事物的动作、语言,修辞的关键词展开写作,再让学生讨论《乡下人家》剩余的段落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些特点。在寻找的过程中,学生在范文中发现,若能运用所介绍的写作方法,他们也能写出和作者一样精彩的文章。所以例文不仅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一种指向,而且唤醒了学生头脑中的相关材料积累,触发了学生的想象与联想,为学生具体的写作打下基础,降低写作中的难度,以致能顺利地完成写作任务。
四、善于修改,用心修缮美丽的文章房子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作文修改。修改是写作全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文章写得好的必不可少的最后一道“工序”。可以说,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写和改的能力,才算得上具备了完整的作文能力。让学生尝试去修改自己的作文,并不是为了减轻教师批改习作的负担,而是让学生学会修改文章的本领,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作文教学中,笔者主要采取了《新快速作文》中的按纲修改法和边读边改法。当学生完成习作时,笔者会和学生回顾写作前的写作提纲,然后让他们逐项进行检查、对照,删除和提纲不吻合的材料,补充应突出的重点部分。在修改好主体的写作结构后,则需要学生细改文章的内容,此时,笔者利用了边读边改法,这种方法就是通过读来发现问题,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再着手修改。“读”包括默读和朗读。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写完一篇东西,念几遍对修改大有好处。”“一路念下去,疏忽的地方自然会发现。”尤其是作文中丢字、多字和句子不通顺的地方,往往一读就显示出来了。凡是读起来拗口、听起来别扭的地方,必定有问题。这样做不仅能使文章文从字顺,增强文章整体性,又能迅速定稿,节约时间和精力。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浪潮,教师应积极探索和总结出一条适合学生发展的作文教学之路,努力让学生对作文由“厌”写变“乐”写,由被动变主动,由低效变高效,使学生能快乐作文,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童云顶.如何发挥范文在写作中的作用[J].中学生优秀作文(教学),2010(12).
[2]许岩昌.例文式作文教学之我见[J]当代教育研究,2009(12).
关键词:语文教学;作文教学;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要加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和体验情感,同时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并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常常发现学生的写作字数不够,废话连篇;内容单一,毫无特色;仿效别人的文章,照搬照抄,无视作文的真情实感的要求。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对生活缺乏观察和体验;二是阅读量少,语言匮乏;三是没有掌握写作方法,不知从何下手;四是缺乏成功的体验。其实教学生写文章,就好像建房子一样,要一步一个脚印。
一、学会观察,为建造文章房子找材料
学生习作时,常常出现笔下无物、东拉西扯、胡编乱造的现象。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往往是学生没有细心观察。《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这告诉我们,生活才是写作的源泉,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在作文教学当中,笔者常常告诉学生,观察事物时要有一定的顺序。如笔者执教《田园风光》这一作文课时,为了让学生有丰富的写作內容,写出来的文章更有条理,在课堂上,笔者出示了几张景物照片给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让他们说说所看到的内容。笔者一边听他们讲一边记录下他们描述景物的顺序,随后让学生评一评谁说得更形象、具体。在评比过程中,学生不难发现,按照一定顺序介绍景物的同学,说得更加有条理。由此,学生心目中就牢牢确立了观察要按一定顺序的概念。有了观察顺序的概念,还要付之行动去实践,这样,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更加真实、全面。笔者接着布置了一项亲子活动作业:与父母到田野走走,感受田野之美,并把自己的见闻以日记的形式写下来。有了之前观察顺序的指导,再加上实地到田野走一走。学生交上来的文章,质量明显提高了。
二、学会积累,为建造文章房子打基础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一句强调了平时积累对于写作的重要性。积累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只有积累充分,有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具备丰厚的文化素养,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才会得心应手、恰如其分。
(一)做好课内的积累
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发现,课后的思考题中往往会出现一些积累好词、佳句,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的练习。学生对已学过的文本,可以说是十分熟悉,而且所学的文章都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学生若能从所学文章当中摘录优美的词句,模仿文章段落结构和写作特色,将在书上积累到的内容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笔者常常利用课前5分钟给学生进行相关的训练。如:词语的听写、背诵课文段落、投影仪呈现摘录本上的好词佳句等方式进行巩固复习,加强学生课内的积累,为学生的习作铺路。
(二)重视课外阅读积累
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积累是学生形成语文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积累,大量课外阅读,增强语感,积累语言,建立知识储备的仓库,给作文以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书读得越多,头脑里的语言积累也就会越多,表达起来就会流畅、文思涌泉。所以笔者积极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定期召开好书介绍会,分享读书心得。还在班上设立“好词佳句”墙,让学生在看课文书时所积累好词佳句贴到墙上。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形成了看课外书做摘录和写作前翻阅摘录本,寻找合适词语的好习惯。看到学生的习作水平不断提高,笔者深信,课外阅读积累能为学生的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例文护航,用技术建造有特色的文章房子
例文的存在让学生在模仿与运用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充分发挥、利用例文去指导学生的写作,让学生掌握写作的方法,以减少写作的困难,显得尤为重要。如:笔者执教《田园风光》作文课时,以四年级下册课文《乡下人家》为例文,给学生介绍静态和动态的写作方法。首先,笔者给学生介绍静态描写的含义,并在黑板上标出静态描写的特点是捉住了事物的颜色、状态、修辞的关键词展开写作,然后笔者朗读《乡下人家》第一、第二自然段,让学生寻找相关的静态描写的特点。学生边听边找,很快就发现作者捉住了瓜藤的状态、瓜果的颜色,描写竹笋时还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接着,笔者又向学生介绍动态描写的含义,让学生领会动态描写的特点是捉住事物的动作、语言,修辞的关键词展开写作,再让学生讨论《乡下人家》剩余的段落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些特点。在寻找的过程中,学生在范文中发现,若能运用所介绍的写作方法,他们也能写出和作者一样精彩的文章。所以例文不仅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一种指向,而且唤醒了学生头脑中的相关材料积累,触发了学生的想象与联想,为学生具体的写作打下基础,降低写作中的难度,以致能顺利地完成写作任务。
四、善于修改,用心修缮美丽的文章房子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作文修改。修改是写作全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文章写得好的必不可少的最后一道“工序”。可以说,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写和改的能力,才算得上具备了完整的作文能力。让学生尝试去修改自己的作文,并不是为了减轻教师批改习作的负担,而是让学生学会修改文章的本领,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作文教学中,笔者主要采取了《新快速作文》中的按纲修改法和边读边改法。当学生完成习作时,笔者会和学生回顾写作前的写作提纲,然后让他们逐项进行检查、对照,删除和提纲不吻合的材料,补充应突出的重点部分。在修改好主体的写作结构后,则需要学生细改文章的内容,此时,笔者利用了边读边改法,这种方法就是通过读来发现问题,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再着手修改。“读”包括默读和朗读。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写完一篇东西,念几遍对修改大有好处。”“一路念下去,疏忽的地方自然会发现。”尤其是作文中丢字、多字和句子不通顺的地方,往往一读就显示出来了。凡是读起来拗口、听起来别扭的地方,必定有问题。这样做不仅能使文章文从字顺,增强文章整体性,又能迅速定稿,节约时间和精力。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浪潮,教师应积极探索和总结出一条适合学生发展的作文教学之路,努力让学生对作文由“厌”写变“乐”写,由被动变主动,由低效变高效,使学生能快乐作文,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童云顶.如何发挥范文在写作中的作用[J].中学生优秀作文(教学),2010(12).
[2]许岩昌.例文式作文教学之我见[J]当代教育研究,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