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凸透镜成像为例谈如何上实验探究课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cent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和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以苏科版八上教材《4.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为案例,让学生经历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
  1观察现象
  课本安排了学生意外地发现: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改变凸透镜的位置,能成倒立放大的像,揭示凸透镜不仅能成像,还能成不同的像,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同时为学生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顺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提出问题
  师:既然凸透镜能成放大的像,也能成缩小的像,那么它成像时蜡烛距离透镜多远处?出示凸透镜成像时用的光具座、凸透镜(焦距为10 cm)、蜡烛和光屏逐一介绍。并依次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再学习几个有关凸透镜成像中的名词术语。物距: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u),像距: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v)。
  3设计实验,进行实验
  师:桌子上有光具座、蜡烛、火柴、凸透镜、光屏等,请同学们先点燃蜡烛,观察能不能看到成像现象。
  学生操作。
  师再问:若光屏上找不到像,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应怎么办?
  学生讨论。
  师总结:调整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使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目的让实验顺利进行,不至于学生把实验器材乱放)
  3.1学生分组实验前教师强调:(用多媒体展示要点)
  (1)依次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 cm处,实验中只移动蜡烛和光屏的位置。
  (2)光屏上的像要清晰。
  师问:光屏上能呈接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生:实像
  (通过提问学生,复习前面的知识,让学生再次理解物理中的虚、实像)
  (3)像的大小与烛焰比较要能明显区分放大还是缩小。
  这时教师演示两次成像:演示放大、清晰的实像在光屏上的呈现,演示缩小、清晰的实像在光屏上的呈现;目的让学生理解放大像和缩小像的物理意义,防止学生在找倒立、缩小的实像时出现在物距等于2倍焦距上,为学生找对、找准数据做好准备。
  3.2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用的表格、数轴全部印在事先准备好的学案上)
  探究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规律
  像的性质:倒立、缩小、实像
  实验序号物距u/cm像距v/cm123师总结:将各小组成倒立、缩小实像的物距和像距绘到数轴上,让学生找出其中物距、像距在什么范围内。
  4得出结论
  (将抽象的物距、像距在数轴上表示出来,通过数轴让学生找出凸透镜成像的条件。)
  师再问:我们今天探究成不同像时,物距、焦距和像距间应满足什么条件呢?
  师提示:10 cm是凸透镜的什么?
  生:焦距。
  生讨论分析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条件。
  5教学反思
  (1)在实验中,笔者时刻关注学生的情况,完成快的学生我就让他们找物距、像距和焦距的关系。当有的学生还是找不到规律时,就提示学生再找几组数据或两个小组一起找规律,也是为了强调物理实验找规律时多次实验的重要性。对完成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辅导或找几个完成好的学生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数据。这样基础好的学生充当小老师,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基础差的学生也能在他们的帮助下完成实验,享受到学习的成功感。
  (2)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条件,切不可告诉学生成像条件,将探究性实验变成验证性实验,这样违反了新课标精神;在实验数据总结归纳过程中,笔者采用了数学中的数轴,将抽象的物理数据描在数轴上,利用数轴上的点,找出物距、像距与焦距的关系。在得到结论时,我要给足学生讨论和分析的时间,不可包办代替,否则“欲速则不达”。
  通过本节课教学实录,笔者认为: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启发、引领的过程,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反思的过程。关注并充实教学过程,能有效提高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水平、情境设置能力,教学效果自然能得到长足地提高。
其他文献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心理学研究表明,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往往在较长一段时间里影响人的主观性倾向和行为。学生步入初中阶段,物理是一门新的学科,抓好初中物理阶段的物理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长远的作用。那么,怎样才叫做有效教学呢?笔者认为,有效教学应该是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并有所获得的课堂教学,学生的思维和知识的获取呈现出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文就如何提升初中阶段物理教学的有效性问题谈几点笔者的看法。  1引
16世纪以后,物理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自然科学,它不仅用实验方法代替以往整体的观察法,而且引进了数学方法.例如伽俐略的自由落体规律、开普勒的行星运动三大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近代物理学研究由宏观领域深入到微观领域,根据科学实验中所发现的新事实建立了许多与经典理论完全不同的新理论,而这些理论的建立都是在数学方法的帮助下完成的,例如麦克斯韦建立的电磁场理论,并运用数学方法的推导,预言
孩子回到家,对父亲说:“爷爷,你知道吗?苹果里有一颗星星!”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解答物理习题也有一个“性价比”的问题,方法好,有时可以用较少的时间(特别在高考中,时间就是分数)获得更准确和全面的答案,从而使学生的物理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得到更快的提高,进而更有利于形成高尚的情操、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而在不同的解题方法中,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是要注重对物理知识、技能、方法的运用,必要时向数学借力.下面略举几例,以求抛砖引玉.  1认清图象物理意义,快速锁定正确选项  例1压敏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广与实施,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小组合作活动受到了广大英语教师的重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小组划分不科学,学生的角色落实不到位,教师在合作 Wi
动态电路分析是电学中经常遇到的一种典型题目,也是近几年来高考的热点内容之一.该类试题能考查考生对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理解,电路的结构分析及对串并联特点的应用能力,兼顾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笔者经多年总结,解决这类问题的常用方法有四种,现将具体含义及其运用方法写出,欢迎各位同仁给予批评指正.  1程序法  基本思路是“局部→整体→局部”.即从阻值变化的的入手,由串并联规律判知R总的变化情况再由欧姆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