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地解读文本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avenla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读文本是备课的关键环节。只有在课前有效地解读文本,才能正确定位教学目标,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落实知识点和能力要点;才能做到课堂教学思路清晰,课堂问题设计精妙,课堂引领得法,教学环节安排科学,课堂教学密度合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有效地解读文本并不是孤立看待一篇文章,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读。
  
  一、从课程标准的角度解读文本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课程标准对本学科的课程目标、各个知识模块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建议进行了非常精辟的阐释。如果能细细研读,对实现各个知识模块之间的沟通与整合,对解读文本都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即将展开的教学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解读文本不应匆匆从单篇课文开始,而是要从解读课程标准开始。教师必须认真阅读和研究课程标准以及教学要求,把握新课程的理念以及倡导的教学原则和方法;明确本学期的课程内容以及此内容在整个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从宏观上把握本学期的重点和难点。
  
  二、从编者的角度解读文本
  教师解读文本的同时,要理解编者意图,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实现多元解读。
  1.把握全册文本
  教师应认真通读所教学科的全册文本,了解全册文本的内容,明白这些内容在小学语文知识结构网络中处于什么地位,各单元之间有什么联系,在全册文本中应渗透什么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什么能力,这样就使全册文本成竹于胸。
  2.把握每单元文本
  在每单元教学之前,要对本单元的内容仔细阅读,认真分析每篇课文有哪些知识点,并寻找贯穿这一单元的主线,从而把握各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形成教学内容的整体认识。
  3.把握每篇文本
  在钻研一节课的内容时,应认真分析本篇课文在本单元中所处的地位怎样,思考怎样把人文点、知识点、智力点和能力点融于本节课的教学之中,明确本节课的培养性目标与发展性目标。
  
  三、从作者的角度解读文本
  文本作为作品,本身带有时代和作者思想的印记,也就是作者本身对文本有着自己的解读。因此,教师要真正了解作者,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体会作者的思想以后,才能把握文本的意义,才能给文本的价值取向准确定位,从而进行有效的解读。如《生命生命》的作者杏林子自12岁起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关节大部分遭到损坏而残疾,《生命生命》这篇文章不仅仅是她生命的思考,更是她生命的追求。
  
  四、从教师的角度解读教材
  1.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教师对所教的课文(文本),要排除各种先入为主的干扰,进行原汁原味的阅读,教师应先整体感知其内容,把握文本内容之间的联系,获得对文本整体的初步印象,对其中心思想有直觉的领悟。应具体地思考三个问题: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对“作家写了什么”的追问,是解读的开始。没有这踏实的一步,后面诸如作品的主旨是什么、有何特征等问题就很难展开。第二步“为什么写”是在认识、理解作家所写的基础上产生的感悟、获得的启迪、展开的联想。第三步是从作品的整体上去考虑“怎么写”,如文章用什么样的语言反映了什么样的事实、用什么样的结构体现了什么样的思路、用什么样的材料证明什么样的观点、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细读文本,抓住关键
  解读文本时,教师抓住文章的“关键”深入解读。这“关键”可能是动人的情感、独特的思想、深刻的哲理、重要的信息,但都离不开的文字。具体地说,文本的关键,有的是一个字(词),有的是一句话,有的是部分句段。教师在细读文本时,要把握文本的“关键”所在,甚至在教学时以这些“关键”提纲挈领,引导学生感悟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关键是“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教师可以抓住“奇丽、奇特”这两个关键词,以“寻找奇丽——感悟奇特——内化美丽”为贯穿课堂学习活动的线索,品读文本。
  3.深入文本,寻找规律
  解读文本的表达规律,就是要看一篇文章用什么样的语言文字反映了什么样的事实,用什么样的结构体现了什么样的思路,用什么样的材料证明了什么样的观点,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然后再回过头来,看文本为了说明观点或表达情感,用了怎样的结构,用了怎样的语言,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结构、这样的语言,哪些值得我们借鉴、模仿。如《生命生命》一文通过三个具体的事例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而这三个看似简单的事例又是从动物、植物写到人的,由生的欲望、生命力的强大写到对人生的思考,层层拓展又步步深入,有力地突出了中心,将文章推向高潮。
  
  五、从学生的角度解读教材
  相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是课文的“首席读者”。教师也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解读文本,像学生一样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教师要像学生一样提问,设想自己就是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原来自己就懂得什么?本节课新旧知识间的桥梁是什么?这节内容的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自己能完全学会什么?这样,只有心中有学生,才能有效地解读文本。
  解读文本,永远是阅读教学需求首先解决的问题。教师只有对文本要全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解读,才能使教学更有效。
其他文献
传统观念中,“管理”是生产型企业的事情,而科研院所因为业务性质的不同,不是按部就班的生产制造而是拿项目、出成果,尤其是重大科技项目具有跨学科、周期长、要求高等特点,
长方体是内涵最丰富的简单几何体。它包含了正方体、正方形、长方形、线段、直线的垂直和平行、平面的平移和旋转,涉及到面积的计算、体积的计算、周长的计算、图形的拆分与
目前一些班主任为了日常常规管理,心力憔悴,学生的行为仍不规范。学校问责、家长抱怨、教师生气、学生散漫,班主任成了学校“人人敬而远之”的工作。但是,越难做的工作越需要
金三角,其实就是个山沟,和其它山沟差不了许多,四处是山,沟中有沟。只是这里的山生的灵秀,山上长满奇花异果,山脚下有泉水汩汩地涌,一条小溪顺着沟底淙淙地流向山外,流进了
领先起跑线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词汇前连语音、文字,后连语法、修辞,又是色彩风格的集中体现,所以是学习现代汉语的节骨眼。掌握词汇,重点是通过构造了解意义、特点、作用,把握词的使用规范,懂得用词的基本技巧。《考试大纲》对掌握词语提出的核心要求是:能根据词境辨别词义,正确使用词语。    一、了解词的构成    一个词,外有形体和语音形式,内有结构关系和意义内涵,从这四个角度,可以把词分为多种
“所谓的主题教研,就是教师在有目的地解决自己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或弥补自身素质缺欠的探索过程中,促进自我提高、发展的一系列教研活动”。下面,本人介绍一次主题教研探索经
数学教师一般都会误以为,德育教育主要是班主任和思想品德、历史、语文等文科教师的事,与理科各学科特别是数学教师无关。由于这种观念的影响,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基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育的重点在‘育’,所谓‘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形成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我校一直注重学生的各种行为习惯的培
近几十年,核能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核事故造成的损害屡有发生,核安全问题及由此引发的核损害民事责任问题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鉴于核损害的破坏力巨大,出于最大限度维护受
语文知识内容中蕴含丰富的人文情怀,对塑造学生独立人格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结合教学实践,从几个方面出发,就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塑造学生的独立人格展开了探讨,旨在推进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