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單位向量和其它向量一样既有代数方面严密准确的特点,又具有几何方面直观形象的优势,但作为一种特殊的向量,又有着区别于其它向量的许多美好的特性,尝试运用单位向量这些特有的性质去解决解析几何问题,可以减少一些问题的运算量,起到化难为易的作用。
一、简化解析几何中的共线问题的运算过程
若非零向量■和单位向量■共线,当■和■同向时,■=|■|■(或■=■);当■和■反向时,■=-|■|■(或■=-■)。这种非零向量能用共线的单位向量来表示的性质,对简化解析几何共线问题的运算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1:已知点A,B,C三点共线,且B,C在点A的同一侧,若A(1,-2),C(3,1),|AB|=2■,求点B的坐标。
解:设点B(x,y),则■=(x-1,y+2),|■|=2■,所以与■同向的单位向量■■=■■=■(x-1,y+2)。
同理,与■同向的单位向量■2=■■=■(2,3),由■■,■2是两个同向的单位向量,可知■■=■2,所以■(x-1,y+2)=■(2,3),解得x=5y=4。
所以点B的坐标为(5,4)。
本题若用常规的解析法,不但要解二元二次方程组,还要对方程组的解进行检验取舍。对比而言,单位向量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简化了计算。
例2:(1995年全国高考理科)已知椭圆■+■=1,直线l:■+■=1,P是l上一点,射线OP交椭圆于点R。又点Q在OP上且满足|OQ||OP|=|OR|2。当点P在l上移动时,求点Q的轨迹方程。
解:因为O,Q,R,P四点共线,设与■同向的单位向量为■=(m,n)(m2+n2=1),则■=■■=(|■|m,|■|n),■=|■|■=(|■|m,|■n|),■=■■=(|■|m,|■|n),于是有R(|■|m,|■|n),Q(■m,|■|n),Q(|■|m,|■|n)。
设Q(x,y),则有x=■my=■n。
因为点P在直线l上,所以■+■=1,可得■=■+■;
因为点R在椭圆■+■=1上,所以■+■=1,可得■=■+■;由|OQ||OP|=|OR|2,可得■■=■,于是■(■+■)=■+■,两边同乘以|OQ|2得■+■=■+■,即■+■=■+■。
整理得点Q的轨迹方程为■+■=1(其中x,y不同时为零)。
单位向量的引入,对于例2在解法上虽然书写量没有减小,但计算难度和计算量得到了明显降低。
二、优化解析几何中与角有关的问题的运算过程
单位向量与三角函数相结合,可写成■=(cosα,sinα)的形式,在一定条件下赋予α一定的几何意义,可以优化解析几何中与角有关的问题的运算。
例3:(2009年全国高考山东理科)设椭圆E:■+■=1(a,b>0)过M(2,■),N(■,1)两点,O为坐标原点,(I)求椭圆E的方程;(II)是否存在圆心在原点的圆,使得该圆的任意一条切线与椭圆E恒有两个交点A,B,且■⊥■?若存在,写出该圆的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1)易得椭圆E的方程为■+■=1(过程略)。
(2)假设存在圆心在原点的圆,使得该圆的任意一条切线与椭E恒有两个交点A,B,且■⊥■,则原点到直线AB的距离d是一个定值。
因为S△OAB=■|■|·|■|=■|■|·d,(下转第136页)
(上接第130页)所以■=■=■=■+■,故只须证明为一定值。
设与■同向的单位向量为■■=(cosθ,sinθ)因为■⊥■,与■同向的单位向量可设为■2=(cos(θ+■),sin(θ+■))=(-sinθ,cosθ), 则■=|OA|·■■=(|■|cosθ,|■|sinθ),■=|OB|·■2=(-|■|sinθ,|■|cosθ).则A(■cosθ,|■|sinθ),B(-|■|sinθ,|■|cosθ).
所以■+■=1,■+■=1,■=■+■,■=■+■,所以■+■=■+■=■.故d=■。
所以存在圆心在原点的圆x2+y2=■,使得该圆的任意一条切线与椭圆恒有两个交点A,B,且■⊥■。
此题若采用其它解法,不论在表述上,还是在计算上,都会很繁琐,单位向量的引入,使计算过程明显得到优化。通过以上两例,会发现解题中引入单位向量,可以收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效果。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一、简化解析几何中的共线问题的运算过程
若非零向量■和单位向量■共线,当■和■同向时,■=|■|■(或■=■);当■和■反向时,■=-|■|■(或■=-■)。这种非零向量能用共线的单位向量来表示的性质,对简化解析几何共线问题的运算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1:已知点A,B,C三点共线,且B,C在点A的同一侧,若A(1,-2),C(3,1),|AB|=2■,求点B的坐标。
解:设点B(x,y),则■=(x-1,y+2),|■|=2■,所以与■同向的单位向量■■=■■=■(x-1,y+2)。
同理,与■同向的单位向量■2=■■=■(2,3),由■■,■2是两个同向的单位向量,可知■■=■2,所以■(x-1,y+2)=■(2,3),解得x=5y=4。
所以点B的坐标为(5,4)。
本题若用常规的解析法,不但要解二元二次方程组,还要对方程组的解进行检验取舍。对比而言,单位向量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简化了计算。
例2:(1995年全国高考理科)已知椭圆■+■=1,直线l:■+■=1,P是l上一点,射线OP交椭圆于点R。又点Q在OP上且满足|OQ||OP|=|OR|2。当点P在l上移动时,求点Q的轨迹方程。
解:因为O,Q,R,P四点共线,设与■同向的单位向量为■=(m,n)(m2+n2=1),则■=■■=(|■|m,|■|n),■=|■|■=(|■|m,|■n|),■=■■=(|■|m,|■|n),于是有R(|■|m,|■|n),Q(■m,|■|n),Q(|■|m,|■|n)。
设Q(x,y),则有x=■my=■n。
因为点P在直线l上,所以■+■=1,可得■=■+■;
因为点R在椭圆■+■=1上,所以■+■=1,可得■=■+■;由|OQ||OP|=|OR|2,可得■■=■,于是■(■+■)=■+■,两边同乘以|OQ|2得■+■=■+■,即■+■=■+■。
整理得点Q的轨迹方程为■+■=1(其中x,y不同时为零)。
单位向量的引入,对于例2在解法上虽然书写量没有减小,但计算难度和计算量得到了明显降低。
二、优化解析几何中与角有关的问题的运算过程
单位向量与三角函数相结合,可写成■=(cosα,sinα)的形式,在一定条件下赋予α一定的几何意义,可以优化解析几何中与角有关的问题的运算。
例3:(2009年全国高考山东理科)设椭圆E:■+■=1(a,b>0)过M(2,■),N(■,1)两点,O为坐标原点,(I)求椭圆E的方程;(II)是否存在圆心在原点的圆,使得该圆的任意一条切线与椭圆E恒有两个交点A,B,且■⊥■?若存在,写出该圆的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1)易得椭圆E的方程为■+■=1(过程略)。
(2)假设存在圆心在原点的圆,使得该圆的任意一条切线与椭E恒有两个交点A,B,且■⊥■,则原点到直线AB的距离d是一个定值。
因为S△OAB=■|■|·|■|=■|■|·d,(下转第136页)
(上接第130页)所以■=■=■=■+■,故只须证明为一定值。
设与■同向的单位向量为■■=(cosθ,sinθ)因为■⊥■,与■同向的单位向量可设为■2=(cos(θ+■),sin(θ+■))=(-sinθ,cosθ), 则■=|OA|·■■=(|■|cosθ,|■|sinθ),■=|OB|·■2=(-|■|sinθ,|■|cosθ).则A(■cosθ,|■|sinθ),B(-|■|sinθ,|■|cosθ).
所以■+■=1,■+■=1,■=■+■,■=■+■,所以■+■=■+■=■.故d=■。
所以存在圆心在原点的圆x2+y2=■,使得该圆的任意一条切线与椭圆恒有两个交点A,B,且■⊥■。
此题若采用其它解法,不论在表述上,还是在计算上,都会很繁琐,单位向量的引入,使计算过程明显得到优化。通过以上两例,会发现解题中引入单位向量,可以收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效果。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