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寄宿制小学留守学生亲情补偿策略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nymurd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寄宿制小学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合乡并镇的推行,农村学龄人口的减少,家长为孩子追求优质教育,学校为整合教育资源而催生出的产物。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使更多农村孩子集中接受了优质教育,学生的自理能力得到加强。但随着学校寄宿制的运行,寄宿学生亲情缺失、性格孤僻、抑郁等问题给家长、社会带来了新的忧虑。下面就造成农村寄宿制小学生亲情缺失的成因及对策进行分析。
  一、农村寄宿制小学生情感缺失的成因
  从学生年龄阶段生理心理特征、学校管理的特殊性等来讲,造成学生情感缺失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长忽视了对孩子情感关爱的投入
  由于孩子年龄太小,过早的离开父母,也就过早缺失了无法替代的家庭教育。有些孩子由于父母的溺爱,娇生惯养,对父母已形成较强的依赖性,突然离开父母变为寄宿生,以前父母包办的事情由孩子来做,不会或做不好就会引来同学的讥笑;长此以往,一些胆小孩子如果得不到教师的及时关爱,胆小心理会逐渐发展成懦弱、封闭、麻木的内向心态,再加上农村家长文化水平所限,缺乏情感笼络的相关认识,有些家长误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管理与教育就有了保障,又能享受寄宿生生活补助,食宿无忧,省了不少麻烦。双休日孩子回家,一些家长只关心在校的学业成绩,淡化了孩子必需的亲情关爱。
  2.学校管教理念滞后,造成学生情感的缺失
  寄宿制学校是面向全体,标准化的管理。在这种制度之下,情感教育也具有一致性,大群体管理的简单、机械,粗线条的弊病,必然会波及孩子情感自我发展的空间。大多孩子初次寄宿,年龄又小,对老师心存恐惧,不敢与老师交流,也不愿与同学沟通,情感关爱无从谈起。此外,管教的指向性在一定程度上侧重了校园安全与学业成绩,忽视了对孩子的情感关爱。再加上寄宿学生年龄跨度大,管理责任重,大多农村寄宿制学校人手紧缺,生活指导老师严重不足,生活指导老师大都是即将退休的老教师或工勤人员,没有接受过相关技能的培训,指导也只能凭自以为是的经验或热情,情感教育难以面面俱到。教师各时段责任清楚,分工明确,在所属时段内只能做好份内工作,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很少有人兼顾,或者是有心也无力。
  3.家校沟通淡化,情感关爱失衡
  由于家长认识的误区,认为孩子送到学校,责任全在学校, 除学业成绩外,孩子在校的表现,内心世界的的变化,与同学间的关系,学校中的事情等,从来不闻不问。有些家长除了每周到校门口接送孩子外,平时从不到学校来,就连老师的约谈,甚至都推脱回避,孩子在哪个班,班主任姓啥,全然不知,不和老师交流沟通,家长与老师不清楚孩子的秉性,无法了解孩子的情感变化。家长、学生、老师、学校间缺乏有机的结合,形不成情感教育的合力。
  二、农村寄宿制小学生情感弥补的对策
  以上是对农村寄宿制小学生情感缺失的成因从不同角度进行的分析,这些问题给孩子、家庭、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针对这种情形,如何去应对或补救,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展示家庭教育魅力,让孩子拥有开朗乐观的个性
  家庭教育是上天赋予每个父母的责任,是父母应尽的义务。好的家庭教育是调试孩子情绪、培养孩子情感的熔炉。因此构建一个宽松、和谐、融洽的家庭环境尤为重要,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使孩子身临其境、耳濡目染,对孩子的情绪、情感产生积极的影响。此外,父母要给孩子施以合理的爱,做到爱要得法,教要及时,从小培养孩子乐观、开朗、阳光的个性。在生活中教会孩子自助自理能力,不要对孩子过分的溺爱、娇惯,事事包办,以免助长孩子的懒惰与依赖心理。到学龄阶段,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少了,更要关注孩子的内心需要,多与孩子亲近,定期到学校看望孩子。在双休日多与孩子相处,与孩子谈心,只有读懂孩子,才能教育好孩子。
  2.发挥学校教育优势,丰富学生情感生活
  加强教师的责任心,以饱满的热情做好本职工作。从班主任到生活指导老师,要明确各自时段所肩负的重任,增进师生间的关系,增加亲和力。尤其要懂得,教育的本质是培养生龙活虎的、具有丰富情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接班人的活动,不只是认几个字,算几个题,考个高分。特别是班主任,离学生最近,与学生相处时间最多,学生对你最熟悉,只有给予学生足够的关心、理解和爱护,让学生完全信任你,你才能捕捉到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对症下药,施以有效的教育。生活指导老师是寄宿学生生活自理最直接的培养者,不仅要掌握一些与学生年龄段相匹配的生活常识,更重要的是要有爱心、耐心和勤快的作风,才能在全程跟踪指导中发挥最大作用。利用好寄宿制学生充足的在校时间,增强他们的校园生活适应能力,开展好各项有益集体活动,比如:趣味游戏、益智影视、棋艺活动、兴趣小组等,通过各项能力比赛来丰富寄宿生情感生活。
  3.加强家校沟通,凝聚情感关爱的合力
  加强学校与家庭的交流与沟通,理清相关责任,使学校、家庭、老师有机统一。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定期不定期的对家长进行一些培训与讲座,让家长了解学校,掌握一些培育孩子情感的相关知识,懂得如何与孩子相处,遵循教育规律,选择正确的教育方式。家长要通过家校平台、到校来访等手段,及时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行为习惯、心理变化。特别是特殊家庭、留守子女和特异体质学生所暴露出的不良习气,及早进行疏通与引导。
  总之,随着农村寄宿制小学的运行,更多农村孩子集中接受了优质教育,学生的自理能力得到加强,但学生情感缺失的突出问题也不容置疑。要使农村寄宿制小学的运行更加优化,走上良性发展之路,我们坚信,只要家长和学校提高认识,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 宗旨,承担起共同肩负的责任,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合力,寄宿制下的小学教育定会结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新硕果。
其他文献
摘要:发射台的正常播出离不开设备的保障,隐患的存在严重威胁到了以不间断为核心的播出工作。现监视屏只有一路供电,当这路供电出现问题,监视屏就会断电关闭。如果启用一个逻辑“非”电路,当一路供电断电,另一路供电自动开启,保障正常监控,就会解决这个问题。  关键词:双电源供电 信号源 监控  一、发射台电视机房现状  发射台的正常播出离不开设备的保障,平时想不到的小隐患也会严重影响播出工作。特别在重要播出
期刊
信息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产生了优化的教学效果。结合我在实际教学中,如何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勾画出多姿多彩的视听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得到的点滴体会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把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数学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尤其是小学生,数学的学习过程是非常无趣的。而在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信息技术已经走进了小学课
期刊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当今的社会问题之一,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
期刊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职业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们盛赞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根本原因在于担负着培养下一代的神圣使命,是人类知识传承、智慧开发、美德弘扬和理想追求的引路人。“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教师职业的神圣性、纯洁性,要求教师必须自觉加强道德修养,率先垂范,不但要有脚踏实地、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的职业追求,更应具备志存高远、爱国奉献的理性情怀和淡
期刊
小组合作学习,指的是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在自我思考探索的基础上,把小组成员的不同思路优化整合,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用集体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一种研究性学习方式。它在课堂教学中的正确运用,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又能培养学生互助学习、取长补短的合作意识,是新课程改革极力提倡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  那么,怎样才能更加有效地利用“ 小组合作学习
期刊
“情境教学”,是为了克服学习历史的深层次障碍和直接障碍的一种教学方法。根据历史及历史教材的构成要素,可以创设问题情景、人物情景、事件情景和文物情景。根据实践性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可分为课内、课外的实践性学习和再认再现历史、分析阐释历史、借鉴历史。  中学历史“情境教学”中的 “情境”,是根据特定的课程教学内容创设的多种形象化、具体化的历史场景; “情境教学”是以历史情景为前提,以实践探究为中心,以历
期刊
美术教育家尹少淳说过:美术是最具有人性意味和最具综合性质的人类活动之一。儿童与生俱来就热爱艺术,他们对世界还只有淡淡认识的时候就开始了涂鸦和歌舞。新的基础教育理念要求课堂焕发出师生的生命活力, 如何使学生在每一堂课中兴趣盎然, 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值得我们每一位美术教师去研究
期刊
“中国梦”,这个动人心弦、荡人心灵的词汇把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中国梦”,使广大干部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有了更具体、更深刻的理解,只有坚持和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才能变为现实。下面是我在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一点看法,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以学习为手段,提升教师文化素质  立身以立学为先,
期刊
作为学校,如何实现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三大目标,这既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又是我们走内涵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我切身体会到,走内涵发展之路,立足点在“内”,核心点在“人”,着力点在“管”。从而形成在加快学校内涵发展上工作同心、目标同向、落实同步、意志同轨,达成同度的大载体,大构架和大格局。近年来,我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不断探索,积极实践,适时发力,提速推进。  发力点
期刊
美术生亦称美术特长生,特指以美术为专长参加高考的学生。这几年随着各大高校的扩招,美术生人数也在逐年增加,因此高中美术专业课已经成为很多学校的主要课程。在美术特长班里,部分学生是喜欢美术、热爱艺术的,而部分学生只把“美术”当作通向大学的阶梯。这样学生就难以真正对美术产生兴趣,不利于以后专业的学习和发展,更谈不上感悟艺术的真谛和乐趣。怎么样才能提高美术生的专业水平,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