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根据初中学生上网现状,分析学生的心理问题特征及其危害,并对学生进行心理问题干预,引导学生健康、科学、安全利用网络;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健全学生人格和信息处理能力,发挥网络优势,提高学生素质。
关键词:心理问题特征;干预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9-084-1
已步入信息化社会的今天,网络的优势迅速走进我们的生活。学生上网可以开阔视野,培养创新意识,促进学业等,但网络和其他事物一样,有它的两面性。
据初步调查统计显示,我校学生有自由上网或者习惯上网学生占95%,主要集中在上网玩游戏、QQ和微信聊天等。他们上网兴奋,能量过渡释放,导致精神不振和学习下降;课间或在家用手机上网现象较严重,学习消极或缺乏兴趣,导致学业感的悲观和愉快感的下降。学生上网成了“家长灰心,老师烦心,学校忧心”的难题。
网络采用的是分散结构体系,具有不可控制性,易形成脱离社会规范的失范心理,遨游在网络中的人不需要真实的姓名、身份,从网络中学会撒谎,并以撒谎为乐事。初中学生自控能力弱,辨别能力差,看到网络上形形色色的虚拟社会,被深深地吸引;对极富好奇心、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初中学生来说,网络世界具有无限的、极大的诱惑力;这些诱惑力往往会导致学生对网络的极度迷恋,严重者会变成网络成瘾者。
学生天性就是好奇,你越是禁止,他越发来劲,因此需要学校、老师和家长对学生上网进行必要的疏导。“堵”不是办法,“导”才受欢迎。上网虽然有诸多的弊端,但只要能正确引导学生健康、科学地上网,吸取有益的知识,就能克服弊端,发挥上网的优势。
策略一:加强教育引导,构筑学生心灵“防火墙”
1.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互联网,了解互联网;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便利功能,提高他们的自律意识、自控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起心灵“防火墙”,抵御网络中各种不良信息的侵害。
2.加强学生教育引導。教育引导学生将时间和精力多用在学习和锻炼身体上,不要沉迷于网络。要把沉迷于网络、无节制上网聊天或游戏所带来的危害,通过一些案例对他们进行警示教育,使他们及时迷途知返。特别是对有网络成瘾倾向及已患有网络成瘾的学生,可对他们一些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和行为矫治,使其不再沉迷于网络,减少网络对生理和心理等方面造成的危害。
3.加强网络道德教育。一方面要重视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开设好信息技术课程,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合理使用网络的意识,使他们正确区分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能够在发生心理冲突时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选择。
策略二: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促进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学校要抓住网络对学生具有强烈吸引力的这一特点,积极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一是要建设学校校园网站,让学生上网有去处,有自己心中的乐园;二是要丰富校园网资源,吸引学生,让学生能从绿色网站中获得知识;三是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优势互补,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四是利用网络的“正向功能”,以校园网络文化为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教育活动。
策略三:构建家校互动联络机制,提高家长应对互联网水平
调查显示,家长对互联网、电脑的认识缺乏,对孩子安全上网的指导存在明显的知识缺陷。因此,学校一方面要加强对家长有关网络知识的培训,让家长掌握多种常见心理干预方法;另一方面要积极构建家校联络机制,共同预防网络对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只有各方力量共同对孩子实施科学的引导,让孩子主动、自觉地获取网络的“正能量”,才能将孩子从网络的“陷阱”里救出来,从而使他们从互联网中吸收健康、有益的知识。
策略四:建立心灵驿站,开展心协活动,健全学生人格
1.建立心灵驿站,强化个性辅导
通过QQ、博客、微信等网络载体,建立网上心理咨询热线——心灵驿站。这种非面对面的老师与学生“交流”,不但能够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加强心灵沟通,而且私密性强,深受学生青睐。
2.开展心协活动,加强交流沟通
通过学校社团——心协活动,为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发展提供舞台,使学生通过互助、他助、自助的全过程,完善人格,解决困惑,感悟人生,体验成功。
(1)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加强有效上网宣传。举行心理剧和游戏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时间,分散学生的兴趣点,使学生避免恋网。
(2)学校心协会员对沉迷网络同学进行心灵交流,因为学生之间具有共同年龄的特点,生活环境等面临许多相似、相同问题,所以他们更有共同语言,易沟通,并且随时随地能有效地进行心理辅导和帮助。
(3)发挥学校心理咨询室功能,建立心理干预逐级预警机制;能够帮助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策略;能够帮助学校教师建立学生心理电子档案,定期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个案辅导和团体辅导。
总之,网络时代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关注青少年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心理问题就是关注青少年学生的未来。因此,学校、家庭、社会应该给予高度重视,我们唯有把握时代的脉搏,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手段,化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大胆创新,不断探索更为有效的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才能有效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心理问题特征;干预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9-084-1
已步入信息化社会的今天,网络的优势迅速走进我们的生活。学生上网可以开阔视野,培养创新意识,促进学业等,但网络和其他事物一样,有它的两面性。
据初步调查统计显示,我校学生有自由上网或者习惯上网学生占95%,主要集中在上网玩游戏、QQ和微信聊天等。他们上网兴奋,能量过渡释放,导致精神不振和学习下降;课间或在家用手机上网现象较严重,学习消极或缺乏兴趣,导致学业感的悲观和愉快感的下降。学生上网成了“家长灰心,老师烦心,学校忧心”的难题。
网络采用的是分散结构体系,具有不可控制性,易形成脱离社会规范的失范心理,遨游在网络中的人不需要真实的姓名、身份,从网络中学会撒谎,并以撒谎为乐事。初中学生自控能力弱,辨别能力差,看到网络上形形色色的虚拟社会,被深深地吸引;对极富好奇心、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初中学生来说,网络世界具有无限的、极大的诱惑力;这些诱惑力往往会导致学生对网络的极度迷恋,严重者会变成网络成瘾者。
学生天性就是好奇,你越是禁止,他越发来劲,因此需要学校、老师和家长对学生上网进行必要的疏导。“堵”不是办法,“导”才受欢迎。上网虽然有诸多的弊端,但只要能正确引导学生健康、科学地上网,吸取有益的知识,就能克服弊端,发挥上网的优势。
策略一:加强教育引导,构筑学生心灵“防火墙”
1.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互联网,了解互联网;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便利功能,提高他们的自律意识、自控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起心灵“防火墙”,抵御网络中各种不良信息的侵害。
2.加强学生教育引導。教育引导学生将时间和精力多用在学习和锻炼身体上,不要沉迷于网络。要把沉迷于网络、无节制上网聊天或游戏所带来的危害,通过一些案例对他们进行警示教育,使他们及时迷途知返。特别是对有网络成瘾倾向及已患有网络成瘾的学生,可对他们一些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和行为矫治,使其不再沉迷于网络,减少网络对生理和心理等方面造成的危害。
3.加强网络道德教育。一方面要重视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开设好信息技术课程,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合理使用网络的意识,使他们正确区分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能够在发生心理冲突时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选择。
策略二: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促进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学校要抓住网络对学生具有强烈吸引力的这一特点,积极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一是要建设学校校园网站,让学生上网有去处,有自己心中的乐园;二是要丰富校园网资源,吸引学生,让学生能从绿色网站中获得知识;三是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优势互补,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四是利用网络的“正向功能”,以校园网络文化为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教育活动。
策略三:构建家校互动联络机制,提高家长应对互联网水平
调查显示,家长对互联网、电脑的认识缺乏,对孩子安全上网的指导存在明显的知识缺陷。因此,学校一方面要加强对家长有关网络知识的培训,让家长掌握多种常见心理干预方法;另一方面要积极构建家校联络机制,共同预防网络对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只有各方力量共同对孩子实施科学的引导,让孩子主动、自觉地获取网络的“正能量”,才能将孩子从网络的“陷阱”里救出来,从而使他们从互联网中吸收健康、有益的知识。
策略四:建立心灵驿站,开展心协活动,健全学生人格
1.建立心灵驿站,强化个性辅导
通过QQ、博客、微信等网络载体,建立网上心理咨询热线——心灵驿站。这种非面对面的老师与学生“交流”,不但能够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加强心灵沟通,而且私密性强,深受学生青睐。
2.开展心协活动,加强交流沟通
通过学校社团——心协活动,为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发展提供舞台,使学生通过互助、他助、自助的全过程,完善人格,解决困惑,感悟人生,体验成功。
(1)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加强有效上网宣传。举行心理剧和游戏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时间,分散学生的兴趣点,使学生避免恋网。
(2)学校心协会员对沉迷网络同学进行心灵交流,因为学生之间具有共同年龄的特点,生活环境等面临许多相似、相同问题,所以他们更有共同语言,易沟通,并且随时随地能有效地进行心理辅导和帮助。
(3)发挥学校心理咨询室功能,建立心理干预逐级预警机制;能够帮助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策略;能够帮助学校教师建立学生心理电子档案,定期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个案辅导和团体辅导。
总之,网络时代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关注青少年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心理问题就是关注青少年学生的未来。因此,学校、家庭、社会应该给予高度重视,我们唯有把握时代的脉搏,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手段,化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大胆创新,不断探索更为有效的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才能有效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