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都是重要的人才培养的方式。两种教育方式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学校教育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决定着个人社会化的水平。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对人的一生起着奠基作用。老师与父母作为孩子的领路人,都对孩子的健康全面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只有双方共同努力,发挥各自的育人长处,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融合,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共同完成使命。
本文着重剖析两种教育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并对如何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融合提出了一些个人粗浅的想法。
关键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机融合,共同努力
一、简要说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现状
目前,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还存在各自为政、互相推责等情况,
父母存在只养不教或养教失调的情况。只养不教是指父母只注意对孩子物质生活的照顾,忽视孩子的学业品德,把教育的任务全部推向学校。出现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过高期望以及过度激励等教不得法的现象,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学校教育则是以应试为基本指导内容的教育,只考虑单向输出信息,通常是以家长会等形式群体指导,与家长互动、家访等个别指导方式日趋减少,家校和谐发展缺乏换位思考,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形式很多。
二、先有家庭教育,后有学校教育,两者从分离到结合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人类家庭教育的历史,几乎跟人类自身的历史一样长。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时期中,一直以来家庭,都是人类最古老、最经典、最权威、最有效的教育之所和精神摇篮。几百年前,这种情况发生根本性改变,人类的教育才托付给一个叫做“学校”的公共场所和机构来承担,而在我们中国,也就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第一所近代学校京师同文馆是1862年才正式开学的, 而第一个以政府法令形式公布实施的近代新学制——癸卯学制是1902年才制定、实施的。
实施大众化普通教育的学校,是工业革命和工业化的产物。大致说来,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学校体制,有几件事情是做得好的,包括基础知识的传授、基本技能的培养、集体规范的形成以及校园文化的熏陶等等。
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含义、特征及其重要性。
3.1学校教育的含义、特征及其重要性。
学校教育主要是专业的人员承担,通过专门的机构,其直接的目标是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实践活动。其特征首先是目标任务的专业性。学校教育主要是用来培养人才的。教育人的主要场所也是学校。其次,内容的系统性。为了培养全面完整社会人的需要,学校教育更加注重系统性和連续性。
3.2家庭教育的含义、特征及其重要性。
一般家庭教育都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这种教育是双向的、互动的。其特征有早期性、制约性、权威性、连续性。
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更是毋庸置疑的。2015年。习近平在春节团拜会上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4.1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相同之处
两者相同之处首先两者的教育对象相同,都是对世界好奇又一知半解的未成年人。其次是两者的教育目的相同,都希望把孩子们培养成健康、优秀的栋梁之材。
4.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不同之处
学校教育重抓整体教育,家庭重抓个体教育,学校教育是一个公共的,普遍的教育,需按照统一进度,统一的课程来进行,家庭教育是通过家长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孩子进行教育;学校教育是有时限的教育,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基地。家庭教育只能由家长来完成,是终身性,示范性的教育,学校无法替代;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最主要的不同之处就是学校教育的专门性,而家庭教育在内容上一般会有片段性。
五、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两翼,各有各侧重。
家庭教育在整个人生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这么说,家庭教育是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在家里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孩子更好的适应学校教育,最大程度的接受学校教育的信息让孩子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化,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在论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关系时,有一个简洁而鲜明的观点,就是学校应当领导家庭。学校还要关注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学习和共同成长,不仅要找到孩子发展的“最佳发展区”。而且还要找到家庭成长的“最佳发展区”。
六、家校的有机融合是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一种有效手段,有助于孩子更好的适应社会化:
6.1家庭教育中,全面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要关心孩子的身心正常成长,这里的身心正常不仅是指身高、体重、体型、体质、五官、四肢发育健全和,生理活动功能正常,而且也要心理健康。孩子独立自强、有时间观念等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主要靠家庭教育。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让孩子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以便更好地适应学校集中学习模式。
6.2学校教育中,优化教学方式,做好教学工作。
学校应合理安排教学方式和内容,有针对性的搞好教学,让孩子学得懂,学得进,学得轻松。
6.3家庭与学校共同配合教育子女。
学校是专门教育的机构,父母应该维护学校在孩子面前的权威感,启发和督促子女认真接受教育,与学校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子女健康的成长。不能在孩子面前贬低学校、贬低老师,抑或让孩子不听学校的安排,当然,如果对学校工作有质疑的话,可直接向学校提出,同时,父母要教育孩子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督促孩子保质保量地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等,这样才有利于学校的工作改进。
6.4学校与家庭互动,增加合作的默契度。
学校可以利用家委会等平台,开展家长开放日、家长学校等丰富多彩的家校互动活动,向家长普及家教知识。也可建设微信群、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向家长宣传学校的中心工作。让家长能及时了解学校动态要求。这样家长可以有的放矢的指导教育孩子,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家庭教育应注意与学校教育互动。家长要主动与学校保持联系,相互了解沟通情况,争取做到与学校教育相对同步。
结束语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的这一极其细微而复杂的任务。”
学校教育要和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两者进一步互补和融合,形成一种整合优势,这是新时代教育的良性发展方向。
本文着重剖析两种教育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并对如何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融合提出了一些个人粗浅的想法。
关键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机融合,共同努力
一、简要说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现状
目前,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还存在各自为政、互相推责等情况,
父母存在只养不教或养教失调的情况。只养不教是指父母只注意对孩子物质生活的照顾,忽视孩子的学业品德,把教育的任务全部推向学校。出现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过高期望以及过度激励等教不得法的现象,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学校教育则是以应试为基本指导内容的教育,只考虑单向输出信息,通常是以家长会等形式群体指导,与家长互动、家访等个别指导方式日趋减少,家校和谐发展缺乏换位思考,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形式很多。
二、先有家庭教育,后有学校教育,两者从分离到结合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人类家庭教育的历史,几乎跟人类自身的历史一样长。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时期中,一直以来家庭,都是人类最古老、最经典、最权威、最有效的教育之所和精神摇篮。几百年前,这种情况发生根本性改变,人类的教育才托付给一个叫做“学校”的公共场所和机构来承担,而在我们中国,也就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第一所近代学校京师同文馆是1862年才正式开学的, 而第一个以政府法令形式公布实施的近代新学制——癸卯学制是1902年才制定、实施的。
实施大众化普通教育的学校,是工业革命和工业化的产物。大致说来,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学校体制,有几件事情是做得好的,包括基础知识的传授、基本技能的培养、集体规范的形成以及校园文化的熏陶等等。
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含义、特征及其重要性。
3.1学校教育的含义、特征及其重要性。
学校教育主要是专业的人员承担,通过专门的机构,其直接的目标是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实践活动。其特征首先是目标任务的专业性。学校教育主要是用来培养人才的。教育人的主要场所也是学校。其次,内容的系统性。为了培养全面完整社会人的需要,学校教育更加注重系统性和連续性。
3.2家庭教育的含义、特征及其重要性。
一般家庭教育都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这种教育是双向的、互动的。其特征有早期性、制约性、权威性、连续性。
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更是毋庸置疑的。2015年。习近平在春节团拜会上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4.1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相同之处
两者相同之处首先两者的教育对象相同,都是对世界好奇又一知半解的未成年人。其次是两者的教育目的相同,都希望把孩子们培养成健康、优秀的栋梁之材。
4.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不同之处
学校教育重抓整体教育,家庭重抓个体教育,学校教育是一个公共的,普遍的教育,需按照统一进度,统一的课程来进行,家庭教育是通过家长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孩子进行教育;学校教育是有时限的教育,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基地。家庭教育只能由家长来完成,是终身性,示范性的教育,学校无法替代;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最主要的不同之处就是学校教育的专门性,而家庭教育在内容上一般会有片段性。
五、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两翼,各有各侧重。
家庭教育在整个人生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这么说,家庭教育是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在家里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孩子更好的适应学校教育,最大程度的接受学校教育的信息让孩子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化,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在论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关系时,有一个简洁而鲜明的观点,就是学校应当领导家庭。学校还要关注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学习和共同成长,不仅要找到孩子发展的“最佳发展区”。而且还要找到家庭成长的“最佳发展区”。
六、家校的有机融合是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一种有效手段,有助于孩子更好的适应社会化:
6.1家庭教育中,全面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要关心孩子的身心正常成长,这里的身心正常不仅是指身高、体重、体型、体质、五官、四肢发育健全和,生理活动功能正常,而且也要心理健康。孩子独立自强、有时间观念等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主要靠家庭教育。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让孩子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以便更好地适应学校集中学习模式。
6.2学校教育中,优化教学方式,做好教学工作。
学校应合理安排教学方式和内容,有针对性的搞好教学,让孩子学得懂,学得进,学得轻松。
6.3家庭与学校共同配合教育子女。
学校是专门教育的机构,父母应该维护学校在孩子面前的权威感,启发和督促子女认真接受教育,与学校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子女健康的成长。不能在孩子面前贬低学校、贬低老师,抑或让孩子不听学校的安排,当然,如果对学校工作有质疑的话,可直接向学校提出,同时,父母要教育孩子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督促孩子保质保量地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等,这样才有利于学校的工作改进。
6.4学校与家庭互动,增加合作的默契度。
学校可以利用家委会等平台,开展家长开放日、家长学校等丰富多彩的家校互动活动,向家长普及家教知识。也可建设微信群、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向家长宣传学校的中心工作。让家长能及时了解学校动态要求。这样家长可以有的放矢的指导教育孩子,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家庭教育应注意与学校教育互动。家长要主动与学校保持联系,相互了解沟通情况,争取做到与学校教育相对同步。
结束语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的这一极其细微而复杂的任务。”
学校教育要和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两者进一步互补和融合,形成一种整合优势,这是新时代教育的良性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