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品词析句的方法略谈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词析句”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理解文本思想的高处,文笔的妙处的有效途径。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在品析中感悟,极大地推动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阅读教学必须凭借文本的语言,着重培养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丰富精神世界。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指的就是引导学生读中感悟,让文本中一个个生动的词语、一句句鲜明的句子,为学生与文本之间架起桥梁,倾情交流。因此,品词析句在阅读中尤为重要。
  什么是“品词析句”呢?夏丐尊说:“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理解词语句子的概念化意思,从中品味、欣赏到蕴含在词语句子背后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领悟,学会“每句每段或全文的好处所在。”品词析句是阅读教学中最为微小的“细胞”,是构成阅读教学“部分”这一环节的基本组成单位。但这最为微小的“细胞”的有与无,好与坏,则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能否唤醒学生生命的体验,能否促进学生作为“人”的全面发展。那如何有效进行“品词析句”呢?在教学中,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创设情境未成曲调先有情
  创设情境是通过媒介设置,充分刺激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从而达到理解、感悟,重视文本相关内容情节的效果,使语言文字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表象,可增强语感能力。
  1、借助插图
  低年级学生学文时,利用插图,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对不好理解的词句给予直观的解释。如鄂教版二年级语文《青蛙卖泥塘(上)》中:“到了春天,池塘周围绿草如茵”,理解“绿草如茵”一词,就可借助书中插图,词语的意思一目了然。又如二年级《难忘的泼水节》中:“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理解总理的穿着、表情,利用插图理解起来更简单、清晰。小学课本中的许多古诗,也多利用插图创设情境,帮助理解诗意。
  2、利用多媒体
  多媒体可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又可以寓知识学习、技能训练于生动活泼的形象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鄂教版三年级《黑眼睛的大红鱼》一文中:“小黑游哇游哇,碰见了许多稀奇古怪的东西。他看见了彩虹果冻般的水母,怪物似的大龙虾,像被线牵着游的怪怪鱼,像糖果一样漂亮的海草,海葵就像是粉红色的棕榈树在风中轻轻摇动……”这段话是围绕“稀奇古怪”这个词来描写的,这一词学生很好理解,但要结合这段语言文字来深刻感受这个词的内涵,仅仅靠分析文字显然太过苍白。这时用多媒体创境,出示各种海底生物的图片、短片,更能激起学生对这一词语的更深的感悟。
  3、语言创境
  语言的感悟、情感的酝酿需要一个过程,有些课文一开篇寥寥数语就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如果仅仅从文字入手,诵读品味,学生的情感很难调动起来,对语言文字的感受不够深刻。此时,利用教师的语言创设情境则如雪中送碳。如鄂教版三年级《小孩与大海》这篇课文,开篇一句:“孩子们踩在软软的细沙上,叫着、跳着、笑着奔向大海,留下一串串小脚印。”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
  师:“孩子们,你们看,一望无际的大海就在我们眼前,此时你最想做什么?
  生:游泳、踏浪、堆城堡……
  师:那还等什么,让我们赶紧行动起来,奔向大海吧!(激动地喊)大海———我们———来了!
  通过教师的语言创境,在欢乐的气氛中,学生再来品析这个句子,想像孩子们在海边欢乐的情景,则如水到渠成。
  二、词句比较远近高低各不同
  课文中有些词句也许不太深奥却恰到好处,正如“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教师可用比较的方法来让学生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精妙之处。
  1、删减比较
  例如鄂教版二年级《梅兰芳学艺》一文中,文尾的句子意味深长:“经过勤学苦练,梅兰芳终于成为了著名的京剧大师。”把“终于”一词去掉,比较两个句子:
  ①经过勤学苦练,梅兰芳成为了著名的京剧大师。
  ②经过勤学苦练,梅兰芳终于成为了著名的京剧大师。
  学生通过读,发现“终于”一词更能体会梅兰芳成为京剧大师很不容易,再联系前文想到梅兰芳为了练眼神的辛苦,对“勤学苦练”、“终于”这些词的感悟更深。
  2、换词比较
  优秀的文学作品,其用词往往精妙传神,要体会其独具匠心,换词比较是个好方法。如鄂教版《少年闰土》一文中描写猹的句子:“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我问学生:把“奔”换成“跑”好吗?或者把这句的“奔”和“窜”交换位置好吗?学生通过比较、体会,发现“奔”比跑的速度快,更能表现猹的灵活;“奔”方向明确,而“窜”则是猹逃跑时不认方向的乱跑。这一“奔”一“窜”,充分表现了猹的伶俐、凶猛,更加反衬出闰土的机智勇敢。通过换词比较,学生的辨析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了。
  3、换位比较
  在教学鄂教版二年级《难忘的泼水节》时,文尾有这样两句:“多么幸福啊,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在课上,我把句子前后颠倒过来,变成了:“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幸福啊!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啊!”然后让学生比较思考,哪一句好。学生通过朗读、比较,感受到了书上的句子好,把“幸福、难忘”放在前面能强烈表达傣族人民的心声,更能突出“总理与人民心连心”这一主旨。这一换位比较,学生对言语的思辨能力和判断能力都提高了。
  三、注重联系一枝一叶总关情
  1、联系上下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低年级要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中年级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高年级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词句的作用。”可见联系上下文品词析句十分重要。如鄂教版四年级《父爱深深》一文中:“的确,爸爸给了我金钱难以替代的真情。”在品析这个句子时,仅从关键词“金钱难以替代”理解父爱深深,显得空洞、苍白,此时必须联系前文描述:“从此,日复一日,爸爸所有的闲暇时光,都用在做音箱上。……甚至微不足道的胶水”来理解。这一段话描绘了一个父亲为了陪儿子实现梦想,用尽了自己所有的闲暇时光,充分诠释了“金钱难以替代”的深刻内涵,学生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体会了浓浓的父爱,不是空洞理解,而是有理有据,有情有境。学生再来读这个句子,就是充满浓浓深情的,彰显了人性的美。   2、联系生活
  夏丐尊曾说:“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中去。”有些文字,必须通过联系生活这座桥梁,才能和作者心灵契合,因此品词析句还要调动学生的生活与情感积累,设身处地地体会感悟。如鄂教版四年级《检阅》一文中,在品析句子:“这个小伙子真棒”时,学生能从前文句子中找到相关词句,如“目视前方,步调一致”来体会博莱克很棒。可仅仅利用文本来体会,还不够深刻,若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在运动会练习走方阵时,你们怎么练习的?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作为博莱克这样一个拄拐的人,练习时又会遇到哪些更多的困难?甚至课前,我让学生试着拄拐练习走路。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如同感同身受,对于博莱克能克服心理的、身体的重重困难,达到和普通人一样的“目视前方,步调一致”,这一“棒”字,不再是简单的评价了,而是由衷的钦佩,彻底的折服。学生的理解由最初的低层次感觉向着全面、深刻、丰富而又灵敏的深层次感悟迈进了。
  四、发挥想象观海则意溢于海
  王尚文教授说:“阅读教学中,要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先把言语对象转换成为表象,并根据言语对象的揭示推动,组织表象的活动———进行再造想象,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理解事物比较直观,要领悟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涵,应充分调动他们的形象思维,把语言文字描绘的情景转换成生动的图像材料,让学生在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中陶冶情感,感受词句意境。
  1、标点想象
  精彩的文章中,往往一个标点也有着丰富的内涵,因此在阅读这样的文章时,要引导学生抓住这些标点符号展开合理想象,帮助理解词句。如鄂教版二年级《青蛙卖泥塘(下)》中的句子:“多好的地方,有花、有树、有草、有水塘。你可以看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听小鸟在树上唱歌;你可以在水里尽情游泳,躺在草地上晒太阳。这儿还有路通向城里……”句子结尾处有一个省略号,让学生接着想象画面:在泥塘边还能做些什么呢?你感觉怎么样?通过想象,学生的脑海里出现了在泥塘边享受劳动成果的场景画面。学生的想象越丰富,描绘的画面越丰富,词句感悟就越丰富。
  2、抓关键词想象
  文本中的关键词是让学生发生再造想象的题眼,教师如果善于抓住这些题眼,把握作品的意蕴,剖析其深刻含义,就交给了学生想象理解的金钥匙。如鄂教版四年级语文《纪晓岚吟诗》一文中:“只见江畔有一条渔船,上面有个老渔翁,手持鱼竿,静静地垂钓。他目不转睛地看着鱼漂,一动也不动。不久,水面上的鱼漂晃动了一下,突然没入水中,老渔翁用力拉起鱼竿,钓上了一条活蹦乱跳的金色大鲤鱼。他高兴得拍着大腿,哈哈大笑……”这段话动静结合,将老渔翁的形态描写得栩栩如生。课上,我让学生抓住“手持鱼竿”、“静静地”、“目不转睛”、“一动也不动”这些关键词来想象老渔翁专注的神情,接着抓住“晃动”、“没入”、“用力拉起”、“钓上”、“高兴得拍着”、“哈哈大笑”这一系列动词来想象老渔翁娴熟的钓鱼技术和钓上鱼来激动的样子。学生通过抓关键词语想象,再现了这富有情趣的情景:一道残阳,一片芦花,一阵阵秋风,一道道波浪,一群水鸭,一阵钟声,江上停着一叶扁舟,一个老渔翁,静静地、静静地等待着,一切都像睡着了一样。好!鱼儿上钩了,刹那间,水响鱼跃,鸟飞花扬,笑声朗朗,沉静被打破了,老渔翁钓上大鱼的喜悦之情溢满了整个江面,给沉静的秋江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抓关键词再造想象让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更加深刻。
  五、实践拓展纸上得来终觉浅
  品词析句的能力只有在学生反复不断的感觉实践中才有可能提高。要提高此能力,语文阅读教学时必须创造学生言语实践的机会,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因此要巧妙地设计一些灵活又扎实的实践拓展训练,激发学生更深层次的语言感受力,达到提高品词析句能力的目的。
  1、造句法
  造句是教师常用的方法,它可锻炼学生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运用能力。鄂教版二年级语文《变成什么好》一文中:“蝴蝶倒是很漂亮,但是蝴蝶都活不长久”。“但是”一词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这一关联词表示转折意思,仅凭生硬讲解是不行的,还要通过造句练习,学生才感受到,“但是”是一句话的前后意思发生了转变,这样习得的语感才是最为深刻的。
  这种例子俯拾即是,在此不一一赘述。
  2、补白法:
  有时“文不尽意”,亦说“言有尽而意无穷”。这里的“文”,指的就是语言;而“意”呢,则是指思维。适当的补白,能在言语的背后推波助澜,帮助学生从无字处品出意味来,对词句的感受更深刻。如鄂教版五年级《童年的小花狗》一文中:“王大爷要到其他地方去,……他看看我,什么话也没有说,收起摊子回家了。那一天,小街上显得冷冷清清……”。“冷冷清清”一词和段尾的省略号,表达了作者错综复杂的心理活动。对这一词的品析,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补白:“那一天,小街上冷冷清清,再也没有了,没有了,我真想对王大爷说:“”。学生通过补白,以自己的感觉、知觉、认识、情感去触摸它,使学生之心“入乎其中”,与作者的那一颗心发生共振共鸣,语言感受不断深化。
  3、补充资料法
  有些课文的描写比较直白、抽象,学生仅从词句本身品析体味不够深刻,此时补充与文本相关的资料,能帮助学生把直白、抽象的词句,变得丰满起来,获得丰富的体验,使得语感更深化。如鄂教版五年级《“我终于回来了”》一文,在理解:“面对这种情况,钱学森千方百计,想尽各种办法。”这里“千方百计”一词的理解,仅从文本中找答案,体会还不够深。我提前布置学生搜集“面对这种情况”具体指美国政府怎么对待钱学森的资料。课上,学生滔滔不绝地述说各自的资料,控诉了美国政府的种种非人的对待,再来理解“钱学森不仅没有动摇回国的决心”,而且“千方百计”与他们抗衡的深刻含义,就不是浮于文字表面了,同时对把握全文中心:钱学森忠心为国,赤心为民,埋下了伏笔。
  4、仿写法
  仿写能引导学生把品词析句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语言训练中去,正如学以致用。如鄂教版六年级《少年闰土》中“雪地捕鸟”的一段话:“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这一部分动词运用准确生动,把一个聪明机敏的闰土形象写活了。课上我让学生仿照这段话,运用动词写一个小片断,表现人物的形象特点。学生描写的人物各具特色,活灵活现。通过仿写,帮助学生理解、品析言语,深化语言。
  以上是我在平时阅读教学中品词析句的一些方法。既然品词析句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理解文本思想的高处,文笔的妙处的有效途径,那么我们必须切实在语言文字上下功夫,特别要在教学中抓住那些重点的、精美的词句,进行比较、揣摩、欣赏,进行透彻理解,使学生对它们不仅仅是有所感受,而且能与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获得更深的理解与感受。词句是文章的生命,重点词句更是点燃生命的火种。因此,品词析句是阅读文章的主线。让我们用智慧带领孩子们跨越时空去解读文本,使阅读教学走得更加博大和深远!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吴家山第一小学
其他文献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小班的幼儿在语言发展方面存在如下问题:有的幼儿在家里很会说,但在幼儿园却不会说;有的幼儿与同伴很会说,但与成人却不会说;有的幼儿不会说只会用动作表达,结果引来同伴的误解,产生了纠纷;有的幼儿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知该如何进行商量,只能求助于老师……诸如此类,我们不难发现,幼儿实际上在语言发展方面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障碍,还不是真正的会“说”,特别是没上过幼儿园,没在
期刊
生本教育的核心是关注学生生命,激发学习自觉。因为学生具有学习的天性和本能,是如饥似渴的学习者,所以最好的教育就是要顺势而为、因势利导,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内在的自然天性,保护和帮助学生生命力的正常发展。对教师而言,就是眼中要有“学生”,要努力创造一种真正适合学生成长的教育,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教育,关注孩子的生命成长。  三年级数学教学“认识非整千的四位数”练习中有这样一个题目:有“4,6,7,0,0
期刊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自愿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间的配合和协调而实现共同目标,最终使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小组或团队为了共同的任务,既有明确分工又有相互协作的互助性学习,是教师引导幼儿自主学习的重要组织形式,它有利于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幼儿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小组合作学习包括幼儿之间的相互配合,共同任务中
期刊
幼儿社会化教育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幼儿逐步了解社会关系,获得社会经验,逐步掌握社会规范而成为社会成员的教育过程。就是让幼儿学会做社会的人,逐步形成合格公民的良好品质。幼儿的发展是在人际交往的群体中发展的,他们的思想行为会在交往的过程中相互影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教师应充
期刊
在教师培训时,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些现象:培训者在讲台上开讲,台下学员有的昏昏欲睡,有的玩手机,有的阅读报刊……培训效果不敢恭维。为改变此类局面,我们在区教学校长集中培训时尝试体验式培训,围绕“怎样评课”开展了体验式培训,培训按“体验感受、分享感悟、交流感动、升华感想”四个环节设计,带给了大家别样的感受。  环节一:体验感受———进课堂,观教学,体验教学过程  听课前,我们提出了培训目标和要求,要求
期刊
一、激发幼儿倾听兴趣。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贴近孩子生活、孩子喜欢的内容来进行教学,采用的教学手段也应是孩子们喜欢的、容易接受的,这样,在活动中就能抓住孩子的兴趣,让孩子们自觉倾听。例如:我在讲故事的时候,常会选择故事内容丰富、角色人物鲜明、情节有趣的故事,在讲故事的时候我会抑扬顿挫、绘声绘色的讲述,配上动作、表情,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当我在讲故事的时候,小朋友个
期刊
心理素质是人的综合素质的一种反映。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各种素质的形成与发展,都依赖于心理素质的水平。在学生的各种素质的培养过程中,如果缺少了心理素质的培养,那么各种素质的发展,便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我们应该在各项教育教学中贯穿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形体教学也要担负起此项重任,发挥形体教学的特殊作用,更好的为心理素质教育服务。形体教学就是通过集舞蹈、韵律、音乐、美育于一体的形体艺术教育,从体
期刊
2012年10月19日,我们一行4人有幸参加了“现代与经典”观摩课,走近了名师课堂,与各位大师零距离接触,聆听了他们经典的语文教学,我们能从他们课堂中学生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每一次朗读中感受他们的风采。  首先,王崧舟老师的《去年的树》,让我们如痴如醉。这是一则小小的童话故事,它在王老师和孩子们的口中和手中充满了灵动和智慧。这种灵动和智慧表现在师生们基于文本,超出文本的解读。课堂上,我们处处看到
期刊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条件,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内(时间、精力、努力),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带来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随着新课程改改革的深入,如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成为体育教师关注的焦点。体育教学是否有效,
期刊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各门课程都在进行着如火如荼的改革,语文教学也在全面推进落实新课改要求,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成为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这句话提到好,它体现出了人们对课堂教学效率的高度重视。的确,就学校而言,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关键。一个教师的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所以我们必须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提高每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