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教学策略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bowei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秋季,部编本小学语文新教材开始使用。两年的使用体验,让笔者真切感受到新教材的一些变化。变化之中所体现的观念、意图和方法,有的通过实践已经慢慢领会,有的正引发笔者的思考与探究。比如“口语交际”栏目,从一年级上学期正式推出,从原来的“语文园地”中分离出来,设置专门的栏目,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口语交际”的概念,凸现了“口语交际”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构建了口语交际目标体系,把目标明晰到每一课当中,并且循序渐进,层层深入。
  对于这个栏目的教学,笔者以曾经执教过的《打电话》为例谈谈自己的思考。
  紧盯教材,落实教学目标
  《打电话》是部编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口语交际的第三课。教材由文字、插图、“小便签”三部分内容组成。文字表述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句短短的引言:“你打过电话吗?应该怎样打电话呢?”引发学生联系生活进行思考,明白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第二部分在插图之下,提供了三个训练题,目的是引导学生将观察所得进行言语实践,给教学提供典型、生动的交际语境。教材中的插图再现了生活中打电话的情景,图旁泡泡中的文字,呈现李中与张阳妈妈打电话时的对话,为课堂教学提供了范例和依据。“小便签”部分——“给别人打电话时,要先说自己是谁;没听清时,可以请对方重复”,这个提示是对师生在这节课上的教与学提出的要求,“给别人打电话时,要先说自己是谁”——这是提醒学生注意打电话时的基本礼仪,给别人打电话要主动介绍自己是谁,而不是问别人是谁;“没听清时,可以请对方重复”——这是提醒学生在打电话时认真听对方的说话,实在没听清时,请对方重复,以使‘打电话’这一交流方式真正发挥作用。据此,笔者确定了《打电话》这一课具体的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发现、实践演练等方式习得打电话的基本方法,了解打电话的一般性原则。给别人打电话时,能先介绍自己,把意思表达清楚;接电话时认真倾听,没有听清楚的,可以请别人重复。2.灵活运用所学方法,学会给不同的人,在不同场景下接打电话,培养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和口语交际能力。
  四册教材教下来,教师可以发现部编本教材中任何一个口语交际内容的目标都是这样具体化的,指向明确的,而且也是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只要我们紧盯教材,教学目标就不会偏离。
  创设情境 ,激发交际欲望
  言语活动的动机是在具体的环境,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对直观形象的事物感兴趣,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他们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烈的情绪氛围可以感受,他们表达的欲望就更容易被激发。
  《打电话》开课时,笔者创设小白兔采了许多蘑菇,邀请好朋友吃蘑菇这一童话情境。
  师(出示小白兔采蘑菇的画面):小朋友们,请看大屏幕,它是谁?在干什么?
  生:一只小白兔正在河边采蘑菇。
  师:瞧,不一会儿,小白兔就采到了一篮子又鲜又嫩的蘑菇。他想邀请他的朋友来一起分享。请你帮小白兔想一想,有哪些方法可以联系上他的朋友呢?
  生:微信、QQ、短信、打电话、发邮件......
  师:大家可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知道这么多种办法,在这些方法中哪一种最方便、最快捷呢?
  结合学生的回答,很自然地转到今天的交际话题“打电话”上来。接下来继续借用这个童话故事,提供小白兔打电话邀请好朋友小灰兔来吃蘑菇的动画视频,鲜明的画面,深入人心的卡通形象,很容易抓住学生的心,学生在自主的观察中,也很容易就会发现、归纳出打电话的要领,习得打电话的方法。
  课中,学生在童话情境中基本习得打电话的方法后,教师便创设一系列生活情境进行言语实践。先是用教材中给出的三个生活情境,扎扎实实进行训练,让学生会使用电话与人交流沟通,巩固习得的打电话的基本方法;然后创设生活中会遇到的其他需要打电话的情境,比如:放学了遇到坏人,打电话向警察叔叔求救——电话求救;给远方的亲人打电话拜年——电话传情;生病了,给老师请假——电话请假;打电话同学出去玩——电话邀约;妈妈不在家,妈妈的同事打电话来商量事情——如何转达(或者预约)等等,这些和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会让学生感到亲切、真切,会唤起他们的记忆,交际欲望就会一触即发。课的最后直接导向真实的生活:老师拿出手机,让班里的留守学生和家长现场通话。此时,关注的并不是学生技巧的表达,更是一种情感的慰藉,也让学生的语文学习融入生活。
  置身于具体的交际情境中,学生的角色意识更为强烈,参与兴趣更为浓厚,交际氛围更为活跃。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更容易去发现、习得、提升。
  有效互动,提升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是一个听与说双向互动的过程,是生生、师生多方互动的过程。以往的教学中我们虽然一心想呈现各抒己见、七嘴八舌的局面,还是经常会把口语交际课上成“说话”课。一人说,众人听,想说的滔滔不绝,不想说的永远沉默,思想没有交流、思维缺少碰撞,与教材的编写意图当然是相去甚远的。怎样改观?以《打电话》课中设置的两个情境为例。
  场景一
其他文献
从2014年开始,宜昌市作为教育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其主要任务之一是进一步完善评价指标框架、评价标准,研制开发评价工具,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此,我们宜昌市初中生物学业评价课题组的教师展开了基于课标的初中生物学业评价标准构建的相关研究。  所谓标准,是指衡量事物的准则,是对事物进行评判的尺度,是按要求完成的程度或水平。美国学者林恩·克拉克认为,标准分为两种
如何传承和发扬中国几千年来优秀的传统文化?我校以与生活紧密相关的二十四节气为切入点,开发实施《栖息在农历的天空下》校本课程,将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与人文教育有效结合,引领学生走进传统、亲近经典,帮助学生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进而实现文化自信的终极目标。  立春草木知——课程开发循序渐进  文化选择是教育所承担的一项重要文化功能,而课程是学校教育进行文化传承的主要媒介。我校立足地域文化特色,紧紧
《11—20各数的认识》是学生认识两位数的起始阶段,也是学习十进位制计数法的启蒙阶段,该内容对于后续知识的学习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关蓓工作室的成员对该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在全市进行了展示,这节课中值得借鉴的地方如下:  一、解读教材,整合资源  首先,综观全局数概念是整座数学大厦的基础。小学阶段对于数概念的教学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一年级上册20以内数的认识;第二阶段,一年级下学期100以内数
打开课本,又是曾经的老朋友——鄂教版《语文》六年级《鲁智深行侠桃花庄》。此课曾经上过四遍,其中还有一次是作为区级交流课给区内教师展示。但是这一次再给孩子们上此课,孩子们的表现却意外给我的教学开启了另一扇窗!  照例,课前让孩子们预习课文:预先扫清阅读障碍,结合课后的理解运用学习课文。到了上课的时候,依旧是原来的“配方”——检查预习、概括文章内容、剖析人物形象、情感朗读,但孩子们的表现却让我感受到了
《家乡的艺术——阳新布贴》是一节以高年段学生为授课对象的小学美术欣赏课,在进行授课前,笔者将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转化为具体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把教学重点放在欣赏与理解上,让学生对本土文化产生兴趣与喜爱,再进行理性的分析与学习。重组原有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将其作为教学实践活动的重要参考。  一、实物直观溯起源  高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美术知识,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对美有着自己独特的感受和
有一种现象值得反省:没上学之前,孩子们无一例外地有着强烈的上学欲望,而真正背上书包走进课堂后,他们很快会对上学失去兴趣,个别人甚至开始厌学。习作教学的情况与此极其类似。走出困境的方法,在我看来,是从入学开始,就小心翼翼而又循序渐进地激发学生的习作动力,呵护学生的习作兴趣。  一、每日一句,“忽悠”着坚持  10月份刚过完,我就给这群刚满六岁的孩子每人一本封面上工工整整地写着“每日一句”的汉语拼音本
数学教师发掘数学中的美育因素,并适时向学生揭示数学之美,能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其审美能力,进而促使他们全面发展。  一、利用数学史欣赏美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  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介绍古今中外数学的辉煌成果。如,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创立的“黄金分割数0.618”是最和谐的比例关系,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这个数值的作用不仅体现在绘画、雕塑、音乐、建筑等艺术领域,而且在
教学是一门艺术,要提高效率,增强感染力,教学中节奏的控制与掌握就十分重要。一堂成功的课犹如奏乐,按照主旋律,通过教师的机智调控,使教学节奏动静相生,疏密有间,跌宕起伏,各个环节循序渐进,给人以艺术享受。那么,怎样使课堂教学富有节奏感呢?  一、动静相生  动和静是就课堂教学活动的外部表现而言的。“动”指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活跃状态,包括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参与的提问、讨论、练习等;“静”指的是教学过程中的
江汉区航空路小学作为武汉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小学语文教材促进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实践研究——以鄂教版和部编本为例》的课题实验校,承担子课题《小学语文教材促进小学生健康生活素养发展的实践研究》。  学校将“出彩教育”办学理念与培育学生健康生活素养进行有效融合,依托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的研究,让语文教学成为促进学生健康生活素养发展的阵地,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  实践之基:细化、分解素养要素
作为国际数学教育的核心和数学教育改革的一种新趋势,数学问题解决已成为当前数学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数学问题解决是一个持续的心理活动过程,通常包括感知、理解问题,确定求解方案,实施问题解答和总结评价四个基本步骤,它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本期,我们将和大家共同探讨数学问题解决的内涵与教学建议。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用数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