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大学生教育模式探索——“钱学森之问”的思考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yingchangmaos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使其成为新世纪实现“中国梦”的创新型人才,探究大学生教育模式的改进方向;从创新型人才的内涵、教学制度的改进、教学体系设计完善、良好的人文环境营造及优秀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阐释,以期为高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建议。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教育模式;创新能力;教学制度
  中图分类号:G64
  2005年我国最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在病榻上向温家宝总理进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新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个很大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培养大量的一线创新型人才,是当代中国高等教育最重要的历史使命。我国《高等教育法》第五条明确指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前,现今社会普遍反映大学毕业生知识应用能力不强,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较差,好高骛远等,说明了高等院校在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实践能力塑造方面确存在较大的问题。因此,高等学校应当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新模式,肩负起实现国家创新型人才战略的历史使命。
  1创新型人才的内涵
  创新型人才,是指那些依靠自己的创造素质做出创造性产物的人,通常表现出灵活、开放、好奇的个性,具有精力充沛、坚持不懈、注意力集中、想像力丰富以及富于冒险精神等特征。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中,首先应明确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质特征与标准,然而目前我国尚没有关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标准。对此,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在本科生培养目标的12项标准设计中包含的创新型人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等要求对我们有借鉴意义,这12项标准[1]包括:(1)具有清楚地思维、表达和写作的能力;(2)具有以批评的方式系统地推理的能力;(3)具有形成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5)具有敢于创新及独立工作的能力;(4)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6)具有与他人合作的能力;(7)具有判断什么意味着彻底理解某种东西的能力;(8)具有辩识重要的东西与琐碎的东西、持久的东西与短暂的东西的能力;(9)熟悉不同的思维方式;(10)具有某一领域知识的深度;(11)具有观察不同学科、文化、理念相关之处的能力;(12)具有一生求学不止的能力。因此,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人格、智能和身心三方面基本要素,具体至少包括有以下几方面特征:(1)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持续的求知欲望;(2)有很强的自我学习与探索的能力;(3)在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拥有广博而扎实的知识,有较高的专业水平;(4)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能够与他人合作或共处;(5)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能承担艰苦的工作。
  2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大学生教育模式构建
  钱老的话很有启示和引人深思,面对中国的未来,过去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必须构建新型的教育模式。教学改革实际上不单纯是教学问题的改革,而是教育模式的改革。高校应该在面向社会实际、强调学科交叉、重视能力培养、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团队精神、训练系统思考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做出更大努力[2]。
  2.1不断完善教学制度
  教学制度设计应当有利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创新性等);有利于保障教学质量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目前的教学制度,可以在五个方面可以有所改进。一是教学效果学生评价机制。学生评价教学效果可一定程度上掌握学生对课程的态度和教学的效果,但由于目前学生往往对严格要求的教师评分较低,对充当“老好人”的教师评价较高,而学生的评价往往是衡量教师工作的主要评判标准,因此如何设计合理的学生评价机制,既能充分反映学生的共性及个性需求,又客观评价教学效果,发挥教师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支撑作用,是需要改进的方面。二是跨区域学分制问题。可采取跨校区、跨区域的学分制认可机制,这不仅只是一种教学管理的制度的改进,还集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以充分的学习自由的理念。三是建立短学期。在寒暑假的前后一段时间,设立短学期,提供科学研究训练、素质拓展教育、专业深化教育、工程实践教育或职业培训教育等活动,为求学欲很强、有自己发展特殊要求的学生提高专业素质能力服务。四是建立本科生导师制,使其参与研究。为每个本科生配备专业能力强、科研课题较多的导师,使本科生尽早接触到科学研究当中,激发其探索知识的兴趣,培养其独立思考、独立开创工作的意识,培养其创新能力。五是开展高等教育的国际认证。由于国际认证当前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通过高等教育的国际认证,可极大的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与时俱进,调整教学方向和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大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创新意识。
  2.2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1)完善课程设置。应当根据学科发展的特点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调整专业课的设置,使大学生能学有所知,学有所用。在此应十分重视通识课程的作用,并且应十分重视创业课程的作用。
  (2)加强道德教育,强化人才培养国际化的特色。没有良好的道德观念,就不可能有创新。当今的创新要求我们把个性发展与团队精神相结合,所以,要搞好创新,首先就必须去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协调发展,发挥团队精神。其次,要教育学生先学会做人,后做事。要树立一种讲诚信,尊信誉,先做人,后做事的自我努力、团结合作的风格,这样才符合创新型人才的要求。
  (3)改进毕业设计,培养大学生科技素质和创新能力。毕业论文(设计)教学过程是完成培养计划、实现本科培养目标要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和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和开拓创新的精神的重要一环。大学生开展毕业论文(设计)时,应做到一个学生一个题目,完全由学生独立完成[3,4]。   (4)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计划。目前高校都设立了教育部、省市和校级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项目,其目的就是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因此,在本科生中成立由3~5人组成的科技创新研究小组,让富有研究经验的教师作为本科生的科研导师,指导学生从事科技创新研究,从而实现本科生学习与科技创新研究的全面接轨,强化其创新能力的培养[5]。
  (5)改进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培养。要鼓励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教材,保证让优质的教材进课堂。要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这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特别是美国的一些大学做法也值得借鉴,如特别重视小型讨论班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作用,这种人才培养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思维批判性、创造性习惯和精神的养成;十分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如通过试验和实践是MIT创造型人才培养的宝典[4]。
  2.3营造兼容并包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环境
  胡锦涛总书记在院士大会上强调:“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要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大学首先应该具有兼容并包,容忍并鼓励学生质疑和批判精神的人文环境的大学。正是有了不同学术思想的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的不断交锋,学术才获得发展的条件,学生才能从大学及教师中获得学术应有的精神。大学的包容性体现了“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的博大胸怀和学术自由的大学原则,而且也体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学生的有利学术发展、人才成长的人文环境。只有改革目前在创新人才特别是尖子人才培养、使用和评价上存在的一些制度和文化障碍,营造出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文化环境,我们才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1]。
  2.4建设富于创新型的教师队伍
  教育的成功取决于教师,然而教育的不成功也取决于教师。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既是决定一所大学核心竞争力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所在。对照我国大学,不仅确实存在有学者尖锐批评的“不少老师已经沦为教书匠,死气沉沉地照本宣科,只会给学生灌输教条思维和死的知识,教学不是智慧的启迪,而是程式化的知识灌输,机械地记住结论”的问题,更严重的是我们既缺乏一批把追求科学、追求创新视为自己学术生命的高水平的学术领袖型教师,而且缺乏那种把发现、培养、扶植优秀学生视为教师天职的教师文化。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大学,必然把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摆到学校发展战略最重要的位置,必须集中优势资源,创造各种条件促进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形成与发展[1,4]。
  3结语
  宽广坚实的基础知识、永续的探究能力和良好的人格素养,是创新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大学生教育的重要目标。然而,“教育具有培养创新精神和压制创新精神的双重力量”。因此,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使其成为新世纪实现“中国梦”的创新型人才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时代赋予高校的一项重要课题,“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高校需要认真地研究、探索、实践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眭依凡.大学: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兼谈美国著名大学的成功经验[J].中国高教研究,2006(12):3-9.
  [2] 马清珍,张宝魁.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8,27(2):83-85.
  [3] 殷开成,李同英.在毕业设计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2006(1):129-131.
  [4] 龚维,丁彤,何力,陈昌礼,何颖.培养理工类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2009,26(3):69-71.
  [5] 蒲俊文.关于加强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09(6):150.
其他文献
要重视基础研究,是很多科学家的共识.但何为基础研究,却可能没有共识.量子力学打破了经典物理的局限,开辟了物理的新领域,当然是基础研究的重大成果.但如果限制在原学科,特别
内容提要:文章根据煤矿安全培训的教学目的和特点,阐述了安全  培训应当把握的教学原则及贯彻这些教学原则过程中的注意要点,以  促进安全培训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安全培训;教学原则;直观性;启发性  中图分类号:G71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目的,为反映教学规律和特点而制定的指导  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煤矿安全培训的目的是增强职工安全意识,传  授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和安全操作技能,提高抗灾防灾能力,预
目的:观察乙状结肠痛刺激后,原癌基因c—fos在脑实质内远位触液神经元的表达,探讨远位触液神经元在内脏伤害性刺激调控中的可能作用。 方法:雌性成年SD大鼠(250~280g),侧脑室
摘要:本文主要谈一谈技工学校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相关措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技工学校;物理实验教学;教学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7  一、引言  众所周知,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教学,教师可以直观地向学生展示物理现象,揭示物理规律,帮助学生巩固已学到的物理理论知识。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亲手做实验,来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所以,物
摘要:中职学校开设的会计教育对于当代中国的拉动就业率具有一定的实效性,教育是根本,掌握一技之长,拥有立足社会的根本,能够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这也是中职教育的基本目的,但是在中职的会计教育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很多,往往背离了初衷,所以针对中职学校的会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分析能够有利于改进中职教育的会计的教育模式,为国家和社会提供更多的有效人才,更多操作性更强的实用型人才。  关键词: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所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高职院校中贫困生的数量日益增多,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今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问题。高职院校的贫困生与普通本科院校的贫困生相比,他们不仅要面对高职院校高额的学费,还要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这就导致他们在所有贫困生群体中处于弱势,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应值得我们关注。本文作者通过对当今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状况以及贫困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针
摘要:在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毕业生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下,如何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指导的实效性,事关中职学校毕业生能够实现顺利就业,事关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校良好声誉的树立,为此,切实加强中职学校学生就业指导,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提高中职学校学生就业指导的实效性就显得极其重要。本文对目前中职学校就业指导的具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分析,并针对存在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
摘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之路,对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水平,强化为经济社会服务的能力,切实发挥职业教育“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特殊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谈一谈校企合作模式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希望能对同行有所启发。  关键词:校企合作模式;高职院校;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  一、引言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大力发展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
摘要:随着我国的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美术设计专业的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为此,很多中职院校都开设了相关的美术设计专业。但是由于中职美术的教育方式问题、生源质量问题等种种问题的困扰,使得其美术教育迟迟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本文通过对中职教育的相关性质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比较系统有效的中职学生素描教学方法。  关键词:中职院校;美术设计专业;素描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美术设计专业在中
摘要:本文以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非艺术类非英语专业高职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了解本院高职学生的英语口语现状,在总结分析调查问卷和访谈结果的基础上,分别从教与学的角度对造成现状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并就如何培养高职学生准确流畅得体地进行有效英语口语交际提出相应的可行性建议与方案。  关键词:问卷调查;访谈;口语交际  中图分类号:G71  一、引言  随着中外交流的日益频繁及经济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