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教育与文化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gege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客觀地说,地理学科研究的范围包括人类生活的各种环境,也就是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地理学科研究的一部分内容与人类生活相关联,并且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而传统文化是由文明演化而汇聚成的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这进一步表明,地理学科和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关键词:传统文化 初中地理 地理教学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6.025
  随着社会的发展,优秀文化的传承不断被重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适当融入传统文化,让学生拓宽知识面的同时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产生文化认同感,从而使得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更上一层楼。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应该将与传统文化有关的知识融入初中地理课程中来,确保学生在学习地理这一门学科的同时,对其产生认同感并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一、联系生活,融入传统文化
  虽然科技在进一步发展,但是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很多教师的教学方法始终很保守,难以突破传统的屏障,一直采用以往的教学方式,未能做到与时俱进,创新教学。这一情况会导致学生在地理课堂上,往往会因为自身缺少了对知识的探求欲望以至于课堂学习效率低下,课堂氛围差,使得自身的学习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纵观地理这一门学科,教师不难得知,地理内容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联系日常生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保持良好状态,课下不忘多问问题。
  例如,教师在教学《探寻母亲河》时,在课程开始前,教师可以放一段关于长江的小视频,然后从生活饮水的角度切入,提出“没有河流,那么生命将不复存在,河流是大地的动脉;自古以来,河流哺育着人类,使得传统文化得以世代相传,河流又是人类文明的摇篮”这一观点。由此引导出作为中华儿女,应爱护我们的母亲河——长江,再由爱上升到守护,主题进一步由爱升华成爱国主义。
  二、联系诗词,宣传传统文化
  诗词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凝聚着前人的智慧,短短的几句诗词,便能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画面。它叙述手法多样,题材不一,又能够集中反映当时的时代背景,流行什么文化,并蕴含着诗人丰富的内心情感,同时还能够留有给读者想象的空间,令人回味无穷。由此可见,诗词所表达的内容广泛,其中的丰富内涵应被当代学生所吸收体会。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应多引用古诗词,将诗词与地理知识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希望在潜移默化的教学中,学生能够被诗人的优良品质所影响,从而培养出高尚的情怀。
  例如,教师在教学探寻长江源头时,可以引用李之仪的《卜算子》,在PPT上用这些诗句:“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学生便会产生疑问:长江的头在哪?尾又在哪呢?教师可以借用诗词,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在扩展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列举这些诗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学生可以领会到长江浪花翻涌的画面以及诗人们游长江因此而产生的豪迈情怀。采用这种方式教学,使得传统文化通过诗歌这一个载体,进入到地理课程学习中,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相结合,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促进学生通过诗词体会祖国的大好河山,在地理学习中收获良多。
  在地理课程中,应做到传统文化与地理学科的接轨,使学生能在课程中领悟到优秀的传统文化,将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但由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如何认识传统文化并将其融入地理教学中还是一个难题。教师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和教学素养,积极参与线上线下的培训,使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中得到发扬和传承。
  参考文献:
  [1] 刘晓萌《初中地理课堂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以“长江”一课为例》,《地理教学》2021年第1期。
  [2] 满建利、庄丙武《初中地理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例》,《地理教学》2020年第4期。
其他文献
摘 要:“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孝”文化是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 在几千年的历史传承中,“孝”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孝”文化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塑造、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传统和谐家庭关系的构建三个方面的影响展开论述,阐述了“孝”文化对中华民族传统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并进一步说明了其对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孝”文化
摘 要:在小学新课改的推进之下,对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而言,要进一步有效把握新课改的相关要求,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当前的教育教学现状,更有效地渗透和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以此体现出良好的融合效应,为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增强提供必要的条件。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等相关内容,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为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小学
摘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养是历史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之一,其对学生良好历史素养的养成起着关键性作用。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阶段教育需求,高中历史教师需要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以学生实际情况为主,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历史教学,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历史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养。  关键词:高中阶段 历史教学 传统文化 DOI:10.12278/j.is
摘 要:传承与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彰显传统文化之光,提高民族自信,是国家在新时代发展中所提出的重要工作。而历史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领域,教师需承担起传承优秀文化的职责与使命,深入发掘传统文化内涵,丰富课程文化底蕴,引领学生就具体的文化内涵展开深入探索,并树立起良好的民族精神。本文主要探寻传统文化在历史课上的渗透意义以及具体的渗透路径,从多举措发掘文化内涵,优化导入,以及传统文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教育行业要求初中地理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中华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历史传承下来的文化精髓和宝藏,不仅可以在初中地理实际教学过程中深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同时通过完善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实现从地理学习中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有效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本文基于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地理的关联,探究分析如何在初中地理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应
摘 要: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加以弘扬,是历史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历史教学与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而传统文化的德育渗透作用以及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何从教师与学生的不同维度,挖掘历史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需要面对的课题。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实现历史教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该积极创新和完善课堂教学。数学作为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还应该从学生的数学思维入手,帮助学生灵活的运用数学知识,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目前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渗透和应用,本文主要分析和探讨了怎样把数形结合思想渗透和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  关键词:数形结合
摘 要:以传统文化带动教学效果的提升,成为当前我国教育教学发展的核心内容,对于其他的教学科目而言,其难度并不大。但英语学科属于外来语言学科,和中国传统文化关联度不高,所以融合难度大。不过从文化本质上来说,无论汉语还是英语,文化都是其内核,学习英语,需要从文化入手,因此,学习英语课程,完全可以实现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交融,从而提升英语教学的效果。所以,需要文化的融入。尤其是傳统文化的融入,可以更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