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我接到一个语文成绩与同轨班级相差较大的班级,怎么办呢?继续听之任之,良心不忍。努力吧,却怎么也使不上劲:一上课,就瞪两眼等你讲。如果让其质疑或回答问题时,头立马低下一大片。眼看孩子就要上六年级啊!为此,我愁得茶饭不思,睡眠质量也随之下降。在使出浑身解数收效甚微的情况下,我又去找书、找老教师。最后找到原因:之所以课堂上死气沉沉,一方面缘于学生基础知识与能力太差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浓;另一方面也缘于教师站得太高了。学生上课像在听天书,听过就算了,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语文素养参差不齐,语文课每周就那几节……针对上述情况,我决定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下手,采取以下方法:
一、让学生快快乐乐地把书读起来
怎样让学生把书读起来呢?晨读课时,看到不认真读书的,就教训一顿。甚至有时故意漏下空闲,冷不丁去逮一下。但我伤心地发现:学生即使在你眼皮底下读起书来了,那也是老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白搭工夫。于是我又变换花招:每天晨读时,我提两个问题,要求学生使劲读书就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同时我每周开展一次讲故事大赛:不管你是听来的,还是看来的,讲得生动具体,积极向上就可以获奖。最高奖项奖励一本故事书。这样,学生晨读有压力了,读书不是为了做样给我看了。为了获奖,学生桌上儿童读物也渐渐多起来了,有了《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木偶奇遇记》、《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等等,课间偶尔也能看到学生读书了,作业中的别字、错字也逐渐减少了。
可这些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都是最基本的能力与习惯了。怎样切实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呢?在学习完《晏子使楚》一文后,让学生思考身材矮小的晏子凭什么让楚王不得不尊重了。学生一致认为那是因为晏子拥有过人的智慧。老师趁此发问:你想让老师惊讶地说:“某某同学,你才思敏捷惊人啊!”或某国总统对你另眼相看吗?学生情趣高涨啊,纷纷表示想拥有超群的,口才、非凡的智慧。告诉学生方法很多。例如可以好好学习语文课本,但时间长,效果不是十分明显;也可以好好学习语文课本的同时,多向身边口才杰出者学习,效果同上;如果在上两个方法的基础上,再阅读大量智慧书籍,效果就会好多了。又趁热打铁向学生推荐一些读物,如儿童版的《晏子春秋》、《吕氏春秋》、《战国策》、《三国演义》等。果真,有不少学生或借或买推荐的书读了起来。教师见之,就或与之交流或夸赞读书者两三句。渐渐读书的氛围又浓了点,读物种类又多了些,学生的作文也长了起来。
二、让学生津津有味地品词析句
学生读书了,就会有收获。有了收获,就想显摆,这是人之常情啊!教师就要给机会,搭舞台。原来的讲讲故事、评评就算了,显然太草率了。那就改吧!我们也来个“某某讲坛”。感觉自己某一方面准备较为充足或几个“专家”对某一话题见解深刻,就可以站到讲坛上亮亮才干,展示风采。听众根据效果打分,也评出身边具有影响力的“大师”。一
谈热门话题,说感兴趣的内容,学生有话说,兴趣高涨。但到学习课文时,学生的表现还不是令人十分满意的了:时而一脸茫然状,时而苦思冥想状,时而无奈的样子……每当精神抖擞的我一见这情景,精气神也立马随之泄了一半,课也就在磕磕碰碰中草率结束了。课后又悔恨自己性子太急了。仔细思量:有些教材内容确实与学生的生活相距很远。如《金色鱼钩》吃草根的老班长,《冬阳?童年?骆驼队》中淡淡感伤的“我”等。再说每个孩子都是—个独特的个体,感受的深浅都是存在差异的。因此教师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更不能要求学生堂堂都有精彩的表现。
那么怎样让学生津津有眯地品词析句呢?针对上述情况,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课前引领学生多方位走进教材内容。教材内容来自生活,然而不是生活的简单放映,总有所升华。因此,课前我鼓励学生自主搜集、交流图片、文字等无声资料,同时引导学生走进影视、人物,为学文打下基础。例如学习《再见了,亲人》一文前,我带领学生采访了当地老人,了解当时我们国内人们生活的艰辛。又推荐学生观看抗美援朝战争影片《英雄儿女》、《长空比翼》、《奇袭》、《铁道卫士》、《碧海红波》、《烽火列车》、《打击侵略者》等,了解我们解放军在前方与敌人的斗智斗勇的风采。
2、课中引导学生轻松学文。
课上我首先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目光中始终充满期待与鼓励,不为个别学生回答不出来或表现不理想而拉下脸来。让学生敢于表达。
同时我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例如《晏子使楚》、《再见了,亲人》、《将相和》、《彩色的非洲》等课文,先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段落尝试理解,再在小组内探讨、交流,最后在集体中交流、总结、升华。
关键语句或重点内容,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手段进行突破。例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中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与《童年的发现》中“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的理解,都是在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了自己的理解后,又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想到生活中的实际事例,联系生活实例再谈谈见解。
3、教给学生品词析句的方法,并在平时学习中不断训练,加以巩固。告诉学生理解字词的方法有: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找同义词、反义词等。赏析句子的方法有:理解关键字词、联系上下文、联系课文中心思想、联系生活中实例等。这样,学生遇到需要理解的字词句,就可以先用几个方法在心中尝试理解,再选择比较合理的理解方法作答。
三、让学生学会有板有眼地答题
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尽管强调对于学生的评价要多样化,倡导考试成绩不是唯一标准。但在学生及家长心目中考试成绩还是衡量知识与能力主要的标准。然而作为语文试卷上失分最多的往往是阅读题。失分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1学生害怕做阅读题,有畏难情绪。2不知如何答题。3草率答题。为了让学生有板有眼答题,我采取了如下方法:
1、平常教学中渗透阅读题的训练,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例如学习层次清晰的段落后,让学生回忆刚才我们学习本段中哪些内容?告诉学生:如果出卷者用这样的段落来考查我们的能力就会从以上几点出题的。从而让学生意识到阅读题是平时训练内容的另一张面孔,并不可拍,也不会太难,有法可循的。有时还会出示课文中重点段落,先让学生猜猜:出卷者看到本段内容会出什么题?让学生尝试从段落结构、表达方法、修辞手法的好处等尝试出题,然后再要求学生联系平常学习方法,尝试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2、注意培养学生认真答题习惯,树立寸土必争意识。在学生的语文试卷上常常看到学生草率答题的痕迹。有的是怕时间不够,见题就答,不去读短文;有的是不认真审题,明明是两个问题,就回答一个问题就算了;还有的是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就置之不理。在平时训练时,要求学生至少读文三遍:一遍通读全文,了解大意;二遍通读全文,了解中心;三遍带着问题阅读相关段落,看能否在文中找到答案。鼓励学生对于把握不大的试题,也要按自己的思路写下答案。
3、教给学生答题技巧。例如读文也不能解决的问题,要联系平时与此相似问题的解决方法,或者联系生活中的实例来尝试解答。对于常见试题,给出答题模式。如评价、赏析语句是最难的。那么告诉学生应从两个方面人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等。而谈感受要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最好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而对于选择合适的词语这样的题目,要求学生根据语感作答的同时,配合运用排除法。
爱上语文,喜欢读书了;能津津有味地品词析句;又掌握了答题技巧,学生语文成绩自然提高了好多。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这有待于我们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
作者单位:宿迁市湖滨新城余娟实验小学江苏223800
一、让学生快快乐乐地把书读起来
怎样让学生把书读起来呢?晨读课时,看到不认真读书的,就教训一顿。甚至有时故意漏下空闲,冷不丁去逮一下。但我伤心地发现:学生即使在你眼皮底下读起书来了,那也是老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白搭工夫。于是我又变换花招:每天晨读时,我提两个问题,要求学生使劲读书就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同时我每周开展一次讲故事大赛:不管你是听来的,还是看来的,讲得生动具体,积极向上就可以获奖。最高奖项奖励一本故事书。这样,学生晨读有压力了,读书不是为了做样给我看了。为了获奖,学生桌上儿童读物也渐渐多起来了,有了《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木偶奇遇记》、《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等等,课间偶尔也能看到学生读书了,作业中的别字、错字也逐渐减少了。
可这些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都是最基本的能力与习惯了。怎样切实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呢?在学习完《晏子使楚》一文后,让学生思考身材矮小的晏子凭什么让楚王不得不尊重了。学生一致认为那是因为晏子拥有过人的智慧。老师趁此发问:你想让老师惊讶地说:“某某同学,你才思敏捷惊人啊!”或某国总统对你另眼相看吗?学生情趣高涨啊,纷纷表示想拥有超群的,口才、非凡的智慧。告诉学生方法很多。例如可以好好学习语文课本,但时间长,效果不是十分明显;也可以好好学习语文课本的同时,多向身边口才杰出者学习,效果同上;如果在上两个方法的基础上,再阅读大量智慧书籍,效果就会好多了。又趁热打铁向学生推荐一些读物,如儿童版的《晏子春秋》、《吕氏春秋》、《战国策》、《三国演义》等。果真,有不少学生或借或买推荐的书读了起来。教师见之,就或与之交流或夸赞读书者两三句。渐渐读书的氛围又浓了点,读物种类又多了些,学生的作文也长了起来。
二、让学生津津有味地品词析句
学生读书了,就会有收获。有了收获,就想显摆,这是人之常情啊!教师就要给机会,搭舞台。原来的讲讲故事、评评就算了,显然太草率了。那就改吧!我们也来个“某某讲坛”。感觉自己某一方面准备较为充足或几个“专家”对某一话题见解深刻,就可以站到讲坛上亮亮才干,展示风采。听众根据效果打分,也评出身边具有影响力的“大师”。一
谈热门话题,说感兴趣的内容,学生有话说,兴趣高涨。但到学习课文时,学生的表现还不是令人十分满意的了:时而一脸茫然状,时而苦思冥想状,时而无奈的样子……每当精神抖擞的我一见这情景,精气神也立马随之泄了一半,课也就在磕磕碰碰中草率结束了。课后又悔恨自己性子太急了。仔细思量:有些教材内容确实与学生的生活相距很远。如《金色鱼钩》吃草根的老班长,《冬阳?童年?骆驼队》中淡淡感伤的“我”等。再说每个孩子都是—个独特的个体,感受的深浅都是存在差异的。因此教师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更不能要求学生堂堂都有精彩的表现。
那么怎样让学生津津有眯地品词析句呢?针对上述情况,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课前引领学生多方位走进教材内容。教材内容来自生活,然而不是生活的简单放映,总有所升华。因此,课前我鼓励学生自主搜集、交流图片、文字等无声资料,同时引导学生走进影视、人物,为学文打下基础。例如学习《再见了,亲人》一文前,我带领学生采访了当地老人,了解当时我们国内人们生活的艰辛。又推荐学生观看抗美援朝战争影片《英雄儿女》、《长空比翼》、《奇袭》、《铁道卫士》、《碧海红波》、《烽火列车》、《打击侵略者》等,了解我们解放军在前方与敌人的斗智斗勇的风采。
2、课中引导学生轻松学文。
课上我首先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目光中始终充满期待与鼓励,不为个别学生回答不出来或表现不理想而拉下脸来。让学生敢于表达。
同时我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例如《晏子使楚》、《再见了,亲人》、《将相和》、《彩色的非洲》等课文,先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段落尝试理解,再在小组内探讨、交流,最后在集体中交流、总结、升华。
关键语句或重点内容,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手段进行突破。例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中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与《童年的发现》中“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的理解,都是在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了自己的理解后,又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想到生活中的实际事例,联系生活实例再谈谈见解。
3、教给学生品词析句的方法,并在平时学习中不断训练,加以巩固。告诉学生理解字词的方法有: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找同义词、反义词等。赏析句子的方法有:理解关键字词、联系上下文、联系课文中心思想、联系生活中实例等。这样,学生遇到需要理解的字词句,就可以先用几个方法在心中尝试理解,再选择比较合理的理解方法作答。
三、让学生学会有板有眼地答题
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尽管强调对于学生的评价要多样化,倡导考试成绩不是唯一标准。但在学生及家长心目中考试成绩还是衡量知识与能力主要的标准。然而作为语文试卷上失分最多的往往是阅读题。失分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1学生害怕做阅读题,有畏难情绪。2不知如何答题。3草率答题。为了让学生有板有眼答题,我采取了如下方法:
1、平常教学中渗透阅读题的训练,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例如学习层次清晰的段落后,让学生回忆刚才我们学习本段中哪些内容?告诉学生:如果出卷者用这样的段落来考查我们的能力就会从以上几点出题的。从而让学生意识到阅读题是平时训练内容的另一张面孔,并不可拍,也不会太难,有法可循的。有时还会出示课文中重点段落,先让学生猜猜:出卷者看到本段内容会出什么题?让学生尝试从段落结构、表达方法、修辞手法的好处等尝试出题,然后再要求学生联系平常学习方法,尝试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2、注意培养学生认真答题习惯,树立寸土必争意识。在学生的语文试卷上常常看到学生草率答题的痕迹。有的是怕时间不够,见题就答,不去读短文;有的是不认真审题,明明是两个问题,就回答一个问题就算了;还有的是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就置之不理。在平时训练时,要求学生至少读文三遍:一遍通读全文,了解大意;二遍通读全文,了解中心;三遍带着问题阅读相关段落,看能否在文中找到答案。鼓励学生对于把握不大的试题,也要按自己的思路写下答案。
3、教给学生答题技巧。例如读文也不能解决的问题,要联系平时与此相似问题的解决方法,或者联系生活中的实例来尝试解答。对于常见试题,给出答题模式。如评价、赏析语句是最难的。那么告诉学生应从两个方面人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等。而谈感受要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最好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而对于选择合适的词语这样的题目,要求学生根据语感作答的同时,配合运用排除法。
爱上语文,喜欢读书了;能津津有味地品词析句;又掌握了答题技巧,学生语文成绩自然提高了好多。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这有待于我们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
作者单位:宿迁市湖滨新城余娟实验小学江苏22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