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建设方法创新探讨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656lk55lk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本文结合“隧道工程”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建设,从课程意识、课程特色、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及学校保障体系建立等方面探讨精品课程创新建设的有效方法与体会。
  关键词:精品课程;隧道工程;课程意识;课程特色
  “隧道工程”是石家庄铁道大学土木工程、交通工程学科的主要技术基础课,本、专科学生每年听课人数达1000多人。本课程自建校之初开课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伴随新中国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大量兴建、国内外隧道工程技术的不断提高,本课程也不断更新发展,为培养一批能适应现场需要、能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隧道工程师、技术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2004年“隧道工程”课程被评为教育部本科国家级精品课程。近年来,随着各方面条件的日益成熟,该课程在课程意识、课程特色、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及学校保障体系建立等方面又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一、教师课程意识的确立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2004年“本科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中,将课程建设分为“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条件、教学效果”等五个主要部分。从这五个部分来看,教学队伍是课程建设的主体,而教师的课程意识是建设好精品课程的“灵魂”。课程意识直接对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产生影响,也决定课程教学的价值取向。在本科精品课程建设中,教师首先要设计好“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针对这四个方面的问题,教师要回答好如下四问:①为什么要“教”?——课程目标;②“教”什么?——课程内容;③怎么“教”?——方法手段;④“教”的结果怎样?——课程评价。
  二、课程教学特色的形成
  课程特色的形成是专业建设历史的沉淀,是一种长期积累,课程有明显的特色才具有示范、辐射作用。“隧道工程”教学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3 1 1”教学组织形式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石家庄铁道大学于1995年首先在隧道工程专业实行独特的“3 1 1”的教学模式,1999年后,在土木工程专业全面展开。学生首先在校学习3年,对隧道工程的概况有一个初步了解,第4年去各用人单位实习1年,第5年再回到学校根据实习期间在现场带回的技术难题继续学习隧道工程课程,使学生从过去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常变常新。本课程紧密结合工程实践,任课教师、学生利用科研、实习的机会深入隧道工程现场,将各类隧道工程设计与施工的最新研究成果补充到教学中,不断更新各类隧道设计及施工的新技术、新方法等内容。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并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基本理论与工程实例、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能够解决各类隧道设计、施工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3)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促进了教、学相长。面向信息时代,采取传统教学、多媒体及录像等相结合的方法。文字教材、辅助教材及实验教材等配套齐全,已构成系列教材;文字教材、自行研制的电子教材、网络课程及电子教学资料等已构成立体式教材和实现网络式教学。这些教材及教案,内容先进化、科学化,体系完整及新颖,体现了系统的教学理念,并显现出数字式教学特点。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1.教学方法
  (1)理论教学模块化。依据知识单元,整合教学内容,将“隧道工程”教学内容分为13个模块,分别为绪论、隧道工程地质环境及围岩分级、隧道线路及断面设计、隧道结构构造、隧道支护结构设计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隧道施工方法、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不良地质隧道施工、隧道掘进机施工、施工辅助作业及施工组织、隧道运营及养护、铁路隧道防灾救援和施工方法理解互动与案例。真正实现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并重,并更加强调地下工程的实践性。
  (2)实践内容案例化。课程重难点内容中的专题案例教学,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对隧道工程施工方法与环境条件关系的思考,善于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培养学生对地下工程“施工艺术”的把握和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新技术介绍适时化。利用课堂互动案例平台,适时介绍隧道工程建设中涌现的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方法,使教学内容始终与隧道建设技术同步,学生能够及时了解隧道技术成果的发展方向。
  2.教学手段
  (1)传统教学手段。要求学生重点、熟练掌握的且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可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即老师采用黑板一边推演,一边提问的办法。例如在讲围岩应力状态时,采用黑板板书的教学手段效果比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效果好,教师可根据学生已具有的力学基础知识,以提问的方式在黑板上逐步推导出围岩的各次应力状态,这样学生不仅能体会到以前所学的知识在该课程中的应用,而且对所学公式记忆深刻,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多媒体教学手段。“隧道工程”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由于学生的工程实践知识薄弱,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非常重要。为此,从20世纪末,课题负责人就组织课题组成员研发“隧道工程”多媒体课件。课件采用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方式,合理利用文本、图形及动画等媒体,使所授内容生动及形象。同时注意课件的科学性、交互性及通用性,教师在讲课中可根据学生需要随时选择、切换及重现教学内容。
  (3)网络教学手段。充分利用互联网,使学生能通过校园网自学。建立了网上教育平台,将“隧道工程”全部课程上网,特别是将反映施工过程的录像、动画、照片及相关文字编入电子课件,使学生能随时调用,自由掌握学习时间,以弥补课内学时不足。
  四、学校保障体系的建立
  精品课程建设是学校课程建设的深入发展,课程的精品化是学校教学质量的保证。在精品课程的建设中,学校有必要确立“精品保护”和“精品优化”意识,建立科研与教学互通的管理渠道,把课程建设与科学研究结合起来,使课程建设管理落实,并在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在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形成上给予引导鼓励,以确保课程建设的质量,体现课程特色。
  精品课程建设思想理念更新是基础,教学内容改革是核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教学手段及方法改革是重点,建立适合的运行机制是根本保证。精品课程精髓在创新、重点在特色。但如何发挥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示范及指导作用,提升精品课程建设水准,建设更多的精品课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仍需要进一步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 黄宝玉,项国雄.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分析及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7(9):72—76.
  [2]龚志武. 关于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现状的若干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8(1):53—56.
  (作者单位:石家庄铁道大学)
其他文献
摘 要:从心理方面看,由于各种原因,少年儿童从小就形成了特别强烈的自尊心,对自尊心受到挫折十分敏感、强烈,只要受到刺激,心理防御机制马上发挥作用。本文主要以冲动型学生的日常表现,从家庭与社会方面来分析造成部分学生容易冲动的原因,并找出引导这部分学生的方法。  关键词:易冲动;学生;引导    一天,我正在班上早读,突然课代表急匆匆地来到教室,对我说:“王老师,刘老师请你到班上去一趟。”我回到了班上
在初中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对教育方式、方法进行优化。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更加渴望平等自由,渴望得到尊重,渴望在学习中、生活中充分展示自我。针对这样的教育群体,教师更要注重结合学生的思想与心理特点,巧妙地设计教育引导方法,让学生乐于和教师交流并受到教育。  笔者在工作中尝试开展了“情感模式”教育方法,以情感为抓手,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关爱和帮助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和他
摘要:语文课堂应以语言为核心,聚焦文本语言因素,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抓住语言特点,品析文本内涵;更要加强语言运用,提升学生语言品质,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言;语言因素;教学目标;文本内涵;语言运用  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其他学科主要侧重于“表现什么”,关注点在于“说了什么”;语文学科则不仅关注“表现了什么”,更看重“怎么表现”,关注点在于“怎么说的”,主要探究言语内容、言语作品的组合、构建
小时候听过《关公战秦琼》相声段子,总以为不切实际,后来看了《关公战秦琼》的地方戏,一下子就被其中的想象力折服了。最近,我们班很多同学玩起了“穿越历史”的游戏,有的还写起了《古今大战秦俑情》之类的小说。打造历史快乐课堂,学生、教师与文本,相看皆不厌,都爱学历史。“穿越历史,玩转快乐”主要得益于初中历史快乐课堂营造,一个真正有才能的人会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感到高度的快乐,把历史当乐子学习,更能说明智慧的
编者按:时下,人们评论中国的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评价教育那就是:孩子苦,家长急,教师累,校长忙;评论老师那就是: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形容孩子是:一到五忙上学,六到七忙培优,每周七天无闲时。简而概之:中国教育很忙,中国教师很忙,中国孩子很忙,中国家长很忙。忙,意味着负担很重。中国教育为什么就负担这么重呢。大家都知道:负担过重,会让教育偏离正常的轨道;负担过重,孩子就会变成非正常就学的孩子。其实
兴趣是观察的动力,会使儿童积极主动地去观察。罗丹早就说过:“对于我们来说,自然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为美术教师,在辅导教学中发现平时儿童碰到的不是怎样画,而是怎样看怎样思考的问题。因此我鼓励学生用美术日记的方式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觉得最新鲜、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事表现出来。这不但是儿童创作搜集材料的一条途径,也对培养儿童的想象力、记忆力和表现力有很大的帮助。那么怎样才能使学
摘 要:在课堂中,无论是语文教师还是学生,都应如李镇西所说“读出你自己”,认识到“我”很重要,师生共同创造出文本的意义。语文教师应有“我即语文”的情怀,从教材处理、课堂对话等方面读出自己的语文味;学生应读出自己,享受文字与生命的欢悦。如此,方可守住语文味。  关键词:读出自己;教师;学生;语文味  伽达默尔认为:“文本的意义超越它的作者,这样不只是暂时的,而是永远如此的。因此,理解就不只是一种复制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利用和开发等方面都应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需求。由于学生在年龄、性格、认知方式、生活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他们具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让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呈现出最为个性化的色彩,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口语交际中就强调: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第二阶段强调:能就不理解的问题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第三阶段强调: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婉转提问,让学生愿意发言;及时调控,让学生会发言;灵活教法,让学生乐于发言;精心设问,让学生有效发言等策略能有效提升学生发言能力。  实际教学评价中,老师们常把“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云:“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也。”说的是要使自己意念诚实,就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就如同厌恶污秽的气味那样厌恶邪恶,就如同喜欢美丽的女子那样喜爱善良。只有这样,才能说自己意念诚实。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说的是心思没有端正,看了却好像没有看见,听了好像没有听见,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