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强和完善生物学实验教学”是课标的重要要求。这是因为生物科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自然科学门类,实验对生物科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生物科学探知世界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然而,在实验的推行中、在实验课的开设上,即使在城市的许多学校,依然有不小的难度。要克服这个矛盾,需要师生共同努力,所谓,“非凡不可言传,唯有亲历,方能领悟。”
关键词:生物学 实验教学 实验报告
一、校舍投入不足,班级众多,实验课周期长
我们学校算是济南市的名校,每个年级都有14个平行教学班,而受环境制约,初一初二级部仅开设两个实验室,不能完全适应生物教学的需要,一节生物实验课,有的要拖拉一个星期。这一点上,甚至不如一些薄弱学校,我支教的党家中学是一所城乡结合部中学,每一级有10个教学班,同样是两个实验室,就比较好安排。而我校,往往没有三四天不能上完一轮实验课,可生物课每周三课时,这种安排必然会打乱教学进度,很多老师只好调整上课顺序,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实验的神秘感和探究效度——使探究实验变成了验证实验,效果自然有所下降。结果是学生在期盼中望穿秋水,教师在等待中身心疲惫。等到最后走进实验室,已经是没有了学习热情。对待这一问题,特别需要教师表现沉稳和严肃,不在孩子面前表露出自己急躁情绪,要让他们知道,学校已经做了最大努力。
二、实际解决措施
提前几周谋划,通过集体备课做好准备,明确每个实验是否能做、能做的何时安排,如何安排,课前做还是课后做或是上课做,器材如何准备,过程和结果如何呈现等等;不能做的是否可以用别的实验替代等,做到未雨绸缪。排不开的必做实验,则将实验延伸到课堂之外,上课时仅展示和分析结果。比如,我去年新接初二班之后,开学伊始就提前布置了家庭作业:培养萌发的种子。并做好观察记录,因为距上课还有很长时间,特嘱要注意观察记录,并及时拍照,最终以ppt或word文本方式呈现,以利于上课时个人讲解使用。一方面是为即将到来的种子结构和昆虫发育做准备,另一方面也想借此探知新接班的实验能力和水平。因为没有学这部分知识,我连预习也不做提醒,因此,也没有详细安排如何观察,如何记录,目的只是想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留下经过思考琢磨的直观经验,在将来的课堂上就会有醍醐灌顶的感觉,有利于对新接触概念的理解。
正因为没有知识储备,有一部分同学做得比较简单,如下:
但可喜的是大部分同学都在积极参与,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优点和可取之处,比如上面所说的那位,就对种子的“芽”长度进行了量化,这点教师需要表扬和强化。
列举几名做得较好的同学的实验报告:可以看到,孩子们可能记录不够准确,其中第二位同学还有作假——第三次观察中遮挡照片日期,但这正好为教师上课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教育提供了素材(笔者已经把遮挡做得半透明,来加强教学效果)但孩子们的兴奋溢于言表,第二位同学甚至在第四次观察时呼唤:“同志们快看,6个绿豆很快就露头了,红豆破裂当中……”作为老师,我真的被孩子们的天真和热情打动了,而且,两位同学还都非常细心地对实验对象做了特写拍摄,由于我没有特意规定观察什么,孩子们的观察范围,远超出了“观察种子萌发”的范围,有的同学分析的结论是:“通过此次实验,我发现了种子的萌芽需要充足的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仔细地观察,我还看到发芽后的植物上有一些细细的、白白的根毛,其实他们能提高吸水率。”
他们虽然没进实验室,但获得了同样的、甚至更多的生物学知识。这在我们学习种子的结构、萌发条件及过程、种子的发育,甚至根的结构都提供了直观的第一手资料,有效地克服了上实验课场地的限制,学生动起来了,教师教学也轻松了。
有些实验,在我们初中阶段没条件做,但是对于学生理解有关核心概念又很有帮助,则利用动画或视频进行演示
当然为了提高探究性和实用性,许多动画都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改进。比如,为了说明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这一重要概念,我制作了多利羊动画:
为了进一步深化这一概念,我将伞藻实验加以创新,在“伞藻的嫁接实验.swf”的基础上创制了“伞藻的核移植实验.swf”和“去核与不去核对比实验.swf”。这样就凸显了重要概念的构建过程,全方位确定了细胞核的遗传控制作用。具体如下:
关键词:生物学 实验教学 实验报告
一、校舍投入不足,班级众多,实验课周期长
我们学校算是济南市的名校,每个年级都有14个平行教学班,而受环境制约,初一初二级部仅开设两个实验室,不能完全适应生物教学的需要,一节生物实验课,有的要拖拉一个星期。这一点上,甚至不如一些薄弱学校,我支教的党家中学是一所城乡结合部中学,每一级有10个教学班,同样是两个实验室,就比较好安排。而我校,往往没有三四天不能上完一轮实验课,可生物课每周三课时,这种安排必然会打乱教学进度,很多老师只好调整上课顺序,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实验的神秘感和探究效度——使探究实验变成了验证实验,效果自然有所下降。结果是学生在期盼中望穿秋水,教师在等待中身心疲惫。等到最后走进实验室,已经是没有了学习热情。对待这一问题,特别需要教师表现沉稳和严肃,不在孩子面前表露出自己急躁情绪,要让他们知道,学校已经做了最大努力。
二、实际解决措施
提前几周谋划,通过集体备课做好准备,明确每个实验是否能做、能做的何时安排,如何安排,课前做还是课后做或是上课做,器材如何准备,过程和结果如何呈现等等;不能做的是否可以用别的实验替代等,做到未雨绸缪。排不开的必做实验,则将实验延伸到课堂之外,上课时仅展示和分析结果。比如,我去年新接初二班之后,开学伊始就提前布置了家庭作业:培养萌发的种子。并做好观察记录,因为距上课还有很长时间,特嘱要注意观察记录,并及时拍照,最终以ppt或word文本方式呈现,以利于上课时个人讲解使用。一方面是为即将到来的种子结构和昆虫发育做准备,另一方面也想借此探知新接班的实验能力和水平。因为没有学这部分知识,我连预习也不做提醒,因此,也没有详细安排如何观察,如何记录,目的只是想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留下经过思考琢磨的直观经验,在将来的课堂上就会有醍醐灌顶的感觉,有利于对新接触概念的理解。
正因为没有知识储备,有一部分同学做得比较简单,如下:
但可喜的是大部分同学都在积极参与,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优点和可取之处,比如上面所说的那位,就对种子的“芽”长度进行了量化,这点教师需要表扬和强化。
列举几名做得较好的同学的实验报告:可以看到,孩子们可能记录不够准确,其中第二位同学还有作假——第三次观察中遮挡照片日期,但这正好为教师上课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教育提供了素材(笔者已经把遮挡做得半透明,来加强教学效果)但孩子们的兴奋溢于言表,第二位同学甚至在第四次观察时呼唤:“同志们快看,6个绿豆很快就露头了,红豆破裂当中……”作为老师,我真的被孩子们的天真和热情打动了,而且,两位同学还都非常细心地对实验对象做了特写拍摄,由于我没有特意规定观察什么,孩子们的观察范围,远超出了“观察种子萌发”的范围,有的同学分析的结论是:“通过此次实验,我发现了种子的萌芽需要充足的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仔细地观察,我还看到发芽后的植物上有一些细细的、白白的根毛,其实他们能提高吸水率。”
他们虽然没进实验室,但获得了同样的、甚至更多的生物学知识。这在我们学习种子的结构、萌发条件及过程、种子的发育,甚至根的结构都提供了直观的第一手资料,有效地克服了上实验课场地的限制,学生动起来了,教师教学也轻松了。
有些实验,在我们初中阶段没条件做,但是对于学生理解有关核心概念又很有帮助,则利用动画或视频进行演示
当然为了提高探究性和实用性,许多动画都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改进。比如,为了说明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这一重要概念,我制作了多利羊动画:
为了进一步深化这一概念,我将伞藻实验加以创新,在“伞藻的嫁接实验.swf”的基础上创制了“伞藻的核移植实验.swf”和“去核与不去核对比实验.swf”。这样就凸显了重要概念的构建过程,全方位确定了细胞核的遗传控制作用。具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