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图像与美,在历史的进程中相互作用、相互推动。离开可视图像或许我们便失去了与美的相识,却少美的观念或许我们也削弱了对图像的认识。所以,图像与美是一对亲密的伙伴,也是人类创造性能力的重要体现
[关键词] 图像观念‘美的培养;功能;修养
图像与美术往往被我们等同于一回事,事实上,它们所具有的差异不仅是语义上的,还附带逻辑性的不同。当我们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一幅色彩艳丽的图画、一个外形可爱的形象都回为我们当作美的事物而接受;当我们作为一名建筑工人时,画面中所展现的建筑形式才会具有美感;而当我们是一名政治家,似乎画面的气势会是心里向往的美。但是,只有当我们是一个美术从业者的时候,美的观念、美的形式、美如何表达等等这样的问题才会有一个全面的把握。事实上,这里存在一个悖论,关于美,只有专业的工作者才可以从整体的角度把握,但是作为图像,这种美的阐释,却仅仅是整体的一部分,因为它还需要照顾每个不同个体的需求,因此,对于美的培养是存在于两个层面的问题。对于大众而言,我们不希望说美可以“成教化、助人伦”,也不想把图像毫无吝啬的至于社会范畴内,因为它们具有本质的不同。从这个悖论中可以推倒出图像与美的关系?。下面我们从这个关系为切人点,来探讨图像与美的关系如何来影响对“美”这个抽象的观念的培养。
图像见证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变迁。20世纪最伟大理论家哈森克尔的(历史及其图像)以及彼得伯克的<图像证史)都完整说明了图像在历史中极其重要的作用,也由此把视觉艺术提升到一个新高度。这确实是图像所具备的一个最重要的功能,而另外一个重要要的功能就是关于美的,也是关于人类心里构建的功能。在美术史中这两点功能不是我们惯常认为的那样相互融合在一起,而是推出式——由历史的证明到心里的构建。
当然,图像与美还会呈现出另外一种关系,美在图像中只是一个分支,拥有自身专业性的内涵。在这里图像是复杂的涉及到了诸多领域,而美是单纯的,只是从图相中获取的一方面知识而已,美的观念附属于图像之中,这一点也表明了美术与图像本质的不同,那么,美的产生或美感的获得存在于两种形式中。其一,是通过图像参与历史的构建使人们获得逝去年代的美的观念,例如在一美术作品中所表现的人物的穿着、姿态等等,在这里我们获得的美是广义的;其二,是图像的构成方式影响我们的审美理念,换言之,就是图像的形式要素的影响,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专业领域的概念。
现在,我们获得了“图像证史”、“构建心理”,广义和狭义的美,前两个是图像的功能,后面则是美的观念,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美的产生的过程,由图像的功能出发,在大众心理中现产生广义的美,这是接受过程。在产生狭义的的美,这是创造过程,是从业者所独享的部分,另一方面,图像的功能往往为当时所用,而图像的美学意义往往为后世所用。
美的培养就是在这种过程中进行的,下面从具体美术作品中来分析这一过程。浪漫主义大师德拉科罗瓦?的名作《自由领导人民》又名《1830年7月26日》,背景是国王查理十世撤销议会,巴黎市民纷纷走向街头参加起义的事件。在法国人民的心里,这幅画是最能体现“革命”这一概念的画作,它代表了对自由、民主、正义的向往。在当时的许多游行、演讲中,这幅画作中的自由女神往往会出现在宣传海报上,成为革命党的标志。而现在,无论是邮票、钱币还是在法国人引以为豪的葡萄酒上,都会出现自由女神的形象,从图像的功能上,这幅作品,反映了这段时期的历史事实,为构建人民革命的心里提供了支持。随着事件的流淌与社会环境的转变,画作中的主要人物逐渐淡化了自身的功能意义,而成为了一种符号,不仅代表了法国,而且代表了法国人崇尚自由的理念,这种理念便是广义的美的产生。狭义上,浪漫主义的隐喻、色彩的激烈与事件的瞬间阐述直接影响了后世的发展,以致当代的法国艺术也烙上了“浪漫”的落印,
事实上,艺术的美来源于具体的形象和具像的实物,进而发展为具体的观念最终简化为图示、符号。对于培养美、教授美,也是同样的过程。首先最重要的问题是对图像的积累,正如范景中先生所言,中国美术的研究者所缺少的是少年阶段与艺术品,于图像的接触,这种积淀对于思维成熟的人而言是无法弥补的。另一方面对图像的解读是修养之上进行的,这就好比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的区别,对于古典音乐而言并不是或者说很难得到宣泄与放松,因为对它的欣赏必须建立在一定的修养与学识之上。尤其对于中国的艺术而言,其中包含了许多不可明日之事,如果想理解它的表达与意义,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学、历史修养。当然除了上述内容之外,另一重要观念我们一定要清楚,美的感受来自于图像之中,但是美的培养来自于对图像的解读,这完全是两个不同主体的过程。
图像与美,在历时进程中相互作用、相互推动,离开可视图像或许我们便失去了与美的相识,却少美的观念或许我们也削弱了对图像的认识,所以,图像与美是一对频密的伙伴,也是人类创造性能力的重要体现。
[关键词] 图像观念‘美的培养;功能;修养
图像与美术往往被我们等同于一回事,事实上,它们所具有的差异不仅是语义上的,还附带逻辑性的不同。当我们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一幅色彩艳丽的图画、一个外形可爱的形象都回为我们当作美的事物而接受;当我们作为一名建筑工人时,画面中所展现的建筑形式才会具有美感;而当我们是一名政治家,似乎画面的气势会是心里向往的美。但是,只有当我们是一个美术从业者的时候,美的观念、美的形式、美如何表达等等这样的问题才会有一个全面的把握。事实上,这里存在一个悖论,关于美,只有专业的工作者才可以从整体的角度把握,但是作为图像,这种美的阐释,却仅仅是整体的一部分,因为它还需要照顾每个不同个体的需求,因此,对于美的培养是存在于两个层面的问题。对于大众而言,我们不希望说美可以“成教化、助人伦”,也不想把图像毫无吝啬的至于社会范畴内,因为它们具有本质的不同。从这个悖论中可以推倒出图像与美的关系?。下面我们从这个关系为切人点,来探讨图像与美的关系如何来影响对“美”这个抽象的观念的培养。
图像见证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变迁。20世纪最伟大理论家哈森克尔的(历史及其图像)以及彼得伯克的<图像证史)都完整说明了图像在历史中极其重要的作用,也由此把视觉艺术提升到一个新高度。这确实是图像所具备的一个最重要的功能,而另外一个重要要的功能就是关于美的,也是关于人类心里构建的功能。在美术史中这两点功能不是我们惯常认为的那样相互融合在一起,而是推出式——由历史的证明到心里的构建。
当然,图像与美还会呈现出另外一种关系,美在图像中只是一个分支,拥有自身专业性的内涵。在这里图像是复杂的涉及到了诸多领域,而美是单纯的,只是从图相中获取的一方面知识而已,美的观念附属于图像之中,这一点也表明了美术与图像本质的不同,那么,美的产生或美感的获得存在于两种形式中。其一,是通过图像参与历史的构建使人们获得逝去年代的美的观念,例如在一美术作品中所表现的人物的穿着、姿态等等,在这里我们获得的美是广义的;其二,是图像的构成方式影响我们的审美理念,换言之,就是图像的形式要素的影响,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专业领域的概念。
现在,我们获得了“图像证史”、“构建心理”,广义和狭义的美,前两个是图像的功能,后面则是美的观念,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美的产生的过程,由图像的功能出发,在大众心理中现产生广义的美,这是接受过程。在产生狭义的的美,这是创造过程,是从业者所独享的部分,另一方面,图像的功能往往为当时所用,而图像的美学意义往往为后世所用。
美的培养就是在这种过程中进行的,下面从具体美术作品中来分析这一过程。浪漫主义大师德拉科罗瓦?的名作《自由领导人民》又名《1830年7月26日》,背景是国王查理十世撤销议会,巴黎市民纷纷走向街头参加起义的事件。在法国人民的心里,这幅画是最能体现“革命”这一概念的画作,它代表了对自由、民主、正义的向往。在当时的许多游行、演讲中,这幅画作中的自由女神往往会出现在宣传海报上,成为革命党的标志。而现在,无论是邮票、钱币还是在法国人引以为豪的葡萄酒上,都会出现自由女神的形象,从图像的功能上,这幅作品,反映了这段时期的历史事实,为构建人民革命的心里提供了支持。随着事件的流淌与社会环境的转变,画作中的主要人物逐渐淡化了自身的功能意义,而成为了一种符号,不仅代表了法国,而且代表了法国人崇尚自由的理念,这种理念便是广义的美的产生。狭义上,浪漫主义的隐喻、色彩的激烈与事件的瞬间阐述直接影响了后世的发展,以致当代的法国艺术也烙上了“浪漫”的落印,
事实上,艺术的美来源于具体的形象和具像的实物,进而发展为具体的观念最终简化为图示、符号。对于培养美、教授美,也是同样的过程。首先最重要的问题是对图像的积累,正如范景中先生所言,中国美术的研究者所缺少的是少年阶段与艺术品,于图像的接触,这种积淀对于思维成熟的人而言是无法弥补的。另一方面对图像的解读是修养之上进行的,这就好比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的区别,对于古典音乐而言并不是或者说很难得到宣泄与放松,因为对它的欣赏必须建立在一定的修养与学识之上。尤其对于中国的艺术而言,其中包含了许多不可明日之事,如果想理解它的表达与意义,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学、历史修养。当然除了上述内容之外,另一重要观念我们一定要清楚,美的感受来自于图像之中,但是美的培养来自于对图像的解读,这完全是两个不同主体的过程。
图像与美,在历时进程中相互作用、相互推动,离开可视图像或许我们便失去了与美的相识,却少美的观念或许我们也削弱了对图像的认识,所以,图像与美是一对频密的伙伴,也是人类创造性能力的重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