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帅源于疆场 名师出自课堂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s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京城普教战线悄然刮起一股风——各级各类的“名室”,名校长工作室、名师工作室、特级教师工作室、德育工作室……如雨后春笋般,一个个纷纷挂牌,闪亮登场。
  “名室”在招纳成员时,都有着不同的严格标准。据说,能挤进工作室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要有几个硬件支撑,如年龄、学历、职称、成绩等,还要经过层层推荐以及行政领导的刚性干预,最后,由名室的掌门人“钦定”,有的校长或教师,为了成为工作室中的一员,使出了浑身解数,饱尝了其中的各种滋味。
  应当说,各级领导和教育主管部门为了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名师”、“名校长”的影响力和推动力,为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成长、成熟、成功搭建一个平台,促其尽快进入“名师”、“名校长”行列,组建一些工作室是完全有必要的。但我认为,对工作室的职责要准确定位,对它的作用要适度评估。
  首先,名师、名校长工作室最多是一个平台、一个学习场、一个讨论场。由有关单位开辟一块天地,由名工作室引领,给各位成员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集思广益,形成“思想”或“观念”……仅此而已,不要人为扩大、夸大工作室的作用。有句话说:“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人应当“自我、本我、超我”。目前,不少师徒关系异化,甚至师徒反目,这也是存在的事实。
  其次,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并不是名师和名校长的摇篮,名师和名校长不一定从工作室走出。没进工作室,也不一定成不了名师、名校长。魏书生、陈万勇、李镇西、卓立、李烈、窦桂梅、刘永生……他们都是从课堂、从学生中冲杀出来的,正可谓“将帅源于疆场,名师出自课堂”。
  再次,领导机关确定“名工作室”掌门人时,有的略带政治色彩、感情因素,他们的人品、学识、世界观,并不都是那么优秀、那么高尚。有的名师、名校长捧着徒弟上,而徒弟呢,则“崇拜着”名师、名校长,从而形成不真实、伪化了的师徒关系,以至于真经未学到,坏毛病却添了不少。
  最后,名师、名校长不能催化,要有一个积淀、咀嚼、顿悟、提升、爆发的过程。只在“室”里蛹动,是不能破茧而出的。成为名师、名校长的路是一条艰辛的路,也是一条勤奋的路。名师、名校长是不能如“工程”一样立项的,它具有独特成长轨迹。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陈万勇说:“要想成为名师,请记住一句话: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师就是怎样炼成的。”我已经记不清是哪位名师说过这样的话:“从某种程度上讲,教师的成长如蝶的破茧而出,之前总要经历漫长而艰难的蛹化。可人们往往惊叹于他们的光彩,却看不到他们的挣扎。”我认为,这样的蛹化,是名师、名校长工作室所不能完成的。
  “将帅源于疆场,名师出自课堂”,名师、名校长工作室的作用不可夸大、抬高。
  □编辑 江泓
其他文献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乐学氛围,提升小学美术课堂中的趣味性,看似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但进行深入研究后不难发现,其能够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在现阶段开展小学美术学科教学,教师应通过游戏的设计、情境的创设及生活元素的介入等多元形式,不断增强美术课堂的趣味性,实现美术知识的有效讲解,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学习美术、喜欢学习美术。  
葵园沙龙是一个引导教师自主学习的“场”。在这里,教师们能够广泛获取信息,能够开展伙伴交流,也能够体验到新奇的陌生领域。在这里,教师的学科身份不再那么显眼,每一位老师都是一个可以自主选择、自主发展的学习者。在这里,有着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充满了团队学习的喜悦。  镜头一:让我们一起学英语!  在这张照片上,有数学老师刘峰、商红领美术老师梁雪、面塑老师贾会珍、音乐老师张春辉和刘素文……大家这么开心,在
2006年暑期的骨干教师培训中,北京市教育学院张维善教授的讲座“物理教师的素质”在我的心底产生了共鸣。他谈到:“科学的本质特征是科学知识、科学过程、科学文化的和谐统一,物理学科教学要以学生掌握科学的完整内涵、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为目的,物理教师要争取学生全面发展与创造优异成绩的双赢。”这为我指明了教学研究的方向,开启了我的新课改之路,在众多物理课中最难忘的是《电磁感应现象》一课。    ■课
2008年管乐团新年专场演出结束后,我收到了一封电子邮件:“……看着儿子吹着小号,缓缓地从幕后走向舞台的正中,领奏《友谊地久天长》,我不禁热泪盈眶,我知道他的心中同样充满着对二小的无限留恋,以及对管乐团的依依不舍之情。转眼间,我的儿子刘天昊已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度过了五年半的幸福时光,再过半年,他将告别给予他幸福和快乐的实验二小,告别给予他自信和让他魂牵梦系的二小管乐团……”  一封邮件,把我的思绪
校外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诞生北京市第一家校外教育机构至今的50多年中,人们对校外教育的认识不断提升,从“学生的第二课堂”到“学校教育活动的补充”再到“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愈加凸显出其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与地位。作为北京市校外教育的窗口,东城区少年宫自成立以来始终以笃定、从容的态度,在不断丰富校外教育内涵的同时,表达着对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个性化理解,走在了首都校外教育的发
石景山区实验小学的课程建设,涉及学校教育、教学两大体系,将学校方方面面的教育资源统合起来形成系统,形成合力,以校本课程为主线,以学生社团为载体,以主题节日活动为平台,以扬长教育为内涵,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具有扬长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  课程建设结构   我校课程建设结构,以三级课程整合和文化节日建设为支撑点,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点,以可持续发展为提升点。   课程整合:抓重点学科,利用地方资源,开展专
初读《父母改变 孩子改变——张文质家庭教育演讲录》,无比羡慕那个小名“豆豆”的孩子,她何其有幸,适逢一个懂得爱孩子、懂得教育孩子的好父亲、好家庭。读这样的书,心绪常常飘摇,恍惚回到童年,忧伤、悲哀、哀恸——各种纷繁复杂的感受纷至沓来。  童年的痛,是一生的毒!13岁到20岁,我所有的日记里,都是可怕的字眼。隔三岔五出现的“死亡日记”,让今时今日的我每每回首,总是心疼那个青春岁月里的女孩子。  不恰
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总会有一些课给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许在当时,教师本人还意识不到印象深刻的原因所在。只有再经过一个或长或短的职业发展阶段后,当自己的教学在实践和理论上日臻成熟,“蓦然回首”时,才能悟出“印象深刻”的原因。而我想,留在记忆深处的一定是那些对教育本质问题的思考。  十多年前,我上过这样一节课,至今记忆犹新。    ■ 课前慎思:想要告诉学生什么?  当年,我从北京市教研部受领了一
读过很多励志书,最喜欢的要数《哈佛家训》。书中一个个耐人寻味的小故事,令我折服;一次次富有哲理的透彻分析,令我重燃斗志;一句句温暖友善的话语,使我纠结的内心归于平静……《哈佛家训》像老师,给我谆谆教导,《哈佛家训》像朋友,和我倾心交谈;《哈佛家训》是甘泉,滋润心扉,《哈佛家训》是良药,苦口婆心。它重新燃起了我对幸福、对人生、对事业的更多思考,它让我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如果你今天早晨起来身
人们常说“助人者自助”,在参与志愿服务以来,我深刻地感受到这句话的意义。在生活中,我们是平凡的,但作为一名志愿者,我们是平凡而不平庸的,因为我们有梦想,我们有快乐,我们有追求,在参与志愿活动中体味人生百态,在帮助他人的同时,我们也在鞭策着自己,努力做到更好。因为还有许多人需要我们的关爱,需要我们的帮助。组织、策划、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让我感触很多。在志愿服务这片天地里,我们为自己设定了更高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