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幸福对人们的生活有重要意义。真正意义上的人应是身体与灵魂、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统一体。实现这两个统一,才意味着人获得了真正的幸福。随着中国教育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以此为背景,学生的培养也不再仅限于成绩的提升,而是更多地表现出人文化和生活化。激发学生追求幸福、创造幸福,提升学生的幸福感,便成为新时期教育领域的新课题。本文将挖掘幸福的内涵,探究幸福的特点,并以此为基础,深入分析提升学生幸福感的路径。
【关键词】学生 幸福 路径
“幸福是人们感受到或意识到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和目的而引起的精神上的满足。”①幸福是人们发展的精神追求,是人类存在的终极目标,是社会进步的价值旨归。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背景中,人们对“幸福”有着各自的理解。但是,就幸福的本质而言,它是人们的主观感受,是人们的愿望得以实现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幸福既包含公共福祉,也包含个人幸福;既包含物质幸福,也包含精神幸福;既包含现阶段的幸福,也包含未来的幸福。
一、幸福具备三大特点
1.幸福具有主观性
幸福是人们当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时所拥有的愉悦体验。虽然它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感受,但是,其本质仍然是主观的。而且,这种感受是因人而异的。它与人们的生活经历、生活体验密切相关。它因人们感受的强度和数量而变化。这决定了人们对于幸福的理解各不相同。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无论从学习层面,还是生活层面,获取的心理满足都使其拥有幸福感。但是,由于他们的生活经历不同,每天经历的事情不同,导致其幸福感有很大差异。
2.幸福具有层次性
幸福分为不同的层次和境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证明,幸福的层次性是由需求的层次性造成的。人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带来较低层次的幸福,精神需求得到满足带来较高层次的幸福。个体的幸福感会因文化层次和道德水平的不同而分为不同的层次。高中阶段的学生因自身需求得到不同程度的满足,表现为不同层次的幸福感。学生的被关注程度、被理解程度等因素均会影响其幸福感。
3.幸福具有持久性
人们的幸福感与其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密切相关。人们的需求具有延展性。这意味着人们的一种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会产生一系列相关的需求。这些需求获得满足的过程意味着人们不断获得幸福。莱布尼茨曾说:“幸福是一种持续的快乐。”幸福感是一种稳定、持续的感受。它会持续伴随着人们的生活。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成长时期,心理的成熟、价值观的树立均在这一时期完成。幸福感的获得对于高中学生的成长尤为重要,而这种幸福感不仅影响学生的高中阶段,对学生以后的成长及其全面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获取幸福的途径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学方面,真正的人道主义精神就在于珍惜孩子有权享受的欢乐和幸福。”②教育的理想,在于使学生成为幸福的人。因此,教师应精心营造学生幸福。而学生幸福的营造不仅仅局限于外部环境,更应注重内在价值的挖掘。具体说来,有以下四种路径。
1.一份关爱
陶行知先生曾说:“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③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不是嘘寒问暖,更不是虚情假意。这份爱来自心底,发自肺腑。关爱学生要胸中装着学生,心中想着学生,行动上服务于学生。尊重是关爱之前提。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唤醒学生的进取精神。尊重让爱更加流畅,让情谊更加丰盈。理解是关爱之核心。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幅不完美的画卷。每个人都会经历这样或那样的挫折,犯下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站在学生的角度,全面理解学生,才能为学生开出一剂良药,才能解决学生的困难。这样才能增进师生的友谊,拉近师生的关系。信任是关爱的保证。信任即相信,也即敢于托付。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尤其对于后进生,更要以信任之心待之。对于班干部的任用,也要坚持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使其在信任的土壤上茁壮成长。
2.两种幸福
2012年中秋、国庆双节前期,央视推出了《走基层百姓心声》特别调查节目“幸福是什么?”人们对于幸福有着不同的阐释。教师的幸福写在学生的作业本上,教师的幸福流在学生的进步中,教师的幸福融在学生浓浓的爱意中。把手轻轻放在心口,每位教师都有着说不完的故事,都有着许多的酸甜苦辣和美丽回忆。是学生成就了老师。学生让每位教师幸福着自己的幸福。被关爱也是一种幸福。学生能够深深体会到教师的爱。这将是他们成长路上宝贵的财富。电影《中国合伙人》中的经典台词:“梦想是什么,梦想就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梦想需要坚持,而坚持也是一种幸福。教师对学生的关爱需要坚持。只有这种涓涓不断的爱,才能构建完美的师生关系,才能促成每位学生的进步与成长。一份关爱,两种幸福。
3.三股合力
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教育合力。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极为有利的。对于教师而言,对于学生的了解,仅仅局限于学生在校的表现。要想解决孩子的问题,就必须全方位了解孩子。这需要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及时沟通。教师与家长的双向交流才能促进孩子的快速成长。这也有利于教师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疏导工作,也有利于教师与学生更密切地交流。尤其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叛逆心理很强,有时与家长发生冲突,有些话不想和家长谈起。教师若能及时了解情况,与学生谈心,便能及时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促使孩子全身心投入学习。这也能大大增强师生之间的情谊。
4.四种角色
首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扮演好本职的角色,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结构、道德水准。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才能成为学生的模范和榜样,才能深深地吸引学生,才能与学生建立长久的友谊。其次,教师要扮演学生好朋友的角色。师爱的最高境界是友情,师爱的基础条件是平等。向学生多打听,与学生多巧谈,和学生多亲近。热情、真诚地与学生打交道,成为学生的挚友。第三,教师要扮演好伯乐的角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每一位学生都是一朵绽放的花。每一位学生都有最美丽的闪光点。我们的学生画画惟妙惟肖、跳舞跃动炫妙、主持头头是道……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师应当善于发现学生的才长处,挖掘学生的潜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最完美地绽放。第四,教师要扮演好导演的角色。教师是学生课堂的导演,要精心设计出层次清晰、操作性强、实效性高的课堂,注重引导、启发学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力,让每一堂课都很精彩。教师也是学生生活的导演。教师要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引领学生走好成长的每一步。
【注释】
① 徐冰. 如何获得幸福[J]. 才智,2013(15).
② 苏霍姆林斯基.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③ 张自萍. 今天,我们怎样爱学生[J]. 新课程学习,2013(6).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一中学)
【关键词】学生 幸福 路径
“幸福是人们感受到或意识到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和目的而引起的精神上的满足。”①幸福是人们发展的精神追求,是人类存在的终极目标,是社会进步的价值旨归。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背景中,人们对“幸福”有着各自的理解。但是,就幸福的本质而言,它是人们的主观感受,是人们的愿望得以实现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幸福既包含公共福祉,也包含个人幸福;既包含物质幸福,也包含精神幸福;既包含现阶段的幸福,也包含未来的幸福。
一、幸福具备三大特点
1.幸福具有主观性
幸福是人们当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时所拥有的愉悦体验。虽然它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感受,但是,其本质仍然是主观的。而且,这种感受是因人而异的。它与人们的生活经历、生活体验密切相关。它因人们感受的强度和数量而变化。这决定了人们对于幸福的理解各不相同。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无论从学习层面,还是生活层面,获取的心理满足都使其拥有幸福感。但是,由于他们的生活经历不同,每天经历的事情不同,导致其幸福感有很大差异。
2.幸福具有层次性
幸福分为不同的层次和境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证明,幸福的层次性是由需求的层次性造成的。人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带来较低层次的幸福,精神需求得到满足带来较高层次的幸福。个体的幸福感会因文化层次和道德水平的不同而分为不同的层次。高中阶段的学生因自身需求得到不同程度的满足,表现为不同层次的幸福感。学生的被关注程度、被理解程度等因素均会影响其幸福感。
3.幸福具有持久性
人们的幸福感与其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密切相关。人们的需求具有延展性。这意味着人们的一种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会产生一系列相关的需求。这些需求获得满足的过程意味着人们不断获得幸福。莱布尼茨曾说:“幸福是一种持续的快乐。”幸福感是一种稳定、持续的感受。它会持续伴随着人们的生活。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成长时期,心理的成熟、价值观的树立均在这一时期完成。幸福感的获得对于高中学生的成长尤为重要,而这种幸福感不仅影响学生的高中阶段,对学生以后的成长及其全面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获取幸福的途径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学方面,真正的人道主义精神就在于珍惜孩子有权享受的欢乐和幸福。”②教育的理想,在于使学生成为幸福的人。因此,教师应精心营造学生幸福。而学生幸福的营造不仅仅局限于外部环境,更应注重内在价值的挖掘。具体说来,有以下四种路径。
1.一份关爱
陶行知先生曾说:“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③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不是嘘寒问暖,更不是虚情假意。这份爱来自心底,发自肺腑。关爱学生要胸中装着学生,心中想着学生,行动上服务于学生。尊重是关爱之前提。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唤醒学生的进取精神。尊重让爱更加流畅,让情谊更加丰盈。理解是关爱之核心。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幅不完美的画卷。每个人都会经历这样或那样的挫折,犯下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站在学生的角度,全面理解学生,才能为学生开出一剂良药,才能解决学生的困难。这样才能增进师生的友谊,拉近师生的关系。信任是关爱的保证。信任即相信,也即敢于托付。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尤其对于后进生,更要以信任之心待之。对于班干部的任用,也要坚持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使其在信任的土壤上茁壮成长。
2.两种幸福
2012年中秋、国庆双节前期,央视推出了《走基层百姓心声》特别调查节目“幸福是什么?”人们对于幸福有着不同的阐释。教师的幸福写在学生的作业本上,教师的幸福流在学生的进步中,教师的幸福融在学生浓浓的爱意中。把手轻轻放在心口,每位教师都有着说不完的故事,都有着许多的酸甜苦辣和美丽回忆。是学生成就了老师。学生让每位教师幸福着自己的幸福。被关爱也是一种幸福。学生能够深深体会到教师的爱。这将是他们成长路上宝贵的财富。电影《中国合伙人》中的经典台词:“梦想是什么,梦想就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梦想需要坚持,而坚持也是一种幸福。教师对学生的关爱需要坚持。只有这种涓涓不断的爱,才能构建完美的师生关系,才能促成每位学生的进步与成长。一份关爱,两种幸福。
3.三股合力
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教育合力。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极为有利的。对于教师而言,对于学生的了解,仅仅局限于学生在校的表现。要想解决孩子的问题,就必须全方位了解孩子。这需要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及时沟通。教师与家长的双向交流才能促进孩子的快速成长。这也有利于教师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疏导工作,也有利于教师与学生更密切地交流。尤其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叛逆心理很强,有时与家长发生冲突,有些话不想和家长谈起。教师若能及时了解情况,与学生谈心,便能及时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促使孩子全身心投入学习。这也能大大增强师生之间的情谊。
4.四种角色
首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扮演好本职的角色,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结构、道德水准。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才能成为学生的模范和榜样,才能深深地吸引学生,才能与学生建立长久的友谊。其次,教师要扮演学生好朋友的角色。师爱的最高境界是友情,师爱的基础条件是平等。向学生多打听,与学生多巧谈,和学生多亲近。热情、真诚地与学生打交道,成为学生的挚友。第三,教师要扮演好伯乐的角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每一位学生都是一朵绽放的花。每一位学生都有最美丽的闪光点。我们的学生画画惟妙惟肖、跳舞跃动炫妙、主持头头是道……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师应当善于发现学生的才长处,挖掘学生的潜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最完美地绽放。第四,教师要扮演好导演的角色。教师是学生课堂的导演,要精心设计出层次清晰、操作性强、实效性高的课堂,注重引导、启发学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力,让每一堂课都很精彩。教师也是学生生活的导演。教师要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引领学生走好成长的每一步。
【注释】
① 徐冰. 如何获得幸福[J]. 才智,2013(15).
② 苏霍姆林斯基.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③ 张自萍. 今天,我们怎样爱学生[J]. 新课程学习,2013(6).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