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就是对教育的本质最好的诠释。所以在当下新课改行进中,在进一步的深化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作为第一线的教师,笔者一直在思考:教师要培养怎样的学生?教师应该成为怎样的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做什么,怎么做?
【关键词】新课改以人为本培养怎样的学生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原来全国“万校一书”的课程体系、“万人一面”的培养方式,肯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上世纪末,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当中,知识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在增加和更新,我们若不想被淘汰,就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新课改是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我们的一切教育活动都要回归本源——“一切以人为本”。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就是對教育的本质最好的诠释。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培养怎样的学生是我们一切教育活动的中心,要培养怎样的学生,是我们教育教学中的核心问题,它对其他的问题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又是一个有自我行为能力的人,他学习的目的由他的个人理想来决定,由他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决定他的价值取向,从而决定他将要成为怎样的人,以后将怎样在社会立足,将如何为社会服务,将如何影响他人、影响社会。
第一、教师要让学生成为一个热爱祖国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迷恋自己的祖国,应作为每个教师的教育理想。”说得很对,每个学生都能“迷恋”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的祖国,才会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才会确立更高的人生追求、人生理想。国家的稳定、繁荣又能使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
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如今大国林立,犹如中国古时候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我国出现了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他重视学生的个人修养,注重立人之本和治国之道的教育,他的学说两千之后仍然对人们起着重要的作用。说明了我们教师在影响学生和教育学生中起着不小的作用。因此,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可以用自身掌握的知识,自身的爱国热情和思想观念去教育和影响学生。要善于运用国情资料,并注意挖掘和利用各种宝贵的教育资源,不断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所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第一、历史是一个民族的“根”,应重视历史的教育功能。历史是我们寻求自身起源、发展的根本,每个人都有寻求自身根源的需求。第二、中国地大物博风景秀丽,重视地理的育人功能。中国拥有广袤的领土,丰富的物产资源,拥有世界独有的自然景观,利用地理文化和各地文化风俗的介绍让学生了解祖国,增进对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自信心,加强各民族的和谐统一。第三、加强国情教育,让学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的带领下,中国人民凭借自身的聪明才智,让祖国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贫穷落后到繁荣富强,为自己、为社会、为国家创造了巨额财富,让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为世界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二、教师要让学生成为一个能立足于社会的人
在新课改中我们的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教学,更应该重视学生“立人之本”的教育,有时候“技能往往比知识更重要”。因此笔者认为,教育要能培养学生高尚的美德和健全的人格,为其自身创造一个充满意义的幸福世界;教育要能为学生提供生存的技能和生活的智慧,使其生活更有意义;教育要能激起学生的创造精神,不断的为社会创造价值。所以教师要从以下几点下功夫。第一、重视培养学生高尚的美德和健全的人格。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要培养学生高尚的美德和健全的人格,教师首先要从自身入手,教师自身必须具有高尚的师德。其次,重视引导学生对现实事件的评判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避免过多的受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不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再次,注重榜样的力量,多解读一些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优美健康的文章、积极向上的言论等,通过学生自身去理解,潜移默化,提高道德修养,培养健全的人格。第二、注重学生生活技能的培养。教师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是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教育,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每个人都有他自己喜欢从事的职业,教师要做到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做好学生的生涯发展计划,做好生涯发展的指导。然后,引导学生针对自己的生涯发展更有热情的投入到相关知识的学习中去,提高学习的效果。使学生在社会中拥有一技之长,能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第三、教师要让学生成为一个能够自主学习不断创新的人
教师必须是一个能够自主学习不断创新的人,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学会行之有效的教学理论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一个能够自主学习不断创新的人。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身体力行。第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学习过程的核心,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第二、进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己成为我们的共识,但教师和学生受传统教学的影响都具有一定的惯性。因此教师必须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利用研究性学习的理念重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第三、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自学大多数都是靠阅读书本、理解吸收获得的。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掌握常用的阅读理解的方式方法;其次要教会学生收集、整理知识信息的方法。再次要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第四、进行学生学习毅力的锻炼。一个能够自主学习的人,才能不断的充实自己,使自己不断的进步,去适应瞬息万变,信息爆炸的时代。
教师应该全身心的投入到教书育人当中,用爱心去教学,用爱心去浇灌,用爱心去体验,要尊重学生、体谅学生、关心学生,应该与学生多加沟通,增进了解,培养感情,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使学生能不断的充实自己,使学生能对家庭、对国家、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使学生能充分的体现自身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教师要学苏霍姆林斯基 》雷玲 2012.12
[2]《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李加芬 2012.10
[3]《浅谈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赵友男 2009.3
【关键词】新课改以人为本培养怎样的学生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原来全国“万校一书”的课程体系、“万人一面”的培养方式,肯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上世纪末,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当中,知识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在增加和更新,我们若不想被淘汰,就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新课改是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我们的一切教育活动都要回归本源——“一切以人为本”。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就是對教育的本质最好的诠释。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培养怎样的学生是我们一切教育活动的中心,要培养怎样的学生,是我们教育教学中的核心问题,它对其他的问题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又是一个有自我行为能力的人,他学习的目的由他的个人理想来决定,由他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决定他的价值取向,从而决定他将要成为怎样的人,以后将怎样在社会立足,将如何为社会服务,将如何影响他人、影响社会。
第一、教师要让学生成为一个热爱祖国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迷恋自己的祖国,应作为每个教师的教育理想。”说得很对,每个学生都能“迷恋”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的祖国,才会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才会确立更高的人生追求、人生理想。国家的稳定、繁荣又能使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
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如今大国林立,犹如中国古时候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我国出现了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他重视学生的个人修养,注重立人之本和治国之道的教育,他的学说两千之后仍然对人们起着重要的作用。说明了我们教师在影响学生和教育学生中起着不小的作用。因此,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可以用自身掌握的知识,自身的爱国热情和思想观念去教育和影响学生。要善于运用国情资料,并注意挖掘和利用各种宝贵的教育资源,不断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所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第一、历史是一个民族的“根”,应重视历史的教育功能。历史是我们寻求自身起源、发展的根本,每个人都有寻求自身根源的需求。第二、中国地大物博风景秀丽,重视地理的育人功能。中国拥有广袤的领土,丰富的物产资源,拥有世界独有的自然景观,利用地理文化和各地文化风俗的介绍让学生了解祖国,增进对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自信心,加强各民族的和谐统一。第三、加强国情教育,让学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的带领下,中国人民凭借自身的聪明才智,让祖国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贫穷落后到繁荣富强,为自己、为社会、为国家创造了巨额财富,让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为世界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二、教师要让学生成为一个能立足于社会的人
在新课改中我们的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教学,更应该重视学生“立人之本”的教育,有时候“技能往往比知识更重要”。因此笔者认为,教育要能培养学生高尚的美德和健全的人格,为其自身创造一个充满意义的幸福世界;教育要能为学生提供生存的技能和生活的智慧,使其生活更有意义;教育要能激起学生的创造精神,不断的为社会创造价值。所以教师要从以下几点下功夫。第一、重视培养学生高尚的美德和健全的人格。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要培养学生高尚的美德和健全的人格,教师首先要从自身入手,教师自身必须具有高尚的师德。其次,重视引导学生对现实事件的评判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避免过多的受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不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再次,注重榜样的力量,多解读一些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优美健康的文章、积极向上的言论等,通过学生自身去理解,潜移默化,提高道德修养,培养健全的人格。第二、注重学生生活技能的培养。教师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是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教育,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每个人都有他自己喜欢从事的职业,教师要做到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做好学生的生涯发展计划,做好生涯发展的指导。然后,引导学生针对自己的生涯发展更有热情的投入到相关知识的学习中去,提高学习的效果。使学生在社会中拥有一技之长,能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第三、教师要让学生成为一个能够自主学习不断创新的人
教师必须是一个能够自主学习不断创新的人,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学会行之有效的教学理论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一个能够自主学习不断创新的人。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身体力行。第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学习过程的核心,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第二、进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己成为我们的共识,但教师和学生受传统教学的影响都具有一定的惯性。因此教师必须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利用研究性学习的理念重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第三、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自学大多数都是靠阅读书本、理解吸收获得的。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掌握常用的阅读理解的方式方法;其次要教会学生收集、整理知识信息的方法。再次要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第四、进行学生学习毅力的锻炼。一个能够自主学习的人,才能不断的充实自己,使自己不断的进步,去适应瞬息万变,信息爆炸的时代。
教师应该全身心的投入到教书育人当中,用爱心去教学,用爱心去浇灌,用爱心去体验,要尊重学生、体谅学生、关心学生,应该与学生多加沟通,增进了解,培养感情,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使学生能不断的充实自己,使学生能对家庭、对国家、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使学生能充分的体现自身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教师要学苏霍姆林斯基 》雷玲 2012.12
[2]《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李加芬 2012.10
[3]《浅谈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赵友男 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