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日益普及,企业现在需要的是既有理论知识又能熟练操作电算化软件的会计人员。本文针对当前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诸如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实践教材及教学软件单一、师资队伍综合素质不足等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如何提高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质量问题作探讨。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存在问题 教学质量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的重要性
随着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逐步升级,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管理已成了突出问题。因此,加快财务工作的会计信息化进程,已经成为企业的当务之急。要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离不开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这使得会计电算化教学愈显重要。笔者就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谈谈想法。
二、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不能相长,课堂教学效果差。
我国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虽大多采用了多媒体技术,但其授课仍以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创造力在课堂上无法施展,学生很难参与到课堂中,课堂互动效果差,学习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老师因为唱“独角戏”而缺乏创造性和成就感。这种教与学相分离的状态因为不符合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极强的特点,造成教学效果差,不利于实现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定位不清,不利于教学的开展。
教学目标定位不清晰也不具体的问题,是目前电算化教学所面对的最大的问题。目前主要有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完全以电算化考证为纲倾向。这种现象具有代表性,绝大多数学校都或多或少地有这个倾向。另一种倾向是纯粹以完成某本教材内容的教学为任务倾向,不联系社会实际,照本宣科,违背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宗旨。
3.理论与实践相脱节,造成实用性不强。
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由于各种因素,基本上采用授课和上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教学由于脱离手工账实习课,导致学生没有比较性的认识和思考。由于缺乏足够的授课时间和良好的上机实习环境,学生的会计电算化学习往往流于形式。在教学内容上,偏重于理论讲授,即使有些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但课件内容照搬教材,缺乏来源于社会实践的案例教学。在上机操作时只能按教材习题一个个模块生硬照搬,难以深刻理解相关理论,融会贯通各个模块知识,导致学生学完会计电算化课程后仍然感到茫然。
4.讲授的电算化软件单一,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工作实际。
目前80%以上高校采用用友软件作为唯一教学软件。其原因,除了用友是销量第一的软件外,也因为用友是目前财政部考证的指定软件。但是市场现状是多种财务软件并存。
5.师资水平参差不齐,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虽然学校教师大都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却缺乏专业实践与从业经验,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比例远远不足。试想没有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的师资队伍,怎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6.教学评价手段落后,学生综合能力难以考核。
目前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仍然有相当多的学校采用纯粹笔试的方式或者简单机试的方式考核学生,不注重学生的综合实训实践能力的考查。
二、推进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
在电算化教学中,应注重提高学生的软件操作能力,利用信息系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目前会计电算化教学应做如下改革:
1.改革教学方式,加重实践课程设置。
从电算化教学现状来看,学生主要是理论学习和简单的上机实验,课程评测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应转变以理论教学为主、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多动手实操电算化软件。我们应该重视实践教学,加大实践教学课时比例,重视上机模拟实训、案例分析、学生岗前实习、操作技能考核等。从知识模块来讲,除重视对总账、工资、固定资产、往来、供应链等重要模块的操作外,更应提高各模块综合业务的处理操作能力。案例分析课和岗前实习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提高,但目前大部分学校对这一部分比较欠缺,这是亟须改善的。
2.教学目标与考证结合应有度。
以考证为纲的倾向是一个普遍现象。通过分析财政部的考证大纲,可以发现以电算化考证为纲是不太合理的,考证大纲内容共四章:第一章会计电算化概述;第二章会计电算化的工作环境;第三章会计电算化基本要求;第四章会计核算软件的操作要求。社会对电算化技能的现实需求是:能熟悉初始化设置、基础财务环境架构、总账操作、报表生成、往来核算、工资核算、资产管理等重要模块的各项操作技能。考证大纲第四章包括这部分内容但不完整。所以,电算化考证大纲并不适合作为教学大纲。而且,考证大纲中有大量计算机基础内容,与计算机基础课程重复。所以,会计电算化考证就需要结合有度,应该是参照而不能全部照搬,取消其中众多计算机基础章节,突出核算软件操作内容。
3.加强师资建设,建设高素质电算化教师队伍。
会计电算化是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型学科。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系统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扎实熟练的实操技能和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技能。会计电算化教师要定期接受软件培训或专业进修,应该深入企业,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会计电算化专业人员来校进行案例讲座和实践指导,传授企业里业务处理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4.改进实训,将手工会计模拟实习和会计电算化结合起来。
现行的会计专业知识的教学都是基于会计手工处理技术,手工会计模拟实习是学生了解和掌握会计核算方法和手段的重要途径之一,能为学生学好会计电算化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将二者同步进行,相互比较,相互渗透,使学生掌握手工会计数据处理与电算化会计处理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加深学生对手工账与电算化账的认识。
5.改进考核评测方式。
目前采用的考核方式主要是应试式的,这种方式缺少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核,可做如下改变:一是分模块阶段考核,即在分模块的基础上按模块完成进度程度评分;二是综合考核,即按照完成综合实训进度的程度评分。这种考核形式有利于检查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企业在财务工作中引入会计信息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是发展趋势,为企业培养既有理论知识又能熟练进行电算化实操的会计人员是企业对教育工作者的现实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现目前电算化教学中的各种不足,并对其进行优化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电算化教学的健康发展,才能培养出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忠孝.试析如何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J].北方经贸,2002(1).
[2]马丽莹.会计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会计之友,2005(5).
[3]牛丹.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存在问题 教学质量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的重要性
随着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逐步升级,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管理已成了突出问题。因此,加快财务工作的会计信息化进程,已经成为企业的当务之急。要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离不开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这使得会计电算化教学愈显重要。笔者就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谈谈想法。
二、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不能相长,课堂教学效果差。
我国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虽大多采用了多媒体技术,但其授课仍以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创造力在课堂上无法施展,学生很难参与到课堂中,课堂互动效果差,学习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老师因为唱“独角戏”而缺乏创造性和成就感。这种教与学相分离的状态因为不符合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极强的特点,造成教学效果差,不利于实现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定位不清,不利于教学的开展。
教学目标定位不清晰也不具体的问题,是目前电算化教学所面对的最大的问题。目前主要有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完全以电算化考证为纲倾向。这种现象具有代表性,绝大多数学校都或多或少地有这个倾向。另一种倾向是纯粹以完成某本教材内容的教学为任务倾向,不联系社会实际,照本宣科,违背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宗旨。
3.理论与实践相脱节,造成实用性不强。
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由于各种因素,基本上采用授课和上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教学由于脱离手工账实习课,导致学生没有比较性的认识和思考。由于缺乏足够的授课时间和良好的上机实习环境,学生的会计电算化学习往往流于形式。在教学内容上,偏重于理论讲授,即使有些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但课件内容照搬教材,缺乏来源于社会实践的案例教学。在上机操作时只能按教材习题一个个模块生硬照搬,难以深刻理解相关理论,融会贯通各个模块知识,导致学生学完会计电算化课程后仍然感到茫然。
4.讲授的电算化软件单一,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工作实际。
目前80%以上高校采用用友软件作为唯一教学软件。其原因,除了用友是销量第一的软件外,也因为用友是目前财政部考证的指定软件。但是市场现状是多种财务软件并存。
5.师资水平参差不齐,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虽然学校教师大都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却缺乏专业实践与从业经验,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比例远远不足。试想没有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的师资队伍,怎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6.教学评价手段落后,学生综合能力难以考核。
目前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仍然有相当多的学校采用纯粹笔试的方式或者简单机试的方式考核学生,不注重学生的综合实训实践能力的考查。
二、推进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
在电算化教学中,应注重提高学生的软件操作能力,利用信息系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目前会计电算化教学应做如下改革:
1.改革教学方式,加重实践课程设置。
从电算化教学现状来看,学生主要是理论学习和简单的上机实验,课程评测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应转变以理论教学为主、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多动手实操电算化软件。我们应该重视实践教学,加大实践教学课时比例,重视上机模拟实训、案例分析、学生岗前实习、操作技能考核等。从知识模块来讲,除重视对总账、工资、固定资产、往来、供应链等重要模块的操作外,更应提高各模块综合业务的处理操作能力。案例分析课和岗前实习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提高,但目前大部分学校对这一部分比较欠缺,这是亟须改善的。
2.教学目标与考证结合应有度。
以考证为纲的倾向是一个普遍现象。通过分析财政部的考证大纲,可以发现以电算化考证为纲是不太合理的,考证大纲内容共四章:第一章会计电算化概述;第二章会计电算化的工作环境;第三章会计电算化基本要求;第四章会计核算软件的操作要求。社会对电算化技能的现实需求是:能熟悉初始化设置、基础财务环境架构、总账操作、报表生成、往来核算、工资核算、资产管理等重要模块的各项操作技能。考证大纲第四章包括这部分内容但不完整。所以,电算化考证大纲并不适合作为教学大纲。而且,考证大纲中有大量计算机基础内容,与计算机基础课程重复。所以,会计电算化考证就需要结合有度,应该是参照而不能全部照搬,取消其中众多计算机基础章节,突出核算软件操作内容。
3.加强师资建设,建设高素质电算化教师队伍。
会计电算化是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型学科。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系统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扎实熟练的实操技能和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技能。会计电算化教师要定期接受软件培训或专业进修,应该深入企业,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会计电算化专业人员来校进行案例讲座和实践指导,传授企业里业务处理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4.改进实训,将手工会计模拟实习和会计电算化结合起来。
现行的会计专业知识的教学都是基于会计手工处理技术,手工会计模拟实习是学生了解和掌握会计核算方法和手段的重要途径之一,能为学生学好会计电算化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将二者同步进行,相互比较,相互渗透,使学生掌握手工会计数据处理与电算化会计处理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加深学生对手工账与电算化账的认识。
5.改进考核评测方式。
目前采用的考核方式主要是应试式的,这种方式缺少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核,可做如下改变:一是分模块阶段考核,即在分模块的基础上按模块完成进度程度评分;二是综合考核,即按照完成综合实训进度的程度评分。这种考核形式有利于检查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企业在财务工作中引入会计信息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是发展趋势,为企业培养既有理论知识又能熟练进行电算化实操的会计人员是企业对教育工作者的现实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现目前电算化教学中的各种不足,并对其进行优化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电算化教学的健康发展,才能培养出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忠孝.试析如何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J].北方经贸,2002(1).
[2]马丽莹.会计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会计之友,2005(5).
[3]牛丹.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