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式教学让数学概念不再“冰冷”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9230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变式”,就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命题进行合理的转化。即教师可不断更换命题中的非本质特征,变换问题中的条件或结论,转换问题的内容和形式,配置实际应用的各种环境,但应保留好对象中的本质因素,从而使学生掌握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其实就是采用生活中所说的“万变不离其宗”的方法。
  一、通过变式教学,纠正错误的数学概念
  掌握正确的数学概念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石,但有些受思维定势影响的学生往往产生错误的数学概念。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的,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形成了比较丰富的经验。而且,有些问题他们即使还没有接触过,也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他们接触到这些问题时,会从有关经验出发,形成对这些问题的某种合乎逻辑的解释。思维定势一方面可以帮助他们建构概念,另一方面也是形成错误概念的原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灵活改变教法,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例如在几何初步知识的概念教学《认识线段》中,当说完线段的概念后,出示以下图形让学生进行判断:
  学生很快判断出1号是线段、2和5都不是,因为它们是弯的,而线段应该是直的。对于3号和4号有些说是,有些说不是。认为不是的学生的理由是:线段应该是平的,而不是斜的。明显这些学生受生活经验的定势影响。于是,利用变式教学,创设旋转大舞台的情境,请线段到舞台上玩。先出示一条学生们肯定的线段:平平的、直直的。启动了,教师旋转这条线段,每旋转一次就让学生说一说,还是线段吗?慢慢地,学生发现:即使改变了线段的方向或位置,只要它满足两端有端点、直直的,就是线段。所以,教师在备课中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巧妙变式,多角度、全方位地带领学生理解知识。
  二、通过变式教学,深化数学概念
  由于小学生认知程度的限制,教材中大部分概念的定义都是用抽象的书面语言进行描述,通过具体情境的学习,学生对这些抽象概念还只停留在表面上,不够深入。但是这些概念对于解决实际数学问题又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进行概念教学时,我尝试运用变式教学,帮助学生认识概念的本质属性,深入理解概念。例如:教学四年级上册《平行与垂直》,对于“同一平面”这个概念,我原本想通过找一个正方体或长方体上的平行线,从而让学生去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就是在同一平面上。如此操作,学生对“同一平面”的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刻。于是我改变原来的想法,先用两支铅笔分别代表两条直线,出示像这样的图形(如图1所示)。问学生:你说这两条直线延长后会相交吗?(学生说:不会)。我马上问:那是不是说明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呢?(学生不赞同,并带着疑惑的眼光看着我)。于是,我告诉学生,这两条直线是这个正方体中的两条直线(如图2所示)。学生发现,这两条直线根本不在同一平面内。于是,我很自然地强调平行线必须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才叫平行线。接着,我让学生找出这个正方体框里平行线有哪些,学生很快找到了最直观看到的六个面里的平行线。我再次出示图3,问学生:你说,这两条直线是吗?大部分学生对于这两条直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都持否定态度。我引导学生说一说:你对“同一平面内”是怎么判断的?学生说的方法很多,有的说我用手摸,能感觉平平的,一摸就能摸到这两条直线,那么它们就在同一平面内;有的说我用垫板一比,发现它们都在我垫板上等。我适时抓住学生用垫板比的方法,鼓励他们用此方法进行判断。学生很快发现:只要将垫板斜插下去,这两条直线也会同时出现在垫板的表面上。我提问:这到底怎么回事呢?学生顿悟,如果将这个正方体斜切后,这两条直线也就在同一平面内了。接着,我乘胜追击,如果没有这个正方体的框架,你又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呢?这对学生来说难度很大,于是为了方便比较,我就展示从正方体上抽象出来的两组图形,让学生观察它们的位置关系,如图4、5所示。学生明显感觉到图4两条直线根本不能向同一个方向延长,而图5,两条直线的两端可以向同一个方向延长。从而抽象出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的方法:只要看两条直线能否向同一方向延长。
  三、通过变式教学,强化数学概念
  数学概念大部分都是用简洁的语言,浓缩对这个概念的解释,学生理解存在很大的困难。教学中一般会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恰当的方式进行具体与抽象的连接。把抽象的内容转变成具体的生活知识,在学生思维过程中强化抽象概念。例如,《平行与垂直》一课。本课中“不相交”是理解互相平行的关键。何为“不相交”?最直观的就是将两条直线向同一方向无限延长(此种方法在操作过程中存在较大的误差),为了强化学生对“不相交”的理解,课前,我出示主题图“认识体育器械”,后以谜语“相依为命,却永不相交”打一体育器械导入,学生很快就猜出是双杠。我适时追问:你是如何猜出是双杠的,有什么依据呢?为了方便说明,我们将双杠抽象成两条直线,四人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证明这两条直线永不相交,比比看,谁的方法多。在讨论过程中,所有的小组提供的方法都必有延长两条直线。对于学生的方法,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但同时也需刺激学生的好胜心。在几个思维比较灵活、知识面比较广的学生带动下,又多了两种与众不同的方法:①在两条直线的头、中、尾画它们的垂线,如果它们之间的距离相等,说明它们是互相平行的;反之,距离不相等,则说明它们会相交,就不是互相平行的 。其实就是我们接下去要学习的“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的知识,刚好达到一箭双雕的作用。既证明了两条线不相交的结论,又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伏笔。②利用画垂线的方法进行检验,这条垂线既与上面这条直线垂直,又与下面的直线垂直,也能证明它们永不相交。这时有位学生好像发现新大陆似的告诉我们:“你们看,我画了两条垂线,就出现了长方形。”我追问:这说明长方形的对边怎么样呢?学生很自然地发现:长方形的对边也是互相平行的。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不仅强化了对“平行”概念的理解,还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松柏小学 责任编辑:王彬)
其他文献
一、注重自主探索,形成解决策略  探究学习也称为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课堂则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予火把以火种的是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能否提出对学生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问题并使之产生问题意识,是进行发现性学习的关键。发现性学习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  例如,教学“两位数与11相乘的速算法”,有位教师是这样创设情境的。首先,教师说:“同学们,想考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具有奥尔夫教学特征的是结合各种艺术一起的综合性动作教学,本文尝试以解构课例步骤,分析课例背后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形式,探讨动作教学在综合性音乐教学中的角色以及作用.
一、营造和谐宽松氛围是动态生成的摇篮  教师拥有的最大本领是能左右学生的思维活跃度。教师在教学调控上要重视亲和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环境,既能放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会计教学中合理地运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并促进中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结合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内涵,分析了会计教学中实施项目驱
对于任何企业,就变革的探讨而言,永远会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因为变革本身就是一个永远没有结束的使命,甚至是阶段性方向与目标不明确的动态过程。但这并不等于在变革实施过程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随着新课改深入发展,教学方法及教育思想随之革新,在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同时,可以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育目标,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作为新型育人模式,具有调动学生学习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