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诗歌中的意象之美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ught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在欣赏诗歌时,总有许多的意象不时跳跃着出现在眼前,那些意象无不真实、鲜明、生动。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借物抒情。把握意象,是鉴赏诗歌语言和形式、评价诗歌情感和内容的基本前提。通过对意象的解读,使我们更加了解作者的写作情怀,通过作品可以读出其中的意象之美感。
  一、意象所渗透的文化内涵
  在诗歌中,“意”一般不便于赤裸裸地说出来,需借物来表现,显得含蓄;“象”也不单是纯客观的物象,须由意来触发,来点染。大量意象在诗中的存在有规律可循,因为在漫长的诗歌文化发展中,其蕴含的意义基本上是固定的。比如:送别诗有杨柳、明月、舟船、云等意象;愁苦诗有雨丝、斜阳、杜鹃等意象;托物言志诗有梅、兰、竹、菊、松、莲、蝉等意象。这些带有鲜明文化色彩的意象,引领我们在鉴赏诗歌时,真正地走进诗人诗中。
  舒婷的诗作《致橡树》,是通过一棵木棉树对另一棵橡树的内心独白,表达了诗人的爱情观。橡树,这个意象象征男性,是诗人想象中的恋爱对象;木棉,这个意象象征拥有新时代气息的女性。木棉不依赖橡树而生存,而是与橡树相依为伴,同甘共苦,共同构筑伟大的爱情。这样的意象新鲜、独特,又有着深刻的内涵,通过具体的意象“木棉”和“橡树”,把抽象的难以捉摸的理性思考饱满地表达了出来,使之成为当代爱情诗中的经典。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普通的木棉树、橡树,赋予了很浓的文化内涵。在这个意象的背后有着因象征而引发的深层寓意,它能够为我们提供具体的意象之外的“弦外之音”。
  二、意象所浸蕴的思想情感
  意象是外界事物在人的大脑中的图景映射,是心灵的一种直观感觉。意象是主观的。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以我观物则物皆着我之色彩。”诗人意中之象,是寄寓诗人的独特理解和特定感情的事物和景物,是诗人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的载体。意象在诗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是表达诗人的情感,而不是单纯地反映客观事物。
  如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是一首对爱情无私的奉献之歌。全诗5节,每一节由一个意象画面构成。这些意象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急流、小河、荒林、废墟、草屋、云朵、破旗,都是诗人自喻;另一类是小鱼、小鸟、常春藤、火焰、夕阳,是比喻“爱人”。诗中属于诗人自喻的意象,富有男性的阳刚之气,给人以壮美之感。比喻爱人的意象,有着女性的柔媚,给人以秀美之感。意象的选择与呈现,把诗人对爱情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得到了形象而深刻的体现,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意象是诗人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的载体,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在智者的眼中都能入诗。
  台湾诗人余光中,他的一首意蕴深刻、家喻户晓的《乡愁》,是以时间的变化来组织全文的,诗中的“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四种意象,对应的是四个人生阶段:小时候的邮票——长大后的船票——后来的坟墓——现在的海峡。诗中借这些具体的物象,把无形的乡愁化为四种事物,层层在递进、步步在升华,表达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优秀的诗篇是诗人充沛感情的艺术结晶,其笔下的景物已经情感化。
  三、意象所营造的唯美意境
  诗人往往借助意象把读者引入作品营造的意境中,从而体味诗人的情感。意象构成并创造了意境。意境是指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与客观事物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意即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即指具体的诗中所描绘的生活画面。
  意象是一些景物,是形象的,眼睛可以看到的。而意境是抽象的,是需要凭心去体会的。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其经久不衰的魅力吸引着一代代的诗歌爱好者,萦绕在脑际耳畔的那种美,挥之不去。诗中的意象极为丰富,且具有美感,像“云彩、金柳、夕阳、青荇、夏虫、笙箫”等都是寻常的事物,但在诗人充满离情别意的眼里看来,它们都显得那么美丽、迷人,深情款款、情深依依。诗作勾勒了一幅静谧、和谐的图景。诗中多次写到“轻轻”、“悄悄”、“沉默”,可见诗人对康桥的热爱与留恋。诗人把自己对康桥的眷念之情,通过表情达意的自然之物,从笔端流淌出来,这些意象的选择是信手拈来,没有雕琢之感;这种意境,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古人云:“炼句不如炼字,炼字不如炼意。”它的美之一就美在意境上。
  戴望舒的《雨巷》,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诗人把当时黑暗阴沉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没有阳光,也没有生机和活力。而抒情主人公“我”就是在这样的雨巷中的彷徨者。“我”在孤寂中仍怀着对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与追求。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这种美好理想的象征。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即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诗歌是意象的艺术。从意象入手,展开联想和想象,通过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进入诗歌的意境中,感知诗歌情感,把握诗歌内容,领会诗歌内涵,提高诗歌鉴赏力,充分发挥诗歌的价值。
  诗歌的长河永无止境,一片树叶、一缕阳光都是诗人的美酒佳酿,都能留下值得传唱的美句佳词。意象主义大师庞德说:“意象是一种在瞬间呈现的理智与情感的复杂经验,是各种不同观念的联合。”意象是可以使人产生某种理智和情感的综合反应,能使人产生顿悟的东西,使鉴赏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
其他文献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在于培养学生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语文教学,向来就有“听”“说”“读”“写”等几个主要能力的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是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需要而提出的要求。因此口语交际教学
作为中职学生的一名英语老师,深知阅读一直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我们学校中职学生的弱项。从情景对话到阅读短文,每一个句子每一个段落都需要通过仔细阅读才
对于这一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数学是一门比较理性的学科,学生想要学习好数学知识,不仅要具备灵活的思维,同时还要求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教学创新性,采取有效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
期刊
作业是学生巩固、消化所学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的一种实践活动.但是在平时的作业中,由于种种原因会产生很多始料未及的错误.如果老师能有意识的利用学生作业中的错
《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牡丹亭》都是以爱情为主题的戏剧作品,受到文化关照差异的影响,两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体现出了明显的异同。本文从人物形象的塑造入手,对文化差异视阈
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呆板,缺乏变化,在教学过程中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及学习欲望。在大力推行新课改,努力实现学生学习主动化、人才培养创新化的今天,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已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观点和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支撑点,探求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向度,研究人的实践主体性问题,实践的历史条件性和客观规律性等
语文从来就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的工具性和基础性与生俱来地决定了语文在自身学习中的整合性和实践性,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落实综合性学习,文章进行具体阐述.
用Lawesson试剂和它的一个类似物作配体与Co2(CO)8反应,合成两个六核钴原子簇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核磁共振和质谱表征,确定它们的化学组成,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