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作业布置是否得当,批改是否有效关系到学校整体教学的成败。英语作业是学生复习课堂所学语言知识,巩固短语句式,培养语感,提高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环节;是教师检测教学效果,及时弥补教学中的缺陷,调整教学方案的重要手段。因此,英语教学非常重视作业的布置、批改和反馈。同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不断地思考: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在学校为我们搭建的舞台上,我们应该如何充分发挥作业批改的作用,激发学生对语言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呢?
按作业类型批改
现象一:英语试题中选择题比重很大,全面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以及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占分很多,但学生很容易应付,甚至抄袭,作业效果可想而知。学生的课业负担很重;理科作业占用时间很多,从而忽略了英语学习需要日积月累的特点;一些学生从数理化学科解题过程中及时获得了成就感,对英语缺乏激情,不愿学习枯燥无味的语法知识和背了就忘的词汇。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哪?单选题要在题目上划出考查方向,划分句子结构;完型填空要注意联系上下文,找出文中线索;阅读理解要在文中找到依据并标上题号。对于仍不按要求做作业,甚至抄袭作业的同学,教师应真诚地找他们个别交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并在接下来的时间,加强对他们的关注,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现象二:老师们常常抱怨许多同学在平时作业甚至考试中常犯同样的错误,比如:There are about 80% of the students agree to study at school in the evening.其中的agree应该为agreeing,这种错误都是老师平时反复强调的,在作业或试卷上用红笔画过的。学生不是教师,关注点当然不同。教师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认真批改作业,一定希望学生拿到作业后认真改错,以后不再重犯。而学生关心的则是作业的等级或考试的分数。大部分同学对教师精心批改的红色痕迹看都不看就“束之高阁”了,根本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哪?很多人主张面批,这的确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但是,一个老师教130名学生,怎么面批得完?再者,天天都有英语作业,学生还要学其他学科,什么时间叫学生来面批?无奈,没有万全之策,只好选择一些有代表性来批,找出典型错误,做成课件,课堂上分小组活动,学生相互批改,分析错误原因,最后学生讲解,教师点拨。
现象三:高中英语知识是有一定难度的,只有善于思考,勤于总结,锲而不舍,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所以,每个同学都有一本错题整理本。它收集了每个同学平时做题时所犯的错误,是他们知识的积累,智慧的结晶,所以,做好了,就成为考试前每个同学的最佳复习材料。但问题是:很多同学没有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和宝贵的价值,一味地应付,或者叫简单的“蚂蚁搬家”。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缺乏学习兴趣:成绩太差,自暴自弃。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哪?严格要求,强调学习纪律。充分利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及时地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正面的引导。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同一学生不同阶段的表现,给予不同的评语或其他标记。比如,现在流行的贴画、笑脸、红五星、小印章等;和学生进行文字交流,心灵的沟通,循循善诱的劝导等。千万不要吝啬赞美性语言,尤其是对那些内向,各方面都不太突出的同学,多用一些如:Good! Excellent! Wonderful!这样的肯定性评价。经过这些交流,我感到学生们和我更亲了,学习英语的兴致高了,作业也在悄悄地发生改变,逐渐达到了教学上的良性循环。
根据学生个性因材施教
现象:一个班级大约有65名同学。学生的程度相差很大,一般前20名有希望考上重点大学,20名到30名之间的学生有可能考上普通大学,剩下的同学上职业学院。最高分和最低分相差500多分。
要将因材施教进行到底,我们还必须按学生的程度批改作业。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这不是不对学生一视同仁,或偏向学习好的学生,我认为,这是对人的更高层次的尊重,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之上。人有共性,更有个性,不能用一把尺度去衡量。否则,某些学生不仅成不了才,甚至无法成人。老师要正确理解人才概念,真正尊重学生。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哪?朱熹在概括孔子的教育教学经验时指出,“夫子教人各因其材”而有了“因材施教”的名言。在现代教育中,这就是量力性原则,这也是成功教育的多规格人才培养观。将班内的学生根据学习成绩和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兴趣分成三组区别对待,更有利于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对于成绩优秀的同学,提出高要求、严标准:对作业交得是否及时,做得是否认真,里面出现什么样的错误,教师都要特别关注,及时给予鼓励和提醒。对于出现的偶发现象,要及时和学生交流。对于成绩一般但十分努力的同学,更要保护好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上进心,通过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在课堂上加强对他们的检查,并鼓励他们多提问题,必要时进行课外辅导。
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科说:“永远尽量多地要求每一位学生, 同时也要尽可能地尊重每一位学生。”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职业态度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只有关爱、尊重学生,用欣赏的心态去批改作业,学生才会回以感激和努力,从而实现教学成绩进步,师生和谐相处的双赢局面。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第六中学)
按作业类型批改
现象一:英语试题中选择题比重很大,全面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以及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占分很多,但学生很容易应付,甚至抄袭,作业效果可想而知。学生的课业负担很重;理科作业占用时间很多,从而忽略了英语学习需要日积月累的特点;一些学生从数理化学科解题过程中及时获得了成就感,对英语缺乏激情,不愿学习枯燥无味的语法知识和背了就忘的词汇。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哪?单选题要在题目上划出考查方向,划分句子结构;完型填空要注意联系上下文,找出文中线索;阅读理解要在文中找到依据并标上题号。对于仍不按要求做作业,甚至抄袭作业的同学,教师应真诚地找他们个别交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并在接下来的时间,加强对他们的关注,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现象二:老师们常常抱怨许多同学在平时作业甚至考试中常犯同样的错误,比如:There are about 80% of the students agree to study at school in the evening.其中的agree应该为agreeing,这种错误都是老师平时反复强调的,在作业或试卷上用红笔画过的。学生不是教师,关注点当然不同。教师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认真批改作业,一定希望学生拿到作业后认真改错,以后不再重犯。而学生关心的则是作业的等级或考试的分数。大部分同学对教师精心批改的红色痕迹看都不看就“束之高阁”了,根本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哪?很多人主张面批,这的确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但是,一个老师教130名学生,怎么面批得完?再者,天天都有英语作业,学生还要学其他学科,什么时间叫学生来面批?无奈,没有万全之策,只好选择一些有代表性来批,找出典型错误,做成课件,课堂上分小组活动,学生相互批改,分析错误原因,最后学生讲解,教师点拨。
现象三:高中英语知识是有一定难度的,只有善于思考,勤于总结,锲而不舍,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所以,每个同学都有一本错题整理本。它收集了每个同学平时做题时所犯的错误,是他们知识的积累,智慧的结晶,所以,做好了,就成为考试前每个同学的最佳复习材料。但问题是:很多同学没有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和宝贵的价值,一味地应付,或者叫简单的“蚂蚁搬家”。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缺乏学习兴趣:成绩太差,自暴自弃。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哪?严格要求,强调学习纪律。充分利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及时地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正面的引导。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同一学生不同阶段的表现,给予不同的评语或其他标记。比如,现在流行的贴画、笑脸、红五星、小印章等;和学生进行文字交流,心灵的沟通,循循善诱的劝导等。千万不要吝啬赞美性语言,尤其是对那些内向,各方面都不太突出的同学,多用一些如:Good! Excellent! Wonderful!这样的肯定性评价。经过这些交流,我感到学生们和我更亲了,学习英语的兴致高了,作业也在悄悄地发生改变,逐渐达到了教学上的良性循环。
根据学生个性因材施教
现象:一个班级大约有65名同学。学生的程度相差很大,一般前20名有希望考上重点大学,20名到30名之间的学生有可能考上普通大学,剩下的同学上职业学院。最高分和最低分相差500多分。
要将因材施教进行到底,我们还必须按学生的程度批改作业。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这不是不对学生一视同仁,或偏向学习好的学生,我认为,这是对人的更高层次的尊重,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之上。人有共性,更有个性,不能用一把尺度去衡量。否则,某些学生不仅成不了才,甚至无法成人。老师要正确理解人才概念,真正尊重学生。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哪?朱熹在概括孔子的教育教学经验时指出,“夫子教人各因其材”而有了“因材施教”的名言。在现代教育中,这就是量力性原则,这也是成功教育的多规格人才培养观。将班内的学生根据学习成绩和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兴趣分成三组区别对待,更有利于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对于成绩优秀的同学,提出高要求、严标准:对作业交得是否及时,做得是否认真,里面出现什么样的错误,教师都要特别关注,及时给予鼓励和提醒。对于出现的偶发现象,要及时和学生交流。对于成绩一般但十分努力的同学,更要保护好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上进心,通过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在课堂上加强对他们的检查,并鼓励他们多提问题,必要时进行课外辅导。
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科说:“永远尽量多地要求每一位学生, 同时也要尽可能地尊重每一位学生。”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职业态度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只有关爱、尊重学生,用欣赏的心态去批改作业,学生才会回以感激和努力,从而实现教学成绩进步,师生和谐相处的双赢局面。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