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美术课堂中的体验式教学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xian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是我国素质教育的一个窗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合作学习的能力。美育是以促进社会公民整体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美育在中学阶段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深深地感到肩上的责任。只有将美术课堂充分的利用,才能达到美术教育的效果。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
  初中的美术课堂总是比较尴尬的。由于初中升学压力的存在,学生不可能有小学时对美术课的态度。大多数学生把美术课当成了彻底放松的一节课。其他课不能做的事情都留到美术课来做。一些农村的学校甚至没有专职的美术老师,即使有也难得上几节,根本不可能达到美育的要求和目标。鉴于这些情况,就要求我们美术老师在美术课堂中要提高效率,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兴趣。
  体验式教学在教育学概念中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 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 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体验式教学以人的生命发展为依归,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蕴含着高度的生命价值与意义。 它所关心的不仅是人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多少知识、认识多少事物,还在于人的生命意义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彰显和扩展。国外体验式教学思想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教学思想,夸美纽斯的教学思想,卢梭自然主义教学思想以及杜威经验主义教学思想。然而尽管国外体验式教学思想源远流长,但对体验式教学的研究甚少, 研究者们把注意集中在了对体验式学习的探讨上,尤其是体验式学习模式的研究,这可能与国外教育研究的重心从教学方法转移到学习者有一定的关系。 国内对体验式教学的研究相对较多,但也处于刚起步阶段。对于美术教育来说,体验式教学值得美术工作者仔细研究。
  一、体验式教学中的情境再现
  现代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可以推动学生不断地学习与创造,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是学习兴趣。
  为了激起学生的兴趣,提升课堂的效率,老师应该有意识地使教学内容变地更有吸引力。而最形象、具体的教学法,莫过于把学生带入课程相关情境的“情境展现”教学法,它能让学生有种“情境即在眼前”、“我即在情境中”的感觉,使学生仿佛进入一个能“见人、闻声、观景”的境地。这种情境再现式的方法就是体验式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老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去体验和感受。
  在初中美术的欣赏课教学中,情境再现可以打破老师干巴巴地讲述而收效甚微的情况。例如:苏教版第15册第一课《外国肖像画赏析》中有一幅达芬奇的名作——《最后的晚餐》。老师可以通过教室的布置,光和声的调控,再现耶稣那最后的晚餐,使学生从情境中理解和感受,再去欣赏这幅画的时候,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教学情境就好比生活中最重要的调味品——盐,而老师的知识与技能就好比汤,如果想做出来的汤美味可口,就要放适当的盐,而这个“适当”就是把握教学情境的“度”。因此,老师在创设情境时应该积极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必须有所体验、有所收获,而不能流于表面化、形式化。
  二、老师的示范与学生体验的结合
  初中美术的课堂对老师的基本功有着很高的要求,老师的示范在课堂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但往往老师的示范并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当然这与学生本身有着直接的关系,但我们可以反思一下,或许改变我们一些做法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的课堂一般都在教室,但有些课我们可以打破条条框框。例如苏教版第16册第2课《从心底接触大自然》,这堂课是通过我们的眼睛去发现大自然的美,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在教室里看一些图片资料,然后去画。体验式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有深刻的体验,亲自实践。因此老师可以将课堂搬到校园内,让学生去观察校园内的美景,亲自到大自然中去接触、去体验。老师在自然中写生示范,给学生的印象会比在教室的黑板上深刻的多,学生在此情境下也会有创作的灵感和绘画的渴望。这样就把示范与体验很好的结合,达到良好的效果。再例如苏教版美术第14册第3课《夸张有趣的脸》,这节课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挑选几个同学,让大家说说他们都有什么面部特征,然后老师在黑板上示范,将这些特征进行适当的夸张和变形,学生通过这样的体验,对于漫画的创作就有文章可做。否则就会出现学生只会临摹而不会创作,使这节课失去了意义。
  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一定的绘画技巧,这里,我们倡导让学生自己做主人,让学生根据一定的技法要求,绘画出他们心中的各种画派形式,以此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审美心理。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生的选择自由。同时,教师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和他们的特殊才能。
  初中美术的体验式教学,就是为了实现“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实现自我发展”的目标,学生在参与体验式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以此丰富和深化我们的中学美术课堂, 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感悟能力,为做社会中的栋梁而打下基础。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数学教育目标从应试型向素质型方向的转变,提高小学生数学素养是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实施这一目标,数学教师起着主导性作用。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完成这一历史使命,是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此问题做了一些探讨。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
摘要 本文在具有项的方程组的奇次初边值问题中加入各向异性差,利用高阶抛物正则化方法讨论其在平面上的解的正则性.  关键词:方程;高阶抛物正则化;平面  1 介绍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新课标指出,小学生的习作“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模仿对于儿童,正如独立创造对于成人那样同等重要。”从作文心理需要来说,是由模仿到创新(独立作文),就像小孩学走路一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例文不仅能把文章作法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还能帮助学生习作时扩充知识,开拓思路,丰富想像。所以,例文引导是小学生作文训练,尤其在某些特殊文体的习作练习(如应用文)中,不可或缺
新课标从必修1,2,4,5的教材中我们发现,有“思考”、“探究”、“观察”、“信息技术应用”、“实习作业”、“探究与发现”等,这是新课程教材的一个亮点,从这点出发,在课堂堂教学中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用来提高数学课程教学的效率,增强数学教学的效果,改革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这是新课标值得探索研究的。  一、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是数学教学必备的条件 
摘要:数学教学重要的是学生创新能力,及思维应用能力的培养。"数学是思维的基础",而创造性思维又是数学思维的品质,是未来的高科技信息社会中,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开创性人才所必须具有的思维品质,新理念下的学习主要落实在数学课堂上,必须改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关键词:数学思维 创造性思维 实验  教师要更新备课与上课的理念、形式、内容,辅之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学生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用合适的情绪参与课
自从1671年牛顿在他的《流数法与无穷级数》首次提出極坐标系思想,.贝努利于1691年在《教师学报》上发表了一篇基本上是关于极坐标的文章后,开始了坐标系的新时代,经过后来数代人的努力极坐标系相关理论已经非常完善,不仅在解决数学中曲线轨迹问题尽显优势,在现在科技中应用也很广泛。还有令人难忘的关于笛卡尔和克里斯汀公主凄美的爱情故事和著名的心脏线极坐标方程。但是作为高考的一份子,他的命运可谓是一波三折,
一、教材解读    这篇课文写的是一年级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事,主要讲了一年级一班的唐老师带领学生到植物园参观,在吃饭时乱扔垃圾,老师用失物招领的方式教育学生,让学生领回了垃圾旨在让学生从文中受到启发,反思个人行为,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好习惯。 本文为全文原
全面实施中学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重大任务和主旋律。在完成新课程任务的同时应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需要,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并不仅仅是一种方法和技术,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一种先进的科学的教育理念。心理健康的普及有助于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方法的改善。
【摘 要】本文从生活资源的涵义、生活资源的主要内容、生活资源做实验的开发与利用三方面对科学实验教学进行研究。  【关键词】科学 实验教学 生活资源 开发 利用    《科学新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教学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加强实践活动和探究活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联系生活联系社会,体现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的理念。通过感性、生动、丰富的生活世界去感染学
【摘要】 在现代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想充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与写话必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其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但能够做到吧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并非易事。因此本文着重就从以人为本,探究对话练习;善读补白,激发兴趣练笔;创设情景,回归生活练笔;发挥想象,拓展空间练笔四个方面展开详细论述。  【关键词】 以人为本;善读补白;创设情景;发挥想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