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2010年),是广东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要服务于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又要适当超前于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在省教育厅、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全省的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本文试图对“十一五”规划中已立项的项目进行分析,对过去五年以来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的特点、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总结,并对今后一段时期全省教育科学事业的发展作一展望。
一、研究特点分析
“十一五”期间,我省共有1081项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立项规模与数量较“十五”规划有较大增长。课题申报情况分布在基础教育研究426项,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232项,高等教育研究226项,思想政治与德育教育研究55项,教育技术学研究46项,体卫文化研究50项;申报单位分布在本科高职院校659项,中小学312项,省市教科研类单位110项。纵观这五年来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的实施情况,我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的研究特点主要呈现出如下几个方面:
(一)选题的规模扩大,研究的视野进一步拓展
从2006年-2010年的立项情况来看,各市县和学校的研究呈现出研究多向性发展的趋势,研究领域由微观向宏观发展,由过去只注重教育内部问题的研究向同时关注与教育密切相关的外部问题的研究发展,涵盖各级各类教育,大大拓展了研究者的学术视野(如表1-1)。基础教育领域方面,主要围绕基础教育改革中急需研究和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研究。如教学教法、课程开发、家校合作、品德教育、中学教师发展、留守孩子的教育等。本科高职教育领域集中在学生创业能力研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农民工继续教育研究、建设和谐校园、产学研实现途径研究、实验教学研究等方面。此外,教育技术、农村教育、体卫教育、协同教育等方面的研究也不同程度进入科研工作者的视野。
(二)研究内容不断创新,研究方法逐渐科学化
随着教育科研的不断发展,课题研究的领域越来越宽广,同时,研究的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化。教育管理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协同发展理论、教育经济学理论、教育社会学、教育行为组织学等这些新的理论的引入和运用,对提高我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理论水平产生了重要影响。此外,对课题的研究也不再局限在理论性研究上,众多的课题引入了比较性研究、构建模型研究、实验研究、应用性研究、互动式研究等方式,逐渐摆脱了纯理论性研究,延伸至实践性研究上,重视其研究的实效性与价值性,大大增强了科研成果的信度与效度。
(三)研究的方向越来越注重现实问题的应用性
五年来,我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一直致力于加强广东省教育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重大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的研究,把珠江三角洲教育现代化问题、农村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改革和发展问题、教育信息化与国际化问题、高校科技发展问题列入研究范围。重点研究教育结构问题,改善和完善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问题,并且强调课题研究的实效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这些课题,一方面加强对教育宏观决策有直接影响的实证性研究和对策性研究,增强教育科研为宏观决策服务的功能,重视把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可操作的方案,直接作用于教育改革与实践;另一方面则是重视开展对教育教学改革实际过程中的指导性研究,围绕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等方面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
二、取得的经验
(一)必须创新科研管理方式,提高科研信息服务水平
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申报、评审工作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程。评审工作实现信息化大大减少了项目管理过程中资源浪费的现象,提升了工作的效率。近年来,我省建立广东省社科规划办网、广东省社科规划项目申报系统、广东省教育科研管理系统、广东省教育厅科研处数字科研服务平台,同时还链接广东省各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广东省各地市教育局等单位以及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等国家科研机构。各科研单位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申报人员可以从平台上获取项目申报信息,确定申报项目,上报项目申报书。这使得印刷、用纸等办公费用以及传递过程中的大量邮资、路费相应缩减,信息传递与交流的周期更加快捷。
(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实行分类指导,统筹管理
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面向地方高校、职业院校、中小学幼儿园和各地市教育科研机构。不同层次的学校与科研机构,不同学科的课题,以及课题承担人的学历背景、工作性质和自身的条件各有不同,因此,在进行课题管理时不能用相同的标准去衡量。在“十一五”规划中,各级各类学校以及教研单位非常重视科学研究,积极申报。如图2-1所示,其中中小学申报项目达312项,占总项目的28.86%;高职院校项目数达659项,占总项目数的60.96%;省以及各地级市教研单位110项,占总项目数的10.18%。在研究的内容中,高校以及教科研机构的课题重点在于推动学科建设、教学模式、教学实践问题方面的研究;而中小学、幼儿园则普遍围绕课堂教学、学生的行为习惯、家校合作教育等能解决当前实际问题的方面进行研究,一般具有探索性、普及性、应用性和经验性。因此,在评审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学科的课题实施分类指导,要考虑到课题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在课题评审、成果评价和项目指导上,要统筹管理,注意普通性与特殊性。
(三)必须以专业性为基础,建设素质精、业务强的科研队伍
建设科研能力较强,业务素质较高的一批科研队伍,是做好科学研究的重要保障。此外,具有勇于创新的精神,既是科研追求的最高目标,又是科研素质的最高境界。(李倡平.湖南教育科学规划实施五年回顾与反思[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5):58.)五年来,我省十分注重科研队伍的建设。项目管理专家库每年定期更新。目前,全省各级各类项目评审专家库里共有4092名专家登记在册,其中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有600多位专家,分布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以及高等教育等14个学科中。
一、研究特点分析
“十一五”期间,我省共有1081项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立项规模与数量较“十五”规划有较大增长。课题申报情况分布在基础教育研究426项,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232项,高等教育研究226项,思想政治与德育教育研究55项,教育技术学研究46项,体卫文化研究50项;申报单位分布在本科高职院校659项,中小学312项,省市教科研类单位110项。纵观这五年来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的实施情况,我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的研究特点主要呈现出如下几个方面:
(一)选题的规模扩大,研究的视野进一步拓展
从2006年-2010年的立项情况来看,各市县和学校的研究呈现出研究多向性发展的趋势,研究领域由微观向宏观发展,由过去只注重教育内部问题的研究向同时关注与教育密切相关的外部问题的研究发展,涵盖各级各类教育,大大拓展了研究者的学术视野(如表1-1)。基础教育领域方面,主要围绕基础教育改革中急需研究和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研究。如教学教法、课程开发、家校合作、品德教育、中学教师发展、留守孩子的教育等。本科高职教育领域集中在学生创业能力研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农民工继续教育研究、建设和谐校园、产学研实现途径研究、实验教学研究等方面。此外,教育技术、农村教育、体卫教育、协同教育等方面的研究也不同程度进入科研工作者的视野。
(二)研究内容不断创新,研究方法逐渐科学化
随着教育科研的不断发展,课题研究的领域越来越宽广,同时,研究的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化。教育管理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协同发展理论、教育经济学理论、教育社会学、教育行为组织学等这些新的理论的引入和运用,对提高我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理论水平产生了重要影响。此外,对课题的研究也不再局限在理论性研究上,众多的课题引入了比较性研究、构建模型研究、实验研究、应用性研究、互动式研究等方式,逐渐摆脱了纯理论性研究,延伸至实践性研究上,重视其研究的实效性与价值性,大大增强了科研成果的信度与效度。
(三)研究的方向越来越注重现实问题的应用性
五年来,我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一直致力于加强广东省教育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重大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的研究,把珠江三角洲教育现代化问题、农村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改革和发展问题、教育信息化与国际化问题、高校科技发展问题列入研究范围。重点研究教育结构问题,改善和完善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问题,并且强调课题研究的实效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这些课题,一方面加强对教育宏观决策有直接影响的实证性研究和对策性研究,增强教育科研为宏观决策服务的功能,重视把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可操作的方案,直接作用于教育改革与实践;另一方面则是重视开展对教育教学改革实际过程中的指导性研究,围绕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等方面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
二、取得的经验
(一)必须创新科研管理方式,提高科研信息服务水平
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申报、评审工作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程。评审工作实现信息化大大减少了项目管理过程中资源浪费的现象,提升了工作的效率。近年来,我省建立广东省社科规划办网、广东省社科规划项目申报系统、广东省教育科研管理系统、广东省教育厅科研处数字科研服务平台,同时还链接广东省各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广东省各地市教育局等单位以及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等国家科研机构。各科研单位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申报人员可以从平台上获取项目申报信息,确定申报项目,上报项目申报书。这使得印刷、用纸等办公费用以及传递过程中的大量邮资、路费相应缩减,信息传递与交流的周期更加快捷。
(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实行分类指导,统筹管理
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面向地方高校、职业院校、中小学幼儿园和各地市教育科研机构。不同层次的学校与科研机构,不同学科的课题,以及课题承担人的学历背景、工作性质和自身的条件各有不同,因此,在进行课题管理时不能用相同的标准去衡量。在“十一五”规划中,各级各类学校以及教研单位非常重视科学研究,积极申报。如图2-1所示,其中中小学申报项目达312项,占总项目的28.86%;高职院校项目数达659项,占总项目数的60.96%;省以及各地级市教研单位110项,占总项目数的10.18%。在研究的内容中,高校以及教科研机构的课题重点在于推动学科建设、教学模式、教学实践问题方面的研究;而中小学、幼儿园则普遍围绕课堂教学、学生的行为习惯、家校合作教育等能解决当前实际问题的方面进行研究,一般具有探索性、普及性、应用性和经验性。因此,在评审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学科的课题实施分类指导,要考虑到课题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在课题评审、成果评价和项目指导上,要统筹管理,注意普通性与特殊性。
(三)必须以专业性为基础,建设素质精、业务强的科研队伍
建设科研能力较强,业务素质较高的一批科研队伍,是做好科学研究的重要保障。此外,具有勇于创新的精神,既是科研追求的最高目标,又是科研素质的最高境界。(李倡平.湖南教育科学规划实施五年回顾与反思[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5):58.)五年来,我省十分注重科研队伍的建设。项目管理专家库每年定期更新。目前,全省各级各类项目评审专家库里共有4092名专家登记在册,其中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有600多位专家,分布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以及高等教育等14个学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