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情境创设这种教学手段的运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乐于学数学的好习惯。本文结合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就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谈几点个人的体会,以期为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数学;创设情境;兴趣;方法
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逻辑严密的基础学科,同时,又具有广泛的应用性,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初中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由于年龄特征的原因,其思维活动主要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使得学生认知形象性与知识抽象性之间存在着矛盾,造成学生在学习中出现了诸多困难。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转变思想,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就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谈几点个人的体会。
一、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
初中生心理逐渐成熟,对事物的认识开始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并对电视节目、流行歌曲、影视明星、体育赛事等一些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实际,根据学生的兴趣,通过与学生探讨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来创设积极的教学情境。在这样的教学气氛中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课堂教学气氛更加和谐融洽。
例如,在教学“代数式的值”这一课时,我就尝试利用“预测身高”这个学生一听就会感兴趣的话题来引入新课。我在黑板上写下身高预测公式:
男孩成人后的身高:(X Y)÷2×1.08
女孩成人后的身高:(0.923X Y)÷2(X代表父亲身高,Y代表母亲身高)
然后让学生们拿出笔来计算各自未来的身高。问题一出,学生们瞬间兴致高昂,奋笔疾书地计算起自己的未来身高,还不时有学生亮出自己的身高让身边的同学炫耀。待这个“高潮”结束后,我顺利的引出了这节课的课题。
又如,在教学“平行线”这节课内容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了一首学生都比较喜欢的金莎的歌曲《平行线》,学生们一边听着美妙的旋律,一边看着幕布上出现的歌词“我们像是两条平行线,永远不能坦白面对面/我在你的左边你在右边/没有交叉点/我们只是两条平行线/走多远都没有碰面的终点……”然后,我让学生根据歌词内容,尝试着归纳出平行线的特点,并以此引入新课。实践证明,在如此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积极性极高,教学效果十分理想。
二、巧设疑问,创设教学情境
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巧设疑问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疑问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要重视设疑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有意识的巧妙的设置一些与所讲内容相关的问题,以此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大胆思考,深入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过三点的圆”这一节内容时,我就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有甲、乙、丙三个果园,如今要在它们之间修一个仓库,使得这三个果园到此仓库的距离都相等,试问这个仓库应修在哪里?当我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后,学生立刻来了精神,不约而同的开始相互讨论、猜测。由于学生知道我们正在学习“圆”的相关问题,因此学生就联想到这个仓库是不是应该修建在过甲、乙、丙三点的圆的圆心处。由于有了这个问题做铺垫,此时我在提出:要修在圆心处,那该圆的圆心又将如何确定呢?这样连续的追问,一下就揭示出了问题的本质,为接下来学生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合理利用游戏环节,创设教学情境
初中生好玩、好动,对任何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究精神。在这个时期,学生都热爱游戏,对游戏有着极强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初中生爱玩的天性,在数学教学中设置一些游戏环节,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教学概率中的“可能性大小”这一内容时,我提议:“谁愿意来与老师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学生非常兴奋,都跃跃欲试,我接着说:“既然大家都想跟老师玩游戏,那么哪位同学能够想到一个公平的方法来确定一个代表呢?”学生展开讨论,自由发言,其中一位同学提议将每位同学的名字分别写到相同的卡片,然后抽签决定。我便趁机问学生:“大家觉得这个方法可行嘛?每位同学被抽到的可能性一样吗?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示抽到某同学的可能性呢?抽到男生或者女生的可能性一样吗?我们又用什么方法来表示呢?”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一提出,学生的学习欲望顿时被激发出来。根据教师的启发和引导,逐一解决以上问题。然后,我便按照之前学生的提议用扑克牌代替卡片,每位同学发一张,让学生各自写上自己的名字后交到讲台上,放在一起洗匀,再随机抽取一张,被抽到的同学作为学生代表跟老师一起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游戏进行过程中,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同学们都在下面大声的喊:“石头、剪子、布”,经过几个回合之后,在胜负均等的情况下,我再提出问题:“老师在游戏中有获胜的可能性吗?还有别的可能性吗?这几种可能性的概率一样大吗?是否进行三次游戏,其结果一定是一胜、一负、一平?”等等,一系列问题情境的创设,给新课的展开做了铺垫,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四、总结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的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成效。这不仅迎合了学生好玩、好动、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积极参与到整个课堂教学,同时还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文红.初中数学中合理创设问题情境[J].科教文汇,2010,(6).
[2]沈樟初.例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0,(4).
[3]周秀峰.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创设及教学效果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数学;创设情境;兴趣;方法
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逻辑严密的基础学科,同时,又具有广泛的应用性,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初中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由于年龄特征的原因,其思维活动主要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使得学生认知形象性与知识抽象性之间存在着矛盾,造成学生在学习中出现了诸多困难。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转变思想,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就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谈几点个人的体会。
一、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
初中生心理逐渐成熟,对事物的认识开始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并对电视节目、流行歌曲、影视明星、体育赛事等一些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实际,根据学生的兴趣,通过与学生探讨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来创设积极的教学情境。在这样的教学气氛中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课堂教学气氛更加和谐融洽。
例如,在教学“代数式的值”这一课时,我就尝试利用“预测身高”这个学生一听就会感兴趣的话题来引入新课。我在黑板上写下身高预测公式:
男孩成人后的身高:(X Y)÷2×1.08
女孩成人后的身高:(0.923X Y)÷2(X代表父亲身高,Y代表母亲身高)
然后让学生们拿出笔来计算各自未来的身高。问题一出,学生们瞬间兴致高昂,奋笔疾书地计算起自己的未来身高,还不时有学生亮出自己的身高让身边的同学炫耀。待这个“高潮”结束后,我顺利的引出了这节课的课题。
又如,在教学“平行线”这节课内容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了一首学生都比较喜欢的金莎的歌曲《平行线》,学生们一边听着美妙的旋律,一边看着幕布上出现的歌词“我们像是两条平行线,永远不能坦白面对面/我在你的左边你在右边/没有交叉点/我们只是两条平行线/走多远都没有碰面的终点……”然后,我让学生根据歌词内容,尝试着归纳出平行线的特点,并以此引入新课。实践证明,在如此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积极性极高,教学效果十分理想。
二、巧设疑问,创设教学情境
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巧设疑问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疑问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要重视设疑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有意识的巧妙的设置一些与所讲内容相关的问题,以此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大胆思考,深入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过三点的圆”这一节内容时,我就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有甲、乙、丙三个果园,如今要在它们之间修一个仓库,使得这三个果园到此仓库的距离都相等,试问这个仓库应修在哪里?当我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后,学生立刻来了精神,不约而同的开始相互讨论、猜测。由于学生知道我们正在学习“圆”的相关问题,因此学生就联想到这个仓库是不是应该修建在过甲、乙、丙三点的圆的圆心处。由于有了这个问题做铺垫,此时我在提出:要修在圆心处,那该圆的圆心又将如何确定呢?这样连续的追问,一下就揭示出了问题的本质,为接下来学生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合理利用游戏环节,创设教学情境
初中生好玩、好动,对任何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究精神。在这个时期,学生都热爱游戏,对游戏有着极强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初中生爱玩的天性,在数学教学中设置一些游戏环节,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教学概率中的“可能性大小”这一内容时,我提议:“谁愿意来与老师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学生非常兴奋,都跃跃欲试,我接着说:“既然大家都想跟老师玩游戏,那么哪位同学能够想到一个公平的方法来确定一个代表呢?”学生展开讨论,自由发言,其中一位同学提议将每位同学的名字分别写到相同的卡片,然后抽签决定。我便趁机问学生:“大家觉得这个方法可行嘛?每位同学被抽到的可能性一样吗?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示抽到某同学的可能性呢?抽到男生或者女生的可能性一样吗?我们又用什么方法来表示呢?”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一提出,学生的学习欲望顿时被激发出来。根据教师的启发和引导,逐一解决以上问题。然后,我便按照之前学生的提议用扑克牌代替卡片,每位同学发一张,让学生各自写上自己的名字后交到讲台上,放在一起洗匀,再随机抽取一张,被抽到的同学作为学生代表跟老师一起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游戏进行过程中,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同学们都在下面大声的喊:“石头、剪子、布”,经过几个回合之后,在胜负均等的情况下,我再提出问题:“老师在游戏中有获胜的可能性吗?还有别的可能性吗?这几种可能性的概率一样大吗?是否进行三次游戏,其结果一定是一胜、一负、一平?”等等,一系列问题情境的创设,给新课的展开做了铺垫,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四、总结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的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成效。这不仅迎合了学生好玩、好动、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积极参与到整个课堂教学,同时还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文红.初中数学中合理创设问题情境[J].科教文汇,2010,(6).
[2]沈樟初.例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0,(4).
[3]周秀峰.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创设及教学效果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