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应基于儿童立场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zero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等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从我国古代的“游学”,日本的“修学旅行”,到西方国家的“教育旅游”……旅行都与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是因为旅行体验对儿童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开拓儿童的视野、丰富儿童的生命体验、涵养儿童的核心素养、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研学旅行的初衷就是要从儿童出发,为了儿童的发展而开展,此谓研学旅行的儿童立场。
  在我国研学旅行开展之初,大部分研学旅行由学校和旅行社或校外机构合作组织开展,重旅行轻研学。在教育视角模糊的情况下,研学旅行并未体现出儿童立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研学旅行的设计未充分考虑儿童的认知能力和兴趣。首先,研学旅行的目标没有建立在儿童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而是更多地考虑学校和社会目标。其次,研学旅行主题的选择缺少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没有建立在对儿童的了解之上,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最后,研学旅行的任务设计没有考虑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将各个年龄阶段的儿童安排在同一个批次参加研学旅行,没有把握不同階段儿童的成长需求,对低年龄阶段儿童设计超出其思维认知能力活动,对中高年龄阶段儿童设计低幼化活动的案例屡见不鲜。
  第二,研学旅行过程中对儿童立场理解有偏差。首先,部分教师将研学旅行中的儿童看作是被支配和调控的对象,学生少有自主自决的权利,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保障。比如,教师对安全和纪律的管控过死,缺乏弹性,学生总是被要求在队伍里整齐地走在一起,言行举止都有相应的要求。又如,选择何种课题进行探究,以何种方式进行探究,得出何种结果,往往被安排好了,学生只是依葫芦画瓢而已。其次,研学旅行中出现“虚假儿童立场”的表现。这表现为两点:其一是过度放任,研学旅行中任由学生无目的地参观游览,教师缺乏对研学方式的预设,以及对儿童的引导,表面上看似给了儿童更多的自主权,实际上却缺乏目的性和策略性,缺乏对目的的说明,很难引起学生的思考和体悟。其二是经验化的成人本位的儿童立场,这里主要是指成人习惯从自己的视角去判断儿童的需要,而不是真正通过与儿童对话和交往来理解儿童。例如,教师喜欢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干涉儿童的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儿童的体验和实践带来了干扰。
  第三,研学旅行的评价不重视儿童学习和成长的过程。有的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仍停留在纪律和卫生方面,忽略了学生隐性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方式和学习的动态过程。还有的学校重视结果性评价,往往通过教师的简单总结或者学生的作业就定性了某个学生,缺少对于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解决问题的方式及思维发展的描述和评价。
  儿童立场是儿童在研学旅行中发挥主体性的有效保证,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是儿童生命教育的基础,是有效开展研学旅行的前提。如何基于儿童立场来开展研学旅行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坚定儿童立场,把儿童当作儿童。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解决研学旅行过程中儿童立场异化的问题,首先要有儿童意识。儿童立场要求我们要理解儿童,承认儿童既是社会人,也是自然人,尊重儿童发展的自然性。因此,研学旅行从设计到实施到评价,都要遵从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儿童的天性,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鼓励个性化发展。
  二是设计儿童感兴趣的研学旅行。儿童也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儿童文化是儿童成长的摇篮,我们应当重视其整体感知和反应、诗性逻辑、游戏精神三个基本特征。首先,要给儿童整体感知世界的机会,在研学旅行中调动儿童所有的感官去认识和体验世界,促进儿童精神和身体对世界的感知和反应。其次,研学旅行全过程要按照儿童内心自由的诗性逻辑,而非成人的理性逻辑,给儿童幻想和想象的自由。最后,游戏是儿童文化的核心,组织者应努力创造游戏情境,使学生在研学旅行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并通过游戏交流获得平等、互助、合作的伙伴关系。
  三是引导儿童的发展。儿童世界不能缺乏引导,教师在研学旅行过程中要对儿童起到引导和帮助的作用。比如,教师可以就研学旅行的主题向儿童作出解释说明,分析选题的依据和目的,必要时可以让儿童自己讨论、选择选题。教师还可以对儿童的探究任务给出适当的指导,使学生获得更好的探究体验,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四是关注儿童的个体特性。首先,教师要设计不同类型的研学旅行主题,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多向的、全面的展示平台,为儿童提供充分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使儿童的个性和才能得到持续发展。其次,教师在研学旅行过程中要注重对儿童自主观察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为儿童提供自主交流表达的机会。
  五是注重学生评价。评价的旨归应当是促进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以发展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为主,强调体验,注重过程,关注学生生命价值的实现。教师应尽可能关注儿童在参与研学旅行过程中的身心变化过程,把握儿童学习和成长的规律,将儿童各方面的表现都纳入到评价体系中,全方位关注儿童的发展。
  【郭娅玲,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李 诗
其他文献
很多研究都表明,運动在学生的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定期的运动能够减少肥胖、焦虑症、自卑和校园欺凌等诸多青少年时期容易产生的问题。PISA测试显示,在OECD成员国的15岁学生中,大多数学生都能够保证适当的运动时间,其中52%的学生每周有3至4天会进行较为剧烈的运动,平均每天20分钟以上。PISA显示,学生参与适量的运动,对于社会心理的发展有积极影响。比起从不或较少参与体育运动的学生来说,经常性
出于对孩子的保护,家长总是會尽力避免让孩子经历挫折和失败。然而,当我们为孩子排除了一切可能出现的障碍,也就使他们失去了宝贵的成长机会。试错是学习的本质,当我们极力使儿童远离失败的体验,他们会认为所有的错误都是不被允许的,从而开始回避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学着应对挫折和负面情绪,有助于提升儿童的抗压能力;而亲身经历更能够让儿童体会到每一个决定所带来的结果。成年人应该明白,只有当儿童觉得失败的经历是成长
当前,道德教育面临着重规则轻德性的问题,一些学校过多地关注道德行为和结果,一味强调“学生应该做什么”,而不是“学生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显然与道德教育的应有之意不符。良好的道德教育应该引导个体自觉成为至善的、有德性的人,如果过度强化规则意识,道德教育不仅达不到理想效果,反而会将个体引向功利主义歧途。在新时代急需高素质人才的现实情况下,各级学校不仅要重视科学知识和既定规则教育,还应将德性教育作为道
随着国际国内环境急剧变化,知识经济社会对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趋增强,近期,芬兰政府啟动了国家高中教育综合改革,其中包括职业高中教育改革。芬兰本次职业高中教育改革目标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着力于个性化学习,通过灵活多样的学习途径,使所有学生都能够获得最适合自身的职业能力,确保学习者有效学习。此次改革更加强调学习者补偿性职业能力的获取,要求教师、指导专家与学习者共同根据学习者的职业能力缺失状况和未来职
据《华西都市报》报道,在安徽怀远县的一个小学班级里,13岁的副班长小赐,凭借检查作业、监督背书这样的权力,向6个孩子要钱。要来的钱,有专门的孩子替他保管;上学和放学有专门的孩子骑车接送;如果钱没给够,就逼迫他们吃粪喝尿……  在这一事件中,副班长小赐俨然将小小的班集体变成了自己的“独裁国家”,让人悲哀的是,长久以来这些受欺负的孩子一次也没想过反抗,用一些孩子的话说,就是面对比他们拥有更大权力的“官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规模的扩张、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更多的学校在城市中拔地而起,频发的学生道德失范现象和学校德育的现实困境,让人们将求助的视野转向了社区,社区的教育价值借此逐渐受到关注。在学术论文和学校实践中,我们经常看到和听到一种提法,即构建家庭、学校和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合作体系。这样的提法看似将社区与学校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似乎也契合了当前倡导的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宗旨,但是,进一步梳理
当前责任教育缺乏为后果负责的“责任伦理”精神,促进学生承担后果的责任伦理教育成为责任教育改进的一种方向。为全面了解中学生责任伦理教育现状,研究者根据教育实际与责任发生原理设计了一套调查问卷,并获取了东、中、西三个地区的中学生责任伦理教育现状的数据。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1.中学生自评结果显示责任伦理水平整体较高,责任意识和责任行为随年级逐渐增长,年级之间差异显著。初中生、高中生和教师之间在学生责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生活的那个高歌猛进的激荡时代,在那个意识形态高于一切的时代,敢于摆脱“高大上”的目标模式,坚持在日常的学习、劳动、集体生活、休闲活动,乃至通常被视为“狭
优质德育课堂要让学生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动下,自觉自主地投入学习,学得专注,学得自信,学得机灵,学得有法,学得快乐。  课程育人是《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提出的六大育人途径之一。如何充分彰显德育课程的育人价值,使其效益最大化?笔者尝试建构“播爱助学”的和谐型德育课堂、“活”而有“神”的诗意型德育课堂、“德美协同”的创新型德育课堂,最大化地发挥德育课程的育人价值,使之成为学校育人工程中的精神高地。  
初夏时节,柳新荷翠。5月18日清晨,北正街小学恒大校区4班的毛子涵早早起床来到学校门口,身穿白绿校服,胸带“文明校园 快乐北小”的红绸,面带微笑,用清脆甘甜的声音欢迎每一位同学和老师:“老师,欧啦啦!”“同学,欧啦啦!”  “欧啦啦”是北正街小学独创的快乐手势。它的含意很丰富:礼貌问好、欢迎、谢谢、再见、提醒、安静……只要看到欧啦啦手势,师生们就有一种文明守礼的默契、遵守规则的警醒和无限的快乐。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