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论文撰写中两面神思维的运用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801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想到一点就写”、“要坚持辩证思维”,这两条原则集中地表明了论文写作的要领。由此出发,要谈论文的撰写,就必须先明确一个定位,即谈什么和怎么谈,这是有效谈论的一个重要前提,否则谈的必要和价值就无法保证。罗马神话中的古罗马有一尊奇特的门神叫“两面神”,据说它同时既能看正面、前方,又能看背面、后方,由此联想到后来在研究爱因斯坦创造的“相对论”时,有的学者根据他的思维方式形象地归结出的“两面神思维”。现在如果我们也尝试着用“两面神思维”的视野来探讨论文写作的问题,显然认识的有效空间就会更真切、更开阔、更鲜活,写作也就会更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正是围绕着这样一个指向,下面拟结合个人的实践和体会从六个方面进行描述和回答。
  1.科学选择论题:寻求切实和时尚的统一
  论题切忌过大、过难、过旧,口径应小而集中,探索应便于推进,表述应章显新意。例如,题目“试论语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由于“非智力因素”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它的定义、构成、作用、测定等方面均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作深入的探讨。这样的论题往往代表着一种研究方向,对于一般的个体作者来说,把它当作一个具体论题是不合适的。我的第一篇论文是發表在《语文报》上的《弓满才能劲射——“蓄势”表现法谈片》,说白了就是将学生的一篇习作进行解剖,集中于一点来谈蓄势的三种方法(即:顿促式蓄势、旁逸式蓄势和悬念式蓄势)的类型及其掌握技巧,在一点上论述容易谈深谈透,以实例说明问题便于复制和推广,用自己的概括和命名来标志可以体现个性和新意。“小”“易”“新”确实是选择论题时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有一位老师拟就有效课堂教学进行研究,他准备从消除学生参与的心理障碍入手,进而把课堂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并通过变化发言形式(变举手式发言为站立式发言)培养学生的参与、竞争与合作意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于是他拟出了一个论题“主体性——有效课堂教学的‘支点’”,该选题集中于主体性来研究,找到了研究的抓手,并从有效教学的层面来探索,这就做到了切实和时尚的兼顾和统一。
  2.厚积原始素材:寻求原生和典型的统一
  要写好一篇论文,作者还必须占有丰富、准确、全面、典型、生动、具体的材料,并从中研究提炼出自己的观点,用具有说服力的题材(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因此,资料的收集对论文的写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原始素材的积累和运用可以用厚积薄发来形容,写作时需要的典型材料必然来源于积累的丰厚素材。一位老师在设计《济南的冬天》一文的教学方案时产生了一个设想:美文教学应体现审美教育,于是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突出了“对美的形象的感知”“对美的画面的寻找”“对美的情感的体验”,尤其可贵的是重点就“美的创造延伸”进行了训练,一学生在题为《哦,天目湖》的小练笔中写道:“天目湖与黄山或西湖相比,名气很小,它只能算是一个含蓄而温婉的江南小家碧玉,养在深宫人未尽识,但自有其清丽绝伦的一份美。你瞧,那团簇的山峦似黛眉含愁的蹙聚,清澈的湖水如眼波深情的顾盼。偶有小舟划破水面,恍似佳人浅浅的笑靥。”另一学生在题为《龙井问茶》的小练笔中写道:“杯中渐黄中透绿,如一池绿得逼人的春水。舒展开的美丽叶片,又重现往日枝头的生机与活力。瞧!那叶上还留着昨夜的露珠,折射着太阳的光芒,显得晶莹剔透。杯底的叶子如旗如枪、似蟹似兰,柔柔地摇晃。闻着茶香,人要醉了。这就是千里江南一片生机盎然的春啊!”没有什么比这种原生态的、典型化的材料更具有说服力的了,我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慧眼识金矿。
  3.大胆实验求证:寻求设想和发现的统一
  事实上,撰写论文并不单纯是写作的功夫,也不能看成是主观臆断的产物,它需要借鉴以前研究的成果,需要实际的实验来验证,因此,我们必须学会大胆想象和小心求证,一旦设想和发现求得了统一,写作也就成功了一大半。例如,我在教学中曾经对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的“记念”产生疑问,这里的“记念”为什么不写成“纪念”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沉入图书馆查阅了大量的文章,如鲁迅的《无花的蔷薇之二》《死地》《可惨与可笑》《淡淡的血痕中》《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等一系列文章,并做了成本的读书笔记,终于我透过纷繁的原始材料去粗取精理出了一条思路,原来鲁迅的笔下有“纪念”,而“记念”是鲁迅倡导的另一种战斗的产物,鲁迅说过:“我们现在以十分的哀悼和铭记,记念我们的战死者,也就是要牢记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历史的第一页,是同志的鲜血所记录,永远在显示敌人的卑劣的凶暴和启示我们的不断的斗争。”于是得出一个结论:“记念”是两个词,其意义不仅是为了纪念,更在于用记述的方式去引起最广大的人们的铭记。后来这篇文章以《探取梅花开未开——<记念刘和珍君>中‘记念’一词摭谈》发表于中文核心期刊《语文月刊》。可以说,实验求证是论文写作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4.实现理论嫁接:寻求平实和高深的统一
  论文的写作也要遵循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创作原则,论文在一定程度上是研究的成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撰写论文就必须用先进的理论来武装和统率。去除平庸、高屋建瓴是衡量一篇论文质量高低的两项指针。有一位老师发现时下不少以改革为名的课出现了讲形式、图热闹的偏向,想就此写一篇论文来提出自己纠偏矫正的对策,他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不是简单地就事论事,而是认真地学习了后现代主义的哲学和文艺思潮的有关理论,然后整理自己的思路,寻求平实的现状与高深的理论的结合,以“问题——后现代教育观引发的担忧”为引子,以“对策——为后现代教育纠偏矫枉的实践探索”为主体,联系实际确定了“守住底线,体现基础性”“尊重属性,体现工具性”“重视添补,体现延展性”“立足课堂,体现现及性”“继承传统,体现连贯性”等五条原则,以“反思——现代与后现代多维和合的理性思考”为重点,在教学目标上提出:“双基”与学科精神、“一元解读”与“多元解读”的和合,在教师角色上提出:引领者与参与者、清醒人与“糊涂人”、“隐性人”与显性人的和合,在教学方法上提出:建构与引导、合作与独立、探究与接受的和合,在教学评价上提出:多元与共通、过程与结果、量化与质化的和合。出于通篇观照了现代教育发展的前沿理论,因此论文写得切中肯綮、大气磅礴,并因此获得了“教海探航”征文竞赛的一等奖的第一名。
  5.精心设计思路:寻求巧妙和独特的统一
  有了好的材料也不能说就一定写得出好的论文。好的论文还必须有好的写作思路。有一句话叫“思路决定 出路”,它道出了思路对于论文写作成败的重要性。我们甚至可以说怎样的创意决定了怎样的思路,怎样的思路决定了怎样的质量。那么怎样的思路才是好的思路呢?能够正确地提出论点进行论证和概括结论,并做到巧妙与独特兼容的思路,一定是好的思路。我曾经为《语文教学通讯》写过一篇阅读指导类的论文,题目叫《望穿片片绿叶——略谈阅读穿透力的分层训练》,之所以拟出这样一个文题,是因为我受了作家梁衡先生的兩句话的启发:“当我们看到一座山、一湾水或一棵树时,应有两种思考。一是这景的客观性……二是这景的象征性……”“我在一般的采访中遇到感兴趣的景物一定不肯放过,常常要相对良久,硬是去看,去想,去望穿那片绿叶,挖到一点情理。”写作时将阅读与穿透力挂钩、将训练与分层次衔接,这就抓住了阅读训练的难点,并从五个方面揣摩、开掘、推究、迁移和综合,这就开启了思路,找到了行之有效的切入点、突破点和增长点。
  6.凸显细节亮点:寻求实在和精彩的统一
  任何一篇有价值的优秀论文都有它的超常之处或者闪光之处,尽管论文讲究准确、实在和不施粉饰,但这不代表论文就是一汪没有活力的死水,我们还是必须或让论文以确凿的数据说话,或让论文以充足的事实发言,或以个案典型取胜,或以反思深刻见长,做到篇篇有细节抑或亮点,求得实在和精彩的统一。我过去设计过一条作文指导训练的流程。与同类训练的不同之处我考虑了三处:一处是由名家论述导入,即由名言引出话题;一处是评析互动,即在“我的看法”之后加上“你的意见”,给学生发表想法的余地;一处是“难点突破和视野拓展”,我在明确了“超越模仿拓展天地”的方法之后,又比较了欧阳修的《卖油翁》和童佳的《为什么要尊重卖鸡者》这两篇范文,指出:两篇文章都有表现主人公惟手熟尔的内容,但两篇文章的侧重点又迥然地不同,童佳的作品,作者所欣赏的不是卖鸡者如何娴熟地亮刀,而是像卖鸡者一样技术熟练的一切劳动者值得尊重的劳动以及通过劳动给大家带来欢愉的效果,这实际上也就是作品不用“卖鸡者”而用“为什么要尊重卖鸡者”为题的奥妙所在,在模仿中超越,经过创新的写作同样带给了我们愉悦的享受。让我们超越模仿吧!冲出模仿的笔具有阿尔迷达的魔杖的效应,它能从不毛的荒地里召唤出一个鸟语花香的春天。
  周仕龙,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现居江苏泰州。
  
  本文编校:高述新
其他文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附录2”,专门用三百余字来谈“关于课外阅读的建议”,很有指导意义和实际价值。在中考、高考以及各种类型的考试试卷中,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名著的考查。名著考查怎么考,平时怎么开展名著阅读,都有很多探索和追寻的内容。  2013年,泰州市中考语文试卷中,名著考查题就很有代表性,不妨从这道题的分析中归纳出一些名著考查的趋势,同时对我们今后的名著阅读指导教学产生有益的
《论语》自诞生之日起,经历了许多起伏、坎坷。《论语》诞生于先秦时期,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很快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到隋唐时期科举考试将“四书五经”确定为考试内容,进一步强化了儒家思想的文化霸权地位,《论语》的地位也随之被推向极致。但到了近代,受西方思潮影响,五四新文化运动举起了革新大旗,“打倒孔家店”,一下子将儒家经典打入谷底,《论语》也难逃浩劫。文革时的“批林批孔”再次对《论语》等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以及对语文学科性质、功能、作用的认识的深入,语文教育的创新已经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但语文教育的现状却让人忧心忡忡,从批判到建设,从民间到官方,也曾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到头来,却赢来有识之士的深深叹息:怎么会是这个样子?一方面,是理论家为我们构建的语文理想国,人文、科学、呵护、倾听、合作、创新……另一方面。是愈演愈烈的应试大比拼,或赤裸裸的分数至上,或披着新课程外套的花拳绣腿
多年的语文考试告诉我们,不学课本是不行的,但只学课本也是不行的。我们的教学,必须做到既扣文本,又能让语文课丰富多彩,提高学生的素质。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在学习课本知识的过程中对有关知识进行有机的联系和必要的引伸,从而带领学生感知语词精灵的跃动,使语文课上得生动有趣。笔者多年来把这种精神体现在教学实践中,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学生的写作水平及语文成绩都有较大提高。    一、在教
中国语文教育源远流长,如果从甲骨文、钟鼎文的商代算起。有三千多年文字可考的历史。中国语文教育独立设科始于1903年,迄今百年。可以说,中国语文教育的历史既古老又年轻。语文教育学经历了由教授法——教学法——教学论——教育学的科学发展过程。中国的语文教育学,深深地扎根于中国的土地之上,体现了中国语文教育的特点。因此,发掘和整理汉语文教育的理论遗产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只有尊重汉语文教育的传统经验,正
课堂教学是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依据教学大纲,锁定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构建规范、科学、人文的课堂教学模式,就必须认真经营好自己的课堂。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教育,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释放升学的压力,做到“减负增效”,让学生快乐学习,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尤为重要。  那么,怎样经营自己的课堂?  1.精心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要像农民
成语是最重要、最常用的一种熟语,它是经过人们长期使用后约定俗成的固定短语。成语不仅是现代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比较完整地保留着古代汉语词汇、语法、修辞等特征,堪称古代汉语的“活化石”。因此,要想准确把握成语的含义,就必须了解成语“背后”的知识。  一.了解一词多义现象,依据语言环境进行正确推断  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这是因为古代汉语词汇量比较少,同一个词,不仅有好几个解释,而且
朱光潜先生曾在《咬文嚼字》一文中批评过写作的“套板效应”,时过境迁,先生的话仍切中肯綮。我想结合平时的写作教学,呼唤作文园地能吹来一缕清新的风。    一、新鲜的素材与生活同步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可见,让学生体验人生,关注生活,参与实践。把学生的真情实感调动起来,这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给予作
我在教《失街亭》一文时,发现作者不管是在人物形象的刻绘,还是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上,都匠心独运地安置了许多个“三”,或言语,或表情,或行为,或波折,如诸葛亮有三嘱、三哭,马谡有三笑,司马懿有三探,街亭鏖战有三折三起。于是我借助课文中“三”的妙用,引导学生迅速而全面地把握了全文主旨,了解了人物,加深了对小说特色的理解。课文学完之后,学生意犹未尽,我便趁热打铁适时印发了课文第二处省略号删节的关于“空城计”
缘于对语文教育的热爱和扎根沃土、耕犁文化的共同追求,我们走到了一起。我们徜徉在绿意葱茏的校园,遥望沧桑厚重的明城墙、峨然挺拔的阅江楼,笑谈“环顾中原谁为主,从容骑马上峰巅”的自信,挥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豪情。虽曾经历“拔剑四顾心茫然”之困惑,但终将步入“豁然开朗”之境界。这就是我们——南京市第十二中学初中部语文教研组,一群语文沃土上的快乐耕耘者。全组现有22位教师,其中高级教师5人,市学科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