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网络技术营造双语课程“浸润式”教学环境的探索

来源 :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sa9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该文首先分析了目前国际形势下对双语教学的需求,并介绍了“浸润式”双语教学的概念以及其在国外的发展。还分析了目前我国双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浸润式”双语教学的优势所在。最后总结了网络技术教学手段在营造双语课程“浸润式”教学环境的探索。
  关键词网络技术;浸润式;双语课程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sed the need for bilingual teaching at the present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and introduced the concept and development of “immersion” bilingual teaching at overseas. It also analysed the problems of bilingual teaching in our country and the advantages of “immersion” bilingual teaching. Moreover we have used network technology to construct the “immersion” teaching environment for bilingual courses.
  Keywordsnetwork technology;immersion;bilingual course
  
  一、前言
  中国加入WTO后,形成了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态势。但首先和最终的竞争必然是人才的竞争,这里的人才,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才,而是国际性人才[1]。所谓国际性人才,简单地说,就是能在国际工作环境中运用国际规则和相关知识、技能从事经济、政治、文化等活动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为了适应人才国际化以及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进一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国家教育部在2001年8月下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其中要求:“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2]
  “浸润式”英汉双语教学是指在“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教育者努力创设互动性、参与式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浸泡”在双语环境里,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3]。“浸润”在这里可以解释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浸”是“润”的前提,“润”是“浸”的结果,二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浸润式”双语教学模式表现为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的“浸”为主导,以学生的“润”为主体,教师有计划、有系统地使用英汉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体或手段,使学生在整体学识、两种语言能力以及这两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学习方面,产生如沐春风的感觉,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浸润式双语教育”在国外的发展
  “浸润式双语教育”(Immersion Bilingual Education)源于加拿大双语教育实验,也被译为“浸入式双语教育”、“沉浸式双语教育” [4]。20世纪60年代,居住在加拿大魁北克省圣·兰伯特学区的英裔单语加拿大人意识到,让子女掌握法语是他们未来就业和生存的必要条件。于是他们联合起来向教育当局提交了一份法语沉浸式双语教学方案,方案被教育当局接受。1965年以后,加拿大先后建立了2000所左右的浸润式双语学校。到20世纪70年代,这一教学模式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浸润式双语教育模式不仅在加拿大得到了肯定和发展,而且先后被借鉴到美国、澳大利亚、爱尔兰、芬兰、日本、瑞士、新西兰等许多国家和地区,极大地推动了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双语教育的发展。
  在加拿大,“浸润式双语教育”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在实施过程中,起始时间与时间长短存在较大的差异。按第二语言或外语的使用比例,浸润式双语教育可划分为两种类型:①“完全浸润式双语教育”,开始时,第二语言作为100%的教学语言,两年或三年以后,第二语言的比例降低至80%,再过三年或四年以后,第二语言的比例降至50%左右;②“部分浸润式双语教育”,第二语言的比例始终占50%左右。
  澳大利亚的浸润式双语教育是对我国很有借鉴意义的双语教育模式。与加拿大不同的是,英语是澳大利亚唯一的官方语言,法语等语言纯属外语的范畴。这同中国一样,汉语是唯一的官方语言,英语等语言纯属外语范畴。贝诺瓦州立中学的双语教育实验表明,在中学阶段采用“后期部分浸润式双语教育”,完全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浸润式双语教学”的优势
  双语教学并不是我们常说的“用外语上课”,它强调的是在非语言类学科中用外语进行教学,通过非语言类学科知识的学习来促进学生外语水平的提高。双语教学不仅仅是指学生听老师用外语上课,更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用外语进行课堂学习的交流和互动。
  从目前我国双语教学的现状来看,合格的双语教师严重不足,科学的双语教育体系尚未建立,双语教学仍处在实验阶段。我国的双语教学尚不具备高比重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条件,而只能是一个创造条件、渐进发展的过程[5]。因此,与沉浸式双语教学模式比较,“渐进性”是浸润式双语教学模式的一个鲜明特征。
  与过渡式双语教学模式比较,浸润式双语教学模式是一种“添加性”的双语教学(additive bilingual education)模式。它不仅不排斥母语,反而要求强化母语,并通过发挥汉英两种语言的正迁移效应促进两种语言能力的共同提高。因此,“添加性”是浸润式双语教学模式的又一特征。
  最后,再与维持式双语教学模式比较,浸润式双语教学是一种以适应我国对外开放和全球化发展的需要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为直接目标!以培养面向世界的高素质双语人才为最终目标的教学模式。因此,培养面向世界的高素质双语人才,是体现浸润式双语教学模式本质的目的性特征。
  四、运用网络技术营造“浸润式双语教学”环境
  充分发挥网络技术在双语教学中的辅助作用来改变双语课堂的教学模式,其主要途径有:
  (一)双语教学形式网络化
  即通过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丰富的教学资料和Internet构成的立体化、网络化的双语教学形式,使学生“沉浸”在丰润浓郁的双语教学氛围之中。
  (二)双语师资专业复合化
  没有高素质复合型的教师,“浸润式”英汉双语教学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双语教师应该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英语水平,这些都可以通过各个高校或其他机构为双语教师提供的网络的平台获得。
  (三)双语教学方式互动化
  运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活动,尽量让学生参与,解决双语课堂教学中的枯燥问题,想方设法帮助学生,激发其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轻松、自由、活跃的学习气氛,创建认真严谨的学术空气,建立教学相长的互动机制。
  网络技术在双语教学中的用途还有很多,包括弥补学科教师英语口语的不足;弥补学生专业术语、专业语言特点的薄弱;以及在课件中插入英文声像图片资料和设计练习,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能力。
  
  参考文献
  [1] 黄明宏. WTO体制下地方高校学生国际就业能力的培养[J].镇江高专学报,2002,15(1):35-38.
  [2]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D].教高[2001]4号,2001.8.
  [3] 郑岩、姜宁.高校“浸润式”英汉双语教学模式探究[J].大连大学学报,2005,26(1):104-105.
  [4] 钟祖荣.论学习方式及其变革的规律[J].2005,192):33-40.
  [5] 姜宏德.“浸润式”双语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J].教育发展研究,2004(6):32-34.
  [6] 景佳、宋逢泉、冯骏.CAI在双语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9(2):29-31.
  [7] 麦凯W F,西格恩M.双语教育概论(Education and Bilingualism)[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
  [8] 盛德仁.双语教学模式探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9] Michael B. Rising to the Bilingual Challenge: Ten Years of Queensland Secondary School Immersion[M]. National Languages and Literacy Institute of Australia, 1995.
  [10] Cummins J. Immersion Education for the Millennium: What We Have Learned from 30 Years of Research on Second Language Immersion[J/OL]. http://www.iteachilearn.com.
  
  ※基金项目:浙江省07年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yb07049)子课题“运用网络技术营造双语课程教学环境的探索与实践”;中国计量学院08年高教研究课题(HEX200838)。
  
  作者简介:
  李 佳男(1979-),籍贯:陕西咸阳,讲师。
其他文献
摘 要《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是机械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依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机械专业对课程的基本要求,对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在校企一体化的前提下,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注重实际操作,以此来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校企一体化;教学目标;教学改革    2008年初学校与制造业全球性行业集团--台湾友嘉
期刊
摘 要数学开放题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结构对问题做出解释,实现对知识的主动建构,获得认知结构的改造和重组。本文重点对数学强开放题的设计展开讨论,旨在为更好地开展数学开放式教学提供一些可操作性的建议。  关键词强开放题;教学训练    中小学教改实践衍生的数学开放式教学是以数学开放题为依托的。数学开放题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结构对问题做出解释,实现对知识的主动建构,获得认知结构的改造和重组。由于
期刊
摘 要为顺应学校关于本科生“厚基础、宽口径、重应用、强能力”的培养要求,本文对《智能机器人系统》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有益探索,将实践环节贯穿于课堂教学、平时作业、实验和考核的教学全过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学方法    一、引言  随着我国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培养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能力,且富有创新精神的本科生,已经成为当今大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我校针对自动化及相关专业学生开
期刊
摘 要教学反思是英语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必不可少的因素,是英语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行为的自我审视、反省和超越。在此过程中,教师将成为教学现状的自觉者,经验见习的重构者,教育观念的变革者,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者和创造者,成为教学活动求新、求变、求发展的能动鲜活的主体。  关键词反思;提升    一、时代呼唤反思  人,作为主体,其本质力量不仅仅表现为人能有意识地通过实践活动改造主观世界,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更
期刊
摘 要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改革提出来的一个核心概念,没有丰富和适当的课程资源,再好的课程改革理念也只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状态,无法转变为教育成果。政治教师可通过重视课堂资源开发、整合其他学科资源、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丰富实践活动资源等策略提高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关键词课程资源;思想政治;课堂    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改革提出来的一个核心概念,没有丰富和适当的课程资源,再好的课程改革理念也只能停留在纸上谈
期刊
摘 要语文课堂的问题设计得好,能为学生搭设思维的跳板让他们向更高、更远的层面飞跃,成为能给师生都带来思维享受的教学艺术。  关键词问题教学;有效途径    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的目标是,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为达到这样的目标,语文课堂的问题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问题设
期刊
摘 要有效教学的操作已经成为教育研究与实践的重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各种策略,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帮助学生储备知识,指导学生掌握探求知识的方法,体验发现、发明乃至创造的感受,达到最优质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有效学习;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评价    有效教学的操作已经成为教育研究与实践的重点。那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该如何运用有效教学的理论,改变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数学教学的
期刊
摘 要我区的数学教学在根据学生的实际,规定不同层次的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实现课堂中教学、学习、发展同步和协调进行为宗旨,力求各层次学生在适度的紧张气氛中得到最佳发展做了一些尝试。  关键词起点式教育;多层次教学;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传统的数学教学受到一定的冲击,“一刀切”的统一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
期刊
摘 要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告诉我们,大学生的成熟度不同,大学教学管理方式也应有所不同。笔者根据教学管理中的对象差异化、指挥教练化、激励多元化、沟通多向化、评价多维化等趋势,提出了大学教学管理模式的选择模型,希望能帮助提高大学教学管理效果。  关键词领导生命周期;成熟度;大学教学管理  AbstractLeader life cycle theory tells us that if levels of
期刊
摘 要教育的功能在于育人,育人的目的在于追求幸福。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要教育,人类文明的传递和创造需要教育,人的社会化需要教育。等等,当教育理想、教育实践、教育延展、教育意义的内在规定性和能动性完成时,我们可以说教育是充满幸福的事业。  关键词教育;幸福观    教育产生于社会生产劳动,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教育都是人类文明传承的纽带,教育也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教育要
期刊